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劉克莊評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國學大師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介質】 book
【ISBN】978755501102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海峽文藝
  • ISBN:9787555011026
  • 作者:詹淑海
  • 出版日期:2017-05-01
  • 印刷日期:2017-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詹淑海著的這本《劉克莊評傳》對歷**的主流評價,作者敢於提出個人有理有據、自圓其說的看法,對南宋晚期的歷史研究,有一定意義。附錄部分,收入年譜、行狀與墓志銘。作者對年譜進行了全面歸納梳理、考證,十分不易。全稿結構緊湊,章節安排有序,敘述比較嚴謹,考證有依有據,表述行文順達。
  • 前言
    第一章 家庭出身及社會影響
    第一節 家庭出身
    第二節 社會影響
    第三節 少年劉克莊
    第二章 早負盛名 晚掌書命
    第一節 以蔭補官
    第二節 嶄露頭角的文壇新秀
    第三節 歸奉南嶽祠
    第四節 大將旗鼓《南嶽詩》
    第五節 四六名家漢老風骨
    第三章 知建陽 吏治顯纔能
    第一節 甲申改官
    第二節 傅伯成應詔舉賢能
    第三節 崇風教表儒生如古循吏
    第四節 宰所剖決不徇私情
    第五節 聊為爾民留飯碗豈無來者續心燈
    第六節 帳下健兒休盡銳草間赤子俱求活
    第七節 深明大義林夫人
    第八節 豈知拙政久猶思
    第四章 禍從梅花起
    第一節 愛敬古梅如宿士
    第二節 《落梅》詩惹禍
    第三節 史彌遠與韓伲冑
    第四節 史彌遠與理宗皇帝
    第五節 “湖州事變”與濟王之冤
    第六節 斷腸梅花與朱三其人
    第七節 病後訪梅
    第八節 關於《落梅》詩作和廢閑時間
    第五章 屢遭罷官
    第一節 疏罷端平
    第二節 袁州解印
    第三節 莫名被罷
    第四節 阻罷將作監
    第五節 拒為史嵩之致仕擬詔被罷
    第六節 力阻史嵩之復出被罷
    第七節 讒罷明道宮
    第八節 如影隨形“梅花詩案”屢作祟
    第六章 屢罷屢起 剛介之風不改
    第一節 不信吉兇禍福之說厭挾技諂諛以求悅
    第二節 屢罷屢起,剛介之風不改
    第七章 文名久著 賜同進士出身
    第一節 文名久著
    第二節 賜同進士出身
    第八章 忠君愛國 至老不衰
    第一節 老退尚餘憂國念
    第二節 諫論謀帥當以望實為主權譎不與焉
    第九章 立身有本末 入朝無附麗
    第一節 平生孤立懶隨群,未愛標名附五君
    第二節 劉克莊與鄭清之
    第三節 劉克莊與賈似道
    第四節 《賀賈丞相啟》與《劇秦美新》《勸進表》的本質區別
    第五節 《賀賈丞相啟》與《南園記》
    第六節 賈似道是否秘密遣使求和及拘禁郝經
    第七節 孰忠孰奸賈似道
    第十章 負一代時名的豪放派大詞人
    附錄
    劉克莊年譜
    宋修史侍讀工部尚書龍圖閣學士正議大夫致仕莆田縣開國伯食邑九百戶贈銀青光祿大夫後村先生劉公行狀
    後村先生墓志銘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 第一章家庭出身及社會影響 劉克莊出身傳統的士大夫家庭,生長在宋金、宋 元社會矛盾**激烈、國勢日漸衰微的南宋末年。其 所生活的年代距陸遊、辛棄疾等一大批抗金愛國民族 英雄不遠。從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 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
    第一節 家庭出身 劉克莊的祖父劉夙,字賓之。南宋高宗紹興二十 一年(1151年)進士。官至樞密院編修官,著作郎。劉 夙為人耿直敢言,厚名聞而薄利勢,立朝能盡言,治 民能盡力,素“以言論風節聞天下”(洪天賜《後村 先生墓志銘》),深受群臣敬仰。
