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心理的類型(上下榮格動力心理學經典)/心理大師手澤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通俗讀物
【市場價】
320-464
【優惠價】
200-290
【介質】 book
【ISBN】978756407757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
  • ISBN:9787564077570
  • 作者:(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譯者:王秋潔
  • 頁數:477
  • 出版日期:2013-08-01
  • 印刷日期:2013-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58千字
  • 《心理的類型(上下榮格動力心理學經典)》是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歷經二十年探索而鑄就的一部**之作。它從心理學視角出發,從人類思想文化的長河中,選擇宗教、哲學、文學、美學等領域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展開創造性的分析和評判,總結概括出內傾和外傾兩種*根本的心理類型,並詳盡闡明了兩種類型在感覺、直覺、思維、情感四種心理機能方面的不同的體現,及其所造就的迥然不同的人生命運。在《心理的類型》*後的“定義”一章,榮格繫統全面地對心理學的幾乎所有基本概念做出了自己獨特的界定和闡述,堪稱榮格思想的縮影。
  • 《心理的類型(上下榮格動力心理學經典)》是 “心理大師手澤”繫列之一。 榮格,現代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的得意門生 ,古典精神分析學派的另一位泰鬥級人物,動力心理 學的鼻祖之一。畢生致力於人類心靈奧秘的探索,著 述浩繁,思想博大精深。他所創立的集體無意識理論 ,不僅在心理治療中成為獨樹一幟的學派,而且對哲 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 學、教育等諸多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心理的類型(上下榮格動力心理學經典)》是 榮格歷經20年探索寫就的一部巔峰之作。它從心理學 視角出發,從人類文化的長河中,選擇宗教、哲學、 文學、美學等領域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進行開 創性的分析和評判,總結概括了“內傾”和“外傾” 兩種最根本的心理類型,並詳盡闡明了兩種類型在感 覺、直覺、思維、情感四種心理機能方面的不同體現 ,及其所造就的迥然不同的個體命運。
  • 第一章 古典時期和中世紀思想史中的心理類型問題 THE PROBLEM OF TYPES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AND MEDIEVAL THOUGHT
    第二章 席勒的類型學 SCHILLER’S IDEAS ON THE TYPE PROBLEM
    第三章 太陽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THE APOLLONIAN AND THE DIONYSIAN
    第四章 人類性格區分中的類型問題 THE TYPE PROBLEM IN HUMAN CHARACTER
    第五章 卡爾·斯比特勒的《普羅米修斯與埃庇米修斯》詩集中的性格類型
    第六章 精神病學中的類型問題THE TYPE PROBLEM IN PSYCHOPATHOLOGY
    第七章 美學中的類型問題THE TYPE PROBLEM IN AESTHETICS
    第八章 哲學中的類型問題THE TYPE PROBLEM IN MODERN PHILOSOPHY
    第九章 傳記文學中的類型問題THE TYPE PROBLEM IN BIOGRAPHY
    第十章 類型學總論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TYPES
    第十一章 定義DEFINITIONS
    後記EPILOGUE
  • 在每個時代,這種企圖的結局都會是流產。在一 個缺乏歷史理解 力的時代裡,它是**不可能成功的。在這樣的時代 裡,任何對心理 的深入研究都幾乎被**忽視。因而,那些較為明顯 和透徹的但卻被 認為是毫不重要的價值,就會將其他較為重要但比較 隱蔽的價值驅逐 出去,於是,在這種狀況下,危險就不僅是一種潛在 的威脅,而且會 是一種必然的爆發。當把獸性和原始性認作是一種典 範,而竭力斥責 文明是一種累贅時,人類毀滅性的手便伸向了從遙遠 年代起逐漸積累 起來的人類進化的果實。
    建構的判斷——作為屬性原則的對立面,它建立 在事物一致性的 基礎上——創造了屬於文明的*高價值的普遍概念。
    即使這些概念僅 僅屬於已逝的先人,但仍然有不少線索把我們同它們 緊緊地連在一起, 正如龔帕茲所說的那樣,它們已經獲得了一種幾乎堅 不可摧的力量。
