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新消費時代1:摸著日本過河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房家毅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電子商務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226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8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722605
    叢書名:無

    作者:房家毅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8月 


        
        
    "

    編輯推薦

    對中國來說,日本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歷史上日本曾把中國當成其政治、宗教、文化和商業的老師。然而近代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快速崛起,並開始了瘋狂的對外擴張。特別是二戰後,在美國技術專家的深度扶持下,日本經濟快速從戰後恢復並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快速發展。早在遭遇20世紀9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以前,日本就已經成功完成了工業化的準備、起飛、成熟,大眾消費時代以及後大眾消費時代的階段性跨越。


     和日本相比,中國曾經與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且都屬於後來居上的代表,但很顯然日本的發展速度比中國快很多。特別是從近10年日本的發展來看,日本已經開始逐漸從“失去的20年”中脫離出來,安倍經濟學成效顯著,人們開始重拾經濟恢復的信心。


    和正處在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風口上的中國不同,日本雖然很早就已經開始了移動互聯網相關的布局,且在基礎設施的供給端已經具備深層次商業化的基礎,但需求的疲軟、高昂的人力成本、極度發達的傳統商業,都使得新技術難以通過純本地應用進行自我迭代。當然,對於商業的變遷來講,技術隻是驅動因素之一。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宏觀經濟環境等方面的變化同樣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當技術所帶來的變革紅利逐漸減弱時,上述因素在商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更會逐漸凸顯。特別是對於日本這樣一個不存在明顯結構、社會階層分化程度低的國家,那些除去技術以外的驅動因素變化非常迅速,比如和人口結構變化相關的老齡化,以及其衍生的其他如少子化、單身化等趨勢。日本正在以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加速演進,且速度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世界發達國家。


    特別是對於消費行業,這樣一個早期由產業、中後期由人驅動的行業,而非由科技占主導地位的行業,人的消費需求層次如何變化,和每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所處的社會環境、經濟周期、文明文化等緊密相連,對於以上述因素為主導的行業,日本作為時間機器的參照效用會非常突出。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眾多的消費行業的創始人都非常熱衷於去日本尋找創業靈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因此,作者房家毅,這種中國生長、日本學習生活工作多年,具備跨國跨文化視角,且長期關注零售業、從事零售業的研究型學者,在談及除了科技之外這些因素和人們消費特征變化的關繫,以及這種對應邏輯背後的通用性時,就顯得極具洞察力、說服力。


    當然,作為一名消費行業的研究學者,研究日本並非房家毅的終目的。一方面,他非常認可它的研究價值,所以挖掘其中的價值,提出和中國現狀及未來的嫁接方法,然後奉獻給廣大的中國消費行業從業者所用,是作者的目標之一;另一方面,因為總是聽到很多從業者在講“一直在學習日本,但總感覺沒有學到精髓”,主要原因是此前對日的對標研究大多停留在術的層面,而沒有深入核心層面,且研究氛圍也比較浮躁,難出成果。因此在這本書中,房家毅力圖把自己的研究心得限度地呈現出來。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三大部分,在介紹了基礎性分析理論的基礎上,研究了日本和中國消費社會的演變歷史,探討了中國未來20年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作者簡介

    江蘇宿遷人,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應用數學繫,跨境貿易&品牌管理公司【初心未央】CEO。6年在日留學工作經歷,長期關注中日消費零售領域,42章經日本消費專題遊學導師,野草新消費,42章經1%商學院新零售專題講師,曾任職投資部,日本J.P. Morgan,野村綜合研究所,在日留學期間曾長期兼職於羅森,7-11,高島屋一線,日本Bridge Asia Foundation財團成員。

    目錄
    PART1 人

    第1章 “人”,怎麼看
    為什麼要對標日本
    時間機器理論
    康波周期理論
    人口結構是研究“人”的切入維度
    第2章 日本消費社會中的“人”之圖景
    消費社會之始點——他人指向型消費時代
    進入大眾消費時代黎明期
    後大眾消費時代
    第3章 “人”變化背後的規律和影響要素
    人的一生會經歷怎樣的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和人們消費特征的對應關繫圖譜






    PART1 人


     


    第1章       “人”,怎麼看


    為什麼要對標日本


    時間機器理論


    康波周期理論


    人口結構是研究“人”的切入維度


    第2章       日本消費社會中的“人”之圖景


    消費社會之始點——他人指向型消費時代


    進入大眾消費時代黎明期


    後大眾消費時代


    第3章       “人”變化背後的規律和影響要素


    人的一生會經歷怎樣的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和人們消費特征的對應關繫圖譜


    第4章對於中國的參考意義


    PART2 場


     


    第5章“場”,怎麼看?