    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七月,時恰逢大雨,水蝗 害稼,民不聊生。而當時陳兵邊境的金朝侵略者正虎 視眈眈,隨時都有發兵南侵的可能。孝宗皇帝竟然還 在宮中設“射馳球”,縱情玩樂。朝中大臣個個相顧 而不敢言。劉夙卻敢於挺身而出,直諫孝宗皇帝曰: “自去夏至今,日再食,東南三地震。比又積陰彌月 ,所至水潦,蝗食雨中,為異尤大。在廷紛紛,謂陛 下宜避殿損膳自責矣,而至今不聞德音。古者災滲, 皆為臣彌君上之憂。今一二大臣奉行且不暇,何足語 此?殆左右近習盜陛下權爾。且長淮無一兵之戍,而 陛下乃親技擊,騁銜轡,豈緩急欲為自將地乎?”孝 宗皇帝為之改容動色,詔曰:“政事不修,災異數見 ,江浙水潦,害於秋成,朕甚懼焉。”“令侍從至館 職,疏朕闕失及當今急務。”(葉適《著作正字二劉 公墓志銘》) 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龍大淵、曾覿以潛邸恩 澤幸進,遭到朝廷諸多大臣的強烈反對。諫議大夫劉 度人對,首言:“二人潛邸舊人,待之不可無度。” 孝宗皇帝不但聽不進劉度的勸諫,反而提撥龍大淵為 知問門事,曾覿為權知門事。中書舍人張震,殿中 侍御史胡沂,給舍金安節、周必大,侍御史周操和參 知政事張燾等均提出反對意見。但孝宗皇帝不但不予 采納,反而把這些人先後罷官去職。“群臣既以言二 人得罪去,自是覿與大淵勢張甚,士大夫之寡恥者潛 附麗之。”(《宋史》第四百七十卷《曾覿傳》) 龍大淵與曾覿兩人從此*加驕橫而不可一世。而 時為著作郎的劉夙不畏懼二人為孝宗皇帝潛邸舊人, 仍與時任參知政事的陳俊卿和監察御史龔茂良上疏力 諫孝宗皇帝:“陛下引舊僚謀政事,得如張闡、王十 朋可也,乃與覿、大淵輩觴詠唱酬,字而不名。罷宰 相,易大將,待其言而後決。平嚴法守,裁僥幸,白 宮掖近侍始可也。”“夫宴遊無度,甚則有流蕩戲狎 之患,御幸無節,其終為人獸雜亂之禍。”力勸孝宗 皇帝應“罷行前事,應天以實”。(葉適《著作正字 二劉公墓志銘》) 南宋理學大家、名儒真德秀後來在讀到劉夙《奏 議》時不無感慨地說:“某少讀著作公所對館職策, 未嘗不掩卷嘆息,今又從劉公之孫建陽令得公奏稿讀 之,其論對則斤,近盜權,以為陰侵陽之證,其上封 事又申言之。至渭流蕩戲狎,常始於燕遊之無度,人 獸亂雜常出於御幸之無節,嗚呼,其亦可謂切也。” (真德秀《劉著作奏議跋》)真德秀《劉著作奏議跋》 中所雲“劉公之孫建陽令”,即劉克莊。劉克莊知建 陽時,真德秀因濟王竑事被罷官回福建浦城,劉克莊 以師事之。
    劉克莊的叔祖父劉朔,字復之,高宗紹興三十年 (1160年)試禮部**,廷試甲科,調溫州司戶參軍, 改宣教郎,知福清縣,官秘書省正字,以疾乞外除福 建安撫司參議。劉朔與其兄劉夙一樣鯁直敢諫被時人 並稱為“二劉”。
    孝宗皇帝登基初始有心北伐,雪前恥,得到朝中 諸多大臣的支持。劉朔卻認為敵強我弱,不宜首開邊 釁。他在與孝宗皇帝的論對中極諫孝宗皇帝曰:“臣 觀**通和未為失策,昔富弼累增歲幣,今減十萬矣 。往時兩淮不許備守,今江北諸城增陴浚隍矣。前此 江上被兵,彼且呵問,今沿淮分屯,鼓聲達泗潁矣, 虜或示我弱,殆不可測。宜選兵將,廣儲峙,責成於 端重堪事者,從容以待其變,若募彼人向導,挾異國 濟師,合中原餉赴而兵不必眾,就虜人儲聚而粟不必 多,憑虛蹈空,過為指料,將有臨危失據之憂矣。” 孝宗皇帝為之竦然,不以試。(葉適《著作正字二劉 公墓志銘》) 葉適《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評劉夙、劉朔兩 兄弟雲:“隆興、乾道中。天下稱莆之賢日二劉公。
    著作諱夙,字賓之;弟正字諱朔,字復之。其學本於 師友,理成於義,輕爵祿而重出處,厚名聞而薄利勢 ,立朝能盡言,治民能盡力,居家以父母兄弟為心而 不私其身。鄉黨隱一州之患,若除其身之疾。其飭廉 隅,定臧否,公是非,審予奪,皆可以暴之當世。” 洪天賜《後村先生墓志銘》亦雲:“莆有二劉先生, 著作諱夙,正字諱朔,以言論風節聞天下,愉士畏其 錐鍔,同時名勝俱位下風,號隆、乾**流人。” 劉克莊的高祖願、曾祖炳均無一官半職。劉氏由 劉夙、劉朔兄弟倆師事莆田名儒林光朝而登科入仕, 始起家發達,成為莆田望族之一。
    葉適《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雲:“二公及刍 (黃刍)蓋師中書舍人林公,事之終身。林公名光朝, 莆人所謂艾軒先生者也。”林希逸《後村先生劉公行 狀》雲:“自大父著作,正字崢嶸艾軒之門,聲振乾 、淳間,已蔚然為文章家矣。” 林光朝,字謙之,號艾軒,莆田縣連江裡(今莆 田市荔城區黃石鄭莊)人。年輕時曾兩次入京應試不 第,便遊走於浙江錢塘、江蘇吳興一帶訪師問友,“ 聞吳中陸子正嘗從尹焯學,因往從之遊,自是專心聖 賢踐履之學,通六經,貫百氏,言動必以禮”。(《 宋史》第四百三十三卷《林光朝傳》)P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