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萬千心理·遊戲治療-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指南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635-920
    【優惠價】
    397-575
    【作者】 (美)David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心理咨詢與治療  遊戲治療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ISBN】97875184315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8431533
    作者:(美)David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1月 

        
        
    "

    編輯推薦

    是什麼能夠將我們與這個世界深深地聯繫在一起?


    遊戲。


    遊戲能將我們從時間中抽離出來,讓我們以一種“獨立的狀態”存在。而在此過程中,發現被錯過或丟失的“財富”的先決條件是深邃的專業智慧以及診斷和臨床技能。引導來訪者充分體驗遊戲過程,正是遊戲治療師的職責所在,而本書是遊戲治療師的專業指南。


    《遊戲治療: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指南》的編撰者均為遊戲治療領域造詣頗深的專家,內容非常豐富,覆蓋理論和方法、臨床應用、研究及實踐指南,堪稱遊戲治療領域的開創性書籍,是遊戲治療學習者和臨床工作者的寶貴資料。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非常全面的遊戲治療導論教材,是遊戲治療學習者和臨床工作者的理想讀物。這本書綜合了許多資深的遊戲治療專家的經驗,多方位聚焦捕捉和提煉遊戲治療的精髓。通過本書,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將收獲寶貴的哲學和理論基礎以及扎實的臨床指導,極大地提升和精進其專業能力。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1部分為“遊戲治療的理論和方法”,介紹了14種不同的遊戲治療流派的理論根基,每章都包含一個臨床案例,讓讀者從實踐操作中更加深入地領會每種流派的精髓。其中既包含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阿德勒遊戲治療、榮格分析性遊戲治療等較為傳統的遊戲治療流派,也包含動物輔助遊戲治療這種新興的方法,讓讀者對當今的遊戲治療方法一覽無遺。

    第二部分為“遊戲治療的臨床應用”,共17章,每一章的作者都是該領域一流的從業人員。該部分聚焦針對在不同臨床問題的遊戲治療上,包括憤怒兒童、欺凌行為、基於學校的問題、收養機構的兒童、無家可歸的兒童、離婚家庭的兒童、經歷哀傷和創傷性喪失的兒童、遭受性虐待的兒童等等。

    本書是一本非常全面的遊戲治療導論教材,是遊戲治療學習者和臨床工作者的理想讀物。這本書綜合了許多資深的遊戲治療專家的經驗,多方位聚焦捕捉和提煉遊戲治療的精髓。通過本書,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將收獲寶貴的哲學和理論基礎以及扎實的臨床指導,極大地提升和精進其專業能力。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1部分為“遊戲治療的理論和方法”,介紹了14種不同的遊戲治療流派的理論根基,每章都包含一個臨床案例,讓讀者從實踐操作中更加深入地領會每種流派的精髓。其中既包含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阿德勒遊戲治療、榮格分析性遊戲治療等較為傳統的遊戲治療流派,也包含動物輔助遊戲治療這種新興的方法,讓讀者對當今的遊戲治療方法一覽無遺。


     


    第二部分為“遊戲治療的臨床應用”,共17章,每一章的作者都是該領域一流的從業人員。該部分聚焦針對在不同臨床問題的遊戲治療上,包括憤怒兒童、欺凌行為、基於學校的問題、收養機構的兒童、無家可歸的兒童、離婚家庭的兒童、經歷哀傷和創傷性喪失的兒童、遭受性虐待的兒童等等。


     


    第三部分為“遊戲治療的研究和實踐指南”,該部分包含遊戲治療的研究、反思性實踐、文化問題、倫理問題、神經科學機制等內容,讀者得以一窺業內廣受尊重的治療師是如何用得當、愉快、協調的方式進行遊戲治療的。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戴維·A. 克倫肖(David A. Crenshaw)
    哲學博士,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認證臨床心理學家,注冊遊戲治療師督導。紐約“波基浦西兒童之家”臨床主任和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客座助理教授。曾擔任紐約遊戲治療協會主席。撰寫了許多關於兒童治療、兒童虐待和創傷以及兒童復原力的期刊文章和書籍。

    安妮·L. 斯圖爾特(Anne L. Stewart)

    主編簡介 


     


    戴維·A. 克倫肖(David A. Crenshaw)


    哲學博士,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認證臨床心理學家,注冊遊戲治療師督導。紐約“波基浦西兒童之家”臨床主任和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客座助理教授。曾擔任紐約遊戲治療協會主席。撰寫了許多關於兒童治療、兒童虐待和創傷以及兒童復原力的期刊文章和書籍。


     


    安妮·L. 斯圖爾特(Anne L. Stewart)


    哲學博士,注冊遊戲治療師督導,詹姆斯麥迪遜大學研究生院心理學教授。弗吉尼亞遊戲治療協會的創始人和主席,美國國家遊戲治療基金會主席和《國際遊戲治療雜志》編輯委員會成員。美國遊戲治療協會“傑出服務獎”和弗吉尼亞州高等教育委員會“傑出教師獎”的獲得者。曾在國際上針對危機干預、依戀、督導、軍人家庭、即興創作和復原力等問題撰文或發表演講。?


     


    譯者簡介


     


    王曉波 


    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繫研究生畢業,之後任教於首都經貿大學英語繫。對心理學頗有興趣,近年來已翻譯出版了多本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目錄
    編輯簡介
    本書撰稿作者
    前言

    第 1 部分遊戲治療理論和方法

    第1章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
    第2章客體關繫和以依戀為基礎的遊戲治療
    第3章阿德勒遊戲治療
    第4章榮格分析性遊戲治療
    第5章心理動力遊戲治療
    第6章認知行為遊戲治療
    第7章整合性遊戲治療
    第8章在遊戲治療中將依戀安全作為基本框架

    編輯簡介


    本書撰稿作者


    前言


     


    第 1 部分遊戲治療理論和方法


     


    第1章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


    第2章客體關繫和以依戀為基礎的遊戲治療


    第3章阿德勒遊戲治療


    第4章榮格分析性遊戲治療


    第5章心理動力遊戲治療


    第6章認知行為遊戲治療


    第7章整合性遊戲治療


    第8章在遊戲治療中將依戀安全作為基本框架


    第9章兒童-父母關繫治療:為期10次的親子治療模型


    第10章治療性遊戲:修復關繫、幫助家庭療愈


    第11章遊戲治療中的沙盤和講故事


    第12章故事遊戲治療:一種敘事遊戲治療方法


    第13章家庭遊戲治療:實用技術


    第14章動物輔助遊戲治療


     


