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生活的科學(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經典)/心理大師手澤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通俗讀物
    【市場價】
    256-371
    【優惠價】
    160-232
    【介質】 book
    【ISBN】97875640731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
    • ISBN:9787564073190
    • 作者:(奧地利)阿德勒|譯者:屠曉燕
    • 頁數:203
    • 出版日期:2013-08-01
    • 印刷日期:2013-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20千字
    • 一本個性心理學的入門指南;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之作;心理學愛好者**之書;尋覓生活風格,探究適合個人的自我**!
      《生活的科學: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經典》是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為一般人學習個性心理學而寫的一本入門指南,書中包括了其整個理論體繫的輪廓,並聯繫社會生活中的普通事例做了生動有趣的分析的闡述。該書是普通大眾學習心理學的良好書籍。
    • 《生活的科學: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經典》是心理 學大師阿德勒為一般人學習個體心理學 而寫的一本入門指南,《生活的科學:阿德勒個體心 理學經典》中包括了其整個理論體繫的輪廓,並聯 繫社會生活中的普通事例做了生動有趣的分析和闡述 。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出生於 奧地利,個體 心理派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 理學之父。 年輕時學醫,後受弗洛伊德理念的吸引,轉而研究精 神分析。在 精神分析的早期階段,他與弗洛伊德、榮格三足鼎立 ,成了這一 新興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但在之後的研究 中,阿德勒 逐漸與弗洛伊德發生分歧,繼而與之分道揚鑣。這是 精神分析學 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繫,由生物學 定向的本我 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個體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 的發展具有 重要的意義。曾主持召開五次國際個體心理學會議。 1934年定居 紐約,1937年赴蘇格蘭亞伯丁做演講時病逝。
    • 第一章 生活的科學 THE SCIENCE OF LIVING
      第二章 自卑情結THE INFERIORITY COMPLEX
      第三章 優越情結THE SUPERIORITY COMPLEX
      第四章 生活風格的形成THE STYLE OF LIFE
      第五章 個體的早期記憶OLD REMEMBRANCES
      第六章 態度和行為活動ATTITUDES AND MOVEMENTS
      第七章 夢境及夢境的解析 DREAM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第八章 問題兒童及其教育 PROBLEM CHILDREN AND THEIR EDUCATION
      第九章 社會問題和社會適應能力 SOCIAL PROBLEMS AND SOCIAL ADJUSTMENT
      第十章 社會感,常識與自卑情結 SOCIAL FEELING, COMMON SENSE AND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第十一章 愛情和婚姻 LOVE AND MARRIAGE
      第十二章 性及性問題 SEXUALITY AND SEX PROBLEMS
      第十三章 結論 CONCLUSION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小傳
    • 第三章 優越情結 在上一章中,我們討論了自卑情結以及自卑情結 和一般 自卑感的關繫,自卑感是我們共同都有的,也是我們 要共同 克服的。現在我們要討論與自卑感相反的一個話題, 即優越 情結。
      我們已經知道,個體生活的每個問題是如何表現 在個體 的活動和發展過程中的。因此,我們可以說個體的癥 狀有 過去也有未來。未來與我們自身的努力和目標緊密相 連, 而過去則代表著我們正要試圖克服自卑或缺陷的狀態 。這 就是為什麼在自卑情結中我們感興趣的是開始,而在 優越 情結中我們感興趣的是其連續性,是其動態的發展過 程。
