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燕山醫話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382-555
【優惠價】
239-347
【介質】 book
【ISBN】978753047500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科技
  • ISBN:9787530475003
  • 作者:編者:陳肜雲
  • 頁數:268
  • 出版日期:2015-04-01
  • 印刷日期:2015-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5
  • 字數:307千字
  •   醫話隨筆體裁、短小精悍、實用價值強
      暢銷30年,幾代中醫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   京畿之地,自古就是物華天寶,人文荟萃。中醫藥在這塊有著悠久傳統文化氛圍的土地上,形成了獨特的中醫氣息,對全國中醫學的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該書收集了北京地區中醫醫家撰寫的醫話,所收載的文稿,大多具有短小精悍、內容充實、學術上有新的建樹和較強的實用價值等特點。每篇不過千字左右,雖尺幅之言,但臨床經驗、研究心得均躍然其中。醫話內容涉及了傷寒、溫病、金匱、內科、骨傷、外瘍、婦、兒、五官、針灸、肛腸、推拿、氣功、民族醫學、中草藥、民間療法等各種內容。這些醫話佳作祖述內難,繼承傳統,師法古人,匠心獨運,別開生面,殊有見地,發人深省,使人耳目一新,於臨證有所遵循,有所教益。書成,滿可一飽。   《五部醫話》叢書是1984年開始編寫的,1987年完成。當時選撥作者的標準,“除55歲以上的名老中醫外,還收錄了部分中年中醫師(指1966年前高等中醫院校畢業或具同等學歷者)的文稿,”現今,這一批作者,已經成為當今中醫界的中流砥柱,他們的經驗更是難得可貴。
  •   陳肜雲教授,1921年生於北京中醫世家。從事中醫皮膚科,自幼隨其父著名中醫陳樹人先生出診;後在繼承哈銳川老大夫治療經驗的同時,又得到著名中醫趙炳南老先生的指點。深得兩位名老中醫學術精髓,重視中醫的整體觀念,強調辨證施治,認為體表的病變必有內在的根源,皮科疾病應重視外治,但更不可忽視五髒六腑和氣血陰陽的盈虛盛衰,在這其中,尤為重視胃氣的調理。重點治療黃褐斑、痤瘡以及扁平疣等疾病,對治療顏面損容性皮膚病更有獨特的療效,還改進了古代治療痤瘡的名方枇杷清肺飲,取得了理想效果。
  • 001 郗霈齡醫論三則…高益民
    003 嶽美中醫話二則…江幼李
    005 金書田醫論…宋祚民
    006 盧冶忱先生論病能…胡庚辰
    007 論脈…趙紹琴
    009 察舌失誤有感…朱建貴
    010 真心痛舌診淺談…林蘭
    011 話四診合參…周志波
    012 專精與涉獵…劉弼臣
    012 學醫先奠基,基堅醫能博…劉韻遠
    013 文是基礎醫是樓…劉弼臣
    014 學會從博覽中提高臨證水平…餘瀛鼇
    016 脾主涎…王洪圖
    016 肺和大腸相表裡,並非虛設;心和小腸相表裡,亦是真言…陳子富
    018 “三焦有二”說的啟示…馬繼興
    020 論“榮衛”…方和謙
    020 西北多燥亦有濕…宗修英
    021 “傷寒由毛竅而入,溫病由口鼻而入”之我見…王為蘭
    022 談治病求本…方藥中
    024 治病切忌“八股”…宗修英
    025 從虛寒性胃痛的治法談治病要有層次…施奠邦
    026 詳察虛實,圓機活法——楊子謙醫話…張忠
    028 治病當辨虛實…徐步春
    028 王石清先生論辨證難…李鴻祥
    029 病傳與辨病傳論治…胡蔭奇
    030 辨方證是辨證的**…馮世綸
    031 仲景書中的方言舉隅…文棣
    032 陳慎吾老師對《傷寒論》原文順序之看法…孫志潔
    033 辨證論治,廣開思路…蘇誠煉
    034 邪去正自復…秦子安
    ……
