[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陳士鐸柳長華吳少禎柳長華柳璇 相關的商品
    1600 條商品,現在第1頁/共40頁 首頁 上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頁 末頁
    1.

    辨證奇聞(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420元  優惠價:350元  立刻節省:70元  

     

      《辨證奇聞》又名《辨證錄》《辨證冰鋻》,全書共十五卷,清·陳士鐸著。陳士鐸,字敬之,號遠公,別號朱華子,又號蓮公,自號大雅堂主人,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代1627-1707年。陳士鐸是有反清思想的人,以道者自居,好遊歷,遍訪名人,並與傅青主有密切交往,因此,在他的書中常用隱語表示與諸多人物的關繫,如“呂道人岩”“漢長沙守張機”等,讀者勿以為怪。這次分別整理出版了陳士鐸的《外經微言》《本草新編》《脈訣闡微》《石室秘錄》《辨證玉函》《辨證奇聞》《辨證錄》《洞天奧旨》是存世的陳士鐸全部著作,可以繫統反映陳士鐸的醫學思想和臨證治驗。
      《辨證奇聞》載162證並700餘則臨證經驗,內容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證。其辨證用藥多以五行生克之理立論。每證附一醫案,詳列病狀、病因、立法和處方,詳述方藥作用和配伍機理,辨證用藥多有獨特見識,故稱“奇聞”。
      《辨證奇聞》與《辨證錄》乃一源而二歧。一是《辨證錄》較《辨證奇聞》增出近20萬字,主要是附方的內容;二是《辨證錄》因避諱刪除了部分文字。二書有如此差異,表明今存之《辨證奇聞》乃是原本,《辨證錄》應是後之增刪本,讀者可以相互參考。

    2.

    辨癥玉函 附脈訣闡微(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180元  優惠價:150元  立刻節省:30元  

     

      《辨癥玉函 附脈訣闡微(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分為《辨癥玉函》和《脈訣闡微》兩部分。
      《辨癥玉函》四卷,清·陳士鐸著。此書以辨癥為主旨,有陰癥陽癥辨、虛癥實癥辨、上癥下癥辨和真癥假癥辨等,共辨中風、瘧疾、癲狂等75癥,較《辨證錄》更為簡要,故稱《辨癥玉函》。每證之下,先辨病因病機,再辨證型特點,並特別點明辨證的關鍵,每證列方劑數則。辨證是中醫臨證從理論到治療的關鍵環節,《辨癥玉函》乃是羽翼《辨證錄》、《石室秘錄》等陳氏其他著作的一部重點討論辨證的著作。
      《脈訣闡微》卷前有陳士鐸於文筆峰小瑯琊所作序言一篇,題為“鬼真君脈訣序”,稱此書為黃帝之臣鬼真君所傳。卷首題“洞垣全書脈訣闡微,山陰陳士鐸敬之甫別號遠公述,鬼臾區真君傳”。各篇先以鬼真君所言開篇,以“陳士鐸日”闡釋脈像、脈理。第一篇主要講述切脈的方法以及脈像和病機;第二篇論相兼脈的意義;第三篇闡述寸、關、尺三部脈像的病因病機;第四篇講述如何以脈像分生死;第五篇論婦人小兒脈、男女脈像的區別,以及辨婦人、小兒脈的特殊方法。

    3.

    石室秘錄(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380元  優惠價:320元  立刻節省:60元  

     

      《石室秘錄》卷一至卷五上半部分,以治法為綱,依次列舉了一百二十八種治法。卷五下半部分論述了五行、髒腑、陰陽、晝夜、四時等十七論以及兒科診法等。卷六為傷寒、中寒、中暑、水濕、熱癥、燥癥、內傷七門,每門中分別論述了相關疾病的治法,以及血癥、腹痛、喉痛等十六種雜癥的治法。這種以治法為綱的編寫方法,是《石室秘錄(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的主要特點。陳士鐸在他的這部書中總結和記錄了他的臨證經驗,具有很高的臨床指導價值。

    4.

    本草新編

    市場價:260元  優惠價:220元  立刻節省:40元  

     

    《本草新編》又名《本草秘錄》,為清代名醫陳士鐸所著。全書共分五卷,卷前首載凡例十六則、勸醫六則、七方論、十劑論、闢陶隱居十劑內增入寒熱二劑論、闢繆仲醇十劑內增升降二劑論,對該書的編寫目的、收藥原則、七方十劑之義等進行了說明。卷一至五,以藥名為綱,列舉了二百七十七味藥物,對每一味藥物,均先述攻效於前,繼發尚論於後。其對藥物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的論述,能略人所詳,詳人所略,見解獨特,發前人所未發。其對藥味選用配伍宜忌的論述,尤切中於臨床,實用價值很高。此次據康熙刻本、清抄甲本為底本,以何高民校訂本、清抄乙本、清抄丙丁為校本校點而成,可供中醫科研、臨床和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及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參考。

    5.

