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華中醫昆侖(第3集)(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1017-1475
    【優惠價】
    636-922
    【介質】 book
    【ISBN】97875132090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09014
    • 作者:張鏡源
    • 頁數:445
    • 出版日期:2012-11-01
    • 印刷日期:2012-11-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62千字
    •   張鏡源主編的《中華中醫昆侖》采用評傳體裁,記載了150位中醫藥學家的生平事跡、醫術專長、學術思想、傳承教育、醫風醫德、養生之道和突出貢獻。這些傳主,從全國範圍**遴選,遍及中醫藥界各個領域。有臨床家、理論家、藥學家、教育家、醫史文獻學家;有名師親授、世醫家教、學派傳人、院校畢業和自學成纔者;有師徒並駕、父子齊名和伉儷聯袂者。他們學術造詣深厚、診療技術精湛、臨床經驗豐富、學科地位崇高、科研成果豐碩、醫風醫德高尚、**外影響較大,從醫學理論到臨床實踐,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是近現代百年來中華中醫藥界的傑出代表。本書是《中華中醫昆侖(第3集)》,傳主有時逸人、張夢儂、葉橘泉、王聘賢、陳慎吾、鄒雲翔、趙炳南、承淡安、餘無言、劉惠民等10人。
    •   《中華中醫昆侖》是一套具有歷史、學術、文化、實用、典藏價值的傳 世著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特別是對於青年一代中醫 師堅定中醫信念,培養醫風醫德,提高中醫技藝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和教育 意義。《中華中醫昆侖》為我國近百年來150位著名的中醫藥學家的傳記叢 書。 《中華中醫昆侖(第3集)》記載了時逸人、張夢儂、葉橘泉、王聘賢、 陳慎吾、鄒雲翔、趙炳南、承淡安、餘無言、劉惠民等10人的生平事跡、學 術思想、醫術專長、醫風醫德、養生之道和突出貢獻。 《中華中醫昆侖(第3集)》由張鏡源主編。
    • 時逸人 卷
      一代宗師育人為本
      融貫中西 走創新之路
      傷寒溫病一爐熔
      注重臨床療效第
      三心仁術 德高醫精
      於承父業 志者事成
      二代名醫 學貫中西
      創中醫腎髒病學
      千古疑案話厥陰
      張夢儂 卷
      醫為己任 孜孜求真
      博釆眾長 獨樹一幟
      古法新用 彙通中西
      亦藥亦針 善用吐法
      師古不泥 善於創新
      精醫通奧 方簡法明
      藥食同源 上工之術
      葉橘泉 卷
      嚴師教誨 勤奮求學
      回鄉行醫 初試鋒芒
      設立醫院 統計療效
      融會中西 崇尚科學
      辨證論治 重視方證
      劑量改革 勇開先河
      醫藥一家 本草推陳
      實事求是 不恥下問
      逆境創業 隨遇而安
      中日交流 廣傳佳話
      存心濟世 面壁終生
      不拘成見 禮賢下士
      淡泊名利 益壽延年
      王聘賢 卷
      三易志向 心歸杏林
      遊學四方 尋師問學
      博約精用 縮微方錄
      考證古籍 去蕪存菁
      藥分陰陽 藥貴對證
      醫如繡花 臨證會意
      藥治一半 調攝一半
      融彙中西 固本岐黃
      黔之醫怪 心繫民族
      捐贈醫籍 振興國醫
      陳慎吾 卷
      家學淵源 學醫曲徑
      躬身岐黃 彙通中西
      創辦“彙通” 廣植杏林
      洞察陰陽 明辨真假
      保胃存津 尤重腹診
      傷寒講義 劍膽琴心
      善解經方 重申法則
      臨證組方 通變精當
      鄒雲翔 卷
      儒學醫學 融會貫通 卓然大家
      領步醫林 勇敢挑戰腎髒病
      再接再厲 勇於創新克兇頑
      出奇制勝 疑難雜癥施妙手
      采擷眾長 荟萃群芳非同凡響
      蒼生大醫父母心
      詩文入懷足優雅
      琴棋書畫亦風流
      尊師樂育 敬妻愛子 堪稱模範
      養生之道 動為靈魂 樂為縱橫
      尾子
      趙炳南 卷
      苦難童年 飽受磨難
      艱辛求學 少年奮鬥
      樂善好施 人品高貴
      醫德高尚 平易近人
      不吝秘術 廣求傳播
      醫術高超 治必效驗
      推崇創新 重視外治
      思想前衛 學習終身
      寄語後人 風範長存
      承淡安 卷
      幼承庭訓自寡儔 力擎針道起江陰
      衷中參西揚國粹 辦學創刊初展翅
      岐黃昔日幾蒙塵 鐸聲漸遠擂東瀛
      國難當頭不事寇 幾經憂患心不歇
      一代先驅開大業 傾心早見繪明堂
      靈樞啟秘經絡說 古奧針理新闡釋
      針藥並舉闢蹊徑 臨床療效重驗證
      練氣練指練進針 砭針之道重精神
      為羨君家方術精 金針度處亦延年
      施藥不如施方好 針經一卷惠後人
      菲菲桃李香中外 今朝舉世慕金針
      佘無言 卷
      餘家有仁術 世代出良醫
      無言顯纔干 有志振軒岐
      精勤而不倦 鞠躬以盡瘁
      醫者儒之業 “詩醫”有古韻
      志士承家業 名師育高徒
      深入文獻海 博覽古今書
      探索大寶庫 引導後學人
      明辨於治學 篤行於臨證
      辨證通治方 臨床文獻學
