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內科摘要(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市場價】
    132-192
    【優惠價】
    83-120
    【作者】 薛己柳長華吳少禎申瑋紅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082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08201
    版次:2

    商品編碼:12666378
    品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9-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0
    字數:5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代碼:12
    作者:薛己,柳長華,吳少禎,申瑋紅


        
        
    "

    內容簡介

    《內科摘要(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是我國醫學史上早以內科命名的醫著。書中所載之病案,以脾胃虧損和腎命虧損類居多。著者薛氏善於運用髒腑辨證,突出脾、胃、腎和命門虛損證的辨治,體現了其擅長溫補脾胃、滋補腎命、脾腎並治的治學思想。薛氏尊崇李杲之脾胃學說,治病以脾胃為根本,臨證多用補中益氣湯等方劑以溫補脾胃;並遙承王冰、錢乙之學,重視培補腎陰、腎陽,用六味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金匱腎氣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薛氏倡導脾腎同治,書中病案多有一日之內,朝服補脾胃之劑以培後天、夕服補腎命之劑以滋化源,或朝服補腎劑、夕服補脾劑,或脾腎補劑同服,以此治療虛損,實有成效。薛氏在用藥上倡導溫補代醫家多重視寒涼降火、克伐生氣的治法,融李東垣脾胃之說及錢乙等腎中水火之說於一爐,加之作者自己的潛心研究與臨床實踐,而自成一家之言,對後世溫補派的產生與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目錄

    卷之上<氣虧損內傷外感等癥(一)
    飲食勞氣等癥(二)
    脾胃虧損心腹作痛等癥(三)
    脾腎虛寒陽氣脫陷等癥(四)
    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等癥(五)
    腎虛火不歸經發熱等癥(六)
    脾胃虧損吞酸噯腐等癥(七)
    脾腎虧損停食洩瀉等癥(八)
    脾胃虧損停食痢疾等癥(九)
    脾胃虧損瘧疾寒熱等癥(十)
    脾肺虧損咳嗽痰喘等癥(十一)
    各癥方藥(十二)

    卷之下
    脾腎虧損頭眩痰氣等癥(一)
    肝腎虧損血燥結核等癥(二)
    脾腎虧損小便不利肚腹膨脹等癥(三)
    脾胃虧損暑濕所傷等癥(四)(附:食生冷入房)
    肝脾腎虧損頭目耳鼻等癥(五)
    脾肺腎虧損小便自遺淋澀等癥(六)
    脾肺腎虧損虛勞怯弱等癥(七)
    脾肺腎虧損遺精吐血便血等癥(八)
    肝脾腎虧損下部瘡腫等癥(九)
    脾肺腎虧損大便秘結等癥(十)
    各癥方藥(十一)