    第二部分遊戲治療的臨床應用


     


    第15章對憤怒兒童的遊戲治療:處理背叛的創傷


    第16章對各種欺凌行為的遊戲治療


    第17章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和基於學校的各種問題


    第18章在收養機構對兒童的創傷敘事:個體和團體遊戲治療


    第19章對無家可歸兒童的遊戲治療


    第20章對離婚家庭兒童的遊戲治療:一種處方式方法


    第21章對經歷哀傷和創傷性喪失的兒童的遊戲治療:什麼是重要的


    第22章對遭受性虐待的兒童采用榮格分析性遊戲治療


    第23章兒童虐待:對遊戲治療師來說基於安全的臨床策略


    第24章重要分離後的家庭團聚:一種整合的重建家庭聯結的遊戲治療方法


    第25章基於遊戲的災難和危機干預:遊戲治療師在促進治愈中的角色


    第26章與軍隊有關的兒童和家庭的遊戲治療


    第27章對自閉癥兒童的遊戲治療


    第28章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遊戲治療


    第29章對焦慮障礙兒童的親子治療


    第30章對青少年的遊戲治療


    第31章對成人的遊戲治療干預


     


    第三部分遊戲治療的研究和實踐指南


     


    第32章遊戲治療研究:實踐經驗支持


    第33章在遊戲治療和督導中的反思性實踐


    第34章遊戲治療中的文化問題


    第35章遊戲治療中的倫理問題


    第36章探索每個年段治愈性遊戲的神經科學機制


     


    參考文獻

    前言
    《遊戲治療: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指南》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讓讀者和從業人員深入了解遊戲本身具有的改變的力量。書中的每一章都將遊戲視為一種自然能量,通過綜合技能、廣博的學術知識以及經驗豐富的作者和編輯的多方位聚焦捕捉和提煉遊戲中的精髓。對遊戲如此深刻的探索不僅能夠帶給從業人員啟發,並加深其職業認同感,而且可以讓遊戲中的人們在安全、有趣的環境中獲得治愈。通過本書精彩紛呈的景觀,讀者在一章一章的閱讀過程中將收獲寶貴的哲學和理論基礎以及扎實的臨床指導,極大地提升和精進其專業能力。這可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本書部分“遊戲治療理論和方法”包含了眾多的內容,為遊戲治療師提供了本書作者們的個人敘述和職業認同——這是紛繁復雜的理論之海中的定海神針。在治療領域已經發展出的各式各樣的方法和眾多的理論基礎——以兒童為中心、榮格、精神分析、阿德勒、認知行為和以依戀為基礎——都借著它們對遊戲的依賴而變得統一。雖然遊戲體驗本身就具有改變的魔力,不過它依然離不開治療師的配合和支持。
    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一下貫穿書中各篇章的有關治愈的共享之源:遊戲。是什麼能夠將我們與這個世界深深地聯繫在一起?
    遊戲。

    《遊戲治療: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指南》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讓讀者和從業人員深入了解遊戲本身具有的改變的力量。書中的每一章都將遊戲視為一種自然能量,通過綜合技能、廣博的學術知識以及經驗豐富的作者和編輯的多方位聚焦捕捉和提煉遊戲中的精髓。對遊戲如此深刻的探索不僅能夠帶給從業人員啟發,並加深其職業認同感,而且可以讓遊戲中的人們在安全、有趣的環境中獲得治愈。通過本書精彩紛呈的景觀,讀者在一章一章的閱讀過程中將收獲寶貴的哲學和理論基礎以及扎實的臨床指導,極大地提升和精進其專業能力。這可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本書部分“遊戲治療理論和方法”包含了眾多的內容,為遊戲治療師提供了本書作者們的個人敘述和職業認同——這是紛繁復雜的理論之海中的定海神針。在治療領域已經發展出的各式各樣的方法和眾多的理論基礎——以兒童為中心、榮格、精神分析、阿德勒、認知行為和以依戀為基礎——都借著它們對遊戲的依賴而變得統一。雖然遊戲體驗本身就具有改變的魔力,不過它依然離不開治療師的配合和支持。


    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一下貫穿書中各篇章的有關治愈的共享之源:遊戲。是什麼能夠將我們與這個世界深深地聯繫在一起?


    遊戲。


    遊戲能將我們從時間中抽離出來,並且遠離其他所有的一切,讓我們以一種獨立的“狀態”存在。當這一狀態出現時,它是一種由內在動機驅動的自組織現像,雖然它也會呈現出眾多的形式和模樣,但始終是一個為了自己而存在和運作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發現或重新發現被錯過或丟失的財富的先決條件是深邃的專業智慧以及診斷和臨床技能。通過引導來訪者充分體驗遊戲過程,它能夠給予來訪遠遠超出體驗本身的珍貴禮物——這是閱讀本書的一個非常實用的益處。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健康、真實的遊戲,會變成什麼樣?或者換一種更準確的提問方式:健康的遊戲能夠賦予我們什麼?而它的缺失或被剝奪又會如何?快樂的能力、探索可能性的自由、發現和發揮自己獨特纔能的能力、親密關繫中的安全感、對生活和未來充滿樂觀與希望的態度都是遊戲能夠帶給人的好處及恩惠。在本書第二部分“遊戲治療的臨床應用”中,作者們敘述了遊戲治療所需的環境和條件,特別是它能夠賦予生命的上述品質,從而幫助來訪者成就更完整的人生。如果沒有遊戲,人們無法享受到這項與生俱來的權利。彌補這一缺失可以使個人直接獲得情感回報,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從業人員的職業認同感,而且有助於確保治療師和來訪者的生活更加平衡——這是閱讀本書的另一個收獲。


    對於精通遊戲的玩家來說,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挑戰都可以當作一場復雜的遊戲。可是如果遊戲被剝奪,生活常常就會變成戰場。而對於治療師來說,如果能夠更充分地根植於這一基本的人道主義來拓展服務,可以賦予其崇高的職業生涯更大的意義和目的。遊戲治療師的工作還有一個獨具的特色,即它是有趣的——沒錯,非常有趣!由此可以說,它對專業人士和來訪者都有著很多益處。