      謙謙人有度 熠熠刀不老
      劉惠民 卷
      讀書知己短 問業學他長
      主事求團結 治病講良效
      外感生石膏 養心酸棗仁
      審證求精準 施治重整體
      婦病調衝任 小兒理肺脾
      醫藥同一理 醫護不分家
      管教醫於身 醫衛健於心
      譽高心*謙 業精膽愈大
    • 時逸人原籍江蘇無錫,其祖上在太平天國時遷到儀征,居住 60餘年,民國初遷居鎮江。時逸人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能 誦,且悟性甚佳,11歲讀四書五經,打下良好的國學基礎。他的 父親時寶鼐,字調梅,是前清秀纔,平時喜讀醫書,同一些杏林 朋輩交往,久之也研究醫理,常為人診病,好用成方,但僅作為 一種業餘愛好,故未能成名。時逸人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漸 漸地對中醫藥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鄰家的孩子玩耍,他卻自 學古典醫籍,將家藏醫書一一習誦,刻苦鑽研,敏於獨立思考。
      稍長,已熟讀《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等經典醫 著,常隨父親為病人診病,醫理醫術得以不斷提高。1912年,時 逸人16歲時,父親見他對岐黃之術情有獨鐘,就讓他拜當地名醫 汪允恭為師。時逸人朝暮跟隨汪老先生學醫數年,盡得其術,理 論水平和臨床技能日漸提高。1916年時逸人20歲,時值列強橫 行,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其家鄉一帶瘟疫流行。為解除民眾疾 苦,他遂出師就業,懸壺濟世,在儀征十二圩、鎮江等地獨立掛 牌行醫。盡管是牛刀初試,但療效頗佳,許多頑疾、急癥、重癥, 皆隨手奏效。他臨證內、外、婦、兒各科,尤精於溫病疫癥的辨 證治療,求治者接踵而至,醫名漸噪。
      隨著醫療實踐不斷深入,又目睹當時西學東漸,國民政府衛 生當局奉行推崇西醫、排斥中醫的政策,時逸人憂心忡忡,夜不 能寐,遂立志教育後學,發揚中醫。1919年,23歲的時逸人隻身 來到上海,和同道摯友創辦了江左國醫傳習所,同時兼任上海中 醫專門學校及上海中國醫學院教授,專授古今疫癥及溫病的診治, 還擔任《上海衛生報》編輯。他以發揚古義、融會新知為宗旨, 開始了教書育人、傳承中醫、創新立說的漫漫生涯。
      他在上海一干就是10年,在診餘從事中醫教育,撰寫醫學 論文,在當時的《紹興醫藥衛生報》、《餘姚衛生公報》、《杭州 三三醫報》、《南京醫藥衛生報》等醫刊發表,培養並造就出了許 多中醫**人纔。1929年,時逸人為了進一步普及弘揚中醫,應 聘赴山西太原中醫改進研究所工作,任該所常務理事及川至醫學 專科學校教授、山西國醫館館長、太原市醫師檢定委員會會長、 衛生署中醫委員會常委,主編《山西醫學雜志》,又干了近10年, 被**為名醫。
      發起和參與成立中央國醫館成為時逸人職業生涯中的一個璀 璨的亮點。1930年初,時逸人提議仿照一年多前南京成立中央國 術館(館長為原西北軍將領張之江)之例,在當時國民政府的首 都南京成立中央國醫館。他與當時正在太原掛牌行醫的北平名醫 施今墨磋商,施極表贊同,表示事不宜遲。時逸人當即去南京與 張簡齋、張棟梁等同行商量。很快大家取得了一致意見,後經張 簡齋和施今墨分別向陳立夫、焦易堂和當時的國民政府**譚延 閩提出在南京開設中央國醫館。獲批準後於次年8月成立,館址 設在今雞鳴寺下三皇廟(又稱_一皇閣)邊,並召開**屆中央國 醫館代表大會,推選焦易堂任館長。張簡齋與謝利恆、時逸人、 施今墨、陳訓齋、張棟梁等17位名醫任首屆常務理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時逸人曾舉家輾轉武漢、重慶、 昆明等地行醫,後返回上海,在租界又與名醫施今墨、張贊臣、 俞慎初等創辦復興中醫專科學校,並兼任上海中醫專科學校、上 海中國醫學院及上海新中國醫學院教授、教務長,還主辦《復興 中醫》雜志。在這一段時間他以從事中醫教育為主,兼理診務。
      日軍占領租界,學校與刊物被迫停辦,他仍在南京、太原等地開 業行醫,專注臨床,治人無數。抗日戰爭勝利後,時逸人任南京 中央國醫館主任秘書,後為代理館長,創辦首都中醫院及附設中 國醫學專修科,並親自在江蘇中醫學校**師資培訓班任教,培 養學生理論密切聯繫臨床實踐的理念和技能。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時逸人繼續在中國醫學專 修科任教,而後中國醫學專修科並人南京市中醫進修學校,後又 改名為江蘇省中醫學校(現南京中醫藥大學)。時逸人一直在該校 任教師。並兼任江蘇省中醫提高進修班教師。受校方重托,他前 後舉辦了數期中醫**師資班,許多學員日後成為****的中 醫學家。
      1954年,時逸人已屆花甲之年,猶念念不忘振興中醫之宿 志,與當時的諸多同道聯名向衛生部提出“為迎接祖國社會主義 文化建設,必須加強中醫工作”的建議。衛生部復文,對時逸人 等人的建議給予充分的肯定並采納。1955年,衛生部直屬中醫 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在北京成立。時逸人被調至北京擔 任中醫研究院附屬西苑醫院內科主任,後又調至中醫研究院學術 秘書處工作。1961年,他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持邊疆 建設,主動到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人民醫院任中醫科主任, 並被選為寧夏醫藥衛生協會副會長,繼續他的中醫教育、臨床診 療和研究事業。1965年因病回京休養,1966年6月在南京病故, 終年70歲。
      P6-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