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國際油氣跨境並購全程實務指南
該商品所屬分類:法律 -> 外國法律
【市場價】
1316-1908
【優惠價】
823-1193
【介質】 book
【ISBN】97875093983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法制
  • ISBN:9787509398333
  • 作者:張偉華
  • 頁數:767
  • 出版日期:2019-01-01
  • 印刷日期:2019-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768千字
  • 實務+案例+經驗,快速讓你熟悉油氣跨境並購實務操作流程
  • 本書以國際油氣並購實務為主線,集中解析了國際油氣上遊合同的實務技巧,主要對上遊合同所涉及的各主要類型合同中的合同邏輯、重要條款所蘊含的風險分配機制、談判要點、國際市場慣例等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與解讀,同時結合具體案例對國際油氣並購交易全流程的實務問題進行了深入解析,對所有有志於從事國際油氣實務法律工作、對跨境並購交易實務感興趣的專業人士均有裨益。
  • 張偉華,跨境並購專家,國際油氣實務專家,現任香港上市公司聯合集團總法律顧問、副總經理,曾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法律部項目管理處處長,曾參與過諸多世界級跨境並購交易。國務院國資委特聘“海外並購法律專家”,2015年入選Legal 500亞太地區最佳公司律師之一,2017年入選Legal 500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最佳總法律顧問之一,2017年入選湯姆森路透ALB中國最佳總法律顧問之一,國際石油者談判協會(AIPN)全球董事會成員及標準合同起草委員會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治研究所研究員,被多家研究機構聘為教授及研究員,在A股上市公司任獨立董事。著有專著《海外並購交易全程實務指南與案例評析》《並購大時代:資本的謀略與實戰》《跨境並購交易的十堂必修課》《跨境並購交易的十堂進階課》及《國際油氣並購全程實務指南》。合著三部國際油氣實務英文著作:Joint Operating Agreements:Challenges and Concerns from Civil Law Jurisdictions、Understanding Joint Operating Agreements 、Local Content for the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Industry,曾發表多篇中、英文理論及實務文章。曾應邀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復旦大學律師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上海交大法學院、多家大型央企、證券公司、金融企業、律所、專業機構、A股上市公司做海外並購實務及大型項目風險管理繫列實務培訓,講課風格生動幽默、深入淺出,深得學員喜愛與好評。
  • 第一章 **油氣並購交易實務
    第一節 海外並購如何尋找項目機會
    第二節 如何進行跨境油氣並購交易法律盡職調查
    第三節 海外並購法律盡職調查問題
    第四節 股權購買協議草稿初審意見
    第五節 賣方提供股權購買協議草稿細審意見
    第六節 股權購買協議立場對比點
    第七節 跨境並購交易贏標的十個注意事項
    第八節 跨境並購估值的重要性
    第九節 跨境並購的備忘錄陷阱
    第十節 跨境並購交易中的盈利支付機制
    第十一節 跨境並購中**審批風險
    第十二節 跨境並購中的信息披露
    第十三節 並購交易的商業談判
    第十四節 低油價中並購交易對價支付的趨勢
    模擬談判
    **能源海外並購交易實務模擬談判閱讀材料
    深度案例
    案例一:巨型並購交易的政府審批風險分配實務研究
    案例二:暗戰巴布亞新幾內亞:埃克森美孚如何收購Interoil
    延伸閱讀
    專題一:上市公司並購的Go Shop(招攬權)條款
    專題二:目標公司如何拒*並購交易提議
    專題三:如何應對跨境並購交易中的股東
    專題四:並購交易是如何變得*加復雜的
    專題五:螞蟻金服並購交易實戰談判案例
    專題六:Euronet參與競購戰全過程
    第二章 **油氣產品分成合同實務
    第一節 **油氣類石油合同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 產品分成合同的特點、發展及趨勢
    第三節 產品分成合同的盡職調查
    第四節 產品分成合同重要條款及談判點解析
    1.產品分成合同的期限(Term)