    對動物和人類遊戲行為的總覽、對其進化軌跡的跟蹤以及近年來神經科學領域對遊戲大量的研究支持,均顯示出遊戲行為是一種基本的生存驅動力。人類普遍固有的位於皮層下的組織可以驅動遊戲行為,但它需要外界環境給予其適當的信號(即遊戲的多種語言)來激活和維持這種原始驅動力。人類身心的精雕細琢雖然在童年時期迫切需要,但它會貫穿生命周期的始終。


    因此,專業人士要想成為來訪者的榜樣和導師,就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身先士卒,主動參與到遊戲中。在復雜生活中學習和踐行的技巧——遊戲信號的敏感性、自己主動參與遊戲、非言語的身體或手勢反映的遊戲語言——都增加了超越線性認知限制的準確性和情感基礎。的確如此,將個人體驗到的生活藝術融入遊戲治療領域是完全有可能的。這種藝術需要在臨床遊戲室以外的生活中先得到實踐和打磨。


    在本書的第三部分“遊戲治療的研究和實踐指南”,業內廣受尊重的作者們聚焦的是怎樣用得當、愉快、協調的方式進行遊戲治療。這本書的一個獨特貢獻是它對遊戲的科學性和藝術性,以及其作為新興領域的後生作用的顯而易見的充分認知。研究表明,有趣的環境(至少在喜歡嬉戲的老鼠身上)能夠激活等待正確信號的潛在的前額葉皮層基因。負責動物遊戲研究的專業人員正在試圖從實驗室裡正在遊戲的動物身上獲取證據,來證明人類臨床工作者推測的在有效且有所轉變的遊戲治療環境中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說,“幫助塑造社交大腦”的新的大腦連接是由積極的遊戲體驗激發出來的。臨床工作者意識到,將遊戲付諸實踐可以創造新的大腦“地圖”,並能由此帶來情緒調節這一額外益處。這個以動物為基礎的新知識越來越深入和重要地確認了遊戲是個體增強適應能力和靈活性的終生必需品。


    本書蘊含豐富的“營養”,它可以引導治療師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都得到新的、有意義的收獲。


     


    斯圖爾特·布朗(Stuart Brown),醫學博士

    媒體評論
    玩耍是兒童的天性,遊戲是兒童的語言,遊戲治療是*自然和*直接的與兒童工作的心理治療方法。這本書是任何一個與兒童工作的心理工作者應仔細閱讀的專業書籍。它綜合了許多資深的遊戲治療專家的經驗,條理清晰地從理論到實踐,講解了各種遊戲治療的取向和適合應用的人群。在我多年臨床實踐和培訓遊戲治療師的歷程中,無論是在加拿大,還是在中國,這本書都是我必不可少的“案頭書”。我非常高興看到本書簡體中文版的出版,希望它能對國內的同行有所幫助,從而惠及更多的兒童和家庭。

    ——孫寒
    加拿大遊戲治療協會認證部主席
    遊戲治療督導師和培訓師
    雙向發展心理治療督導師和培訓師
    莫妮卡·赫伯特(Monica Herbert)獎2012年度獲獎者

    玩耍是兒童的天性,遊戲是兒童的語言,遊戲治療是*自然和*直接的與兒童工作的心理治療方法。這本書是任何一個與兒童工作的心理工作者應仔細閱讀的專業書籍。它綜合了許多資深的遊戲治療專家的經驗,條理清晰地從理論到實踐,講解了各種遊戲治療的取向和適合應用的人群。在我多年臨床實踐和培訓遊戲治療師的歷程中,無論是在加拿大,還是在中國,這本書都是我必不可少的“案頭書”。我非常高興看到本書簡體中文版的出版,希望它能對國內的同行有所幫助,從而惠及更多的兒童和家庭。


     


    ——孫寒


    加拿大遊戲治療協會認證部主席


    遊戲治療督導師和培訓師


    雙向發展心理治療督導師和培訓師


    莫妮卡·赫伯特(Monica Herbert)獎2012年度獲獎者


     


    關於遊戲療法,你一直想知道的一切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本書覆蓋的範圍非常廣,它可以作為遊戲治療培訓和臨床工作者的理想讀物。本書不僅介紹了遊戲治療各流派的理論基礎,還提供了豐富的臨床案例,證明了遊戲治療的獨特力量。這本令人印像深刻的書對未來幾年專業人士的教育是極具價值的。


     


    ——南希·博伊德·韋布(Nancy Boyd Webb)


    注冊遊戲治療師督導


    注冊獨立社會工作者


    美國福特漢姆大學社會工作


    榮譽教授


     


    克倫肖和斯圖爾特主編的這本書堪稱遊戲治療的開創性書籍。本書覆蓋了理論和方法、臨床應用、實踐指南及研究,是學習者及從業者的寶貴資料。從整體上看,對於遊戲治療的廣度的定義,以及對兒童成長、發展、教育和康復的貢獻,本書比我所知的任何其他書籍都更為深遠。真心感謝主編和作者提供了這本不可或缺的好書。


     


    ——理查德·L. 加斯基爾(Richard L. Gaskill)


    執業臨床心理學家


    注冊遊戲治療師督導

    在線試讀
    第1章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
    Dee C. Ray
    Garry L. Landreth

    關繫即治療,它不隻是為治療或行為改變所做的準備。
    ——Garry L. Landreth(2012,p.82)

    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基於這樣一個理念,即對於那些因環境、發展和內部掙扎而陷入困境的兒童來說,治療師與其的關繫是治愈的重要因素。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認為,遊戲是兒童在發展階段恰當的語言,而且這一觀點已成為遊戲治療大多數學派的共識。不過,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與其他遊戲治療的方法有所不同,因為它將關繫和環境視為兒童健康和正常生活的重心。Landreth(2012)將遊戲治療定義為“兒童(或任何年齡的人)和在遊戲治療程序方面接受過培訓的治療師之間的動態人際關繫。在兩者的關繫中,治療師負責為兒童(或任何年齡的人)提供精挑細選的遊戲材料,並確保他們之間的安全關繫能夠順暢發展,這樣兒童(或任何年齡的人)就可以通過遊戲這一自然的交流媒介充分表達和探索自我(包括情感、思想、經歷和行為),進而達到成長和發展的效果”(p.11)。正是通過治療師對兒童世界的理解和接納以及兒童自身對這些要素的接受,兒童自我成長的潛力纔能夠得以釋放。
    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方法始創於20世紀40年代,它是迄今使用時間長的心理健康干預措施之一。Virginia Axline(1947)在人本主義理論(Rogers,1951)的基礎上,在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框架內,提出了一種與以人為中心的原理相吻合的兒童工作方法,他將其稱為非定向遊戲治療(nondirective play therapy),後來這一方法又被美國的治療師稱為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自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方法被提出後,已經有62項研究顯示了它的療效,它們均證明這一方法對兒童來說是可行且有效的干預措施(Ray,2011)。如今,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已經被公認為美國使用廣泛的遊戲治療方法(Lambert et al.,2005),而且它在國際上也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參見West,1996;Wilson,Kendrick, Ryan,1992)。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也已出現在一些科學文獻中,並且其基本原理和架構都是相一致的(Axline,1947;Cochran,Nordling, Cochran,2010;Landreth,2012;Ray,2011;VanFleet,Sywulak, Sniscak,2010)。