  •   金書田醫論 宋祚民   四時不正之氣,烈風、淫雨、亢旱皆能致疫;氣候反常,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皆能致病。
      早年地廣人稀,今時人眾,氣候偏濕,加之繁勞私欲,陰虛多於陽虛,故而病溫者多,病傷寒者少。昔日紀曉嵐曾出使新疆,其詩記有:“萬家煙火暖雲蒸,消盡天山太古冰”名句。當今之時,癆病陰虛者眾,陽虛者寡,因而治虛癆不可泥於小建中湯,治此癥當參朱丹溪之法及明代汪綺石《理虛元鋻》之論。再有治中風一病,不可泥於小續命湯,今時患其中外風者少,而類中於痰、火、陰虛者多,治此病當參考尤在涇《金匱翼》及三張所論。
      瘧疾一證,本在傷寒少陽經,半表半裡、寒熱往來為傷寒正瘧,宜用小柴胡湯治之,此*非暑瘧、溫瘧、瘴瘧等類之瘧也。楊栗山雲:“今之世溫病多而傷寒少,豈有今世之瘧疾,傷寒瘧多而傷暑瘧、溫瘧少之理乎”。
      痢疾為病,總不離乎濕熱。諺雲:“痢無補法”,唐容川論之*詳,要之不見痢久脾虛下陷,萬不可早用補藥耳。
      霍亂之病,多屬濕熱凝結,或貪涼過度之故,分辨此證之陰陽,要看其口潤、吐瀉無酸腐、小便清長者多屬陰,為寒霍亂;其口燥、吐瀉有酸腐、小便短赤者屬陽,為熱霍亂。若寒熱不分,不知熱深厥深,假寒真熱之理,動輒桂附,則必殆害於人。徐靈胎謂:“寒霍亂千不得一者也。”治此證當參照郭佑陶著《痧脹玉衡》和王士雄之《霍亂論》。
      麻疹不可用辛溫藥,恐其燥烈傷陰、以火濟火,人皆知之,然亦不可恣用苦寒,恐寒涼遏伏,疹反不出矣。蓋寒則凝、溫則行,辛溫過汗有傷津液,對疹不宜也。麻疹不忌作瀉,瀉則火有出路,切不可補。但瀉不止者,恐疹內陷,藥用升提(葛根少許),則瀉可止。常見麻疹兼喉痛者,醫者專顧喉痛而忽視治疹,每每誤事。蓋疹透喉自松。方書雲:“痧疹務透。”即此意也。古人說痘宜溫,疹宜涼,言疹不當用熱藥也。俗雲:走馬看傷寒,回頭看痘疹。言傷寒傳經,痘疹多變幻也。
      論脈 趙紹琴   一   先父在1930年講診脈時說,診脈不是隻診出一個脈,從一個脈就定病。診脈必須診出脈的病位,脈的虛實、寒熱、表裡、氣血,再辨明病證是有餘還是不足,先治何病,後調何疾,這全在脈中診出。譬如表有病不論風寒風熱,脈的部位一定在浮位。溫病的衛分證也在表,所以脈也在浮位。如浮緊風寒、脈緩風虛、浮遲中風、浮數風熱等。
      單憑一個浮脈不能斷定是什麼病,必須再診出八綱脈來斷其表裡、寒熱、虛實與氣血,如浮滑是風痰、浮弦是風邪挾郁、浮數是風熱等。但是要想診斷一個完整的疾病,還必須再診出第三個脈來。如浮滑數是風痰熱,浮緊弦是風寒而體痛。這樣還不夠,要想看清病人的疾病、進一步弄清病人的體質與疾病的轉機就要再找出第四個脈來,如浮滑數而按之弦細,這就清楚多了,弦則肝郁,細為血虛,脈像告訴你,這人是素來血虛肝郁,目前是風火痰熱,你在開方治風火痰熱時,要照顧到血虛肝郁方面。也就是說,在治風火痰熱時不可以過涼,也不可以過於祛風,因為病人體質是血虛肝郁,不能多散風、多清熱而忘了病人是血虛之體了。
      先父經常說,看脈必須看出五個脈纔能診斷清楚,不是一個什麼脈就診什麼病、就用什麼藥。
      二   診脈是不是都必須診出五個脈纔算診斷清楚?不然,就是診山五個脈來,也隻能是比較清楚,一定還要望舌、觀色、看形體、問病情及治療經過,纔能初步診出病機,決定治療方案,再通過試驗治療,纔能進一步決定出確診與否。不然不是科學的,也不可能將病治好。
      我們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診脈達到理想的要求是比較難的,但我們可以結合望、聞、問診進行分析,不斷積累經驗。
      “診脈**依賴醫生指端感覺的靈敏度,要掌握切脈的技術,必須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經常作切脈的鍛煉,以保準字。”這是先父生前常常講述的話,要達到指下清楚,判斷準確確實要下一定工夫。
      診脈必須五十動以上,纔能診出有病之脈。張仲景曾說過:“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仿佛”。說明了診脈需有五十動的時間,纔能辨出幾種脈形,辨出主脈、兼脈,在診清病情的基礎上纔能立法、處方,這是我們臨床醫生必須遵守的。
