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激勵心理學/普通人的心理學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通俗讀物
    【市場價】
    160-232
    【優惠價】
    100-145
    【介質】 book
    【ISBN】97875123341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電力
    • ISBN:9787512334113
    • 作者:孫科炎
    • 頁數:200
    • 出版日期:2012-11-01
    • 印刷日期:2012-1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68千字
    • 孫科炎所著的《激勵心理學》是一部心理學在激勵管理方面的實用指導書,其核心立意是:借助科學激勵的心理和行為強化作用,達到激發積極的心態,建立有序的團隊工作規則,從而增強團隊的戰鬥力及工作效能的目的。
      本書的內容集合了普遍存在的七大重要問題,即激勵的心理學原理是什麼,***如何自我激勵,激勵的外在有形激勵物是什麼,激勵的內在有形激勵物是什麼,如何發揮團隊激勵的力量,如何進行情感激勵及***怎樣把握激勵的過程。
    • 孫科炎所著的《激勵心理學》根據心理學家在組織激勵活動方面的研 究成果,結合實際案例,從理論和 實踐出發,介紹了各種激勵方法與激勵成敗的原因。本書從激勵的基本原 則、管理 者的行為影響力、激勵的基本手段、團隊激勵性文化的形成等七個方面對 做好組織 激勵工作進行了繫統的闡述,旨在幫助管理者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 激發團隊 鬥志。 《激勵心理學》適合組織管理者閱讀,也可供培訓和咨詢人士及心理 學愛好者閱讀使用。
    • 叢書序
      前言
      第一章 激勵是怎麼一回事
      感覺剝奪——人總是離不開感覺刺激
      感覺缺失——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
      勞逸結合——朝九晚五還是朝九晚無
      鴿子實驗——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強化物——關注給對方什麼東西
      有效激勵——用員工希望的方式激勵
      持續激勵——梯度獎金激勵法
      正向激勵——多用獎勵,少用懲罰
      及時激勵——激勵也要雷厲風行
      祖母法則——激勵有先後
      增減實驗——激勵可以起起落落
      差別感受實驗——相同激勵,不同感受
      第二章 怎樣做,員工纔會服從你
      密歇根定律——與員工的關繫決定激勵成效
      自我激勵——從“照我說的做”到“照我做的做”
      照鏡子實驗——員工如何待你,取決於你如何待他
      預期實驗——你承諾的,必要兌現
      適度承諾——承諾不要信口開河
      服從實驗——你有多大威信,就有多少人服從
      樹立**——威信也可以創造出來
      糖果實驗——限制*多,積極性就*少
      權力制衡——不控制權力,權力就成阻力
      犯錯誤實驗——你並不需要追求**的表現
      錯誤效應——在不**中成就“**”
      真誠原則——坦誠可以贏得尊重
      破窗效直——小錯不戒,大亂非生
      第三章 用對方法,強化刺激
      報酬實驗——錢越多,有時反而越糟糕
      加薪策略——加薪要講頻率,重形式
      充氣娃娃實驗——積極或消極,都是學來的
      榜樣激勵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進步榜樣選擇——讓不斷進步成為信念
      榜樣教育——讓榜樣示範深入人心
      滾木球試驗——言傳不如身教
      榜樣懲罰——殺雞給猴看是必要的
      罪犯舉證實驗——不要隨便給員工貼標簽
      野遊實驗——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
      目標激勵——用挑戰性目標挖掘你的潛能
      餐具實驗——形式比內容*重要
      *後通牒實驗——設置*後期限
      第四章 讓員工自己激勵自己
      格羅維斯謀殺案——是道德問題,還是另有原因
      癲痫病人發作實驗——心動了,不見得就會行動
      旁觀者效應——三個和尚沒水喝
      社會逍遙——世人皆醉,我也醉
      阿登屋療養院實驗——任你選擇,給你所選
      責任激勵——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精神性實驗一激勵十分,隻取八分
      培訓激勵——永不過度的激勵方式
      投射效應——從換位思考到換位工作
      態度轉變實驗——樹立一種行為,確定一種態度
      第五章 團隊文化不是一句空口號
      照明實驗——永遠別讓人覺得低效是可以的
      同儕壓力——好的團隊*好,差的*差
      瓶口脫險實驗——人們*傾向於競爭而非合作
      危機激將法一沒有危機,也就沒有動力
      動機實驗——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中等壓力——幫助員工做好壓力管理
      內耗效應——激勵競爭,但不能忽視合作
      團隊激勵策略——構建合理競合機制
      第六章 調動情感,激發情感
      談話實驗——簡單的溝通也具有“魔力”
      監獄模擬實驗——賦予什麼角色,就有什麼樣的行為
      信任激勵——要用他就給他信任
      尊重激勵——每一個員工都渴望被尊重
      公平激勵——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氛圍激勵——創造科學的環境氛圍
      精神激勵——獨到的“工資觀”
      恆河猴實驗——物質激勵離不開情感因素