    第1章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


    Dee C. Ray


    Garry L. Landreth


     


    關繫即治療,它不隻是為治療或行為改變所做的準備。


    ——Garry L. Landreth(2012,p.82)


     


    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基於這樣一個理念,即對於那些因環境、發展和內部掙扎而陷入困境的兒童來說,治療師與其的關繫是治愈的重要因素。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認為,遊戲是兒童在發展階段恰當的語言,而且這一觀點已成為遊戲治療大多數學派的共識。不過,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與其他遊戲治療的方法有所不同,因為它將關繫和環境視為兒童健康和正常生活的重心。Landreth(2012)將遊戲治療定義為“兒童(或任何年齡的人)和在遊戲治療程序方面接受過培訓的治療師之間的動態人際關繫。在兩者的關繫中,治療師負責為兒童(或任何年齡的人)提供精挑細選的遊戲材料,並確保他們之間的安全關繫能夠順暢發展,這樣兒童(或任何年齡的人)就可以通過遊戲這一自然的交流媒介充分表達和探索自我(包括情感、思想、經歷和行為),進而達到成長和發展的效果”(p.11)。正是通過治療師對兒童世界的理解和接納以及兒童自身對這些要素的接受,兒童自我成長的潛力纔能夠得以釋放。


    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方法始創於20世紀40年代,它是迄今使用時間長的心理健康干預措施之一。Virginia Axline(1947)在人本主義理論(Rogers,1951)的基礎上,在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框架內,提出了一種與以人為中心的原理相吻合的兒童工作方法,他將其稱為非定向遊戲治療(nondirective play therapy),後來這一方法又被美國的治療師稱為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自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方法被提出後,已經有62項研究顯示了它的療效,它們均證明這一方法對兒童來說是可行且有效的干預措施(Ray,2011)。如今,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已經被公認為美國使用廣泛的遊戲治療方法(Lambert et al.,2005),而且它在國際上也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參見West,1996;Wilson,Kendrick,& Ryan,1992)。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也已出現在一些科學文獻中,並且其基本原理和架構都是相一致的(Axline,1947;Cochran,Nordling,& Cochran,2010;Landreth,2012;Ray,2011;VanFleet,Sywulak,& Sniscak,2010)。


     


    理論建構


     


    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建立在人本主義的理論基礎上,卡爾·羅傑斯(Rogers,1951,pp.481–533)非常細致地列出了人本主義理論具有的19個特點,它們可以被歸納總結為以下9個方面。


    羅傑斯對人的理解如下。


    1.個人現實處境的決定者,人的知覺場是“現實”。


    2.行事時是一個有組織的整體。


    3.具有追求獨立、成熟和自我強化的屬性。


    4.在努力滿足需求時,會以目標為導向。


    5.行為會受到情感的支配,並對理性產生影響。


    6.按照符合自我概念的方式行事。


    7.不會表現出與自我概念不一致的行為。


    8.用固化的行為應對威脅。


    9.在沒有受到威脅的情形下,可以接納與自我不一致的意識體驗。


    通過羅列出這些特點,羅傑斯試圖闡釋人的自我實現本質和人格發展;情緒、思想和行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自我提升方式的發展或缺失。這些特點不僅為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成了治療師理解和促進兒童改變過程的指南(Ray,Sullivan,& Carlson,2012)。這些特點特別強調了每個人都是其所認知到的現像場的中心,也就是說,每個人對經驗的認知都是其所處現實環境的反映。個體的現像場經歷,包括對現像場和自我經歷的認知和整合,對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指導作用。所有生物都會尋求自我的實現、維護和提升。


    在發展過程中,兒童的自我構建是通過與他人在知覺領域的互動產生的。當互動發生時,兒童會根據感知到的期望和他人對其的接納來評估自我價值。這些經感知形成的價值評價會被整合到其自我的發展進程中,這樣兒童之後的表現就是他業已內化的價值理念的體現。如此,個體的價值評價過程能否對其成長產生效果就取決於其內化的價值理念與其自我構建所形成的關繫。在這種情形下,無論個體的行為是否在其意識範圍內,它都會與自我認知以及價值評價過程直接相關並且完全統一。個體行為被視為一種維護有機體和滿足需求的嘗試,它源自個體感知到的環境對其的期許,而與行為相伴的情緒則被視為取決於對所采取行為的認知需求。也就是說,個體的行為和情感反應與其自我認知相一致,不過其自我認知卻未必有利於促進其個人成長(Ray et al.,2012)。


    自我構建的形成和發展和兒童與他人及周邊環境的經歷有著密切關繫。如果兒童的這些經歷與其自我認知相吻合,那他的能動性就會得到增強。如果這些經歷與兒童的自我認知不相容,那麼即使它們對兒童的潛在發展是有益的,也會對其自身構成威脅。當個體身處不具威脅的環境時,他會用一種非判斷性的方式審視自己遇到的各種經歷,並將它們整合到尊重其內在價值導向的自我構建中。由於個體天生具有自我實現和與他人發展關繫的屬性,因此,內外統一的自我構建體繫能夠激發其與他人增進關繫的願望和能力。


    提及遊戲治療,在幫助兒童形成觀念的過程中,將這些以人為中心的原理引入?實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盡量用較淺顯的話語來敘述這一過程。當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對人際互動的看法是個體的、獨特的,與現實或其他人的認知是不同的。接下來他會朝著對自身有利的方向發展。而自我意識則是在與身邊的重要他人互動的過程中,以及兒童對這些互動產生認知後建立起來的。兒童與他人的互動會逐漸導致其自我價值觀念的形成,這一觀念會受到他人的期望和對其是否接納的影響。如果兒童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缺乏價值或者不被接納,接下來他在自我接納時就會出現障礙。由於人的發展是整體的,因此,兒童的情緒與其行為相一致。更具體地講,如果兒童感到自己不被他人需要或者接納,那麼他的情緒和行為就會變得消極,自我提升的動力也會降低。在描述兒童的不良反應時,Axline(1947)寫道:“這是因為個體的行為與其內在的自我認知不一致造成的,後者是個體在完成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形成的。行為與認知的差距越大,兒童的不良反應就越明顯。”(p.14)