    第6章日本消費社會“場”之圖景


    大眾消費時代黎明期


    大眾消費時代初期


    大眾消費時代成熟期


    後大眾消費時代


    第7章“場”底層的變與不變


    “三方よし”(三方互益)原則對“場”的長期發展的重要性


     “場”在中短期發展過程中所遵循的規律和核心影響要素


    第8章對於中國的參考意義


    日本的消費降級業態對中國下沉市場和經濟下行情況的適配性討論


    案例一:堂吉訶德——從尾貨倒賣到零售界3G資本的蛻變


    案例二:大創產業——從尾貨倒賣到性價比巨頭的變革


    中國是否可以出現自己的堂吉訶德 /大創


    PART 3 貨


     


    第9章“貨”,怎麼看


    第10章日本消費社會“貨”之圖景——供應鏈組織形態部分


    大眾消費時代黎明期和初期


    大眾消費時代成熟期


    後大眾消費時代


    第11章日本消費社會“貨”之圖景——研發設計趨勢部分(以明治乳業為例)


    大眾消費時代黎明期和初期


    大眾消費時代成熟期 


    後大眾消費時代


    PART 4 消費品品牌


     


    第12章“人”“貨”“場”的規律性重構帶來的機會


    品牌的機會一直都有


    品牌,怎麼看


    在做品牌還是在做貨?


    第13章抓住“人”“貨”“場”的規律性重構機會成功崛起的品牌案例


    品類創新案例——Lucido(貨的重構)


    抓住渠道流量紅利起飛——PocariSweat(場的重構)


    切中消費降級需求成功逆襲——三得利Hop ..s(人的重構)


    第14章錯過“人”“貨”“場”的規律性重構機會失敗的品牌案例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附錄 


    采訪1:我的研究方法論


    采訪2:性價比,仿日風,名創優品IPO究竟靠什麼? 


    采訪3:從日本消費的過去與未來,讀懂中國機會



    後記 

    在線試讀
    和日本相比,二戰結束未久中國還處在艱難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過程中。從戰爭狀態過渡到和平生產狀態,完全靠自己完成工業化積累相當困難。所以無論是早年依靠蘇聯的投資和技術扶持,還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引入美國的幫助,到後面的改革開放,都對中國經濟造成短期內的正面刺激效應。但隨著國際關繫的風雲變幻,以及投資國對於本身投資利益的考量,中國不得不階段性地靠自己主動創造經濟發展增量,甚至以本國市場為交換,艱難探索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因為城鄉結構的縱深,很多經濟危機的傳導效應比較緩和,也都在鄉村軟著陸並消化掉。站在2020年時點,雖然我們看到中國的經濟體量已快速超越日本並躍居梯隊,但從經濟結構和實際發展階段上看,依然處於第二梯隊。我們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所以我們看到日本和中國曾經處於同一起跑線,也都屬於後來居上型,但日本的發展速度比中國快很多。在二戰前,日本還會對標歐洲列強如英、法、德,但二戰後,日本基本隻把美國作為高維市場和主要學習對像。日本很多工業化發展中後期,包括大眾 /後大眾消費時代的產物都有著美國的影子,比如制造業、企業服務業、零售業等等。但對於中國來講,發展中國家的定位便意味著世界上依然有眾多高維市場和可以用來學習對標的對像,自然美國和日本便是重中之重了。
    從近10年的發展來看,日本已經逐漸從“失去的20年中”擺脫出來,安倍經濟學成效顯著,人們開始重拾經濟恢復的信心。然而和當時正處在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風口上的中國不同,日本雖然很早就已經開始了移動互聯網相關的布局,且在基礎設施的供給端
    已經具備深層次商業化的基礎,但需求的疲軟、高昂的人力成本、
    極度發達的傳統商業,都使新技術難以通過純本地應用進行自我迭代。因此,日本雖然在發展上是高度領先於中國的,但從實際雙邊的生活體驗來講,尤其是超一線城市如上海、東京,中國在某些方面卻是超過日本的。
    當然,對於商業的變遷來講,技術隻是驅動因素之一。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宏觀經濟環境等方面的變化同樣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當技術所帶來的變革紅利逐漸減弱時,上述因素在商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更會逐漸凸顯。這些因素的線性變化衍生出了需求和供給的不同結構形態,在時間的長河裡,它們在不同的領域裡互相主導,並讓結構形態間的排列組合一次次地從混亂走向穩定。因此,對於日本這樣一個不存在明顯結構、社會階層分化程度低的國家而言,那些除去技術以外的驅動因素變化非常迅速,比如和人口結構變化相關的老齡化,以及其衍生的其他趨勢如少子化、單身化等。日本正在以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加速演進,且速度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世界發達國家。