    2.合同區及合同區的退還(Relinquishment)
    3.工作量承諾及費用支出(Work commitment/Expenses Commitment)
    4.作業者/作業權(Operator Ship)
    5.商業性發現(Commercial Discovery)
    6.勘探、開發生產資源(Target Resources)
    7.聯合管理委員會(JMC)
    8.墊付(Catry)
    9.成本回收及產品分成比例(Cost Recovery/Production sharing Ratio)
    10.酬金及稅費(Bonus/Taxes/Fees)
    11.天然氣/伴生天然氣(Natural Gas/Associated Natural Gas)
    12.**市場義務(Domestic Marketing Obligation,“DMO
    13.本地化/本地雇員要求(Local Content/Local Employment)
    14.棄置義務(Abandonment/Decommissioning)
    15.經濟穩定性條款(Economic Stability Clause/Stabilization Clause)
    16.保險(Insurance)
    17.當地實體存在(Local Presence)
    18·同意權及優先購買權(Consent/Preferential Right)
  • 第一節海外並購如何尋找項目機會 A公司是一家在石油天然氣業從事勘探、開發和生產的公司。為了公司**業務的發展,A公司組織了專門的並購團隊,配齊了商務、技術、法律、財務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員,正在**積極地尋找海外並購項目機會。在並購團隊組建的**天,A公司並購團隊的負責人,給所有團隊成員發了一篇《海外並購,如何尋找項目機會》的文章,要求並購團隊的成員進行閱讀。
    海外並購,如何尋找項目機會? 在做海外並購交易過程中,尋找項目機會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並購交易的完成是從項目機會的尋找和發現肇始的,若缺少可靠的項目來源和項目機會,那麼抓到大魚、做成好交易的可能性是很少的。對於行業內的大公司和知名公司來說,尋找項目機會的難度相對來說較小,筆者曾經讀過一個對某**大石油公司首席財務官的訪談,其提到對於他來說項目機會太多,關鍵在於如何篩選符合公司戰略和能帶來協同效應的項目進行研究。對於中小型公司來說,主動找上門來的項目機會並不像大公司那樣多,因此項目機會的尋找就變得**重要。
    在尋找並購交易的項目機會過程中,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首先,對於定下了並購意願的中國公司來說要采用積極主動尋找項目的態度。被動式“等貨上門”的態度和方式並不可取,有些中國公司對於並購項目機會的態度是等,而非主動尋找項目機會。等項目上門的這種方式並不是好的方式,守株待兔,你的運氣得有多好纔能踫上一隻肥兔子。在等待項目機會這種方法面前,把握項目機會的主動性並不在於購買方,且在大量送上門的項目中去識別項目和篩選項目則需要買方團隊具有**強的“去偽存優”的識別能力。對於不在市場上積極主動尋求項目機會的買方來說,送上門來的許多項目可能是已經在市場上轉了好久的項目。所以說“好項目是要靠找的,而不是靠等的”。
    其次,作為買方,要積極主動地提出滿足自身戰略和商務需求的並購項目的條件:對項目地域的要求、大小的要求、財務指標的要求等,需要明確。作為買方隻是明確自己購買海外標的的意圖還是遠遠不夠的,買方還需要深入分析自身的長處,戰略發展方向,擬購入資產的範圍、規模、條件,這樣纔能有針對性的在市場上看項目、篩選項目。盲目的在市場上找機會並不是做交易好的方式。隻有明白自己的需求,纔有可能在市場上找到好的項目。筆者有時會收到朋友要求介紹項目的問題,但仔細一問,其根本就不明白自己需要何種規模和條件的項目,這樣盲目尋找項目機會的公司不太可能得到好的結果。
    *後,關於幾種項目來源。項目來源,無非有以下幾種:朋友介紹、中介、財務顧問、撮合平臺等。
    對於朋友介紹這種方式,這差不多是傳統中國人做生意方式的方法,靠朋友和社會關繫介紹。至於這朋友靠不靠譜,介紹的目標公司或者資產是否靠譜,這就得靠自己判斷了。朋友介紹的方式往往繞過了投行等外部中介,對一些公司來說好像是省了財務顧問的費用,但是項目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中國公司內部團隊識別能力。被朋友介紹坑過的中國公司,據說也不在少數。對於某些性質的企業來說,朋友介紹還包括一些領導干部所批的“條子”,條子上的內容往往比較簡單,*終落款幾乎都是“請你們研究一下”,這可都得認真對待,仔細研究。
