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華飲食文化/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之文化常識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烹飪/美食 -> 飲食文化
【市場價】
424-614
【優惠價】
265-384
【介質】 book
【ISBN】97871010848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ISBN:9787101084801
  • 作者:趙榮光|主編:尚善源
  • 頁數:186
  • 出版日期:2012-11-01
  • 印刷日期:2012-1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70千字
  • 中國人素來重視飲食。相應的,飲食文化也**的豐富。但是,很多人一聽到飲食,都隻是想到了烹飪飲食。其實,我國飲食文化不僅於此,它還包括了茶文化、酒文化等多方面。《中華飲食文化》由趙榮光著,為我們介紹的就是上述飲食文化,以及飲食禮儀文化。敬請中華飲食文化愛好者閱讀,或想在此方面增長見識的人閱讀。
  • 《中華飲食文化》由趙榮光著,這是一本介紹我國飲食文化的通俗讀物 。全書共分四個部分,具體內容涉及素雅清高的茶文化,熱情溫馨的酒文化 ,形神美和的烹飪文化以及溫文爾雅的食禮文化。 《中華飲食文化》內容豐富,語言通俗,知識性、文化性、可讀性很強 ,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 中華飲食原料文化
    中華飲食原料
    中華面食文化
    中華稻米文化
    中華飲食文化區域性
    中華飲食的文化區位類型
    中國飲食文化圈的歷史成因
    中國飲食文化區位的歷史概況
    中華飲食民俗與禮儀
    中華飲食民俗
    中華節令飲食
    中華筷子文化
    中華飲食禮儀
    中華飲食文化十大歷史偉人
    中華烹飪技術與調味文化
    中華烹飪技術
    中華調味文化
    中華飲食文化十美風格
    中華茶酒文化
    中華茶文化
    中華酒文化
  • 中華飲食原料 以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為滋育生息地的中華文明,早在一萬年前就邁入 了種植農業經濟社會的門檻。
    成書於春秋至漢的《黃帝內經·素問》中有一句為人熟知的話語,概括 了中國人的食物原料種類及其結構關繫:“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意思就是谷物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 等等都是作為主食的輔助、補益和補充。“五”是泛指,並非僅止於五種, 而是指“各種”、“所有”、“全部”。這句話體現的既是中華先民食生活 的餐桌結構,也是他們食生產的基本特征,“谷果畜菜”恰是中華飲食文化 的物質基礎。這一認識所反映的是距今三四千年前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區的中 國農業社會的基本情態。所謂“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食料,基本由小 農經濟的原田種植業和家庭飼養業提供。直接向大自然伸手的采集和漁撈, 作為從遠古時代延續下來的生存手段,一直是家庭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有益補 充,當然,它們的重要性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自然生態漸趨退化而逐漸 減弱的。
    宗法社會與封建領主集權政治的緊密結合,造成了日益增殖的人口對其 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深深的依賴。不斷強化的依附與地力的透支,造就了人 類農業*****的中華傳統農業輝煌。中國人將人類自然經濟發揮到了 令**農史學者嘆為觀止的程度。中國傳統農業這種**的發展,經歷了數 千年的緩慢歷程,其依賴則是“重農”色彩——中華農業的早期定型和一直 以來的牢固維繫。“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中的“五 畜為益”對於庶民來說,其比重其實是微乎其微的。在幾千年的歷**,僅 能果腹的底層大眾基本上處於準素食的生活狀態。因為家庭飼養的禽畜主要 是為了繳租納稅、補給日用,而非用來改善自家餐桌。
    識別一下“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具體所指是必要的。但由於表 述者時代、地域、閱歷、見識的不同,歷**對“五谷、五果、五畜、五菜 ”具體品種的解釋往往也不盡相同,其中一種普遍的說法為: 五谷:稻、黍、稷、麥、豆。
