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極地(再難固守的最後一方淨土)/我們脆弱的星球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百科知識
【市場價】
310-449
【優惠價】
194-281
【介質】 book
【ISBN】978754285296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科教
  • ISBN:9787542852960
  • 作者:(美)達娜·德索尼|譯者:王娟//陸志波
  • 頁數:155
  • 出版日期:2011-12-01
  • 印刷日期:2011-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78千字
  • 《我們脆弱的星球叢書》共8冊,以氣候變化的原因和效應為中心,論述人類活動對大氣圈、地圖、水固、生物圈、自然環境、氣候、海洋和兩極地區所產生的衝擊。叢書的核心理念是:所有人都需要以科學知識作為堅實後盾,改變我們人類的不當行為,解決我們人類給這個脆弱星球帶來的各種問題。
    《極地(再難固守的*後一方淨土)》(作者達娜·德索尼)是該繫列中的一冊,告訴人們,盡管極地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卻與我們息息相關。極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令它們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我們應該立即采取行動,保護極地的生態環境。
  • 南極和北極是兩個令人遐想聯翩的地方,堪稱地球上的兩大“處女地” ,那裡人跡罕至,終年被潔白的冰雪覆蓋。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自然的 改造已殃及極地:臭氧洞在兩極的上空形成,有毒化學物質在企鵝等動物體 內積累,氣候變暖使南極冰蓋漸漸融化……《極地(再難固守的最後一方淨 土)》告訴人們,盡管極地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卻與我們息息相關。極地的 特殊地理位置令它們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我們應該立即采取行動,保護 極地的生態環境。 《極地(再難固守的最後一方淨土)》的作者是達娜·德索尼。
  • 中文版導讀
    序言
    致謝
    緒論
    **部分 極地地區
    第1章 獨特的極地
    第2章 南北極的特征
    第3章 極地的陸地生物
    第4章 極地的海洋生物
    第二部分 極地地區和大氣污染
    第5章 南極臭氧洞
    第6章 **變暖和極地
    第7章 **變暖對極地的影響
    第8章 未來的極地氣候
    第9章 應對**變暖
    第三部分 北極的化學污染
    **0章 北極化學污染現狀
    **1章 化學污染對北極的影響力
    第四部分 極地地區的過度捕殺
    **2章 漁業資源受到的威脅
    **3章 海洋動物受到的威脅
    第五部分 極地的未來
    **4章 極地的保護
    結論
    延伸閱讀
    譯後記
  • 極地在我們這顆特別的星球中占據獨特的位置。在離開其他地方**遙 遠的南北極地區形成了覆蓋在地表上的冰蓋。直到*近,要從地球上氣候溫 和的居民區到達這些地區仍然十分困難。在兩極地區,漆黑刺骨的寒鼕與漫 長富饒的盛夏交替循環,很少受到人類文明的衝擊。
    南極與北極地區的季節恰好相反,並且這兩個地方每年有持續幾個月的 黑夜與白晝。在漫長的盛夏,植物在陸地與水中生長。海水被凍結成大量的 冰,而這些冰以不同形式存在著:海冰、冰蓋、冰架、冰山、冰封的湖面與 河流,此外還有雪。即便是那裡的土地,大部分時間裡也都是冰封著的。在 極地,生命也是***的,它們有的適應了這些艱難的環境,有的遷移到 這裡來分享夏天的恩賜。海洋生物生活於冰冷的海水中,微小的浮遊生物形 成了生態循環的基礎,生態繫統中還包括豐富的魚類,龐大的鯨,大量的海 豹,以及神奇的擅長潛水的鳥類。
    但是,南北極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北極是由陸地環繞著的一塊海 洋,而南極則是由海洋環繞著的一塊陸地。盡管這兩種情況可能看上去區別 並不怎麼大,但是這卻導致了截然不同的情況。南北極都有冰冷刺骨而又干 燥的鼕天,但是圍繞北極的陸地導致了溫度和降水的多變。北極的鼕天和夏 天都要比南極稍許溫暖一點。在許多北部地區,每年都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 在冰點左右。因為冰在寒冷的陸地上比在相對溫暖的海水中*容易形成,所 以南極的冰蓋在體積和面積上都比北極海冰大。在北極也有冰蓋,但是格陵 蘭島的冰蓋比南極的要小得多。
