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金匱玉函經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265-384
【優惠價】
166-240
【介質】 book
【ISBN】97878017460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醫古籍
  • ISBN:9787801746085
  • 作者:吳忠文
  • 頁數:312
  • 出版日期:2009-01-01
  • 印刷日期:2009-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500千字
  • 該書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準則,甄諸版本原文字、詞、句,勘宋、成本與《金匱玉函經》之差錯訛誤處幾近九成;以時代社會背景為前提,由理論而實踐,舉仲景與巫醫鬥之實例及著者臨證之醫案,析仲景之辯證思維體繫,立陰、陽、氣、血、津液、水液代謝為《金匱玉函經》之辨證論治綱領。可謂集傷寒學古籍研究之大成,當能俾後學得仰仲景學說之豐采,為中醫藥院校師生提供了學習和研究《傷寒論》不可多得的輔導讀本,實乃杏林之幸事,善莫大焉。
  • 本書是對《金匱玉函經》校勘和研究的專著。一《金匱玉函經》就是 《傷寒論》,為張仲景所撰之同體而別名,是最早而又未失原貌的古傳本 。兩書同為宋時校正的標準本,因藏於館閣651年,很少流傳,不被人們所 知,因此,對該書荒於研究。 作者對其首次了以校注和繫列研究,認為具有如下特點:①可以全面 的了解《傷寒學》的發展,流傳以及不同時期各版本的特點;②保持了仲 景撰著時“前方後證”的原旨;③從所有原文中能看出仲景是以“回顧性 病案記錄式”體裁撰著;④從字詞中能了解到東漢時代的文化和巫醫、凡 醫盛行以及是當時仲景為救逆救誤的實況記載;⑤從校注過程和校注後可 見現在所流傳的宋本、成本、唐本、康平本、康治本、桂林本等各種版本 與之比較,唐本來源於《玉函經》;宋本、成本、康平本、桂林本可能是 一個祖本;⑥宋本經王叔和與宋林億等校正時修改、添加以致錯亂,已失 去了《傷寒論》的原貌,非仲景之真諦;⑦因《玉函經》“證治總例”非 王叔和編次,又無序文,原文編排與眾不同,校時保持了舊日,可免除“ 有無序文”、“當太守否”、“撰於《素問》”、撰於《湯液經》、“六 經與六病”、“版本來源真偽”“六大爭論”;⑧作者在兒十年的研讀中 特別總結了從原文到臨床運用案例,悟出了立“辨證綱領”以“物質基礎 ”論,提出新的“辨證綱領”,使辨證法則返古而執簡馭繁。 本書適宜於中醫約院、校師生,臨床中醫師,研究《傷寒論》的學者 學習和參考。
  • 一、引子
    二、《金匱玉函經》校注的底本校本和校注方法
    三、《金匱玉函經》校注
    1.辨太陽病形證治第三
    2.辨太陽病形證治下第四
    3.辨陽明病形證治第五
    4.辨少陽病形證治第六
    5.辨太陰病形證治第七
    6.辨少陰病形證治第八
    7.辨厥陰病形證治第九
    8.辨厥利嘔噦病形證治第十
    9.辨霍亂病形證治第十一
    10.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形證治第十二
    四、《傷寒論》版本研究
    (一)版本簡介
    1.歷代對《傷寒論》版本編次評論摘要
    2.同體別名類
    3.《傷寒論》類
    4.《傷寒雜病》類
    (二)十一種版本互校
    1.各種版本之間的關繫
    2.各種版本比較的相同點
    3.各種版本比較的不同點
    4.通過比較存疑的幾個問題和想法
    (三)部分版本校勘:(《玉函經》、“宋”、“成”)
    1.《金匱玉函經》原文古字詞考
    2.從堅硬鞭三字可劃分《傷寒論》流傳的不同時代標志
    3.刪除或加入助詞以修改《玉函經》原文
    4.增添和*改《玉函經》原文字句
    5.沿襲“方證同條、同類相附”,**改變仲景“前證後方”原旨
    五、《金匱玉函經》繫統思維源流
    1.中醫學起源和思維與古文化關繫
    2.對醫易的認識和關繫
    3.《玉函經》哲學思想底蘊淺析
    4.《玉函經》辯證思維面面觀
    5.立“辨證綱領”以“物質基礎”論
    6.《玉函經》辨證論治概說
    7.《玉函經》運用陰陽學說淺析
    8.《玉函經》中之“氣”病形證治
    9.《玉函經》中“血”病形證治
    10.《玉函經》津傷液耗病形證治
    11.《玉函經》水液代謝障礙病形證治
    12.仲景用藥規律探討
    13.校注研究《玉函經》的重要意義
    六、《玉函經》方臨床運用案例
    1.桂枝湯治蕁麻疹案