    本草新編

    市場價:270元  優惠價:230元  立刻節省:40元  

     

    《本草新編》又名《本草秘錄》,為清代名醫陳士鐸所著。全書共分五卷,卷前首載凡例十六則、勸醫六則、七方論、十劑論、闢陶隱居十劑內增入寒熱二劑論、闢繆仲醇十劑內增升降二劑論,對該書的編寫目的、收藥原則、七方十劑之義等進行了說明。卷一至五,以藥名為綱,列舉了二百七十七味藥物,對每一味藥物,均先述攻效於前,繼發尚論於後。其對藥物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的論述,能略人所詳,詳人所略,見解獨特,發前人所未發。其對藥味選用配伍宜忌的論述,尤切中於臨床,實用價值很高。此次據康熙刻本、清抄甲本為底本,以何高民校訂本、清抄乙本、清抄丙丁為校本校點而成,可供中醫科研、臨床和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及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參考。

    6.

    本草新編

    市場價:260元  優惠價:220元  立刻節省:40元  

     

    《本草新編》又名《本草秘錄》,為清代名醫陳士鐸所著。全書共分五卷,卷前首載凡例十六則、勸醫六則、七方論、十劑論、闢陶隱居十劑內增入寒熱二劑論、闢繆仲醇十劑內增升降二劑論,對該書的編寫目的、收藥原則、七方十劑之義等進行了說明。卷一至五,以藥名為綱,列舉了二百七十七味藥物,對每一味藥物,均先述攻效於前,繼發尚論於後。其對藥物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的論述,能略人所詳,詳人所略,見解獨特,發前人所未發。其對藥味選用配伍宜忌的論述,尤切中於臨床,實用價值很高。此次據康熙刻本、清抄甲本為底本,以何高民校訂本、清抄乙本、清抄丙丁為校本校點而成,可供中醫科研、臨床和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及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參考。

    7.

    陳士鐸醫學全書(精)/明清名醫全書大成 柳長華主編 著作 中醫生活

    市場價:1710元  優惠價:1430元  立刻節省:280元  

     

    8.

    女科輯要(第2版)

    市場價:120元  優惠價:110元  立刻節省:10元  

     

    9.

    婦人大全良方(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420元  優惠價:350元  立刻節省:70元  

     

      《婦人大全良方(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是我國早期的一部內容較為繫統、全面的婦產科名著。其博引歷代前賢於女科之病證方藥,結合宋·陳自明3世家傳驗方及多年臨證經驗,按婦女經、帶、胎、產之生理、病理特點,分調經、眾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產難、產後8門,計266論,論述婦產科病證200餘種,論下設方。或附醫案說明。所載方劑達1118首,不但反映了南宋以前婦產科醫學的學術成就,並切於臨床應用,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書中尚保存了大量已佚中醫女科文獻及其他佚書中的有關資料,對臨床及科研均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10.

    醫學從眾錄(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260元  優惠價:220元  立刻節省:40元  

     

      《醫學從眾錄》八卷,清·陳念祖(字修園、良有,號慎修)著。初刊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繫《陳修園醫書》之一。
      《醫學從眾錄(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就世俗所共奉者,采其名言,錄其方治,使學者簡便易知,切合時用,故冠以“從眾錄”名。卷一至卷七論內科雜病證治三十八則;卷八錄婦人雜病方四十一首,並以歌訣形式敘述診治四時傷寒諸法。每論先述病因、病機、辨證要旨,次述脈診,再列方藥,皆采歷代各家精言,參以己見加以發明,條理清晰,簡明扼要,淺顯易知。
      《醫學從眾錄》現存版本約三十餘種,流傳甚廣。

    11.

