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數學的故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學世界
【市場價】
384-556
【優惠價】
240-348
【介質】 book
【ISBN】97875086907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08690766
  • 作者:蔡天新
  • 頁數:214
  • 出版日期:2018-09-01
  • 印刷日期:2018-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30千字
  • 從大禹治水、草船借箭到恩尼格碼,從阿拉伯數字的旅行到自行車的發明,從阿基米德、歐幾裡得到祖衝之、華羅庚,從布豐的投針實驗到馮·諾依曼的午餐,從埃及分數到開普勒猜想,數學的故事貫穿歷史、古今、中外,遍及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數學的故事》共分三輯,共講述了20個如詩歌一般優美的數學故事。甲輯是中外或者東西合璧的7個數學故事;乙輯是8個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涉及10多位專業或業餘的數學家;丙輯的故事圍繞5個有趣的數學問題展開,深入淺出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為引發同學們、老師們甚至家長們的喜愛,作者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努力:
    可讀性:語言質樸自然,生動有趣,留有餘味。
    可視性:圖文並茂,有些插圖是作者親自在故事發生地拍攝的。
    想像力:每則故事都不隻是某一位數學家的故事,而是把不同年代、不同國度的數學家故事串聯起來,還會涉及數學之外的其他學科。
    前沿性:把少數有代表性的前沿數學問題穿插於故事之中,將這些深淺不一或原創的問題用栩栩如生的故事展示出來。
  • 在人類所有的發明中,數學和詩歌無疑是最古老的。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的歷史,就有了這兩樣東西。如果說牧羊人計算綿羊的隻數產生了數學,那麼詩歌則起源於祈求豐收的禱告。無論數學還是詩歌,它們的故事和觸角遍及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以及歷史和生命的每一個瞬時。 《數學的故事》共分三輯,共講述了20個如詩歌一般優美的數學故事。甲輯是中外或者東西合璧的7個數學故事;乙輯是8個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涉及10多位專業或業餘的數學家;丙輯的故事圍繞5個有趣的數學問題展開,深入淺出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為引發同學們、老師們甚至家長們的喜愛,作者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努力: 可讀性:語言質樸自然,生動有趣,留有餘味。 可視性:圖文並茂,有些插圖是作者親自在故事發生地拍攝的。 想像力:每則故事都不隻是某一位數學家的故事,而是把不同年代、不同國度的數學家故事串聯起來,還會涉及數學之外的其他學科。 前沿性:把少數有代表性的前沿數學問題穿插於故事之中,將這些深淺不一或原創的問題用栩栩如生的故事展示出來。
  • 蔡天新 浙江臺州人,曾是少年大學生,山東大學理學博士,浙江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是一位詩人、作家,旅行者、攝影師,近作有詩集《美好的午餐》《日內瓦湖》,隨筆集《輕輕掐了她幾下》《帶著數字和玫瑰旅行》,旅行記《美國,天上飛機在飛》《裡約的誘惑——回憶拉丁美洲》,攝影集《從看見到發現》,回憶錄《我的大學》,主編《現代詩110首》(藍、紅、黃卷)、《漫遊之詩》、《冥想之詩》。他的作品被譯成20多種語言,並有英、法、西班牙語等外版著作10餘種。 