    2.桂枝加龍骨牡蠣救逆湯案
    3.柴胡桂枝湯案
    4.真武湯——頭眩、心悸、腰膝冷痛案
    5.小柴胡湯治重度早孕反應案
    6.小青龍湯的臨床應用案
    7.苓佧術甘湯應用案
    8.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應用案
    9.白虎湯加桂枝——高熱大渴惡風寒
    10.生姜瀉心湯——胃脫痛干噫食臭案
    11.旋覆代艄湯——幽門梗阻案
    12.五苓散案
    13.豬苓湯一陰虛臌脹案
    14.梔子豉湯——重癥肝著心中懊儂案
    15.茵陳蒿湯——重癥肝著高黃疸案
    16.小承氣湯——人實如贏危重案
    17.調胃承氣湯
    18.竹葉石膏湯——危重型病毒性腦炎案
    19.大承氣湯——痞滿燥實急下案
    20.大承氣湯合桂枝茯苓丸——股骨術後腸梗阻案
    21.葛根芩連湯運用案
    22.白頭翁湯——阿米巴痢疾案
    23.當歸四逆湯——脫疽案
    24.理中湯、丸——臨床診趺陽脈案
    25.炙甘草湯案
    26.烏梅湯臨床新用舉隅(三例)
    27.麻杏石什湯——麻疹案
    28.桂枝茯芩丸治療術後粘連性腸梗阻(18例次)
    29.烏梅湯渝危重型膽道蛔蟲案
    附 《金匱玉函經》考
    傷寒雜病論左盛德原序
    左修之先生像傳
    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校注說明
    重刻張仲景《金匱玉函經》序
    重刻《金匱玉函經》序
    校正《金匱玉函經》疏
    《金匱玉函經》卷**
    證治總例
    《金匱玉函經》卷第二
    辨痙濕喝**
    辨脈第二
    辨太陽病形證治第三
    《金匱玉函經》卷第三
    辨太陽病形證治下第四
    辨陽明病形證治第五
    辨少陽病形證治第六
    《金匱玉函經》卷第四
    辨太陰病形證治第七
    辨少陰病形證治第八
    辨厥陰病形證治第九
    辨厥利嘔噦病形證治第十
    辨霍亂病形證治第十一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形證治第十二
    《金匱玉函經》卷第五
    辨不可發汗病形證治第十三
    辨可發汗病形證治第十四
    辨不可吐病形證治第十五
    辨可吐病形證治第十六
    辨不可下病形證治第十七
    辨可下病形證治第十八
    《金匱玉函經》卷第六
    辨發汗吐下後病形證治第十九
    辨可溫病形證治第二十
    辨不可火病形證治第二十一
    辨可火病形證治第二十二
    辨不可灸病形證治第二十三
    辨可灸病形證治第二十四
    辨不可刺病形證治第二十五
    辨可刺病形證治第二十六
    辨不可水病形證治第二十七
    辨可水病形證治第二十八
    論熱病陰陽交並生死證二十九
    《金匱玉函經》卷第七
    方藥*制
    桂枝湯方[**]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第二]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第三]
    桂枝二婢一湯方[第四]
    桂枝加桂湯方[第五]
    桂枝加附子湯方[第六]
    桂枝去芍藥湯方[第七]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第八]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方(第九]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方[第十]
    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湯方[第十一]
    桂枝倍加芍藥湯方[第十二]
    桂枝加大黃湯方[第十三]
    桂枝人參湯方[第十四]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第十五]
    桂枝甘草湯方[第十六]
    桂枝加葛根湯方[第十七]
    葛根湯方[第十八]
    葛根加半夏湯方[第十九]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第二十]
    麻黃湯方[第二十一]
    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第二十二]