    脈經(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240元  優惠價:200元  立刻節省:40元  

     

      《脈經》晉·王叔和著。叔和名熙,生卒年代不詳,為晉太醫令。據《名醫傳》載:高平人(即今山東高平,鄒縣西南郭裡集),性度瀋靖,尤好著述,博通經方,精意診處,洞識修養之道。其主要著述有《張仲景(藥)方》《脈經》等。
      《脈經》全書10卷,97篇,以“類例相從”的方法,對晉以前醫學文獻進行了一次全面而繫統地總結。卷一、卷二及卷四論脈;卷三論髒腑;卷五載張仲景、扁鵲、華佗等論脈及察聲色;卷六論五髒六腑病證;卷七載張仲景論傷寒;卷八及卷九載張仲景論雜病;卷十為手檢圖。林億盛贊此書:“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使人占外以知內,視死而別生,為至詳悉,咸可按用。”
      隋唐時期,《脈經》被列為醫學生必修科目,並廣為後世醫家所引562年,該書傳到日本、朝鮮。17世紀該書又被譯成英、法等國文字,在歐洲刊行。

    12.

    外科精要(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180元  優惠價:150元  立刻節省:30元  

     

      《外科精要》一書為中醫治療癰疽之專論,南宋·陳自明著。全書凡上、中、下三卷,計五十四論。卷上大體為概論,一論名為“要訣”,乃全書之總綱,為癰疽病因病機、治則治法、外方用藥之概說;第二“癰疽備論”,點明癰疽治療須“施以活法”;第三至十一論,詳述癰疽灸法;第十二至十九論,言及癰疽發生、辨證、用藥之規律;第二十至二十二論,於癰疽之病因窮本溯源,闡發己見,將癰疽之源歸為“毒”之一字,並引華佗《中藏經》證之,其論與西醫學關於糖尿病並發癰瘡證之認識頗有暗合。卷中論癰疽之辨證及調護,其辨癰疽之表裡陰陽、形證之善惡順逆,條分縷析,如指諸掌,為後世所遵從;論調護應對、居處宜忌,亦切近實用,頗多忠言。卷下之首二論,各述麥飯石膏、神異膏諸方;第四十一至五十四論,細說癰疽並發諸證(如發熱、口渴等)之處理及善後,其中“論口干與渴證不同”(第四十九論)及“調節飲食兼平胃氣論”(第五十四論)兩節為陳氏臨證心得,極富創見;末為癰疽雜方、治癰疽小方三道及升麻湯治肺癰經驗一則(未列篇次)。卷末另附“補遺”,錄陳日華之“癰疽點烙法”、洪丞相之“用蜞針法”、癰疽癤毒經效雜方及雜療諸方(療甲疽、乳癰、金瘡、懸癰諸方)。書中所收方劑,卷上並置於第十一論後,卷中全在卷末,卷下則隨論而附。是編體例,不攘人善,征引前賢多能注明出處,據此頗可考見散佚方書之吉光片羽。
      《外科精要(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方論並重,要言不煩,於中醫“外科”之創設,實有發凡起例之功。
      今以日本寬政年間(1797年)津輕健壽校訂《真本外科精要》為底本,校之以《醫方類聚》本及《薛氏醫案》本,為廣大中醫工作者及愛好者提供一個供研究學習的簡明讀本。

    13.

    醫學讀書記(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140元  優惠價:120元  立刻節省:20元  

     

      《醫學讀書記》為清代醫家尤怡研讀醫書和臨證之餘的心得筆記。
      《醫學讀書記(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凡上、中、下三卷,續記一卷,共計86篇,每篇一論,篇幅無多,但論述精闢,末附靜香樓醫案三十一條。卷上論及《內經》理論和部分醫籍校勘正誤析疑;卷中是對仲景傷寒理論的發微探妙;卷下是對一些醫家的述評;續記為雜錄,理、法、方、藥,均有所涉及;附錄的醫案都比較簡略,以分析病機見長。
      《醫學讀書記(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主要以病證名和方名為論題,側重於經典與臨床證治的結合,是繼《金匱要略心典》之後,尤氏的又一本吸英吐華之作,即啟發後學,又精簡實用,適合於廣大中醫工作者和愛好者參閱。

    14.

    溫疫論(第二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一輯)

    市場價:180元  優惠價:150元  立刻節省:30元  

     

      《溫疫論》是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的第一部溫疫學專著。全書共二卷。卷上共載文五十篇,主要論述溫疫之病因、病機、證候、治療、變證、宜忌.以及溫疫與傷寒的區別。卷下載論文三十餘篇,重點敘述溫疫的種類、傳變、治療原則,各種兼證、變證的治療和調理,分析前人對溫疫認識錯誤及原因,並對有代表性的錯誤觀點進行了分析批判。《溫疫論(第二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一輯)》開創了中醫外感病防治的新局面,創立了較為完整的溫病學理論體繫,對溫病學的發展具有劃時代影響。
      本次校勘在充分借鋻前人整理成果的基礎上,搜集版本,精心校注,主要供中醫藥研究者、學習者和中醫愛好者使用。

    15.