    這一發展理論對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當兒童處在有利的人際關繫和環境中時,可以肯定他們會朝著自我增強的方向發展。其次,了解兒童行為和情緒的方法就是去了解他是如何看待所處世界的。再次,兒童在某一環境中與他人建立的關繫會對其對自己和他人的看法產生重大影響。後,如果治療師能夠提供一個讓兒童認為接納其內在世界的環境和關繫,兒童就會主動整合其自我增強的功能。


     


    治療過程


     


    由於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源於人本主義的發展理論,因此可以認為,治療師提供的治療關繫是干預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說,治療師是否具有提供有助於兒童成長的關繫和環境的能力是治療過程的核心關注點。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在實踐時尤其注重消除所有對自我構建造成的威脅,這樣兒童纔能自由地探索與其自身經歷一致或不一致的新經歷,並將它們融入修正後的自我構建結構中(Ray,2011)。消除威脅是治療師提供關鍵的以人為中心的非定向立場的基礎,它不僅賦予了兒童自主權,而且相信兒童具備的建設性屬性(Wilkins,2010)。非定向性(nondirectivity)是一種態度,它旨在促進兒童的自我發展,卻不引導兒童的行為目標和治療內容。非定向性治療師在咨詢過程中扮演著積極參與者的角色。


    Landreth(2012)認為,“每個兒童身上都具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它是兒童不斷追求自我實現的源泉。這種內在的奮鬥動力助力兒童走向獨立、成熟和自我引導。兒童的思想和有意識的想法並不會將其行為引向情感需求的領域;而正是他尋求內在平衡的天然努力將其帶到了向往之地”(p.62)。遊戲治療的聚焦點是兒童本人,而非他存在的問題。隻要環境適宜,兒童能夠自發地走向自我提升。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的角色就是為兒童的自我發展給予支持,幫助他們消除情境世界中的障礙,並與兒童共同靜候改變的發生。


    按照羅傑斯的理論(Rogers,1957),要促使人的性格發生建設性的改變,一些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改變,他給出的定義是“個體人格結構在表層和深層產生的變化,在臨床工作者看來,變化的方向意味著更大範圍的整合、更少的內在衝突和更多的用於有效生活的能量;行為方面的變化則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p.95)。羅傑斯給出的治療性改變的6個必要且充分條件是:(1)兩個人有心理接觸;(2)個人(即來訪者)處於不一致的狀態;(3)第二個人(即治療師)在關繫中是一致的;(4)治療師給予來訪者無條件積極關注;(5)治療師對來訪者的內心世界能夠產生共情理解,並努力將其傳遞給來訪者;(6)來訪者至少要在程度上感受到治療師向其傳遞的共情理解和無條件積極關注(Rogers,1957)。


    Ray(2011)將以人為中心的這些條件應用於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旨在考查它們在遊戲治療過程中的實施細節。個條件的要求是,治療師與兒童必須處於心理接觸的關繫中,或者簡單點說,他們要建立關繫。在這樣的關繫中,治療師和兒童都要意識到對方的存在,並且允許對方進入現像場。對於第二個條件,即兒童處於不一致的狀態,指的是兒童表現出焦慮或脆弱的特征。兒童的不一致還體現在他們常常呈現的問題行為上,這說明他們無法適應所處的環境。換句話講,他們的自我認知與他們和周邊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是不一致的。而作為治療師,則必須具備3個態度條件(Bozarch,1998),即治療師本人的一致性、對兒童無條件積極關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UPR)和共情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EU),它們也是治療師應當承擔的責任。因為隻有當治療師具備了這些態度條件,他們纔能為所有人,當然也包括兒童,營造一個有助於促進其改變的環境。


    所謂治療師的一致性,指的是治療師能夠在治療關繫中自由地呈現自我,並且其自我經歷和自我意識是一致的(Rogers,1957)。一致性包括治療師的自我意識、對自我意識的接納以及將其意識用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兒童。因為治療師如果想真誠地向兒童表達無條件積極關注和共情理解,其自身就必須具有一致性,否則兒童對無條件積極關注和共情理解的認識就不可能深入和充分(Ray,2011)。


    無條件積極關注是對來訪者的所有經驗在不做評判的情況下全然傾情地接納(Rogers,1957)。此外,無條件積極關注也是一種治療師自己產生的感覺,即他相信兒童具有自我實現的能力。Landreth(2012)稱:“治療師與兒童的關繫應當讓兒童感受到一種始終如一的接納,這對於兒童發展內在足夠的自由和安全是非常必要的,也有利於其以自我提升的方式表達自我”(p.83)。無條件積極關注是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能夠產生療效的重要因素,它對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值得引起關注的問題有一種天然的矯正作用(Bozarth,1998)。


    治療師應具備的後一個態度條件是共情理解,即把自己當成兒童本人,進入他的世界,但同時又不能失去治療師本人的自我意識(Ray,2011)。事實上,共情理解與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概念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因為共情可以被視為一種交流和表達的工具(Bozarch,2001)。當治療師進入兒童的世界時,他就傳遞出這樣一個潛在信息:兒童的世界是有價值的,並且治療師對兒童的經驗和能力都表現出程度的尊重(Ray,2011)。


    為了促使改變的發生,後一個要滿足的條件是兒童必須至少在程度上感受到治療師給予其的無條件積極關注和共情理解。治療師對此幾乎是無法掌控的,因此這一條取決於兒童的內心世界。通常情況下,如果治療師能夠做到前面幾點,兒童在治療過程中是會感受到來自治療師的無條件積極關注和共情理解的。不過,後一條的實現還是要取決於兒童對治療師是否接納以及所處的環境。


     


    目的和目標


     