    麻黃附子甘草湯方[第二十三]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第二十四]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第二十五]
    麻黃升麻湯方[第二十六]
    大青龍湯方[第二十七]
    小青龍湯方[第二十八]
    小建中湯方[第二十九]
    小柴胡湯方(第三十]
    柴胡桂枝干姜湯方[第三十一]
    柴胡桂枝湯方[第三十二]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第三十三]
    大柴胡湯方[第三十四]
    柴胡加芒硝湯方[第三十五]
    柴胡加大黃芒硝桑螵蠨湯方[第三十六]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第三十七]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方[第三十八]
    茯苓甘草湯方[第三十九]
    五苓散方[第四十]
    甘草干姜湯方[第四十一]
    芍藥甘草湯方[第四十二]
    炙甘草湯方[第四十三]
    甘草湯方[第四十四]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方[第四十五]
    梔子豉湯方[第四十六]
    梔子甘草豉湯方[第四十七]
    梔子生姜豉湯方[第四十八]
    梔子厚樸湯方[第四十九]
    梔子干姜湯方[第五十]
    梔子黃檗湯方[第五十一]
    《金匱玉函經》卷第八
    小陷胸湯方[第五十二]
    大陷胸湯方[第五十三]
    大陷胸丸方[第五十四]
    又大陷胸湯方[第五十五]
    文蛤散方[第五十六]
    白散方[第五十七]
    大黃瀉心湯方[第五十八]
    附子瀉心湯方[第五十九]
    半夏瀉心湯方[第六十]
    甘草瀉心湯方[第六十一]
    生姜瀉心湯方[第六十二]
    禹餘糧丸方闕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第六十三]
    旋覆代赭石湯方[第六十四]
    瓜蒂散方[第六十五]
    白虎湯方[第六十六]
    白虎加人參湯方[第六十七]
    桂枝附子湯方[第六十八]
    術附湯方[第六十九]
    甘草附子湯方[第七十]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第七十一]
    干姜附子湯方[第七十二]
    十棗湯方[第七十三]
    附子湯方[第七十四]
    大承氣湯方[第七十五]
    小承氣湯方[第七十六]
    調胃承氣湯方[第七十七]
    桃仁承氣湯氣[第七十八]
    豬苓湯方[第七十九]
    蜜煎導方[第八十]
    麻子仁丸方[第八十一]
    抵當丸方[第八十二]
    抵當湯方[第八十三]
    茵陳蒿湯方[第八十四]
    黃連阿膠湯方[第八十五]
    黃連湯方[第八十六]
    桃花湯方[第八十七]
    吳茱萸湯方[第八十八]
    豬膚湯方[第八十九]
    桔梗湯方[第九十]
    苦酒湯方[第九十一]
    半夏散方[第九十二]
    白通湯方[第九十三]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第九十四]
    真武湯方[第九十五]
    烏梅丸方[第九十六]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方[第九十七]
    白頭翁湯方[第九十八]
    黃芩人參湯方[第九十九]
    黃芩湯方[**百]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方[**百一]
    理中丸及湯方[**百二]
    四逆散方[**百三]
    四逆湯方[**百四]
    通脈四逆湯方[**百五]
    人參四逆湯方[**百六]
    茯苓四逆湯方[**百七]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百八]
    當歸四逆湯方[**百九]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方[**百十]
    燒棍散方[**百十一]
    枳實梔子豉湯方[**百十二]
    牡蠣澤瀉散方[**百十三]
    竹葉石膏湯方[**百十四]
    麥門鼕湯方[**百十五]
    附遺
    參考書目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