    索引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內科摘要(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一男子,體肥善飲,舌本硬強,語言不清,口眼喁斜,痰氣湧盛,肢體不遂。餘以為脾虛濕熱,用六君加煨葛根、山梔、神曲而痊。
    吾師僉憲高如齋,自大同回,謂餘曰:吾成風病矣,兩腿逸則痿軟而無力,勞則作痛如針刺,脈洪數而有力。餘告之曰:此肝腎陰虛火盛,而致痿軟無力,真病之形,作痛如錐,邪火之像也。用壯水益腎之劑而愈。先生曰:向寓宦邸,皆以為風,恨無醫藥,若服風劑,豈其然哉?乃吾之幸也。竊謂:前癥,往往以為風疾,徹用發散而促其危者多矣。
    大尹劉孟春,素有痰,兩臂作麻,兩目流淚,服祛風化痰藥,痰愈甚,臂反痛不能伸,手指俱攣。餘曰:麻屬氣盛,因前藥而復傷肝,火盛而筋攣耳。況風自火出,當補脾肺,滋腎水,則風自息,熱自退,痰自清,遂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不三月而痊。
    一儒者,素勤苦,惡風寒,鼻流清涕,寒禁嚏噴。餘曰:此脾肺氣虛,不能實腠理。彼不信,服祛風之藥,肢體麻倦,痰涎自出,殊類中風。餘曰:此因風氣,陰火乘其土位。遂以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治之而愈。
    外舅,年六十餘,素善飲,兩臂作痛,恪服祛風治痿之藥,更加麻木發熱,體軟痰湧,腿膝拘痛,口噤語澀,頭目暈重,口角流涎,身如蟲行,搔起白屑,始信。謂餘曰:何也?餘曰:臂麻體軟,脾無用也;痰涎自出,脾不能攝也;口斜語澀,脾氣傷也;頭目暈重,脾氣不能升也;癢起白屑,脾氣不能營也。遂用補中益氣加神曲、半夏、茯苓三十餘劑,諸癥悉退,又用參術煎膏治之而愈。
    秀纔劉允功,形體魁偉,不慎酒色,因勞怒頭暈僕地,痰涎上湧,手足麻痺,口干引飲,六脈洪數而虛。餘以為腎經虧損,不能納氣歸源而頭暈;不能攝水歸源而為痰;陽氣虛熱而麻痺;虛火上炎而作渴。用補中益氣合六味丸料治之而愈。其後或勞役或人房,其病即作,用前藥隨愈。
    憲幕顧斐齋,飲食起居失宜,左半身並手不遂,汗出神昏,痰涎上湧。王竹西用參芪大補之劑,汗止而神思漸清,頗能步履。後不守禁,左腿自膝至足腫脹甚大,重墜如石,痛不能忍,其痰甚多,肝脾腎脈洪大而數,重按則軟澀。餘朝用補中益氣加黃柏、知母、麥門、五味煎送地黃丸,晚用地黃丸料加黃柏、知母數劑,諸癥悉退。但自弛禁,不能痊愈耳。
    庠生陳時用,素勤苦,因勞怒口斜痰盛,脈滑數而虛。此勞傷中氣,怒動肝火,用補中益氣加山梔、茯苓、半夏、桔梗,數劑而愈。
    錦衣楊永興,形體豐厚,筋骨軟痛,痰盛作渴,喜飲冷水,或用愈風湯、天麻丸等藥,痰熱益甚,服牛黃清心丸,更加肢體麻痺。餘以為脾腎俱虛,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八味丸,三月餘而痊。以後連生七子,壽逾七旬。《外科精要》雲:凡人久服加減八味丸,必肥健而多子。信哉!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國從有文獻可考的夏、商、周三代,就進入了文明的時代。中國人認為自己是炎黃的子孫,若以此推算,中國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中華民族崇尚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信仰,中醫學就是在這種信仰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傳統醫學。
    中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炎帝、黃帝時期,根據考古、文獻記載和傳說,炎帝神農氏發明了用藥物治病,黃帝軒轅氏創造髒腑經脈知識,炎帝和黃帝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也是中醫的締造者。
    大前1600年,商代的伊尹發明了用“湯液”治病,即根據不同的證候把藥物組合在一起治療疾病,後世稱這種“湯液”為“方劑”,這種治病方法一直延續到現在。由此可見,中華民族早在3700多年前就發明了把各種藥物組合為“方劑”治療疾病,實在令人驚嘆!商代的彭祖用養生的方法防治疾病,中國人重視養生的傳統至今深入民心。根據西漢司馬遷《史記》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秦越人扁鵲善於診脈和針灸,西漢倉公淳於意善於辨證施治。這些世代傳承積累的醫藥知識,到了西漢時期已蔚為大觀。漢文帝下詔命劉向等一批學者整理全國的圖書,整理後的圖書分為六大類,即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方技即醫學。劉向等校書,前後歷時27年,是對中國歷史文獻最為壯觀的結集、整理、研究,真正起到了上對古人、下對子孫後代的承前啟後的作用。後之學者,欲考中國學術的源流,可以此為綱鋻。
    這些記載各種醫學知識的醫籍,傳之後世,被遵為經典。醫經中的《黃帝內經》,記述了生命、疾病、診療、藥物、針灸、養生的原理,是中醫學理論體繫形成的標志。這部著作流傳了2000多年,到現在,仍被視為學習中醫的必讀之書,且7世紀,就傳播到了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近代以來,更是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許多國家廣泛傳播。
    經方醫籍中記載了大量以方治病和藥物的知識,其中有《湯液經法》一書,相傳是伊尹所作。東漢時期,人們把用藥的知識編纂為一部著作,稱《神農本草經》,其中記載了365種藥物的藥性、產地、采收、加工和主治等,是現代中藥學的起源。中國歷代政府重視對藥物進行整理規範,著名的如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證類本草》,到了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歷經30餘年研究,編撰了《本草綱目》一書,在世界各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對醫經、經方進行總結,創造了“六經辨證”的理論方法,編撰了《傷寒雜病論》,成為中醫臨床學的奠基人,至今仍是指導中醫臨床的重要文獻。這部著作700年左右就傳到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一直受到重視。
    西晉時期,皇甫謐將《素問》《針經》和《黃帝明堂經》進行整理,編纂了《針灸甲乙經》,繫統地記錄了針灸的理論與實踐,成為學習針灸的經典必讀之書,一直傳承到現在。這部著作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