    與許多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流行觀點相反,我們堅持認為以兒童為中心的方法在實踐時必須事先設定一些目標。不過,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方法的目標特征與其他方法的目標是有一些差別的,它的目標主要聚焦在治療師在治療過程和結果上應承擔的責任。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目標就是為兒童創造能夠經歷成長和整合的條件,進而引導他們選擇更健康的發展道路。Ray(2011)建議高效的遊戲治療師利用自身和環境來促進兒童主動提升自我的過程。她對此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治療師為兒童提供的環境沒有威脅性,並且賦權給兒童,那麼兒童就能在關繫中發揮主動和積極的作用,並且形成自我提升的機制”(p.56)。在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中,將改變作為目標的應當是兒童,而不是治療師或者兒童的父母。因為要想讓兒童的行為和情緒與其內在世界的需求相一致,隻能由兒童本人決定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改變。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說,這些決定並非來自其認知過程,而是當他們心理上感到安全並擁有接納關繫時,在走向獨立、成熟和自我提升的過程中自動產生的。為了使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順利進行,治療師需要承擔大量的工作,包括與兒童分享自我、進入兒童的世界、充分理解兒童並與其溝通,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與兒童建立起能夠令其釋放改變潛能的關繫。


    在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中所設定的目標達成後,一些結果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Landreth(2012,pp.84–85)將下列特征視為幫助兒童獲得自我成長的目標。


    1.形成更積極的自我概念。


    2.自己願意承擔更多的責任。


    3.具備更強的自我引導能力。


    4.更能夠接納自我。


    5.更願意依靠自身的能力。


    6.做決定時有自己堅定的意志。


    7.體驗到掌控的感覺。


    8.在應對問題的過程中變得敏銳。


    9.具備內在的自我評價體繫。


    10.對自己更有信心。(pp.84–85)


    這些目標都聚焦在兒童身上,而且深信當兒童的意識裡擁有或者表現出這些特征後,他就會變得更強大,並朝著自我實現的方向前行。


     


    結構


     


    對於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結構,Axline(1947,pp.73–74)給出了有助於兒童發生改變的指導性原則。它們不僅定義了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性質以及治療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且可以直接用於實踐。它們被稱為“8項基本原則”,具體解釋如下。


    1.治療師應盡快與兒童建立熱情、友好的關繫。


    2.治療師要全然接納兒童的實際狀況,不要期望他會在某些方面有不同的表現。


    3.治療師要在與兒童的關繫中呈現出包容性,這樣兒童纔能充分地袒露其想法和感受。


    4.治療師要保持對兒童情感的敏感性,並將這一信息傳遞給兒童,這樣有助於增強兒童的自我了解。


    5.治療師要尊重兒童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讓兒童承擔做出選擇的責任。


    6.治療師不要引導兒童的行為或談話內容,隻要跟隨就可以了。


    7.治療師不要試圖加快治療的速度,一定要認識到治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8.治療師隻需在必要的時候對兒童設定一些限制條件,旨在使治療過程不要與現實脫節,並且讓兒童意識到其在治療關繫中應承擔的責任。


    這些基本原則對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過程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並且可以被視為與兒童建立治療關繫的具體步驟,通過它們能夠營造一個以人為中心的理論中所描述的有利於個體成長的環境。如果治療師能夠采納Axline給出的這些基本原則,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方法就完全遵循了以人為中心的理論的基礎。為了給遊戲治療師提供更多、更詳細的指導建議,Axline(1947)、Ginott(1961)、Landreth(2012)和Ray(2011)還在這些基本原則的?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的案例給出了具體的回應策略。這些策略包括:反映情感(比如,“你感覺很難過”);反映內容(比如,“你和你的朋友打架了”);跟蹤行為(比如,“你把它移到那裡了”);促進決策(比如,“你可以自己決定”);激發創造力(比如,“你怎麼樣做都可以”);鼓勵(比如,“你非常努力”);增進關繫(比如,“你想讓我知道你很在意我”);以及設置限制(比如,“你不可以打我”)。這些回應策略旨在為治療提供一些具體方法。比如,促進決策體現了共情理解;激發創造力體現了無條件積極關注。不過,Ray(2011)也告誡說,“超越具體技能,在工作中以抽像理論為基礎,以真誠、個性化的方式采取相應的策略應當是每位遊戲治療師的目標。”(p.89)


    如果兒童對自己、他人或遊戲室構成威脅時,對其設限是必要的。Sweeney和Landreth(2011)對於在遊戲室裡設限的必要性給出了幾個原因,他們認為設限:(1)定義了治療關繫中的限制;(2)為兒童從身體和心理上提供了安全感;(3)反映了治療師為兒童提供安全環境的意願;(4)將治療過程與現實結合在一起;(5)可以讓治療師對兒童始終保持正面和接納的態度;(6)可以讓兒童在不必擔心造成損害或受到懲罰的前提下表達其負面情緒;(7)確保治療過程的平穩和一致性;(8)增進和提升兒童的自我責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9)鼓勵通過像征性方式宣洩情緒;(10)對遊戲治療環境和所使用的材料予以保護;(11)維護治療過程的法律、道德和職業標準。


    Landreth(2012)針對治療設限提供了一個三步模型,這三個步驟的首字母恰好構成了ACT一詞:認可(Acknowledge)兒童的情緒、和兒童溝通(Communicate)設置的限制和尋找(Target)替代方法。在應用ACT設限模型時,治療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認可兒童的情緒表達對其的理解,並將自己的理解傳遞給兒童(比如,“你對我很生氣”)。接著,治療師要設置一繫列清晰明確的限制(比如,“你不可以掐我”)。後,治療師應為兒童提供另一種宣洩情緒的可接受的方法(比如,“你可以掐那個洋娃娃”)。設限可以讓兒童意識到遊戲室是一個安全的環境。正如Axline(1947)指出的,限制隻在需要時設定,目的是為了給兒童創造一個盡可能放松的環境,使其可以自由地探索和表達,也可以增強其自我管控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敘述遊戲治療師的回應策略時沒有提及使用引導性技能,比如提問、指導遊戲進程和分析。Landreth(2012)不建議使用提問的方法,因為他在觀察後發現,提問迫使兒童用語言進行表達,這會令兒童感到缺乏理解,而且會讓治療師處於控制兒童的狀態。遊戲治療的目的是為兒童提供一個非言語的交流環境,從而適應其發展的需要。而提問、指導遊戲和向兒童做過多的解釋都會將兒童置於成人語言表達的世界裡,並迫使其不得不配合治療師的目的。此外,如果治療師試圖讓兒童按其旨意行事時,他對兒童內在世界的了解就會嚴重受阻。因此,從以兒童為中心的角度看,治療師的這些指導性反應會干擾兒童的自我提升進程,削弱治療的過程和目的。


     


    遊戲室和遊戲材料


     


