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發現之旅(珍藏版)(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生態環境
    【市場價】
    1483-2150
    【優惠價】
    927-1344
    【介質】 book
    【ISBN】978710009067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商務
    • ISBN:9787100090674
    • 作者:(英)托尼·賴斯|譯者:林潔盈
    • 頁數:329
    • 出版日期:2013-01-01
    • 印刷日期:2013-01-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視覺上的一場饕餮盛宴,“很難讓人刀下留情”的年度暢銷書。穿越三百年歷史的時間隧道,感受*美的自然奇觀,**值得收藏、鋻賞,饋贈親朋的*好禮物,附贈十張可裝裱精美畫作。
      榮獲由《中國圖書商報》、河北衛視《讀書》欄目聯合舉辦的“2012讀書盛典”年度影響力圖書。榮獲由新華網、《中國圖書商報》跨媒體聯手**“2012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
      發現自然、發現生命、發現歷史!
      您見過17世紀以來存在於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珍貴且栩栩如生的生物圖嗎?這些三百年來,描繪世界各地精致的生物圖還是新種描述的主要來源呢?我相信很少人知道這些水彩圖畫的存在,而這些圖畫是怎麼樣的或是如何來的呢?
      打開托尼·賴斯編著的《發現之旅(珍藏版)》,與這些歷史偉人一起遨遊世界!
    • 托尼·賴斯編著的《發現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視覺盛宴,蒐集了倫敦自 然史博物館裡數百幅珍貴藏品,《發現之旅》收錄了歷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 然探險故事,敘述了那些世界知名探險家、生物學家、藝術家在深入海洋深 處挖掘深海秘密時的一幕幕冒險旅程。 《發現之旅》以過去三百年間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學探索之旅為題 ,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藝術與圖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積了極其重要的 標本收藏,產生了重要的科學新知。書中的許多博物館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 ,它們絕對值得讀者悉心鋻賞。過去一代代的科學家與歷史學家都曾深深地 為這些故事與圖像著迷,並從中獲得了閱讀的樂趣。《發現之旅》的出版提 醒我們,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自然藝術家在自然科學演替過程中的貢獻 不容忽視。我們若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可以說每一次都是開啟視野、 航向未知世界的新探險。最好是隨身攜帶這本書,在車上或飛機上隨意翻閱 ,說不定它會給您新的領悟與啟示。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有著超過七千萬件的 動物、植物、化石、岩石與礦物標本的館藏,更有一間傲視全球的自然史圖 書館,收藏著世界上最珍貴的自然歷史文獻和罕見的古卷宗,以及超過五十 萬件藝術品,包括以鳥類、開花植物、哺乳類與昆蟲等為題的精美水彩畫, 極具科學與藝術價值。
    • ***
      前言
      緒論
      大自然的藝術
      第一章:航天牙買加(1687~1689)
      第二章:探索錫蘭(1672~1757)
      第三章:居遊蘇裡南(1699~1777)
      第四章:漫遊北美洲(1768~1771)
      第五章:橫跨太平洋(1772~1775)
      第六章:回到南太平洋(1772~1775)
      第七章:勘測海岸在利亞(1801~1805)
      第八章:小獵犬號航行(1831~1836)
      第九章:深入亞馬孫雨林(1848~1862)
      第十章:深海探測