近年來,他應邀在海內外大中小學、圖書館、書店和企事業單位做過300多場公眾講座,先後在紀錄片《西湖》、《南宋》裡出鏡解說並受邀參加博鼇論壇、央視《朗讀者》節目和美國艾奧瓦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紐約、巴黎、劍橋、洛杉磯、法蘭克福、墨西哥城、內羅畢等城市舉辦過他的詩歌朗誦會,他的攝影展先後在深圳、杭州、南京、鄭州、合肥、上海、天津、休斯頓等城市舉辦。 他在上大學的路上第一次見到火車,如今足跡已遍及中國的每個省份和包括埃及、巴比倫、印度、腓尼基、迦太基、瑪雅、印加、波斯和希臘等古文明所在地在內的100多個國家。2013年,他獲得貝魯特Naji Naaman詩歌獎。2015年,他入選“首屆杭州十大創新人物”。2018年,他的著作《數學傳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數學簡史》獲得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創作類佳作獎。
  • 序 言 … III

    甲輯 數學的故事 … 001
    從大禹治水到丟勒畫《憂郁》 …003
    馬可·波羅和阿拉伯數字的旅行 …014
    公雞、母雞、雛雞與兔子 …025
    黃金分割與五角星的故事 …035
    自行車的發明與黎曼幾何學 …045
    玄妙的統計:從諸葛亮借箭說起 …056
    恩尼格瑪,從戚繼光到圖靈 …066

    乙輯 數學家的故事 … 077
    **個留名的泰勒斯 …079
    疇人之家出身的祖衝之 …086
    會造橋和打仗的秦九韶 …096
    拿破侖與他的數學家師友 …107
    皇帝、女皇與數學大咖 …119
    婚禮,從婆什迦羅到拉曼紐揚 …127
    馮·諾依曼的午餐和家教 …139
    戰俘營、棉花店與講座教授 …150

    丙輯 有趣的數學問題 … 161
    陰陽**數的故事 …163
    埃及分數與狄多女王 …176
    回文數與角谷猜想 …185
    布豐的實驗與蒙特卡羅 …194
    堆球問題與開普勒猜想 …203

    後 記 … 213
  • 誰發明了獨輪車? 自行車的發明,讓鄉村的小伙子們能夠去遙遠的村莊尋找他們心儀的女孩子。我所認識的已故美國作家戈爾·維達爾(G. Vidal)因此認定,自行車的發明使得世界人口有了少許增長。在自行車發明之前,人類早已發明了有輪子的手推車。大約在公元前 1500—前 900 年完成的印度醫學典籍《梨俱吠陀》(Rigveda)裡,就有這樣的詩句: 男人與女人相互平等 一如手推車的兩個輪子 這部典籍是印度醫學之源,也是吠陀教的經典文獻《吠陀》中的一部。全書用詩的語言寫成,“吠陀”的本義是知識,“梨俱”是贊美詩的意思。
    直到 19 世紀 60 年代,為躲避宗教迫害,從東海岸的紐約移民到西部猶他州鹽湖城的摩門教徒們,在首領楊百翰(Brigham Young)的帶領下,依靠手推車完成遷移。如今,以楊百翰命名的大學作為美國*大的教會大學、歷史第三悠久的私立大學以及擁有一個頻繁參加**演出的歌舞團而聞名。
    手推車通常分為獨輪、兩輪、三輪和四輪這 4 種。雖說多輪運貨車大約在 5 000 年前就已經出現,但獨輪車的發明卻要遲許多。一般認為,獨輪車是由古希臘人發明的,可是證據少得可憐,僅有兩張發現於阿提卡半島的古代建築物資清單,時間是公元前 408 年至前406 年。
    清單上出現了 monokyklou、dikyklos 和 tetrakyklos 字樣,後兩者的意思分別為“雙輪車”和“四輪車”;而 mono 有單一之意,再加上非復數後綴,因此 monokyklou 被解釋為獨輪車是合理的。但實際上,在整個古希臘時期,都沒有其他關於獨輪車的文字、圖像或實物留存下來。
    除了希臘,中國也被視為*早發明獨輪車的**。獨輪車的圖 像出現在四川和山東發掘的漢墓壁畫及浮雕中,按文字記載,獨輪車的概念來自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陳壽的《三國志》裡記載有“木牛流馬,皆出其意”,經後人考證,木牛流馬就是獨輪車。到了宋代,高承所撰《事物紀原》也將獨輪車的發明歸功於諸葛亮。
    早些時候,在主要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所著《孝子傳》的《二十四孝》一書中,有自幼喪母的董永用“鹿車”載父的故事。“鹿車載自隨”,鹿車正是獨輪車的別稱。董永後來賣身葬父,成為孝子的模範,他的故鄉湖北孝感因此得名。那裡還流傳著“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和“一日夫妻百日恩”的俗語。