    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安排在遊戲室裡進行,遊戲室裡有各種精挑細選的玩具,供兒童通過它們宣洩和表達各類情緒。遊戲室應當向兒童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即他的一切在這裡都是可以被接納的(Ray et al.,2012)。雖然Landreth(2012)建議遊戲室的大小好在17平方米(3.7米×4.6米)左右,但比這大一點或者小一點也是可以的。不過,即使房間較小,也要確保有足夠的地方放置玩具,並為兒童提供活動的空間;如果房間較大,好用簾子或架子將其隔開,不要讓遊戲室的面積過大,否則兒童會在裡面不知所措。Landreth還建議治療師有時可以準備一個“手提包遊戲室”,即一個移動遊戲室,它主要針對那些不在一個固定場所工作的治療師而言。遊戲室裡的遊戲材料包括玩具、手工藝品、顏料、畫架、木偶、沙箱和兒童家具。


    Landreth(2012)推薦了3種類型的玩具:現實生活中的玩具,它們有助於兒童再現生活中的情境;宣洩或攻擊性玩具,它們可以讓兒童表達強烈的情緒;以及具有創造性或情感釋放功能的玩具,它們能夠讓兒童在遊戲時無拘束地發揮。通常情況下,諸如棋牌這類的結構型遊戲不應出現在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室裡,因為它們意在比賽,會壓抑情感的表達。出於同樣的原因,遊戲室裡也不要放置電子遊戲。選擇玩具是為了鼓勵兒童表達和與治療師建立關繫,因此,遊戲室裡的每個玩具都是有目的的。Ray(2011)建議治療師在選擇玩具時,應先回答下面這些問題:(1)這個玩具對來到這個遊戲室的兒童有什麼治療作用?(2)這個玩具能否用來幫助兒童表達自己?(3)這個玩具能否有助於我與兒童建立關繫?如果一個玩具具有治療作用、可以幫助兒童表達情緒並且對治療師與兒童建立關繫是有利的,那麼它出現在遊戲室裡就是有價值的(Ray,2011)。


     


    兒童的父母所扮演的角色


     


    Landreth(2012)將兒童的父母稱為遊戲治療過程中的合作伙伴。研究顯示,當父母參與遊戲治療時,遊戲治療能夠產生更大的效果(Bratton,Ray,Rhine,& Jones,2005)。Ray(2011)?Sweeney和Landreth(2012)均指出,父母作為兒童來訪者的監護人享有法律賦予的合法權利,因此在為兒童提供服務時必須得到其父母的同意。父母是兒童生活中重要的人物,他們的存在或缺席會對兒童的發展和情緒穩定產生重大影響(Ray,2011)。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要求治療師以與兒童建立積極關繫為目標,同樣,治療師與兒童的父母的關繫也十分重要。遊戲治療師要努力與兒童的父母建立關繫,讓他們在關繫中感到接納、理解和安全。


    Ray(2011)建議遊戲治療師在與兒童的父母溝通時應當做到:(1)遊戲治療師應當承認父母是兒童生活中重要的角色,並且尊重他們對自己孩子的了解。即使那些馬虎的父母,也常常對孩子及其發展有深切的了解。遊戲治療師有必要從父母那裡得到有關孩子的詳細信息,這樣可以使治療更具效果。(2)遊戲治療師應當將父母作為個體給予關愛和體貼。當父母感受到來自治療師的關懷時,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到治療過程中。(3)遊戲治療師對兒童的父母要有耐心,因為父母有自己的節奏,而且不同的父母對待孩子有著不一樣的方式。(4)遊戲治療師要始終牢記兒童來訪者是其工作的重心。遊戲治療師與兒童的父母的所有互動都是為了促進兒童的成長。將兒童來訪者視為工作重心可以讓治療師在與兒童的父母打交道時明確一些界限,比如,父母本人需要接受咨詢,或者父母對改變缺乏動力等。(5)後,遊戲治療師要向兒童的父母展示出自己的專業技能。因為當遊戲治療師顯現出其在兒童和遊戲治療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後,父母會更放心地與其分享他們自身的無助和關切。從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角度看,專業技能包括掌握有關發展的知識、了解兒童的典型行為以及在適當的時候向父母傳授育兒的技巧,但它們不能憑借告誡、提供建議或者試圖教導父母的方式去展現。


    在以兒童為中心的個體遊戲治療模式中,兒童是來訪者,父母則是整個治療繫統中的合作伙伴。治療師在每經過3—5次遊戲治療後就要與兒童的父母溝通一次。與父母溝通的目的包括提供支持、傳授知識和技巧,以及監控父母眼中兒童的進展。如果兒童存在的問題較復雜或者兒童正處在危機當中,就需要治療師與其父母更經常地溝通。不與父母溝通會導致他們不再參與或介入治療過程,甚至有可能讓他們提前終止治療。與父母溝通的目的與在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中與兒童建立關繫的目的是一致的,因為治療師試圖干預兒童所處的環境,找到並消除妨礙其成長的障礙。治療師在與父母溝通時,應將重點放在幫助其與兒童建立積極關繫上,治療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的技巧,這對促進彼此的關繫是非常有益的。


    在親子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可以提供教育干預,幫助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繫。如果兒童出現的問題似乎與親子關繫有關,而且父母有能力為兒童創造一個更有利的環境,那麼親子治療能產生很好的效果。Landreth和Bratton(2006)記錄了一個為期10次的親子治療模型,它已經被證明很有療效。


    雖然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期望父母的介入,但並不能保證它的有效性。Axline(1947)個提出,治療過程中的兒童即使沒有父母的參與也能改變其行為和為人處事的方式。Bratton及其同事(2005)在大範圍調查了沒有父母參與的遊戲治療結果後,對Axline的看法給予了肯定。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即使環境不利於兒童做出改變,兒童自身也仍具備改變的能力。不過,人們普遍認為,如果父母能與兒童建立積極關繫並給予兒童支持,兒童能夠更好地在內、外兩方面發生改變。


     


    研究證據


     