      三   先父根據他的經驗認為,測脈定位當以浮、中、按、沉四部來分,以*好地定表、裡,定功能與實質。以浮部定表分,中以定偏裡,按是屬裡,沉則為深層極裡。也可以說浮脈主表、沉脈主裡,中與按皆為半表半裡。溫病的衛、氣、營、血四個階段,可以用浮、中、按、沉來劃分。總之,浮、中主功能方面疾病,而按與沉主實質性的疾病。又如新病與久病、氣病與血病、外感與內傷等,都能用浮、中、按、沉四部辨別清楚。下面談談浮、中、按、沉的取脈方法。
      1浮部的取脈法醫生用指輕輕地按在病人橈骨動脈皮膚上,浮位表示病機在表分,如傷寒病人初起病在太陽,溫病則為病在衛分,或為在肺與皮毛。當然,浮隻表示病在表位,要想全面了解病因、病機,還要看兼脈的情況,如浮滑主風痰,浮數主風熱等。若想進一步測虛實、寒熱、表裡、氣血,或停痰、停飲、郁熱、血瘀等,就必須檢查其他兼脈,不然就難以詳細確診病位與病機。
      2中部的取脈法是從浮位加小力,診於皮膚之下即是中部。如浮位用三菽之力(菽:豆也),中部即是六菽之力,表示病在氣分,或定為病在肌肉,或在胃。傷寒病是標志邪從表入裡,主胃主陽明;溫病則明顯屬氣分;在一般雜病中,即稱它為在肺胃之間。總之,凡脈來明顯在“浮”與“中”位者,多主功能性疾病,屬陽,屬氣分。若再加力而入“按”“沉”部位,這說明邪已入營、入衛了。
      3按部的取脈法醫生切脈,從浮、中再加重力量(九菽之力),按在肌肉部分,反映邪在裡之病,如《傷寒論》的太陰證,溫病的營分證,雜病則主肝、主筋膜之間的病變。凡脈在按部出現則說明病已入裡,主營分、主陰。
      4沉部的取脈法從按部加重用十二菽之力向下切脈,已按至筋骨,表示病已深入,主下焦、主腎、主命門。如《傷寒論》病在少陰、厥陰。少陰病以沉細為代表脈,而厥陰病多以沉弦為代表脈。在溫病則表示邪入血分。在雜病中說明病延日久,邪已深入,當細致審證治療。如病人脈像見於按沉,主實質性疾病,也說明了疾病的實質性問題。
      四   論脈已談了三講,根據這些年來體會,尤其是近二十年來自己的看法是,診脈不能簡單、機械,必須分清浮、中、按、沉四部,上面的浮、中兩部反映功能方面的疾患;下面的按、沉兩部纔反映疾病實質的病變。正像舌苔與舌質的關繫一樣。凡屬舌苔變化多端,歸根結底是反映功能方面的問題;舌質的變化雖少,但萬變不離其宗,都說明本質的情況。所謂功能方面的病變,是指在表位、淺層、衛分、氣分階段,如氣郁不舒、水土不和、肝郁氣滯,停痰、停飲,胃腸消化欠佳等所導致的疾病。用疏調解郁即可改善這些功能性疾病。所謂本質性病變,是指本質陽虛、命門火衰或陰虛陽亢等,或病在營分、血分以及陳痰久郁阻於絡脈、癥瘕積聚、腫瘤等一類疾病。另外,久病邪深入於肝腎,下元久虛,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用滋補、培元等方法者,皆可以認為是本質性疾病。
      臨床診脈所見,浮、中與按、沉所得脈像往往有迥然不同者,一般來說,浮、中見其標像,按、沉得其本質,若診脈能辨別浮、中與按、沉之異,則病之表裡、寒熱、虛實,縱其錯綜復雜,亦必無遁矣。古之名醫多重視沉取至骨以察其真,如朱丹溪《澀脈論》雲:“澀之見固多虛寒,亦有痼熱為病者,醫於指下見有不足之氣像,便以為虛,或以為寒,孟浪與藥,無非熱外,輕病必重,重病為死者多矣,何者?人之所藉以為生者,血與氣也,或因憂郁,或因厚味,或因無汗,或因補劑,氣騰血沸,清化為濁,老痰宿飲,膠固雜揉,脈道阻塞,不能自行,亦見澀狀,若查取至骨,來似有力,且數,以意參之於證,驗之形氣,但有熱證,當作痼熱可也。”澀緣血少或亡精,因多虛寒,然按之至骨反有力且數,以此而知其斷非虛寒可比,此乃老痰瘀血,阻塞脈道使然,郁久化熱,深伏於裡,故曰痼熱,言其深且久也。若不沉取至骨,何以辨此痼熱之證哉?此前賢診脈之精髓所在也。
      紹琴幼承庭訓,及長,歷隨數名醫臨診,每嘆諸師診脈之精湛,迄今潛心研討50年,悟得診脈必分浮、中、按、沉四部,浮、中為標,按、沉主本,若二部之脈不同,則必參舌、色、證,以辨其真假、主次、緩急,以定其何者宜先治,何者當後醫,何者須兼顧,何者可獨行。脈像一明,治則隨之,有如成竹在胸,定可穩操勝券矣。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