    醫方考 脈語(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380元  優惠價:320元  立刻節省:60元  

     

      《醫方考》6卷,後附《脈語》2卷,明·吳岊著。《醫方考》共6卷,刊於明萬歷十二1584年),收集歷代較常用方700餘首,按病證分為中風、傷寒、感冒等72門,每門下集同類方若干首;對各方“考其方藥,考其見證,考其名義,考其事跡,考其變通,考其得失,考其所以然之故”。
      《脈語》,一名《脈學精華》,共2卷,刊於1584年。
      《醫方考 脈語(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論脈簡要,頗有見地。
      《醫方考 脈語(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書末附脈案格式,是對醫者診病時書寫病案所提出的具體要求。

    16.

    醫學源流論(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120元  優惠價:100元  立刻節省:20元  

     

      《醫學源流論》屬醫論著作。分上下二卷,清·徐靈胎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著,時年靈胎65歲,此書是其主要的醫學論文集,共收其評論文章九十九篇。上卷論經絡髒腑、脈、病、方、藥;下卷論治法、書論、各科、古今。內容縱橫捭闔,觸及之處,每有新見,發前人所未發,言常人所不敢言,針砭時弊甚多,道理論述深湛。如其在《人參論》中稱人參為“醫家邀功避罪之聖藥也”;《用藥如用兵論》“傳經之邪,而先奪其未至,則所以斷敵之要道也”影響了後世截斷療法的產生;《涉獵醫書誤人論》“涉獵之人,久而自信益真,始誤他人,繼誤骨肉,終則自誤其身”。此等評述,切中要害,妙語連珠,今日觀之,亦拍案叫絕。清代紀昀謂《醫學源流論(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持論多精鑿有據。切中庸醫之弊”,將其收入《四庫全書·子部》中。
      《醫學源流論(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以清乾隆二十二年半松齋刻本為底本,選擇清四庫全書本為校本,並參考經典醫籍相關內容進行校勘。
      《醫學源流論(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語言生動流暢、通俗易懂,適合中醫科研、臨床人員及中醫愛好者閱讀。

    17.

    脾胃論(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140元  優惠價:120元  立刻節省:20元  

     

      《脾胃論》,金·李杲著。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晚年自號東垣老人,他是中國醫學史四大家”之一,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他的學術理論強調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為在五行當中,脾胃屬於中央土,因此他的學說也被稱作“補土派”。《脾胃論》成書於1249年,為其晚年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
      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闡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變化,及在發病學上的認識意義,宗《內經》《難經》之旨而發揮之,並附升陽益胃湯等諸方,論述各證治療之法,是《脾胃論(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的基礎部分;中卷就氣運衰旺、飲食勞倦、熱中證等專題作進一步闡釋,說明“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後,各種病證的證治原則,並闡述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等補脾胃諸方的主治應用、加減配伍;下卷著重論述脾胃虛損與其他髒腑、九竅的關繫,以及治療飲食傷脾等證諸方、有關治驗。《脾胃論》成書後,受到後世醫家的大力推崇,尤其在內傷脾胃方面的諸多闡發,其創制的諸多名方,施用於臨床,療效顯著,如補中益氣湯、升陽散火湯、益氣活血湯、升陽除濕湯等。
      《脾胃論(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在浩如煙海的中醫著作裡有較高的地位,內容豐富,實用性強,適合中醫臨床工作者、中醫理論研究者、中醫院校師生學習參考。

    18.

    傅青主男科/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

    市場價:240元  優惠價:200元  立刻節省:40元  

     

    19.

    醫門法律(第二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一輯)

    市場價:330元  優惠價:280元  立刻節省:50元  

     

      《醫門法律》,綜合性醫書。6卷。清·喻昌著於順治十五年1658年)。
      喻昌(1585~1664年)字嘉言,晚號西昌老人。明清間江西新建縣(今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醫家,與張路玉、吳謙齊名,號稱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論篇》《尚論後篇》《醫門法律》等。
      此書繫喻氏有感於當時庸醫誤人而作,故既討論病證的治療,又為醫生臨證診療立法定律。卷1首論色脈之法,《內經》、仲景書律;卷2~6分述證候之律,審病辨證,條理清晰。每門先冠以論,次為法,次為律。論者,析病因病機;法者,治療之術,運用之機;律者,明諸醫之所以失,而判定過失所在。古來醫書,惟論病源治法,而多不及施治之失,此書則專門分別病證疑似,辨明毫釐之差,以致貽誤病機之理。為醫者臨診慎思提供依據。
      喻氏此書力求證治規範化,但又主張“因病立方,隨機施藥”。全書綱目清晰,論理透徹而且富於創見,故為後世醫家所推崇。

    20.