    和日本相比,二戰結束未久中國還處在艱難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過程中。從戰爭狀態過渡到和平生產狀態,完全靠自己完成工業化積累相當困難。所以無論是早年依靠蘇聯的投資和技術扶持,還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引入美國的幫助,到後面的改革開放,都對中國經濟造成短期內的正面刺激效應。但隨著國際關繫的風雲變幻,以及投資國對於本身投資利益的考量,中國不得不階段性地靠自己主動創造經濟發展增量,甚至以本國市場為交換,艱難探索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因為城鄉結構的縱深,很多經濟危機的傳導效應比較緩和,也都在鄉村軟著陸並消化掉。站在2020年時點,雖然我們看到中國的經濟體量已快速超越日本並躍居梯隊,但從經濟結構和實際發展階段上看,依然處於第二梯隊。我們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所以我們看到日本和中國曾經處於同一起跑線,也都屬於後來居上型,但日本的發展速度比中國快很多。在二戰前,日本還會對標歐洲列強如英、法、德,但二戰後,日本基本隻把美國作為高維市場和主要學習對像。日本很多工業化發展中後期,包括大眾 /後大眾消費時代的產物都有著美國的影子,比如制造業、企業服務業、零售業等等。但對於中國來講,發展中國家的定位便意味著世界上依然有眾多高維市場和可以用來學習對標的對像,自然美國和日本便是重中之重了。


    從近10年的發展來看,日本已經逐漸從“失去的20年中”擺脫出來,安倍經濟學成效顯著,人們開始重拾經濟恢復的信心。然而和當時正處在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風口上的中國不同,日本雖然很早就已經開始了移動互聯網相關的布局,且在基礎設施的供給端


    已經具備深層次商業化的基礎,但需求的疲軟、高昂的人力成本、


    極度發達的傳統商業,都使新技術難以通過純本地應用進行自我迭代。因此,日本雖然在發展上是高度領先於中國的,但從實際雙邊的生活體驗來講,尤其是超一線城市如上海、東京,中國在某些方面卻是超過日本的。


    當然,對於商業的變遷來講,技術隻是驅動因素之一。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宏觀經濟環境等方面的變化同樣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當技術所帶來的變革紅利逐漸減弱時,上述因素在商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更會逐漸凸顯。這些因素的線性變化衍生出了需求和供給的不同結構形態,在時間的長河裡,它們在不同的領域裡互相主導,並讓結構形態間的排列組合一次次地從混亂走向穩定。因此,對於日本這樣一個不存在明顯結構、社會階層分化程度低的國家而言,那些除去技術以外的驅動因素變化非常迅速,比如和人口結構變化相關的老齡化,以及其衍生的其他趨勢如少子化、單身化等。日本正在以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加速演進,且速度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世界發達國家。



    因此,當我們去研究一個科技驅動不占主導地位的行業時,比如消費行業,這是一個早期由產業、中後期由人驅動的行業,人的消費需求層次如何變化和每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所處的社會環境、經濟周期、文明文化等緊密相連。尤其在當前周期下,技術對國內消費行業的紅利釋放效應已經逐漸減弱,以信息技術為例,這項由美國發起傳入中國的技術,歷經30餘年的發展,已經接近完成其重塑商業基礎設施的使命。這也使得基於這些新平臺土壤生長出來的商業形態,比如電商、品牌消費、平臺服務型業態等等紛紛進入了存量競爭時代,和社會的加速內卷遙相呼應。而類似趨勢,在日本的其他業態中都曾輪番上演過。和“開荒時期”隻顧野蠻汲取增量紅利不同,想在存量競爭中獲勝七分靠認知三分靠管理和執行力。而正因為日本在眾多發展變量上和中國的高度匹配,使之成為我們尋找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主要研究標的之一,成為我們汲取認知和智慧的源泉。這也是我身邊眾多消費行業的創始人朋友,非常熱衷於去日本尋找創業靈感的主要原因。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