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嫉羨和感恩(梅蘭妮·克萊因後期著作選)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咨詢與治療
【市場價】
536-777
【優惠價】
335-486
【介質】 book
【ISBN】978750199440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輕工
  • ISBN:9787501994403
  • 作者:(奧)克萊因|譯者:姚峰//李新雨
  • 頁數:359
  • 出版日期:2014-01-01
  • 印刷日期:2014-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65千字
  • 克萊因編著的這本《嫉羨和感恩(梅蘭妮·克萊因後期著作選)》收錄了克萊因1946年到1960年的著作。作者是精神分析客體關繫理論以及兒童精神分析的創始人。在本書中克萊因提出了人類心理發展的新觀念:嫉妒在兒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現出來,也是死本能的*初表現;嫉羨和感恩是相衝突的,在偏執-分裂心理位置運作的嫉羨,是精神病的根源因素。
  • 在精神分析史上,梅蘭妮·克萊因被譽為繼弗洛 伊德之後,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最有貢獻的領軍人物 之一。《嫉羨和感恩(梅蘭妮·克萊因後期著作選) 》收錄了從1946年以後到1960年梅蘭妮·克萊因過世 之前的著作,其中還包括了在1963年她辭世以後纔出 版的未完成作品。這些幾乎囊括了克萊因畢生最重要 的文獻,也成為其著述的高峰。 在《嫉羨和感恩(梅蘭妮·克萊因後期著作選) 》中,克萊因引入了新的觀念:嫉妒在兒童生命初期 即已表現出來,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現;嫉羨與感 恩是相衝突的,在偏執-類分裂心理位置運作的嫉羨 ,是精神病理的強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 強調嫉妒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發現的陰莖嫉妒; 然而,克萊恩對於嫉羨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當今,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師都非常熟悉克萊因所 述的早期客體關繫,許多分析師甚至使用她的發現與 概念而不明就裡。她的許多思想已經被納入主流精神 分析的思維當中,且仍在世界各地流傳和發展;其著 作的啟發性與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對於喜歡精神分 析的讀者來說,克萊因的這本著作絕對值得學習與收 藏。
  • 譯者序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梅蘭妮·克萊因及其生平
    第一章 關於某些分裂機制的評論(1946)
    第二章 關於焦慮與罪惡感的理論(1948)
    第三章 關於精神分析結束的標準(1950)
    第四章 移情的起源(1952)
    第五章 自我與本我在發展上的相互影響(1952)
    第六章 關於嬰兒情緒生活的一些理論性結論(1952)
    第七章 論嬰兒行為觀察(1952)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遊戲技術:其歷史與重要性(1955)
    第九章 論認同(1955)
    第十章 嫉羨與感恩(1957)
    第十一章 論心智功能的發展(1958)
    第十二章 我們的成人世界及其在嬰兒期的根源(1959)
    第十三章 關於精神分裂癥的抑郁的評論(1960)
    第十四章 論心理健康(1960)
    第十五章 關於《奧瑞斯忒亞》的某些省思(1963)
    第十六章 論孤獨感(1963)