    儒門事親(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430元  優惠價:360元  立刻節省:70元  

     

      《儒門事親》為金代著名醫家張從正著,後經其門人整理而成。書名日《儒門事親》者,以為惟儒者能明其理,而事親者當知醫也。
      張從正(1156-1228年),字子和,號戴人。睢州考城人(今河南蘭考縣)。張氏精於醫,貫穿《素》《難》之學,論病強調邪氣,治病以祛邪為先,臨床善用汗、吐、下三法。其書凡十五卷,集中體現了張氏的主要醫學思想和診療特色,可謂有說有辨、有記有解、有誡有箋、有詮有式、有斷有論、有疏有述、有衍有訣,對中醫學的創新與發展影響深遠,至今仍具有重要學習與研究價值。

    21.

    女科輯要(第二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一輯)

    市場價:180元  優惠價:150元  立刻節省:30元  

     

      《女科輯要》又名《瀋氏女科輯要》,二卷,作者清·瀋又彭。瀋又彭約1698年出生,卒年不詳,字堯封,浙江嘉善人。少習舉子業,兼擅占星聚水之術,尤精於醫學。
      瀋氏裒集歷代醫家有關論述,又加按語予以闡述,多發前人所未發,於1764年撰成是書。上卷含經水、月事不調、辨色及痛、月事不來等三十一條,包括妊娠藥禁、泰西諸說兩附篇;下卷含產、胞衣不下、產後喜笑不休等四十六條,包括雜病和集方兩部分。書中主要介紹女科經、帶、胎、產以及妊娠、產後雜病的證治,每條先列諸家論述,次以瀋氏、徐氏、王氏等按語,次以醫案和方藥,是一部中醫婦產科實用性專著。
      《女科輯要(第二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一輯)》面世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部較好的婦科專著,影響頗廣,對於科研、教學和臨床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22.

    本草綱目拾遺[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

    市場價:460元  優惠價:390元  立刻節省:70元  

     

      《本草綱目拾遺》成書於1765年,為清代名醫趙學敏所著。該書是在《本草綱目》刊行100餘年後,為撿拾《本草綱目》之遺而作,堪稱其續篇。全書共10卷,依據《本草綱目》體例分為水、火、土、金、石、草、木、籐、花、果、谷、蔬、器用、禽、獸、鱗、介、蟲等18部,收載藥物921種,其中新增藥物716種,對《本草綱目》修訂補充的藥物161種,其餘為附述的一些藥物。
      該書是作者廣泛研讀古典名著醫籍、深入調查研究及切身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彙輯,是研究《本草綱目》及明代以來藥物學發展的一部十分重要的參考書,自刊行以來一直受到海內外學者重視。

    23.

    此事難知(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180元  優惠價:150元  立刻節省:30元  

     

      《此事難代著名醫藥學家王好古著。王好古,字進之,號·趙州(今河北趙縣)人,約1200~1264年。幼時性識明敏,博通經史,遣心醫學。初從易水素,後從師兄李杲,盡傳其學,故《四庫全書提要》曰:“好古,李杲之高弟也。”王好古師承張、李,仰慕仲景,精研《內》《難》,成為易水學派的中堅。著有《陰證略例》《湯液本草》戎》《此事難知》《海藏癍論萃英》等書。
      《此事難知》是王好古編集其師李杲的醫學論述,並取《內經》《傷寒論》等書精華,結合自己經驗撰著而成,正如《四庫全書提要》所曰:“是編專述杲之緒論,於《傷寒》證治尤詳。”全書分上、下二卷。上卷主要論述髒腑、經絡、榮衛、氣血及病源等基礎理論;詳細論述傷寒五經證治(缺厥陰經)的傳變規律、病證特點以及相應的治法方藥,補充“五經病提綱”,強調傷寒禁忌,創立陰證學說,合議傷寒、雜病,補《傷寒論》“詳於三陽而略於三陰”之不足,融仲景傷寒、東垣脾胃學說於一爐。下卷廣泛涉及《內經》、《難經》、脈法、針灸等有關問題,多附圖表以說明,對《內經》《難經》的理論多有闡發;兼以論述一些雜病如頭痛、口渴、便秘、便血、滑精、目疾、外科瘡瘍等病證的治療,提出了諸如“治病必當求責”“治病必求其本”“雜病先調其氣”“三法五治論”等許多精闢的施治經驗。
      《此事難知(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為學習溫補學說的代表作,也為學習《傷寒論》的重要參考書,深受歷代醫家歡迎,成為學習中醫學的必讀之書。

    24.