      後記
      傳記精粹
      參考書目
      索引
      謝辭
      圖像版權
    • 戴維·貝拉米(英國**植物學家、暢銷書作者、電視節目主持人) 我初次進入自然史世界的探索之旅,發生於六十多年前,記得那時我爬 得好高好高,跟我人生中**隻梁龍面對面。到底爬了多高呢?好吧,那其 實隻是從地下樓到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正門的階梯,對我來說,即使到現在, 這間博物館仍然是世界上*令人興奮的地方之一。
      當然,它有許多競爭對手,例如到人跡罕至的珊瑚礁進行深潛,冒險穿 過原始的雲霧帶森林,或是透過顯微鏡觀察北極融冰水滴,不論是哪一項, 對人們都具有難分軒輊的吸引力,它們都是個人的探索之旅,讓人因探索未 知而由衷感到興奮。盡管如此,穿過自然史博物館赤陶色大門的探索之旅, 從許多角度來看,都是*令人驚嘆的,因為一旦進入博物館,你便來到真正 的史前巨獸面前,這裡不僅有讓展廳增色生輝的恐龍、河馬、大像等厚皮動 物,還有地球**在飛機、冷氣和抗瘧疾藥物出現前就遨遊四方探險的巨大 海獸。
      這些動物的韌性,不隻造就了這間博物館,*是分類學、遺傳學、演化 、大陸漂移等理論的基石,改變了人類看待自己的看法,讓人了解人類在地 球生命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它們的塑像與肖像被收在玻璃櫥窗裡展示,或 者,知名采集者如庫克、班克斯、林奈、達爾文等戮力搜集的文物標本,靜 靜地躺在儲藏室裡,隨時供人參考。深入挖掘探究,你還會找到許多無名英 雄們的努力成果,倘若沒有他們的嫻熟技能與熱心奉獻,許多重要信息可能 早已流失。這些英雄們亦堪稱藝術家,他們所面臨的風險,和那些探險** 其實是一樣的。
      這本讓人著迷的書,考量到歷史記錄所具有的主觀特質,依此做了一些 修正,讓讀者能認識到那些人類活動的失落環節,了解到這些活動也是演化 過程的一部分。這棟偉大的建築,存放著這臺聚焦在三百年歷史狂潮的時間 機器,述說著此一關鍵時期的故事,讓人了解到人類對自然事物的好奇如何 逐漸轉變成科學,珍稀收藏如何轉變成標本文物,每一件標本都替我們的過 去賦予新的意義,並強迫我們提問、思考未來。
      公元1699年,人們證明昆蟲從蟲卵而非泥土孵化而成的數十年後,德國 畫家兼博物學家瑪麗亞·西比拉·梅裡安旅行到南美洲蘇裡南,繪制了一繫 列以蝴蝶成長過程為題的畫作,其中包括幼蟲與成蟲的食用植物。她留下的 畫作如此精美,讓卡爾·林奈在為所有已知動物進行分類並將研究成果出版 成冊時,也將梅裡安所記述的物種包括在內。同樣享有此殊榮的,尚有保羅 ·赫爾曼和彼得·迪貝維爾兩位荷蘭藝術家,由於他們的藝術專業,林奈得 以寫下斯裡蘭卡植物志。由於威廉·巴特拉姆的藝術天賦,北美洲部分地區 的動植物寶藏纔能留下圖像與文件記錄。
      在太平洋地區,則有好幾位藝術家,在幾次重要航行中扮演了至關重要 的角色:詹姆斯·庫克船長初次遠征太平洋的奮進號上,有悉尼·帕金森、 約瑟夫·班克斯和瑞典博物學家索蘭德共同努力;庫克船長第二、第三次遠 征的果敢號上,有喬治·福斯特為他效命;至於探險家馬修·弗林德斯船長 的調查者號上,則有費迪南德·鮑爾這位*優異的自然史畫家。而達爾文在 小獵犬號上的一連串經歷,也許是*****的探索發現之旅。盡管如此, 倘若沒有前人不辭辛勞的繪圖、素描與編目,達爾文與和他同時代的阿爾弗 雷德·拉塞爾·華萊士與亨利·沃爾特·貝茨,也不可能在自然選擇的脈絡 下思索他們的調查發現結果。
      這本書的出現,以及它引以為據的藏寶庫,都幸虧18世紀晚期英國政府 的卓識遠見、當時為集資而舉辦的**彩券,以及漢斯·斯隆窮畢生之力搜 集的收藏品。斯隆*重要的收藏之一,是在他初次參與的牙買加探索之旅中 累積而來,他就是在牙買加取得可可,將它介紹給全世界。此外,他*仔細 地寫下牙買加的島嶼自然史,並請當地畫家加勒特·穆爾牧師為其繪制標本 素描。在科學與藝術相輔相成的三百年探索告終之際,恰伴隨著照相技術的 發明,以及人類**未知,亦即深海探險的到來。挑戰者號上的科學家,在 深入海洋深處挖掘深海秘密時,便是透過一個由藝術家與攝影師所組成的團 隊協助記錄,因而能名聞遐邇。
      人們很容易夢見自己化身成為早期先鋒之一,探索未知,也很容易忘記 除了大海深淵以外,人類的足跡早在探險家抵達以前就已遍及各地。我們同 樣也很容易忘記,個人所進行的每一趟新旅程,都是前往未知領域的探險。
      因此,能夠與這些歷史偉人一起遨遊世界,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P5-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