    五果:桃、李、杏、栗、棗。
    五畜:牛、羊、豕、犬、雞。
    五菜:葵、藿、薤、蔥、韭。
    “谷”中*重要的是北方的粟(即稷)和南方的稻。粟原產黃河流域,由 狗尾草馴化而來。粟生長期短、耐旱,粟米易貯藏。元代王禎《農書》:“ 五谷之中,惟粟耐陳,可歷遠年。”考古發現的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溝 遺址的炭化粟距今已有7500~8000年。在漫長的歷**,粟實用於口糧,而 粟的植株則用作牛、馬的飼料或其他用途。黍與粟同為小粒谷物,黍米性粘 ,很早就被用來釀酒。亞洲栽培稻由亞洲普通野生稻馴化而來。考古資料證 明,中國稻的栽培史已經有10000年之久。距今8500~10000年的浙江浦江上 山遺址,陶器坯體碎片中普遍存在的稻谷穎殼和秕谷,已證明當時既有野生 稻也有栽培稻。由於稻的產量高於粟、黍和大小麥,因此稻作的不斷北上就 成為了中國歷**的一般趨勢。關於大小麥的起源,目前植物種質資源調查 、遺傳學研究和考古發掘都支持大小麥起源於西亞的觀點,但中國學界亦有 中國也是小麥栽培馴化地之一的觀點,認為大小麥的起源不是一源單繫起源 ,而是多源的分繫起源。龍山文化時期小麥已在黃河流域種植,廣泛分布於 大量距今5000年左右的遺址中。藷、芋等塊根塊莖植物亦是中華史前先民的 重要食料。塊根塊莖植物澱粉含量高(占30%左右),加工食用方法簡單,種 植省力省時,而且產量極大。塊根塊莖作物可以為人體提供日常所需能量的 2/3,而隻占用1/3的土地,勞力支出也很省。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天 工開物》中稱,當時中國谷物的食料結構是:“**下育民人者,稻居十七 ,而來、牟、黍、稷居十三。”自公元12世紀至13世紀稻米主產區的江南人 口超過北方人口的定勢形成之後,大部分國人即以米飯為主食品大宗。
    “五菜”、“五果”的說法有*大的不確定性。由於種類繁多、得之甚 易,蔬果的種植要晚於糧食作物。迄今尚無確鑿有力的證據表明史前人類對 蔬果的人工栽培。但是,白菜、芥菜、甘藍——油菜的三種類型,很早就為 人類所采食了。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起源於中國和印度,甘藍型油菜起 源於歐洲。葫蘆因其食用與器用兼具的功能,很早就受到中華祖先的重視。
    人類的*初的栽培物無疑都是從大自然中馴化的。中國史前遺址發現的豐富 的采食類植物遺存,初步統計有:粟、野生稻、桃、杏、李、梅、栗、棗、 酸棗、杏梅、野葡萄、櫻桃、柿、核桃、**子、薏苡、芡實、槐樹子、山 核桃、胡桃楸、樸榛子、松子、梨、山楂、南酸棗、甜瓜、大豆、橄欖、菱 角、橡子、榆錢、各種樹子等。由於植物食料的皮殼等剝離遺棄物極易腐爛 朽化,加上考古研究手段的歷史局限,準確描繪中華先民植物馴化史的全景 圖像還有一定困難。但是,我們知道,中華先民們賴以為生的*大部分植物 *終都被他們馴化了。
    “五畜”所指代的動物的馴化卻相對困難和復雜得多,其品種也較植物 少得多。史前人類的動物食料圖譜是極其廣泛的,考古研究者在中華大地各 種文化類型遺址中發現了頗為壯觀的動物食料遺存。如舊石器時代遺址普遍 發現的動物遺骨有鹿、羊、牛、豬、馬、驢、駝、羚、貘、河狸、大熊貓、 獼猴、雞、鹜、雁、鴕鳥,以及鬣狗、狼、狐、熊、犀、獵豹、虎、像、獅 、中國犀、腫骨大角鹿、斑鬣狗、披毛犀、劍齒像、劍齒虎等,其中許多種 進入全新世(11500年前至今)以後就逐漸滅*了。就人類曾經食用過的動物 品種來說,*終被馴化,或日馴化成功的僅僅是豬、羊、牛、馬、驢、駝、 雞、鴨、鵝等極少的一部分。人類史前遺址中,往往動物,尤其是大型野生 動物的遺存數量**大,如浙江嘉興馬家浜遺址出土的野生動物遺骨約超過 陶片的十餘倍,而且下文化層出土的又比上文化層多。事實上,各種鼠類是 史前人重要的肉食源。這是因為它們數量大、易捕獲、食生產勞動成本低, 每挖掘一個洞穴都會獲得大量的鼠肉及其穴藏——肉類與果實籽粒植物性食 料。
    動物的馴養,是氣候變化和狩獵技術進步共同作用的結果。飛索、弓箭 、網罟、陷阱、欄柵等工具在狩獵中的應用使捕捉活物成了可能,“拘獸以 為畜”(《淮南子·本經訓》)隨之發生。畜牧,就灶房和餐桌意義而言,是 兼具食料保存、增殖與乳汁獲取等多種益處的。史前時期,狗、豬、羊、牛 、雞、馬、驢等均在中華大地被馴化成功。狗是人類*早馴化的動物之一, 大約在公元前16000年至公元前12000年時由東北亞的狼馴化而成。馴化的狗 ,*初主要用作狩獵助手和臨時宿營點的看守,肉食尚不是主要目的。豬是 中國史前遺址中*常見的家畜遺存,距今有10000年左右的歷史。羊的出土 遺址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而且愈靠西部時代愈晚、發現愈多,甘肅大地灣 遺址距今8000年左右的一期文化層中出土了十多個羊的頭骨,時代*早。雞 由原雞馴化而來,其馴化和飼養可能首先出現在北方。
    P3-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