    湯液本草(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180元  優惠價:150元  立刻節省:30元  

     

      《湯液本代名醫王好古著。好古,字進之,號海藏,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好古受業於潔古,而講肄於東垣”,為易水學派之重要人物。王氏認為《神農本草》、《伊尹湯液》為醫家正學,故撰該書以論藥議方。
      全書共分三卷。上卷,相當於總論部分。首列五髒苦欲補瀉藥味和髒腑瀉火藥,此後收載東垣先生《藥類法像》,東垣先生《用藥心法》及海藏老人《湯液本草》等藥性理論內容。卷中及卷下,為各論部分,載藥242種,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獸、蟲9部。各藥先述氣味良毒、歸經。繼則載錄各家論述。全書醫藥緊密結合,闡述藥物條例分明,簡明扼要,集諸名家用藥實踐及歷代醫家之論述,間附己意,流本草至此而集其大成。
      《湯液本草(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是一本類集性的本草書籍。對研究古代本草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是藥學工作者研究藥物的重要參考書。

    25.

    冷廬醫話/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

    市場價:300元  優惠價:250元  立刻節省:50元  

     

    26.

    針灸甲乙經(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330元  優惠價:280元  立刻節省:50元  

     

      《針灸甲乙經》全書十二卷,共一百二十八篇,其內容大致為:卷一論髒腑、氣血津液,卷二論經絡,卷三論腧穴,卷四論脈診,卷五論刺灸法,卷六論病因病機,卷七至卷十二論臨床各科疾病的針灸治療。如此按基礎理論、經絡腧穴、診斷、刺灸操作、臨床治療的編排次序,繫統而有條理,對後世影響甚大。唐代《千金要方》《外臺秘要》等有關針灸的內容多取材於《針灸甲乙經(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北宋官頒針灸腧穴專書《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也以《針灸甲乙經(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三卷為基礎加以擴充而成。在唐代及稍後的日本、朝鮮等國醫事律令中,《針灸甲乙經(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均被列為中醫學之必修教材。足顯其在中醫學中的經典地位。
      《針灸甲乙經》經由北宋校正醫書局校勘,南宋以後刊刻較少。後世傳本皆據北宋校定本。現存*早刊本是明萬歷吳勉學校勘的《醫學六經》本,此本於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收入吳勉學校勘的《古今醫統正脈全書》中,清以後有十餘種刻本,新中國建立後又有影印本刊行。但後各家印本均以《醫統正脈》本為祖本。此次校注工作亦以明刊《醫統正脈》本影印本為底本。

    27.

    博濟方/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

    市場價:300元  優惠價:250元  立刻節省:50元  

     

    28.

    周慎齋醫書[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

    市場價:380元  優惠價:320元  立刻節省:60元  

     

      周之干,字慎齋,明·宛陵人。1508年,1586年,是明代著名的醫學家。著有《周慎齋醫旨》《周慎齋醫案》均為抄本,《周慎齋先生三書》收入《醫家秘奧》,由後人整理成《慎齋遺書》《慎齋醫案》等廣為流傳。慎齋因自病而學醫,精通脈學,擅長於內科證治。其學術思想主要為重陽、重脾胃,倡導“補腎不若補脾”。《周慎齋醫書[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共4卷,內容主要有脈學、用藥、方論、病證,涉及內外婦兒各科,以內科疾病所占篇幅大。以病癥為提要,涉及理論、癥狀、方藥、加減等,對中醫臨床工作者及中醫院校師生研究周慎齋醫學精髓,提高臨床和理論水平,將大有裨益。

    29.

    蘇瀋良方(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250元  優惠價:210元  立刻節省:40元  

     

      《蘇瀋良方》為宋代瀋括(字存中)、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原著,編者不詳。約成書於宋末。原名《蘇瀋內翰良方》,一名《內翰良方》。
      《蘇瀋良方(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是在《瀋氏良方》(簡稱《良方》)中合蘇軾醫藥雜說而成,但二家之說互相摻雜,難以細分。
      《蘇瀋良方(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體裁為隨筆、雜說性質,文筆輕松,論述範圍廣泛。《宋史·藝文志》記載“《蘇瀋良方》十五卷(瀋括、蘇軾所著)”。清《四庫全書》據《永樂大典》輯出,編為八卷。現流傳較廣的為十卷本,記述各種單驗方一百餘首,並載有本草、灸法、養生、煉丹以及醫案等內容。所載方劑,大多附有驗案,故瀋括在序中稱“予所謂良方者,必目睹其驗,始著於篇”。所載灸法,詳論主治病證及取穴方法,切實可行,並附有腧穴圖11幅。書中記載以人尿煉制“秋石”之法,為世界上提取性激素的記錄,比國外醫學記載早八百餘年。
      《蘇瀋良方(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適合中醫院校師生及臨床工作者閱讀參考。

    30.

