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北方醫話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664-961
【優惠價】
415-601
【介質】 book
【ISBN】97875304749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科技
  • ISBN:9787530474990
  • 作者:編者:夏洪生
  • 頁數:556
  • 出版日期:2015-04-01
  • 印刷日期:2015-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5
  • 字數:663千字
  •   醫話隨筆體裁、短小精悍、實用價值強
      暢銷30年,幾代中醫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   祖國北方,歷史悠久,地域遼闊。北方醫家對中醫學的發展嘔心瀝血,為我國人民的繁衍昌盛作出過巨大貢獻,在祖國醫學寶庫中至今仍不失其光輝。該書收集了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新疆、天津等五省一市的中醫醫家撰寫的千餘篇醫話,所收載的文稿,大多具有短小精悍、內容充實、學術上有新的建樹和較強的實用價值等特點。每篇不過千字左右,雖尺幅之言,但臨床經驗、研究心得均躍然其中。 醫話內容涉及了傷寒、溫病、金匱、內科、骨傷、外瘍、婦、兒、五官、針灸、肛腸、推拿、氣功、民族醫學、中草藥、民間療法等各種內容。這些醫話佳作祖述內難,繼承傳統,師法古人,匠心獨運,別開生面,殊有見地,發人深省,使人耳目一新,於臨證有所遵循,有所教益。書成,滿可一飽。   《五部醫話》叢書是1984年開始編寫的,1987年完成。當時選撥作者的標準,“除55歲以上的名老中醫外,還收錄了部分中年中醫師(指1966年前高等中醫院校畢業或具同等學歷者)的文稿,”現今,這一批作者,已經成為當今中醫界的中流砥柱,他們的經驗更是難得可貴。
  •   夏洪生(1939一)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專家。l963年畢業於長春中醫學院,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熟讀中醫四大經典,中醫基礎扎實,兼習西醫知識,融會貫通,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醫與西醫相結合,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 001 診餘論教…勾直平
    001 運用比較,搞好教學…於滄江
    002 考試方法瑣談…張金良
    003 名醫軼事…彭靜山孫啟鳳
    004 治醫之道在於精醫理篤實踐…孟慶雲
    005 醫之基,在習文…韓百靈
    006 醫之精,在於勤…韓百靈
    007 西為中用小議…姚生林
    008 仲景學說淺議…張絢邦
    009 醫易同源話陰陽…孟慶雲
    010 淺談“春夏養陽,秋鼕養陰”…郝洪江
    011 “木克土”小議…郝洪江
    012 養生靜坐法…彭靜山
    013 漫話養生延壽用藥…楊書章
    014 陰火新解…南征
    015 五髒生理制約小議…任繼學
    015 醫暇隨筆談腦神…楊書章
    016 漫話升降開闔…王廷璋
    017 生血之源的管見…任繼學
    018 “怒則氣上”瑣談…查文安
    019 “思則氣結”小議…查文安
    019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小議…黃永生
    020 治病之要,貴在辨證…李興培
    021 時間醫學臨床運用談…高玉蝽
    021 詐病…傅國治
    022 “有形者的痰”小議…葛武生
    023 須發眉毛望診瑣談…張金良
    024 “證”“病”結合,相得益彰…賈卜齋
    025 絳舌小議…肖永林
    026 脈診一得…韓學信
    027 漫談兼脈…王廷璋
    027 脈診指法技巧小議…張絢邦
    029 數脈不盡主熱…王德安
    029 舍脈從癥之失…張廉卿
    030 回光返照小議…勾直平
    ……
  • 祖國醫藥的巨大成果,除一部分掌握在老年中醫手中外,*大部分都記載在中醫的文獻典籍中,這些書籍都是前人用各個不同時期的語言文字記錄下來的,成書年代愈遠,語言文字就愈古奧艱深。醫學文獻*是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內經》《難經》成書年代早,而且將古代文學、政治、天文、地理知識均包括在內,隻有了解當時的政治、文化等背景,纔能理解其原義,運用其理論,得心應手。餘精讀四書五經,攻讀了《靈樞》《素問》《難經》等原著幾十載,明天地人紀,而發現其專泥醫論之弊,缺少方藥之論。《內經》後面幾篇關於五運六氣的理論,沒有文字的基本功,沒有古典文學的基礎,是難以解其義的。《素問靈蘭秘典論篇》中,用當時政治體制制度的十二種官職,形像地說明人體十二髒腑的主要功能和它們在統一領導下分工合作的整體繫統。這樣的例子,在經典著作中是很多的。如果缺少文學基礎知識,不了解關於古代政治、天文、地理等有關書籍的內容,那麼就不能或者不**能掌握中醫學的理論。所以,通過幾十年的臨證,深感醫之基在於熟通文學知識,有了堅實的文學知識基礎,就可以敲開醫學理論之大門,*好地為人民服務。