  • 在提供一篇主要涉及遊戲技術的文章以作為這本 書128的引言時,我受到了以下考慮的鼓勵:我跟兒 童與成人的工作,以及我對精神分析理論整體的貢獻 ,從根本上是源自於與孩子工作時發展出來的遊戲技 術。借此我想說的並不是我後來的工作是對遊戲技術 的直接應用,但是我在早期發展、無意識過程以及能 夠觸及無意識的解釋的本質中獲得的見解,已經在我 對於較大孩子及成人的工作上有了深遠的影響。
    因此,我將要簡短概述我的工作從精神分析遊戲 技術發展出來的步驟,但是我並不會對我的發現給出 一個完整的論述。在1919年,當我開始我的**個個 案時,已經有人做過一些針對兒童的精神分析工作, 特別是胡賀慕斯醫師(Dr.Hug-Hellmuth,1921)。
    不過,她沒有從事過六歲以下兒童的精神分析。盡管 她使用繪畫,偶爾以遊戲作為媒介;但是她並未將遊 戲發展成一種特殊的技術。
    在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有一個既定的原則: 分析師應當**節制地給予解釋。除了少數的例外, 精神分析師們尚未探索過無意識的那些較深層次:對 兒童來說,這種探索被認為具有潛在的危險,此謹慎 的觀點反映在這樣一個事實當中,即在當時以及之後 的幾年中,精神分析被認為隻適用於潛伏期開始的兒 童129。
    我的**名病人是一個五歲大的男孩,在我*早 出版的論文中130,我用弗立茲這個名字稱呼他。在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隻要影響母親的態度就足夠了。
    我曾建議她應該鼓勵孩子自由地與她討論許多未能說 出口的問題,這些問題明顯存在於他內心深處,而且 阻礙了他的智力發展,這麼做有了好的效果,但是他 的神經癥並未被充分緩解。很快,我就決定應該要對 他進行精神分析。這麼做時,我偏離了某些既定的原 則,因為在孩子呈現給我的材料中,我解釋了我認為 *急迫的部分,並且發現我的興趣專注在他的焦慮以 及對抗這些焦慮的防御上。這種新的方法很快使我面 臨了一些嚴重的問題,我在分析這名病人時,所遭遇 到的焦慮是**急劇的,而且雖然我觀察到焦慮一再 因為我的解釋而緩解,使我確信我工作的方向是對的 ;但是有時候我會因為他那些被帶到表面上的新的焦 慮的強度而感到不安。在這個時候,我向卡爾·亞伯 拉罕醫師請教,他回復說:既然到目前為止,我的解 釋經常帶來舒緩的效果,而且分析明顯有進展,他不 認為需要改變處理的方式。我受到他的支持所鼓舞, 在之後的幾天裡,孩子的焦慮從原先的高峰大幅地減 弱,達到*進一步的改善。從這個分析所獲得的信念 ,強烈地影響了我全部的精神分析工作。
    當時的治療是在這個孩子的家中進行的,用的是 他自己的玩具。這個分析是精神分析遊戲技術的開始 ,因為從一開始,這個孩子主要就是透過遊戲來表達 他的幻想與焦慮;而且我不斷地向他解釋遊戲的意義 ,結果是在他的遊戲中有越來越多的材料浮現出來。
    也就是說,基本上我已經在這個病人身上使用了解釋 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成為我的技術特色。這種處理方 法符合精神分析的一項基本原則,也就是“自由聯想 ”。當我解釋的不隻是孩子的話語,也解釋他玩玩具 的活動時,我將這個基本的原則應用到孩子的心理上 ,而孩子的遊戲與各種活動(事實上也就是他的整體 行為),是他們用來表達成人借由言語所表達內容的 方法。整個治療過程中,我也受到弗洛伊德建立的兩 個其他信條的指引,從一開始我就將它們視為基本的 法則:探索無意識是精神分析程序的主要任務;而分 析移情則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
