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浪漫詩仙(李白)/中國古典文學十大家新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文學家
    【市場價】
    275-398
    【優惠價】
    172-249
    【介質】 book
    【ISBN】97875656008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首都師大
    • ISBN:9787565600876
    • 作者:李景華|主編:吳繼路
    • 頁數:214
    • 出版日期:2010-08-01
    • 印刷日期:2010-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15千字
    • 李白生於盛唐時代遙遠的西域,隨父母跋涉萬裡來到四川。自少年時代,他就熱愛祖國的大自然,決心報效**。他三次到長安,卻每一次都失望地離開。他暮年從軍,希望掃平安史之亂,卻被誣為“從逆”,險些被殺害。李白一生多次漫遊山川,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他和杜甫真誠的友誼*是千古傳誦。李白的詩超凡脫俗、飄逸瀟灑、氣勢磅礡、豪放優美,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學遺產。
      本書是人物傳記故事,生動地記述了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曲折的一生。
    • 本叢書所選入的“十大家”——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 韓愈、蘇軾、李清照,關漢卿、曹雪芹,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頂級人物, 人品稱精英,作品成經典。編著者盡量吸收學者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向廣 大讀者輸送新知識、新觀念。本套書的性質為傳記作品,以堅持歷史真實性 為原則,又照顧可讀性,適當運用一定的文學筆法,使人物“活”起來。編 著者行文“大節不虧,小節不拘”,根據傳主原有的資料,在努力再現其原 貌的前提,盡量增加形像性、可感性,使作品既有益,又耐讀。
    • 一、生於邊陲,長於天府
      ——早年蜀中生活
      二、南窮蒼梧,東涉溟海
      ——出蜀開始漫遊
      三、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成家之後再度漫遊
      四、兩入長安,供奉翰林
      ——**參政的失敗
      五、醉眠共被,攜手同行
      ——與杜甫的交往
      六、一朝去國,十載梁園
      ——再度漫遊
      七、從軍平叛,卷入內亂
      ——再次參政的悲劇
      八、獲罪放還,老死青山
      ——暮年病故
      綜述
      李白的人格、詩風和心靈情結
      主要參考書
      後記
      叢書後記
    • 我國古代**級詩人李白,於唐代武後長安元年,歲在辛丑,也就是公 元701年,出生於西域的碎葉。這是近現代諸多學者,經過反復研究論證過 ,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1969年10月8日的外交部文件所認定的,當時的報刊 、廣播同時發表了這一信息。
      說起這個“碎葉”城,在當時屬於唐朝政府建置的安西都護府管轄(“ 安西四鎮”中*西的一鎮),是西漢以來**的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唐 代高僧玄奘法師(602—664)在貞觀三年(629)到過這裡,在他的力作《大唐 西域記》裡稱之為“素葉”,並說它是“諸國商胡雜居”之地。碎葉在今西 部友好鄰邦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托克馬克城附近。2006年10月,我國由六輛 越野車組成的“玄奘之路”文化考察團,歷經35天,行程一萬二千公裡,驅 車跋涉,*終於11月18日抵達終點,印度比哈爾邦的那蘭陀寺(我國稱為西 天大雷田寺)。眾多文化考察隊員途經了碎葉遺址,曾在距托克馬克60公裡 的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同當地的大學師生聯歡並一起朗誦了李白的 詩歌。
      李白的出生,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根據現存*早也*可靠的傳記 資料:李白友人之子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和同族叔父 李陽冰的《草堂集序》的記載,在李白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夢見了長庚星 。說起長庚星,人們**熟悉。每當秋季傍晚西方天際*早升起的那顆*亮 的星星就是它。它是太陽繫八大行星(近年學術界已不把冥王星包括在內)之 一的金星。在太空中,除了太陽、月亮之外,它是人類肉眼能夠看到的*明 亮的天體,又是大行星中離地球*近的一顆,因而也格外受到我國歷代人民 的喜愛和關注。《詩經·大東》篇有“東有啟明,西有長庚”之句,因為它 日出以前出現東方,日落之後出現西方,古人不知金星運行軌道,把它看成 兩顆星:啟明和長庚。它還被稱為太白金星,太白金星還是我國**神魔小 說《西遊記》裡的一個藝術形像,是天神的使者。而我們天纔而偉大的詩人 得名白,又字太白,顯然與這個雖不可信卻令人神往的傳說,有著密切的聯 繫。潔白進而太白,不正是長庚星所體現的光明、純潔、**的像征嗎?傳 說不是信史,卻真切地表現傳說者的美好願望和寄托,廣大人民的寄托。