      情感激勵——對員工進行情感投資
      情感激勵秘訣——情感激勵的六大要點
      第七章 管理者要把握激勵過程
      皮格馬利翁效應——化腐朽為神奇的“謊言”
      期望激勵——**員工是怎樣煉成的
      期望管理——把你對員工的期許做到位
      習得性無助——別讓員工習慣於失敗
      反饋實驗——無聲的漠視是*糟糕的
      科學批評——懲罰用好了一樣是激勵
      反饋評價——360度員工評價方法
      要求實驗——由小及大或由大及小都是學問
      競爭與平衡——提出要求的兩種手段
      評價實驗——評價失真的真正原因
      溝通激勵——阿貓阿狗見面不掐
      精神診斷實驗——升職是*糟糕的獎勵
      彼得原理陷阱——如何規避彼得原理陷阱
      後記
    • 感覺剝奪 人總是離不開感覺刺激 1954年,心理學家貝克斯頓等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克吉 爾大學海勃實驗室進行了首例“感覺剝奪”實驗研究。他們在 付給大學生每天20美元的報酬後,讓他們獃在缺乏刺激的環境 中。具體地說,就是讓實驗參與者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 鏡,使其難以產生視覺;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腿腳用夾 板固定,以限制其觸覺;實驗在隔音室裡進行,用空氣調節器 的單調嗡嗡聲代替其聽覺;實驗參與者單獨獃在實驗室裡,靜 靜地躺在舒適的帆布床上。當時大學生打工一小時大約隻能掙 50美分,這讓很多大學生都躍躍欲試,認為既可以得到不錯的 報酬,還可以好好睡一覺,或者考慮考慮論文、課程計劃。但 結果卻令很多人大跌眼鏡。
      沒過幾天,大學生們就紛紛退出。他們說,幾小時後開始 感到恐慌和難受,根本不能進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 時間內注意力都無法集中,思維活動似乎總是“跳來跳去”。
      *為可怕的是,50%的人出現了幻覺,包括視幻覺、聽幻覺 和觸幻覺。視幻覺如出現光的閃爍;聽幻覺似乎聽到狗叫聲、 打字聲、滴水聲等;觸幻覺則感到有冰冷的鋼板壓在前額和面 頰,或感到有人從身體下面把床墊抽走。
      在過後的幾天裡,大學生們出現了雙手發抖、不能筆直走 路、應答速度遲緩、對疼痛敏感等癥狀。對這些大學生的腦電 波分析證明:實驗參與者的全部活動嚴重失調,而且對剛剛結 束實驗的他們進行智力測驗,結果也很不理想。實驗結束數日 後,他們纔恢復正常。
      這個實驗證明,不斷地從外界獲得新的刺激和信息是人的身心活動 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人的身心發展離不開與社會的廣泛接觸和聯繫, 孤僻和自閉帶來的隻能是身心的疲憊和失調。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感覺剝奪”實驗。實驗證明豐富的、多變的環 境刺激是人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在被剝奪感覺後,人會產生難以忍 受的痛苦,各種心理功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心理學家通過這個實 驗,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定律: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斷地從外 界獲得新的刺激。對於員工來講,好的刺激就是好的激勵,而且激勵也 可以多種多樣。
      我們來看看Google公司是如何成功運用這一心理學原理的。
      Google作為***大的搜索引擎,在**範圍內擁有無數 的用戶,堪稱是互聯網巨頭,但是與很多IT企業迥異的是,它 並不是一家靠“加班文化”提升效率的公司。走進他們的辦公 區,你會發現這裡絲毫沒有大公司那種緊張嚴肅的氣氛,所有 的員工看上去都很放松。他們享受著許多公司不具有的特別待 遇,如可以在公司裡接受免費的按摩,可以打乒乓球、遊泳或 者到一間冰淇淋吧裡小憩一會兒,還可以免費喫到由大廚用有 機原料做的飯菜。不僅如此,公司的雇員們還被鼓勵將其五分 之一的工作時間用於任何形式的戶外活動。
      Google正是靠著這種被一些批評者看作是休閑、甚至散漫的工作方 式,成功地將一批年輕的技術精英凝聚起來,並使其能量得到*大限度 的釋放,從而使公司獲得飛速發展。
      感覺缺失 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 感覺剝奪實驗實際上也表明:人的成長成熟是建立在與外界環境廣 泛接觸的基礎之上的,隻有通過社會化的接觸,*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 聯繫,人纔可能*多地擁有力量,*好地發展。
      這也為我們如何激勵員工獲得了重要啟示:作為管理者,一定要* 多地為員工提供各種各樣的刺激,隻要它們利於員工的成長。而目前很 多企業裡員工得到的刺激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這種刺激的減少,導 致人們對職業產生倦怠。職業倦怠是一種惡性循環的、對工作具有極強 破壞力的因素。例如,長途司機大都處於輕微的感覺剝奪狀態。正因為 如此,他們有時會看見並不存在的東西,從而引發事故。
      在我們的傳統印像中,工作時間x工作效率=工作總量,於是很多 企業管理者采取了盡量取消一些消遣活動,延長員工的工作時間的辦 法。殊不知單一的時間延長並不能大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員工長時 間從事單一的工作,大腦得不到有效的休息,會造成原有工作效率的下 降。長此以往,便會引發員工的職業倦怠。
      管理者必須有效調節員工的工作情緒,豐富員工的生活,幫助他們 克服職業倦怠。
      P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