    全生指迷方/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

    市場價:180元  優惠價:150元  立刻節省:30元  

     

    31.

    松厓醫徑(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260元  優惠價:220元  立刻節省:40元  

     

      《松厓醫徑》,明·程玠著。全書共四卷,分為前、後二集,前集論述傷寒及傷寒諸證、六經分屬病證、五髒和命門脈證,並附治病合用藥方165首,包括湯類、飲煎類、散類、丸類等。後集分述內科雜病,兼及外科、婦科、兒科、目齒等病證證治,是一部綜合性著作。程氏鑽研《傷寒雜病論》頗有心得,臨床診治均宗仲景之旨,提出“雜病準傷寒治法”的觀點:認為古人之方雖為一病而設,亦可數處兼用。如:四君子湯可以補氣,可以調氣,可以降氣,凡涉於氣證者皆可用之;四物湯可以補血,可以調血,又可止血,凡涉及血證者皆可用之。又宗前賢“肝腎同歸於一治”之說,闡述“心肺亦當同歸一治”之論,均可開惠後學。程氏深究脈學,多有發揮,嘗謂:“治病之要,不過切脈辨證處治三者而已,三者之中,又以切脈為先。”故將五髒及命門分為六圖,各以髒腑附之,俱分浮中沉三候,浮沉之中又分遲數平,遲數之中又分虛實冷熱,舉其要而括為圖說,各具其證與方藥。所錄皆常用之方,每可互通,且頗多藏之不予示人的秘傳效方,可資臨床參考和借鋻。

    32.

    靈樞經(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210元  優惠價:180元  立刻節省:30元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與《靈樞經》兩部分,是我國現存早影響深的一部醫學經典著作,大約成書於戰國至西漢時期,集中反映了當時醫學的成就,標志著中醫學理論體繫的形成,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被後世尊為“醫家之尊”,直到今天仍有效地指導著中醫理論的研究與臨床實踐。
      《靈樞經》共計十二卷,八十一篇,現在流傳下來的《靈樞經》,是南宋史崧在紹興乙亥年(1155年)獻出的家藏舊本。體例基本是問對形式,內容豐富,側重研討經絡理論和針法,為針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始終指導著中醫臨床實踐,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實用價值,是學習中醫的必讀之書。

    33.

    雲林神彀/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

    市場價:300元  優惠價:250元  立刻節省:50元  

     

    34.

    內科摘要(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140元  優惠價:120元  立刻節省:20元  

     

      《內科摘要(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是我國醫學史上早以內科命名的醫著。書中所載之病案,以脾胃虧損和腎命虧損類居多。著者薛氏善於運用髒腑辨證,突出脾、胃、腎和命門虛損證的辨治,體現了其擅長溫補脾胃、滋補腎命、脾腎並治的治學思想。薛氏尊崇李杲之脾胃學說,治病以脾胃為根本,臨證多用補中益氣湯等方劑以溫補脾胃;並遙承王冰、錢乙之學,重視培補腎陰、腎陽,用六味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金匱腎氣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薛氏倡導脾腎同治,書中病案多有一日之內,朝服補脾胃之劑以培後天、夕服補腎命之劑以滋化源,或朝服補腎劑、夕服補脾劑,或脾腎補劑同服,以此治療虛損,實有成效。薛氏在用藥上倡導溫補代醫家多重視寒涼降火、克伐生氣的治法,融李東垣脾胃之說及錢乙等腎中水火之說於一爐,加之作者自己的潛心研究與臨床實踐,而自成一家之言,對後世溫補派的產生與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35.

    本草通玄/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

    市場價:300元  優惠價:250元  立刻節省:50元  

     

    36.