      史料記載,李白是“興盛皇帝九世孫”,所謂“興盛皇帝”乃是五胡十 六國時期西涼國的創建者武昭王李暠(351~417),和唐朝皇帝本是同宗同姓 。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麼,李白應當是當朝皇室的本家了。然而相關 記載卻又彼此難合。按李暠,字玄盛,隴西成紀人,漢代前將軍李廣之十六 世孫。正史《晉書》(卷87)有傳。而李白也在《贈張相鎬二首》詩中說:“ 本為隴西人,先為漢邊將。攻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說得清楚明白。但 進一步深入探究,則又不然。唐代官方的宗正寺,就不承認李白與皇室同宗 ,李白個人也把握不定。如果真屬同宗,那麼李白則是玄宗皇帝李隆基的祖 父一輩了。可惜李白在與同宗李姓的詩作往來之中,表明的卻矛盾百出,難 以置信。**看來,這個問題無足輕重,我們不必糾纏,事實也很難弄清楚 。中國古代是個宗法社會,注重慎終追遠,李姓人往往喜歡標榜為源出隴西 成紀的李廣後代。許多名人都不能免俗。如杜甫是西晉名將杜預(222~284) 之後,自居易是秦代名將白起之後。諸如此類,聊備一說就是了。
      不過,雖然李白出生和世繫,至今不太清楚,但是李白自幼生長在世稱 “天府之國”的四川,卻是千真萬確的。唐人劉全白的《唐故翰林學士李君 碣記》說:“君名白,廣漢人。”廣漢為漢代郡名。唐代的綿州又叫巴西, 在漢代就屬於廣漢郡。大約在李白五歲的時候,隨他的父親李客(不一定是 名字)來到當時的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縣(後避玄宗名諱,改為昌明縣) ,五代之後又改為彰明縣。今已並入四川省江油市。彰明縣舊有清廉鄉,後 來又改為青蓮鄉,相傳李白故裡即在這裡。李白來到這裡是在唐中宗李顯復 位的神龍元年(705)。如今這裡成了懷念李白的聖地。1962年,在詩人逝世 1200周年的時候,四川省文化局決定在詩人故鄉江油市籌建李白紀念館,館 址設在中壩(江油市政府駐地)城郊風景秀麗的涪江側畔。而今李白紀念館初 具規模,早已向社會公眾開放。它為一處唐代風格的建築群,占地四萬多平 方米。主體建築為太平堂和書畫陳列室。還有根據李白詩意修建的竹園、洗 墨池和桃花潭等。館中收藏文物數千件,以及宋慶齡、周恩來、**、郭沫 若等名人書寫的條幅、匾額、對聯等。館前照壁,有已故鄧小平同志的題辭 :“李白故裡”。
      李白詩中說自己“家本紫雲山”(《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紫雲山 在今四川省綿陽市境內,在彰明縣南40裡。李白的童年是在紫雲山前清廉鄉 度過的。彰明是一個四山環繞的小平原,其西北諸峰,林壑優美,這就是有 名的大小匡山,又稱康山。從岷山發源的涪江,自北而南,再從東邊環抱著 清廉鄉。它的支流盤江,則從西邊拱衛著。青蓮鄉就在這山水環繞的平原中 心。這裡至今還遍布著李白童年的遺跡。在清廉鄉漫波渡口岸上有一座清代 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建的太白祠。正殿兩旁有古碑兩座:一為清代嘉慶八 年(1803)彰明縣令張洪軒題《懷李太白》詩碑;一為清代嘉慶十八年(1813) 四川道臺趙金笏題《過彰明漫波渡謁太白祠》詩碑。
      由太白祠往北走二裡地,便是李白故居遺址——隴西院。隴西院為遺址 荒廢後所建寺名。隴西可能寓有李白“家本隴西”的含義。解放後,列為四 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門口照壁,屢經修繕,尚屬完好。中間有“隴西院”三 個大字。山門有石刻對聯:“弟妹墓猶存,莫謂仙人空浪跡;藝文志可考, 由來此地是故居”。
      隴西院的後面半山坡上,有李白妹妹李月圓的墓地,是清代道光八年 (1828)重建的。墓碑的題字為:“唐旌表節義淑人青蓮學士妹李月圓墓”。
      1963年重修,重題“唐李月圓之墓”。距清廉鄉半裡路的粉竹樓遺址,據說 是李月圓的故居。如今隻有山門照壁保存完好,正中上額,有“粉竹樓”三 大蒼勁挺秀的大字。大門兩旁有石刻對聯:“月冷江干成勝跡;風來海表識 高賢”。
      出粉竹樓半裡,有一口古井,名“洗墨池”。傳說李白與其妹妹每日吟 詩習字,常來此浣洗筆硯。古井深約五尺,看去呈淡墨色,等到汲上水來, 則清澈無色,而井水終年不枯。
      青蓮鄉的李白衣冠墓,乃是清代同治八年(1869)彰明縣令何愷堂所建。
      李白的鄉親們,有感於詩人故去葬於安徽當塗,於是大家商議按唐制章服款 式做成衣冠,再收入詩集,一起埋葬建成衣冠墓。墓由石條砌成,呈六方形 ,並有城垛。1963年重新維修,立碑一道,上題“唐李白衣冠墓”。
      早在宋代就有李白鐵杵磨針的記載(宋祝穆《方輿騰覽》卷53)。據說李 白在山中讀書,沒有完成學業,就把學習放在一邊。某次路過一條小溪,遇 到一位姓武的老太婆正在那裡磨著鐵杵。李白就問她為什麼這樣磨,老太婆 回答說:“想要磨成一根針。”李白深受感動,終於回到山裡完成了學業。
      在青蓮鄉隴西院坡下有磨針溪的遺跡。