    在1920年與1923年間,我從其他兒童案例獲得了 *進一步的經驗,但是遊戲技術發展中確切的一步, 是我在1923年治療一個兩歲九個月大的孩子時所作的 精神分析。我已經在我的《兒童精神分析》131一書 中,以莉塔之名提供了這個兒童案例的細節。莉塔的 困擾是夜驚及動物恐懼癥,她對母親的態度**矛盾 ,同時她黏母親黏到了無法被單獨留下的程度。她有 明顯的強迫性神經癥,而且有時候**抑郁。她的遊 戲都受到抑制,無法忍受挫折,這使她越來越難養育 。我當時很懷疑該如何處理這個案例,因為分析這麼 小的孩子,**是一項新的試驗。**次治療似乎印 證了我的擔憂,當莉塔和我被單獨留在育嬰室時,她 就立即表現出了一些我認為是負向移情的跡像:她當 時焦慮而沉默,隨即要求去外面的花園;我同意了, 並且隨她同去;但這在她的母親與保姆看來,卻是失 敗的跡像。在10~15分鐘後,當我們回到育嬰室時, 她們**驚訝地看到莉塔對我相當和善。對這種轉變 的解釋是:當我們在外頭的時候,我曾經解釋她的負 向移情,這再一次違反了一般的做法。從她說的一些 事情,以及她在開放空間裡比較不那麼害怕的這個事 實,我的結論是當她單獨與我在房間裡的時候,她會 特別懼怕我可能對她做的某些事情。我解釋了這一點 ,並提及她在夜裡的驚嚇,我將她懷疑我是一個具有 敵意的陌生人連結到她的恐懼:夜裡有壞女人會在她 落單時攻擊她。在這個解釋之後幾分鐘,當我提議回 到育嬰室的時候,她立即同意了。如我之前提到的, 莉塔在遊戲方面的抑制是明顯的,她除了強迫性地幫 她的洋娃娃穿脫衣服之外,幾乎什麼都不做。但很快 我開始了解在她的強迫癥底下隱藏的焦慮,並且解釋 了它們。這個案例加強了我那正在成長的信念:對兒 童進行精神分析的前提,是要了解並且解釋那些幻想 、感覺、焦慮以及遊戲所表達的經驗,或者是造成遊 戲活動被抑制的原因。
    如同對弗立茲一樣,我在這名小孩的家中作分析 ,並且用她自己的玩具,但是在這僅僅維持數月的治 療過程中,我得到的結論是:不應該在孩子的家中進 行精神分析。因為我發現雖然她**需要幫助,而且 她的父母認可了我應該試試精神分析,但她的母親對 我的態度是**矛盾的,而且整個氣氛對治療具有敵 意。*重要的是,我發現移情的情境—也就是精神分 析程序中*重要的部分,隻有在病人能感覺到治療室 或遊戲室(事實上是整個分析)是與其日常家庭生活 分開時,纔能被建立起來並且加以維持。因為隻有在 這樣的條件下,病人纔能克服他對於體驗且表達那些 不符常規的思想、感覺和欲望的阻抗;對兒童來說, 他們感覺這些不符常規的事情是與許多被教導的事情 相抵觸的。
    也是在1923年,我在對一名七歲女孩的精神分析 中做出了一些*有意義的觀察。她的神經癥困難顯然 並不嚴重,但是她的父母擔心她的智力發展已經一段 時間了。她雖然相當聰明,但是跟不上其他同年齡的 孩子;她不喜歡學校而且有時候會逃學。以前她與母 親的關繫是有感情的、信賴的;但自從她開始上學以 來就改變了,她變得羞怯而沉默。我對她作了幾次治 療都沒有什麼進展。已經很清楚的是她不喜歡學校, 從她膽怯地說出的事情以及其他意見,我已經能夠進 行一些解釋。這些解釋衍生了一些材料,但是我的感 覺是自己無法用這個方法獲得*多進展。有一次我又 發現這個孩子沒有反應並退縮;我離開她,告訴她我 稍後會回來;我到我孩子的嬰兒房拿了一些玩具、車 子、小人物、幾塊積木、一輛玩具火車,把它們放進 箱子裡,再回到病人那裡。這個小孩之前不曾畫畫或 是從事其他活動,但她立即對這些小玩具產生了興趣 ,並開始玩起來。從這次遊戲中,我推斷兩個玩具小 人代表了她自己與一個小男孩(這個小男孩是我之前 曾聽她提過的一個同學),看起來這兩個小人的行為 有不為人知之處。其他玩具人偶被認為是在干預與監 視,被厭惡地放置在一旁。她玩這兩個玩具的方式帶 來了一些災難,例如摔倒或撞到車子,這與焦慮升高 的跡像一起重復著。這時候我提到她遊戲中的細節並 解釋到:在她與她的朋友之間似乎曾發生過一些性活 動;而之前她**恐懼這一點會被發現,因而不信任 其他人。我指出她在遊戲時曾經變得焦慮,而且似乎 馬上就要停止她的遊戲。我提醒她,她不喜歡學校可 能與她害怕老師會發現她與同學的關繫而懲罰她有關 ;*重要的是她很害怕,而且不信任她母親,現在她 可能對我也有同樣的感受。這個解釋對孩子的影響是 很顯著的,她的焦慮與不信任剛開始時升高了,但是 很快就轉變為明顯的釋然。她的臉部表情改變了。雖 然沒有承認或否認我的解釋,接著開始制作新的材料 ,並且變得*自由地玩耍與說話;但這些都顯示了她 的贊同。她對我的態度也變得*為友善而較少懷疑。
    當然,與正向移情交替發生的負向移情一再地浮現; 但是從這一次治療以後,分析開始順利地進展。如我 被告知的,同時還有一些好的改變發生在她與家人的 關繫上,特別是和她母親的關繫。她對學校的排斥減 弱了,對學業變得*有興趣;但是她在學習上的抑制 ,根源於很深的焦慮,隻能在治療過程中逐漸地消解 。
    P145-14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