    在南北極,動植物的種類也大相徑庭。南北極地區的物種比氣候溫和的 地區少很多。這是因為很少物種能夠適應極地嚴酷的自然條件。極地地區有 著不尋常的物種,大量哺乳動物在夏天通過環繞北冰洋的大陸遷移至極地。
    但是在南極,**的大型哺乳動物是由人類探險者在大約公元900年至公元 1300年間引進的。在北極,北極熊和海像在大型浮冰上捕獵,而企鵝是在南 極生活的主要陸地動物。兩極地區的海洋生物很相似:大型的鯨、海豹、魚 類和鳥類得益於這片資源豐富的海水,還有一些大型海洋生物每年要從一極 遊至另一極來享受夏天豐富的自然資源。
    人類的生活和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於兩極有著極為不同的影響。現在大 約有400萬人居住在北極,但隻有大約4000名科學家住在南極。在北極,土 著人已有相當長的居住史,他們發展了有著復雜規則的宗教儀式以及在如此 苛刻的自然條件下生存的技能。他們適時地利用了每年季節交替的節奏進行 繁衍生息,或至少能夠存活下去。沒有證據顯示有土著人在南極生活過—— 所以人類還沒有對那裡的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
    當溫帶地區的居民想起極地地區時,他們很自然的會想到純淨而潔白的 原始大陸。與地球上其他被人類活動急劇改變著的地方相比,它們基本上的 確如此。極地幾乎不產生污染,那裡僅有的污染來自於很遠的地方。對於北 極石油和礦物的開采造成了一些污染。而在南極,陸地被掩埋在厚重的冰層 底下,它對於商業活動基本上是沒有價值的。
    兩極地區的污染基本都是從其他地區擴散過來的。與北極地區相比,南 極與地球上許多其他地區的環境問題是隔離開的。一個原因是水流需要通過 海洋盆地的主要部分纔能到達南極,污染幾乎不可能順水流到達南極。延伸 至大洋中的陸地被掩蓋在冰層下,是不能夠居住的。在南極海域的北面很少 有陸地,因為大多數大洲都有這樣的情況,就是陸地在這個洲的*南邊變得 越來越狹窄。南極遭受的環境問題大部分是由遙遠的人類生活地區向大氣排 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由於南極地區的情況特殊,臭氧洞首先在這裡形成。全 球變暖問題在南極正在造成很大的影響。即使是環繞南極的南大洋,也不能 幸免於同時困擾著世界各大海洋的過度捕撈和獵取。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 南極的海洋生物同時面臨著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撈的問題。
    北極的情況與南極截然不同。因為世界上70%的陸地,包括地球上多數 發達地區都位於北半球,北極易受環境問題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同時也困擾 著那裡的大陸。污染物通過空氣、洋流以及陸地上的河流到達北極,結果是 北極動物的組織和脂肪中出人意料地聚集了大量有毒化學物質。北極溫度* 多變的情況也阻止了北極的空氣像南極一樣停滯不動。由於這個原因,臭氧 在北極上空耗竭的問題要比在南極小得多。但是與南極相同的是,北極也以 比地球上其他地區*快的速度變暖,因此,在那裡**變暖問題造成的影響 *大。過度捕撈和過度獵取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
    “我們脆弱的星球”的《極地》分冊深入兩極地區,研究它們是怎樣罕 見地受到環境問題影響的。因為那裡苛刻的自然環境使得它們*容易遭受環 境衝擊,特別是**變暖的衝擊。兩極地區被稱作“煤礦中的金絲雀”(這 個說法起源於礦井中的危險氣體的監控裝置被發明之前,為了得到預警,礦 工們在礦井中把關在籠子裡的金絲雀帶在身邊,因為比起礦工,這些鳥對於 致命的煙霧*為敏感,礦工們知道,一旦鳥兒死亡,他們就應立即撤出礦井 )。如今,在兩極地區特別是北極出現了很多變化,這些都可能是即將在地 球其他地區發生變化的先兆。
    本書的**部分詳細描述了兩極地區的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特性。第二 部分闡述了由大氣污染所引起的一些問題,特別是**變暖問題,其中尤其 強調了北極的變暖問題,以及在南極的臭氧洞問題。由於北極與地球的發達 地區*接近,那裡的化學污染問題*為嚴重,這是第三部分所特別關注的。
    第四部分描述了在北極和南大洋過度捕撈和過度獵取的問題。*後的第五部 分則是將視角放在了保護上,包括已經在南北極實施的適當保護以及對於北 極未來的設想——這個未來或許要比大多數人所預期的*早到來。P9-1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