    在範曄的《後漢書》裡,也有兩則與鹿車有關的故事。其一是“共挽鹿車”。大夫鮑宣的新娘少君出自有錢人家,嫁妝豐厚,但鮑宣拒*接受。於是少君便把華麗的服飾全部收起來,改穿簡樸衣裳,與鮑宣一起推著鹿車去了鮑宣家。拜見婆母後,她就提著水甕去汲水,奉行做媳婦的禮節,獲得鄉親稱贊。
    自行車的發明者 1866 年,清朝派出**出洋考察團,19 歲的遼寧鐵嶺少年張德彝隨行。回國後他在遊記《航海述奇》裡使用了“自行車”一詞,這是該詞在漢語裡**出現。除了自行車,電報、螺絲等中譯名也是張德彝首先使用的,他還介紹了蒸汽機、升降機、縫紉機、收割機、管道煤氣、巧克力,等等。
    關於自行車的發明,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1790 年的**,一位叫西夫拉克的法國青年行走在巴黎的一條小街上,受疾馳而過的馬車啟發,設計出*初的自行車原型。不過,如今的歷史學家大多認為,自行車是在 19 世紀初纔誕生的。此時,離馬車(還有牛車、驢車)的誕生已過了 4 000 多年。大約在公元前 2000 年,黑海附近的草原部落騎馬來到底格裡斯和幼發拉底之間的兩河流域,並開始用馬來拉有輪子的車。這些馬車不僅拉貨運物,也載人。之後,馬車逐漸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交通和運輸工具。
    1817 年,德國人德萊斯(K. Drais)給自行車裝上了車把,用來控制方向,次年在巴黎做了**次展示。實用的自行車則要等到 1861年,法國人米肖父子(P. Michaux 和 E. Michaux)在自行車的前輪上安裝了曲柄,無須踩地,用腳蹬就可以驅動車輪前進。第二年,他們制造了 140 多輛自行車,第 5 年的產量達到 400 輛。1879 年,英國人勞森(H. Lawson)為自行車裝上鏈條;1888 年,愛爾蘭獸醫鄧祿普(J. Dunlop)發明了充氣輪胎。
    至於張德彝在他的遊記中所描述的在倫敦街頭見到的自行車,應該還沒有鏈條和充氣輪胎。“前後各一輪,一大一小,大者二尺,小者尺半,上坐一人,弦上輪轉,足動首搖,其手自按機軸,而前推後曳,左右顧視,趣甚。” 其實,中國也有關於自行車發明的史料記載,那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發明者是揚州人黃履莊。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黃履莊所制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餘,可坐一人,不須推挽,能自行。行時,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行如初,隨住隨挽日足行八十裡。” 黃履莊的表兄弟為他書寫的小傳裡也提到此事,那年黃履莊還不到 28 歲。遺憾的是,黃履莊的自行車既沒有保留下來,也沒有得到推廣,這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黃履莊在工程機械制造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除了自行車,他一生發明無數,被後人譽為“中國的愛迪生”。
    黃履莊的發明遠近聞名,並傳到了安徽宣城梅文鼎的耳朵裡。梅文鼎是清代***的數學家,大學士李光地曾邀其住到京城自己的家中,向他學習數學和天文。後來經李光地**,康熙召見了梅文鼎,在南巡的御舟中兩人曾連續三天談論數學,康熙還親書“績學參微”四字以資鼓勵。黃履莊去世後,其墳墓由江寧織造、作家曹雪芹的父親奉旨建造。
    梅文鼎聽到黃履莊發明許多奇器的傳言,將信將疑,親自到揚州登門拜訪。當他來到黃家,舉手敲門,門邊的一條狗突然朝他大叫,梅文鼎不知所措。這時候黃履莊開門來迎,隻見他拍拍狗的腦袋,它就乖乖地躺下,不再吠叫了。
    梅文鼎頓時眼界大開,原來這是黃履莊特制的木狗,有人來敲門時就會發出狗叫聲,起到門鈴的作用。遺憾的是,作為數學家的梅文鼎並未發現,黃履莊發明自行車的亮點在於,用兩個圓圈代替兩條直線(行走的雙腿),也就是直線與圓概念的互換。在現代數學中,圓和直線是可以等價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