      醫之精,在於勤 韓百靈   學習中醫的門徑,不外兩端。一者,從源到流,先從《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入手,而後學習方藥及臨床各科;再者,從流到源,先以誦讀《藥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起步,經過一段臨床實踐,再鑽研中醫的經典著作。
      無論走哪一條途徑,都需要依靠個人的勤奮努力,這是必然的。談到具體的學習方法,不外以下幾點。
      首先,要熟讀深思,重要的典籍必須熟讀精讀。其中精要的部分,*好能背誦。隻靠泛泛的瀏覽是不夠的,這是我幾十年來行之有效的經驗。蘇軾說過:“舊書不厭百日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醫宗金鋻》等書,應當重點攻讀熟誦。餘初讀時,忘食而誦,燈油耗盡,時或有已,終而達到得心應手。讀書不僅要多獲得知識,而*應當深入思索,發現疑難問題加以解決,這纔是讀書的目的。宋代理學家朱熹說過,“學者讀書,須是無味處當致思焉。至於群疑並興,寢食俱廢,乃能驟進。”熟讀深思,發現疑難問題之後,就要利用已有的知識,用比較、聯想的方法,查找線索,多方論證,如剝果皮,如解連環,層層深入,常能發前人之所未發,獲得可靠的創見。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既有廣博的知識,又有豐富的臨床實踐,*要有豐富的聯想、敏銳的觀察和靈活的思路。隻有如此,纔能達到熟讀深思的目的。
      其次,要博覽專精。中醫典籍,洋洋大觀,汗牛充棟。現存古醫籍有八千餘種,諸籍皆覽,恐不實際。但高以下為基,積土木石玉,以成大廈。欲學而有成,**之書,不可不讀;須知之事,不可不知。放寬視野,而立於專攻,是學而有進的關鍵。在泛讀的基礎上,必細審玩味各家之言,歸納之使其條理化,精思之得其獨到之處。讀古人書,勤者多有所得,惰則必有所失。如《內經》《難經》及仲景學說,皆應通讀之,不可尋章摘句,以玄其學,需全面領悟,心有靈犀,可避局隘破碎,守一隅之說教,知雜病而不曉六經,知醫理而不知脈法,知古言而不知今說,知一家而不知百家之論,通河間不曉丹溪,專泥東垣之論,而不知從正之學,所謂學識破碎者也。守一世之說,宗一家之言,遵一派之偏,難以貫通整體而窺其全貌,雖攻讀數載而有所得者鮮。若專精基於博覽,博覽必識主體之學,臨證有所宗而有所舍,而後必有獨識而獨得,必由博返約,是學貴於專精,而放眼於寬,方不致一葉障目,兩豆塞耳。勤者,既學又專,既博又精,既訪又錄,既采又舍,可謂善學者也,故而醫學之精,全在於勤。
      再次,讀書要堅持提要勾玄。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地寫學習筆記和心得,把文章的重要內容摘抄下來,並簡述自己的見解,持之以恆,必有所得。同時要不斷地搜集期刊雜志中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以類相從,這樣應用時檢索就十分方便了。
      *後,要堅持實踐提高。中醫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我們學習中醫理論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所以在學習中醫理論的基本規律之後,就要在臨床實踐中勤於探索,勇於創新,通過實踐不斷發掘中醫學術的精華,不斷積累新的臨床經驗,應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使中醫的臨床療效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醫易同源話陰陽 孟慶雲   “醫者易也”。醫家必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方能掌握醫學的基本原則,而這個原則出自《周易》的陰陽之理。宋代以後,理學家、醫家、道家都以太極圖為徽志。在孔府大成殿上、醫書上、道觀的門上及丹家所戴的陰陽帽上,皆畫有太極圖像。太極圖源於後漢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一書,問世雖晚,但它卻高度地集中概括了“易以道陰陽”的精神實質,它既是古人認識世界的宇宙模型,也是中醫基本原則、陰陽學說的圖示。
      太極圖的抽像思維反映著古代學者的高度智慧。其外的圓圈寓意太一(或太乙),又稱為太虛圖或無極圖,即《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並示意宇宙萬物的運動與循環。中分流線型黑白的兩儀,形像地表示幽陰明陽的氣化升降開合的妙理,還說明陰陽的對稱不是靜止的,繫“一陰一陽謂之道”之意。先秦時代,氣一元論已漸脫筮卦之外殼,始為本源論。太極是道,“道據其一,一即元也”(劉歆《三統歷》)。太極的一法天元,是宇宙的玄元妙理:元為天,天為氣,氣為化,化成形,形為神,神為妙,妙為玄。太極動則為陽,靜則為陰。每當這兩種力量之一達到自己的**時,它早就孕育著自己對極的種子,是為陰陽互根,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黑色的陰與白色的陽以“S”形曲線相隔,又表明陰陽運動是無窮的螺旋式,陰陽間的平衡是離合的關繫,而不是對稱的一刀切兩個半圓式的平衡。
      從陰陽學說而論,“偏陰偏陽謂之疾”。治病就是調節陰陽的過程,這也要合乎陰陽互根之理。例如根據陰陽開合之意,有三補三瀉的六味地黃丸;據陰生陽長、陽亦生陰之意,腎氣丸以陰中求陽,益火重在補腎水,後世張景嶽創六味回陽飲,在回陽救急之際,又用熟地黃發回陽不忘補救真陰之蘊義。中醫學既然是以陰陽五行學說和氣一元論為理論基礎,它自然也用太極圖為徽志。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