    在心理干預研究方面,針對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研究時間持續長。在有記載的早研究中,Dulsky(1942)試圖弄清楚智力與情緒問題之間的關繫。他在無意中獲得了非定向遊戲治療的效果,它與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效果是一致的。不過他的發現顯示,兒童的社交和情緒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是智力並沒有發生改變。早期針對遊戲治療的研究存在不少設計缺陷,比如缺乏對照組和隨機分配,對參與者和干預過程也沒有詳細的敘述。在過去幾十年裡,各方共同努力,對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展開了嚴格的調查研究,並且取得了積極的實證支持。Ray(2011)針對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研究做了回顧總結,結果發現,1940—2010年總共進行了62項研究,它們均顯示出積極效果。在這62項研究中,29項屬於實驗性質的,采用了隨機前後對照組設計。此外,自2000年以來,針對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研究日益增加。在21世紀的頭10年裡就有19項相關研究得到證實,這是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10年時間裡這方面研究多的。Ray的這一發現與Elliott、Greenberg、Watson、Timulak和Friere(2013)的觀察完全一致,他們幾人針對近年來興起的對成人采用以人為中心的治療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這一療法能夠對成人存在的與下列議題有關的問題產生積極效文化主義、外化/破壞性行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內在問題、焦慮、抑郁、自我概念、自尊、社交行為、父母與老師的關繫、性虐待、創傷、無家可歸、殘疾、疾病、學習成績和智力以及語言表達技能等。


     


    臨床案例


     


    出於不同的原因,正在上幼兒園的安妮塔被老師和媽媽帶來接受遊戲治療。媽媽對她的擔心是,她生活在一個主要講西班牙語的家庭中,可是兩個月前,她不再說西班牙語了。即使家人要求她說,她也堅決拒絕。她的媽媽隻能講西班牙語,所以她擔心以後沒法與安妮塔交流了。而且她認為安妮塔拒絕說西班牙語是故意挑釁她的表現。安妮塔的老師則是因為安妮塔在班上不再說話了而緊張。上幼兒園的個月裡,安妮塔很開心,並且積極參加班上的各種活動。可是在過去的兩個月裡,她突然不再與老師或其他孩子交流了。安妮塔的英語講得很流利,可是她既不願意講英語,也不願意講西班牙語。她也不肯完成幼兒園布置的作業,一遇到困難,她馬上就放棄了。老師對安妮塔很關心,她對治療師說:“我實在不知道這個孩子怎麼了。她以前那麼開心,可是現在變得很孤僻,而且似乎很難過。”


    治療師在聽了安妮塔的媽媽和老師的敘述後,向她們介紹了遊戲治療。由於她們倆似乎都不清楚安妮塔發生變化的根源,治療師告訴她們,她會對安妮塔采用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治療的方法,讓安妮塔有機會用非言語的方式表達她的內心世界。治療師向她們解釋說,這種非言語的干預方式適合安妮塔,因為她可以在一個安全的環境和關繫中,通過遊戲而非語言呈現自我。


    遊戲治療安排在幼兒園的一間教室裡,治療師在那裡布置了一個遊戲區。遊戲區裡有各種玩具,按生活類、攻擊類和表達類分類擺放在架子上。架子很大,可以把遊戲區與教室分隔開。治療師在教室門口迎接安妮塔,並向她做自我介紹,“你好,我是迪伊。”安妮塔露出一絲微笑,眼睛卻看著地面。治療師伸出手,對安妮塔說:“我們該去遊戲室了。”安妮塔看上去有些害怕,不過她還是抓住了治療師的手,並和她一起走進了遊戲室。治療師向她介紹了遊戲室。下面是她們兩人之間的互動,小括號裡的文字是對安妮塔當時表情和動作的描述,中括號裡的文字是對治療師做法的評論。


    治療師:安妮塔,這就是遊戲室,你可以用各種方法玩這裡的玩具。我們每周二和周四都會來這裡。


    安妮塔:(面帶微笑,站在遊戲室中間,雙手抓著她的外衣,身體不安地扭動著。她開始四下打量房間,但沒有移動。)


    治療師:你在四處張望,你對這個地方還不熟悉。【試圖對安妮塔的不安狀態做出回應。】


    安妮塔:(微笑地看著治療師。)


    治療師:你看上去還是喜歡這裡的。【注意到安妮塔微笑時稍微放松了一些。】


    安妮塔:(面帶微笑地指著架子上的芭比娃娃。)


    治療師:噢,你喜歡它。【尊重安妮塔不說話的選擇,並對她用非言語的方式進行交流表示接納。】


    安妮塔:(點頭表示同意她喜歡芭比娃娃的說法,她的眼睛仍盯著娃娃。)


    治療師:看上去你真的很喜歡它,並且想和它玩。


    安妮塔:(轉頭看著治療師,似乎在詢問她是否可以和芭比娃娃玩。)


    治療師:在這裡,你可以自己決定玩哪個玩具。【這樣的回應把責任交給了安妮塔,允許她選擇玩或不玩,於是她開始做決定。】


    安妮塔:(走向芭比娃娃,把它拿起來,開始撫摸它的頭發。)


    治療師:你在檢查它,看它長什麼樣子。


    安妮塔:(轉向治療師,微笑著,然後開始擺弄芭比娃娃的衣服。)


    治療師:你在看它穿的衣服,看看它的衣服你是不是喜歡。【這一回應旨在認可安妮塔所喜歡和在意的是重要的。】


    安妮塔:(竭力想把芭比娃娃穿的裙子脫下,換上另一條,可是那條裙子不容易脫,安妮塔很快就放棄了換裙子的念頭,把娃娃放到了一邊。)


    治療師:你選擇不給它換裙子了,因為太麻煩了。


    安妮塔:(沒有看治療師,而是向畫架走去。)


    治療師:你決定做點其他事情。


    安妮塔:(在畫架上畫了幾筆,然後試著移動畫紙,可是畫紙在架子上固定得比較緊,她又放棄了,轉而走向玩具廚房。)


    治療師:那張紙好像固定得很緊,你打算玩別的玩具了。


    在第1次遊戲治療期間,安妮塔嘗試了幾種遊戲,但後來都放棄了。玩具廚房的門有點緊,她就去玩木偶。可是她想玩的那個木偶放在架子的高處,她夠不著。於是她又走向玩具收銀機,但她不知道怎樣打開收銀機。接下來她試著戴一些帽子,打扮自己。每一次隻要遇到一點困難,她就會放棄,然後轉向下一個。她從來沒有表現出人們以為的沮喪,而是選擇了退出。而且整個過程中她也始終沒有與治療師用語言交流,隻是微笑,或者在治療師理解了她的意圖時點點頭。另一方面,治療師在遊戲過程中一直試圖理解安妮塔的想法。當她放棄一個玩具改玩另一個玩具時,治療師沒有發表評論,而是對她的行為予以認可,並且對安妮塔表現出全然的接納。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