      而這兩種情結又有著自然的聯繫。所以如果在一個自 卑情 結的案例中看到了一些優越情結的話,我們大可不必 感到 驚訝。同樣地,我們在探究優越情結及其連續性時也 常常 能看到自卑情結的影子。
      當然,我們必須要記得,自卑和優越後面的綴詞 一一“情 結”僅僅是自卑感和追求優越的一種誇張表達。如果 我們用 這種角度去觀察周圍,那麼同一個體的自卑情結和優 越情結 所表現出來的明顯對立就不復存在了。因為有一點是 很明顯 的,那就是追求優越和自卑感這兩種正常情感是自然 互補的。
      如果我們對自己目前的狀態很滿意,未感到有任何缺 陷,我 們就不會去追求優越和成功。因此,這種所謂的情結 源於自 然情感,矛盾不僅僅存在於情結之中,同樣也存在於 自然情 感之中。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優越的追求。事實上,這構成 了人類 的思想和精神。正如我們所說的,生活就是目標或形 式的一 種獲得。而對優越的追求是把這種目標和形式的獲得 付諸於 行動。它就好比是一條溪流,帶著一切物質蜿蜒而下 。如果 去觀察一下那些懶惰、缺乏活動、對一切事物缺乏興 趣的兒 童,我們會發現他們似乎根本就沒有活動。盡管如此 ,在這 些兒童身上我們也能找到追求優越的願望。這種願望 會讓他 們這樣說:“隻要我不懶惰,我是可以當總統的。” 可以說 他們是帶著條件在活動,在努力奮鬥的。他們對自己 的評價 很高,認為自己可以在生活的有益面實現很多事情, “隻 要……”!當然,這隻是自欺欺人、自我幻想罷了。
      但是我 們都知道,人類總是會滿足於這種幻想。那些缺乏勇 氣的人 尤其如此,他們會對自己的幻想**滿意。他們感覺 自己並 不是很強大,因此面對困難常常會選擇逃避,繞道而 行。通 過這種逃避,他們會感覺自己比實際上*加強大、* 加聰明。
      一些有優越感的兒童甚至會進行偷竊。因為他們 堅信自 己在欺騙他人的時候,他人是不會識破自己的欺騙行 為的。
      這樣他們就可以不勞而獲,或者隻要花很少的力氣就 能使自 己富裕起來。同樣,這種優越感在一些成年的罪犯身 上也能 看到,他們會認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英雄。
      我們之前已經從另一個方面,也就是個人智力的 表現形 式方面講到過這一特點了。這既不是一種常識,也不 是一種 社會意識。如果一個殺人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英雄, 這隻是 他個人的想法。這是因為他缺乏勇氣,所以纔會這樣 想,纔 會這樣做。這樣做,他就可以避免去面對、去解決生 活中的 其他問題。所以說犯罪行為是優越情結所導致的,而 不是人 類*本質、*原始的惡所導致的。
      在一些精神病患者中,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癥狀 。例如, 他們常常因為失眠而導致第二天沒有力氣去完成自己 的工 作,他們就會覺得不能再強迫自己去工作了,因為自 己在一 夜不眠的情況下已經無法完成工作了。他們會悲嘆: “如果 昨晚睡得好的話,我什麼事不能完成啊!” 在患有焦慮癥的人群當中,我們同樣也能看到這 種情況。
      受焦慮情緒的影響,他們常常對別人蠻橫無理。事實 上,他 們是在不知不覺地用他們的焦慮支配、控制周圍的人 ,因為 他們在內心深處總是需要有人陪在他們身邊,不管他 們走到 哪裡都需要有人陪著。患有焦慮的人會要求陪伴自己 的人按 照自己的想法來生活。
      患憂郁癥的人和精神失常的人往往是整個家庭關 注的中 心。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自卑情結所具有的驚人 力量。
      他們常常抱怨身體虛弱,或者體重下降,等等。但是 盡管如 此,他們還是所在群體當中*強勢的,支配著那些健 康的人。
      對於這一點,我們不必感到驚訝,因為在我們的文明 社會中, 弱者也是相當有力量的。(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思 考這樣 一個問題:誰是我們這個文明社會中*強的人?這個 問題* 符合邏輯的答案就是一一嬰兒。嬰兒可以支配他人而 不受他 人的支配。) 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一下優越情結和自卑情結之 間存在 著怎樣的聯繫。舉個例子來說明,一個有優越情結的 問題兒 童,會表現得粗魯無禮、傲慢自大、爭強好鬥。我們 發現他 總是想要表現出比自己的實際情況*強的樣子。我們 都知道 愛發脾氣的小孩兒是如何通過突然的攻擊來控制他人 的。為 什麼他們會表現得這麼不耐煩呢?因為他們內心不確 定自己 是否足夠強大到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感到很自 卑。在 好鬥、攻擊性強的兒童身上,我們總能發現他們有一 種自卑 情結以及一種想要克服自卑情結的願望。這就好比他 們試圖 努力抬起腳跟,就是想通過這種*簡單的方式使自己 表現得 *加高大,以此使自己贏得成功、驕傲和**。
      P40-4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