    醫醇賸義(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210元  優惠價:180元  立刻節省:30元  

     

      《醫醇賸義》為清代醫家費伯雄著於同治二年(1863年)的中醫古籍。書分四卷,卷一載脈法、四家異同、重藥輕投辨、同病各發、中風、中寒、暑熱濕;卷二載秋燥、火、勞傷、腦漏、鼻衄、齒牙出血、關格;卷三載咳嗽、痰飲、結胸、痃瘧、黃癉、三消;卷四載痿、痺、脹、下利、諸痛、三衝。全書以察脈、辨證、施治為三大綱,先論病癥,次載醫方。費氏治病講究實效,善於變通,書中載自創新方近200首,是一本較好的臨床參考書。
      《醫醇賸義(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本次點校以清同治二年(1863)耕心堂刻本為底本,以清光緒三年(1877)重刻本為主校本,並參閱《費氏全集》1912年耕心堂鉛印本、195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校注醫醇賸義》等其他刻本進行仔細的校勘點校,以利讀者閱讀。

    37.

    勿聽子俗解八十一難經[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

    市場價:300元  優惠價:250元  立刻節省:50元  

     

      《黃帝八十一難經》由戰國秦越人撰。該書設八十一難,闡發中醫學理論的一些重要問題,為中醫經典醫籍之一。由於文義深奧,歷代注家注本頗多。《勿聽子俗解八十一難經》繫明·熊宗立撰。熊宗立(1409-1482年),字道軒,號勿聽子,建陽人,通曉陰陽醫卜之術,曾對多種醫經及臨證醫籍加以編纂和注釋。《勿聽子俗解八十一難經[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二輯)]》共分6卷,撰於1438年。卷首為《難經圖要》,共繪有解釋《黃帝八十一難經》原文的圖表28幅。書圖之設所以“彰明其義,使人易曉”。正文部分以注音釋詞、串講句意、點明原因、剖析句段等方式,逐條作注,以淺近的文字,剖解高深之學術,以明顯的理論,揭發千古之蘊藏。該書原為初學者而作,故名《俗解》。《勿聽子俗解八十一難經》是研究《黃帝八十一難經》的重要文獻,是中醫工作者必讀的古籍之一,此次整理出版,對於該書的普及流傳有重要意義。

    38.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第二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380元  優惠價:320元  立刻節省:60元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簡稱《三因方》,為宋代醫家陳言(字無擇,號鶴溪道人)所著,約成書於南1174年)。全書18卷,180門,涉及內、外、婦、兒、五官各科,載方1050餘首。其書卷1至卷7以論述外感六淫為主的外所因性疾病為主;卷8至卷14的前半部分介紹以內所因為主的疾病;卷14的後半部分開始至卷18結束,依次介紹了外科、五官科、婦科、小兒諸病。
      該書雖屬方書一類,但醫論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重點討論了病因學問題,其“三因致病”理論是對中醫病因學理論的繫統總結,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陳無擇的“三因致病”理論很大程度上受張仲景《金匱要略》三因說的影響,他將不同的病因做了繫統分類,將復雜的病因分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三類,認為“醫事之要,無出三因”,並結合病證詳細論述。這種歸納簡明地概括了各種病因的性質,對於病因學理論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對後世病因學的發展影響十分巨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為:“每類有論有方,文詞典雅而理致簡賅,非他家俚鄙冗雜之比。”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第二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第一輯)》將著者創立的“三因學說”病因分類方法與臨床辨證治療相結合,對研究中醫病因學說和各科臨床辨證論治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39.

    陳士鐸醫學全書·明清名醫全書大成(本套叢書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

    市場價:3570元  優惠價:2980元  立刻節省:590元  

     

    《明清名醫全書大成》繫列叢書是集明清30位醫學名家醫學著作而成。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餓寶庫,其學術源遠流長,發展到明清時期,已日臻成熟,在繼承前代成就的基礎上,並有許多發展,是中醫的鼎盛時期。突出表現在:名醫輩出,學派林立,在基礎學科和臨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別是本草學和臨床學尤為突出。

    40.

    女科經綸(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市場價:200元  優惠價:170元  立刻節省:30元  

     

      《女科經綸》8卷,清·蕭壎著,成書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初刊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女科經綸(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是一部重點介紹中醫婦產醫學理論和臨床各類病證及其治法的專著。
      《女科經綸(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中列月經、嗣育、胎前、產後、崩帶、雜證6門,以條文形式對女科經、帶、胎、產及婦科雜證予以辨證析源,考究發揮,並以精闢獨到的學術見解,拓寬了臨證者之辨治用藥思路,為習醫者進一步鑽研女科疾病證治特點,指點了門徑。
      《女科經綸(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由博返約,執簡馭繁,且提綱挈領,條分縷析,對中醫婦產醫學臨床辨證,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實為當前從事中醫臨床婦產醫學工作者的必讀之書。

    1600 條商品,現在第1頁/共40頁 首頁 上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頁 末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