    他繼續說道: 失去生命的東西的確應該有獲得榮譽、尊敬,甚 至我們為之做 出犧牲來奉獻的權利,我們對已逝的先人就是這樣, 在這裡,我們隻 需提及那些雕像、墳墓和兵士的徽章就夠了。但是, 盡管我們扭曲了 自己的本性,並竭力成功地扯斷了那些纏繞我們的線 索,使我們陷入 野蠻之中,我們就會使自己的靈魂遭受可怕的戗害。
    或許也可以這樣 說,我們所有那些用絢麗多彩的華麗外表來裝飾的赤 裸而低級的現實 情感都遭受了可怕的戕害。生命的每一種美,每一種 高雅和別致,全 部動物本能的教化,以及對藝術的每一種欣賞和追求 ,都依賴於對這 種絢麗外表的高度評價,依賴於對所有人們稱之為遺 傳的價值的高度 評價一事實上,對於所有這一切,犬儒學派都將毫無 顧忌或毫不憐 惜地加以**的毀滅。當然,一個人**可能樂意在 這個問題上對犬 儒主義者和他們眾多的現代追隨者讓步一這裡還有一 個界限,隻要 **了這個界限,我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逃離聯想原 則的支配。這樣, 我們就不會因為深受無限聯想原則支配所生的愚昧和 迷信而感到愧 疚了。
    由此,我們已經詳盡地研究了內屬性和斷言的問 題,這不僅因為 這一問題在經院哲學的唯名論和唯實論之中一再地出 現,而且因為它 從來就沒有平息過,並且,據我估計,它將永遠不會 平息。因為在這 裡,問題的爭議所在仍然是抽像觀點與個體思維和情 感之間的對立。
    抽像觀點將決定性價值維繫在心理過程本身,而個體 思維和情感則有 意或無問地以對客體的感知為取向。在後一種情況下 ,心理過程是一 種手段,它的*終目的是人格的發展。這一點也不奇 怪,無產者的哲 學*尊崇的是內在性原則。
    無論在哪裡,隻要存在著充足的把重點轉移到個 體情感上去的理 由,那麼思維和情感就會由於缺乏肯定的創造性能量 (這種能量被轉 入了個體方面)而變成了否定性的批判;思維也就降 低為一種純粹的 分析性器官,它將所有事物都歸結為具體的和特殊的 。由此產生混亂 的特殊物的堆積,頂多被歸結為籠統的“統一於一” 的原則。這種感 覺明顯帶有願望的特征。但是,一旦把重點置於心理 過程,心理活動 的結果作為理念便統轄了無序的多元性。這種理念被 盡可能地非個人 化,但個人情感還是近乎**地進入了其人格化的心 理過程中。
    在接著進行討論之前,或許我們應該審視一下, 如果我們假設柏 拉圖本人很可能屬於_內傾型,那麼柏拉圖的理念心理 學是否為我們提 供了證據?還有,犬儒學派和麥加拉學派的心理學是 否允許我們把安 提斯茲尼斯、狄奧基尼斯或斯提爾朋這些人看成是外 傾類型呢?這樣 一想,會發現,用上述形式來解決問題是不對頭的。
    隻有仔細而詳盡 地研究過柏拉圖那些被**為“人性記錄”的**著 作後,我們纔可 能判斷出他到底屬於哪種類型。從我自己來講,我並 不願意冒失地對 此作出任何明確判斷。當然,如果有誰能提供證據來 說明柏拉圖確實 屬於外傾型,那我也不會感到驚訝。至於上面提到的 其他幾個人,史 上流傳下來的材料支離破碎、殘缺不全,所以,對他 們作出明確的判 斷相對*困難。
    既然現在討論的兩種思維類型都取決於價值重心 的置換,那麼理 所當然,在內傾的類型中,個人的理解力也同樣有可 能因為各種不同 的原因而被推到顯要的位置,把思維置於其支配之下 ,因此他的思維 就變成了否定性的批判。對於外傾型來說,價值的重 心被簡單地置於 客體本身的關繫之上,而不是必然地置於他與客體的 關繫上。如果客 體的關繫占據了顯要地位,那麼心理過程就已經受到 了制約。但是, 如果心理過程隻關注客體的本質,而回避了個體情感 的滲入,那麼它 就不具有破壞性的特征了。因此,我們不得不把內屬 性原則和斷言原 則之間的特定衝突作為一種特殊情況來考察。在此後 的研究中,我們 將對這一特殊情況進行*為**的考察。這一情況的 特殊性取決於個 體情感所扮演的是肯定角色還是否定角色。當這種類 型(一般概念) 把個別事物壓縮到極小程度的時候,那麼這種類型就 獲得了集合性觀 念的真實。當個體事物的價值消除了這種類型(一般 概念)時,那麼 自由放縱的分裂就發生了。這兩種情況都是**的和 不平衡的,但是 它們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照,這種對照是如此清晰、 分明,我們不必 費任何力氣就能辨認出來。它那明顯的誇張使一些特 征昭然若揭,盡 管這些特征過去采取的是較為溫和因而也是較為隱蔽 的形式,它們緊 緊地與內傾型和外傾型的本質粘連在一起,甚至處在 個體情感沒有占 據顯要位置的那種個性狀況中也是如此。例如,心智 功能到底是主人 還是僕人,這造成了一種極大的差異。思維和情感是 占**地位還是 從屬地位,情形是極不相同的。我們知道,個體的抽 像能力有利於普 遍價值的深入,但這也無法**消除個人因素的滲入 。然而,由於這 種情況的存在,思維和情感也就包含了那些破壞性傾 向,這些傾向往 往產生於個體在面對嚴酷的社會狀況時所進行的自我 保護。但是,假 如我們為了照顧個人的傾向而把普遍現實性價值降低 為純粹的個人潛 在傾向的話,那麼我們肯定是在做一件極大的蠢事。
    那是一種偽心理 學。不過,這種心理學也確實存在。
    P30-3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