      李白平生纔華橫溢,出口成章。脫口而出,字字珠璣,好像全憑天賦聰 穎,智慧超群似的,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李白固然是個天纔詩人,同時 也是刻苦學習、實踐的勤奮書生。天纔不會憑空產生,纔智*離不開磨煉和 汗水。在至今江油市20裡處有大小兩個匡山。山勢不高,但風景秀麗。相傳 李白幼時曾在大小匡山裡勤奮讀書,燈火通宵不滅。後山因此建有點燈山、 讀書臺。匡山上有大明寺,也是李白幼年讀書之地。詩人摯友杜甫(712~ 770)曾在《不見》一詩中說:“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即指這裡。李 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裡說:“隱於岷山之陽,白巢居數年,不跡城 市”,也是說在匡山讀書之事。曾有“李白讀書匡山,十年不下山”的記載 (方宏靜《千一錄》)。
      匡山又名康山或戴天山。現存李白詩寫作時間*早的一首詩是《訪戴天 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詩作於早年居蜀期間,是毫無疑問的。詩裡敘事而側重寫景,別開生面 。犬吠水聲,鹿藏深樹,桃花帶露,野竹分青,溪水飛泉,一派生機,把午 間山水描摹得繪聲繪色,靈動鮮活,顯示出青年李白的詩興和詩纔。這首五 言律詩,信手撚來,舒緩淡定,而平仄黏對**符合詩律要求,隻是對仗稍 嫌寬泛。說明李白幼年在詩詞格律上是下過苦功的。
      李白幼年刻苦讀過書、練過劍是沒有問題的,隻是我們至今掌握的材料 不多。據他自己說“五歲誦六甲”(《上安州裴長史書》)。說明李白從五歲 起開始發蒙讀書,書的內容是封建時代的通行教材。《漢書·食貨志上》說 :“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六甲”是用天干(甲、乙、丙 ……)地支(子、丑、寅……)互相搭配計算時日的知識。其中有“甲子”、 “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稱“六甲”。大約 是開始識字數數的功課。同一“上書”中還說:“十歲觀百家”。這句*明 白了,在打好了基礎知識之後,就進一步學習諸子百家的學問了。在《贈張 相鎬二首》一詩中,李白又說:“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到十五歲的 時候,基礎穩固了,視野開闊了,再不滿足閱讀通用的課本,而要涉獵各種 雜書。“奇書”就是指各種雜學著作,包括文學作品,如《昭明文選》之類 。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曾記載:“李白三擬《文選》,不如意,悉焚 之,惟留《恨》、《別》賦。”**尚存《擬恨賦》一篇。如果段氏這項記 述屬實,那麼,李白在十五歲的時候,通過大量的多方面閱讀,他的辭賦水 平已經凌駕於同鄉前輩漢賦大家司馬相如之上的話,也是**能夠理解的。
      從**保存下來的李白的八篇賦作來看,和司馬相如一脈相承,且有所發展 變化,是有目共睹的。
      另外,在《與韓荊州書》中,李白又說:“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 這是說在他十五歲前後,已經很喜歡劍術了,這裡包括學習劍術和歷練劍術 。李白平生尚義任俠,求仙訪道,這樣,防身的劍術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還 有“少任俠,手刃數人”(魏顥《李翰林集序》)的記載。我們相信青年李白 是受過劍術的繫統訓練的。他平生常常把寶劍帶在身邊,遇到酒酣耳熱或感 慨萬端的時候,就會揚眉撫劍,進而起舞或吟嘯,用以寄托內心的憤懣和抱 負。他的好朋友崔宗之說他“袖有匕首劍”(《贈李十二》)。他自己也說“ 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錦帶橫龍泉”(《留別廣陵 諸公》),按“龍泉”繫劍名。還說“醉來脫寶劍,旅憩高堂眠”(《鼕夜醉 宿龍門覺起言志》),可見李白往往是劍不離身的,而且一生也沒有離開過 劍。可能劍術還很高明,自己亦很得意,說什麼“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裡 ”(《贈張相鎬二首》),“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御》),劍 是他的**,也是他為人的需求和壯志的像征。他在《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詩說他“托身白刃裡,殺人胡塵中”,不會是空口說大話罷! 青少年時期的李白,如旭日東升,方興未艾,對各種事物,對各界名流 都饒有興趣。我們從他出蜀之後寫的那首《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 詩中,可知李白早年曾和蜀中名士,當時隱居在梓州郪縣長平山安昌岩的趙 蕤有過親密接觸。時間約在李白十八歲的時候。趙蕤,字太賓,梓州鹽亭人 ,唐代**學者。博學而有韜略,擅長經世致用之學,夫妻均有道德節操。
      朝廷屢次征召他出仕做官,都被他嚴詞拒*。世人稱之為“趙征君”。古代 稱不受征召的隱士為“征君”或“征士”。著有《長短經》十卷,今存九卷 64篇,收入清代《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
      P2-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