    還有從中介手裡拿來的項目,對於資源類項目來說,一些中介往往帶來反腐敗合規的風險。往往這類中介號稱是阿拉伯王室後裔、以色列將軍的親戚或者當地呼風喚雨人物的代理,一開始先吹噓自己,能保證在×××國給你帶來好項目,能保證你搞一個賺錢的項目,但前提總是要給高昂介紹費和不菲的干股。這些中介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繫”,還真能讓你去認識某些部長或者王子,但是項目的好壞和背後隱藏的風險,需要自己判斷。有些時候,花了不少錢,見了不少人,也沒有得到一個好項目。
    還有較為商業化的項目來自財務顧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投行。有點名氣的中國公司如果有想在海外購買項目的意願,賣方的財務顧問有時候也會主動找上門來問問,這個時候潛在的中國買方能夠參與到競標程序中去。另外聘用投行**或者在市場上尋找並購項目,這本來也是一個慣例。但對於很多可能不那麼有名的中國公司,本來主動找上門來推介項目的財務顧問並不多,自身也不太願意付錢自己請財務顧問尋找項目機會,這就會對項目的尋找產生較大困難。有些中國公司往往不願意在財務顧問身上花錢的原因根本上是沒有將尋找項目機會認為是一個**重要的事情。其實,對於買方來說,找到懂行的財務顧問,並將自己的並購需求說清楚,讓懂行的財務顧問到相關市場上為自己尋找符合自身實力的目標資產或者目標公司是獲取項目機會的較好方式。作為買方,中國公司所要做的就是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搞清楚自己的實力,弄明白自己能做什麼,將其清晰地傳遞給財務顧問以尋求適合的海外並購項目。曾經合作過的一位投行的董事總經理有一次在和筆者聊天的時候提到,“現在有些中國公司開始明白,找靠譜的財務顧問去尋找項目機會,是應當付出成本的,這也是一個進步。” **還出現了撮合平臺,這類平臺也在做類似投行這樣的一類事情,對接外國賣方和中國買家,有些同時還捎帶一些交易服務性質的工作。這種撮合平臺往往有自己的網站或者應用程序,吸引了不少有海外並購需求的中小企業用戶。這種方式在尋求交易機會的中國買方眼裡看來,比較適合中小型的中國公司,畢竟大公司不會通過這些撮合平臺去尋找項目。“大公司隻用bigname banks(大的投行),即是所謂的prestige(聲譽),也是風險控制的需要。但是撮合平臺機制比較靈活,費用也較傳統方式靈活,也不失為中小企業尋找海外項目的一種方式。畢竟SME(SmallMedian Enterprise,中小型企業)需要*多地去考慮控制前期項目費用支出的問題。” 還有就是內部團隊主動尋找項目機會。養著內部海外Business Development(業務發展)團隊公司的BD team都會主動在市場上去尋求項目機會。公司如果有一支有經驗的內部項目開發團隊主動分析、尋找、評價市場上的項目機會是*好的一種方式。這樣的團隊既能避免被忽悠,又能深入地理解公司戰略和需求,這樣也能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控制管理各類顧問,在使用好外部顧問的同時,又能避免過度依賴外部顧問的弊端出現。而據筆者所見,中國公司裡真正有**視角,掌握**規則的內部項目開發團隊的人纔是不多見的,仍待時間和經驗的逐步積累。
    對於成熟的國外買方來說,尋求項目機會也是多頭來源,但以內部團隊牽頭主動尋找、篩選項目機會為主。拿Repsol並購Talisman的交易為例:在Repsol並購Talisman交易宣布的當天,Repsol的首席執行官Josu Jon Imaz曾經發表了一席話,大意如下:與Talisman的交易是Repsol在分析了**超過100家公司和資產後的結果。從每個地區來看,Talisman都是*佳選擇,無論是其分布**的資產還是富有天賦的雇員。而Repsol擁有能夠實現Talisman資產價值的必要能力和資源,交易所創造的協同效益將每年帶來超過2億美元,所以交易是雙贏的選擇。這段話雖然簡單,但對於從事海外並購交易的中國公司來說具有很大的借鋻和參考價值。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並購時,一定要符合並購的基本規律:對目標公司或者目標資產需進行較長時間的分析、研究,並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弄清楚對目標公司或者目標資產的並購是否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是否能給公司帶來協同效益,是否經濟可行。基本上成熟公司的並購方式,都是依靠對不同來源項目機會長期的跟蹤和分析,從中購買契合自身發展戰略的資產。對於大多數買家來說,如果來一個項目機會,僅僅看幾個星期就買,也許你運氣好能中獎,但中*的可能性倒是*大。
    總的來說,如果一家公司僅僅孤立地去分析評價市場上出現的單個項目機會,不考慮項目機會與公司戰略的合拍及公司能力,不去對市場上並購項目機會做長期跟蹤和分析,是很難拿到好項目、做成好項目的。隻有在公司戰略明確、篩選標準清晰、長期跟蹤觀察、積極主動尋找、項目機會來源可信、內部團隊專業有力等條件符合的情況下,中國買方纔能*好地鎖定項目交易機會,從而為做成一個好的並購交易打下基礎。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