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復會新篇章 劉揚,李傑瓊,崔遠航 著 社會科學總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1214-1760
    【優惠價】
    759-1100
    【作者】 劉揚、李傑瓊、崔遠航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5137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ISBN編號:9787302513780
    書名: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復會新篇章(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學術文庫) 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復會新篇章(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學術文庫)
    作者:劉揚、李傑瓊、崔遠航

    代碼:168
    開本:16開
    是否是套裝:否

    出版社名稱:清華大學出版社

        
        
    "

    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復會新篇章

    作  者: 劉揚,李傑瓊,崔遠航 著
    size="731x8"
    定  價: 168
    size="731x8"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size="731x8"
    出版日期: 2018年10月01日
    size="731x8"
    頁  數: 470
    size="731x8"
    裝  幀: 平裝
    size="731x8"
    ISBN: 9787302513780
    size="731x8"
    目錄
    ●部分:北大新聞學研究會的前世今生
    北大新聞學研究會恢復成立
    許智宏校長在“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恢復成立暨導師聘任儀式”上的致辭
    薪火相傳 推動新聞學研究新高點——方漢奇教授在“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恢復成立暨導師
    聘任儀式”的發言
    北大新聞學研究會:扛起歷史留下的這面大旗——程曼麗教授談北大新聞學研究會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復會七周年、北大新聞學茶座開辦五周年——《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學術文庫》出版紀念座談會召開
    林建華校長在復會七周年紀念座談會上的致辭
    程曼麗教授在復會七周年紀念座談會上的致辭
    方漢奇教授在復會七周年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
    細水長流 遍地開花——卓南生教授在復會七周年紀座談會上的講話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機構組成(2008年4月-2013年12月)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機構組成(2014年1月至今)
    第二部分:北大新聞學茶座篇
    北大新聞學茶座(1)卓南生教授談“從中日近代化報刊起點與演變之異同看東亞新聞事業”
    北大新聞學茶座(2)劉正愛博士談“我們如何理解他者?——名、話語、思想的價值”
    北大新聞學茶座(3)卓南生教授談“菅直人新內閣的特色是什麼?——日本政治與日本傳媒透視”
    北大新聞學茶座(4)王向遠教授談“從出版史的角度談我對日本侵華史的研究”
    北大新聞學茶座(5)柴野主任談“中國媒體如何進行國際新聞報道”
    北大新聞學茶座(6)阮次山先生談“專訪國際政要的苦與樂”
    北大新聞學茶座(7)路透社林洸耀談“西方主流媒體如何報道中國”
    北大新聞學茶座(8)羅養毅博士談“日本民族擴張主義思潮與媒體導向(1894-1905)”
    北大新聞學茶座(9)孫旭培教授談“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失範與規範”
    北大新聞學茶座(10)迎兔送虎自由談
    北大新聞學茶座(11)夏春祥副教授談“二二八事件的媒體印像與社會記憶”
    北大新聞學茶座(12)卓南生教授談“3·11大地震後媒體論調的變化與走向”
    北大新聞學茶座(13)蘇鑰機教授談“探索新聞的本質”
    北大新聞學茶座(14)滕建群研究員談“福島核事故後核安全論爭之走向”
    北大新聞學茶座(15)林任君先生談“新加坡《聯合早報》88年來的發展歷程”
    北大新聞學茶座(16教授談“重慶的招商模式與地票交易”
    北大新聞學茶座(17)李彬教授談“學術何為?前沿安在?”
    北大新聞學茶座(18)吳學文、卓南生對談“中日關繫與輿論走向”
    北大新聞學茶座(19)梁麗娟博士談“《蘋果日報》對港臺媒體與社會的衝擊”
    北大新聞學茶座(20)方漢奇教授等學者談“如何研究新聞史?怎樣辦好《新聞春秋》?”
    北大新聞學茶座(21)蔣亞平先生談“人民網、強國論壇創辦與當代輿論性質”
    北大新聞學茶座(22)趙月枝教授談“‘中美國’的前世與今生”
    北大新聞學茶座(23)吳廷俊教授談“南京國民政府前十年的媒體生長狀態”
    北大新聞學茶座(24)郝曉鳴教授談“傳播學本土研究的國際化”
    北大新聞學茶座(25)卓南生教授談“‘購島’事件後中日輿情的走向與變化”
    北大新聞學茶座(26)湯重南教授談“日本明治維新的經驗教訓與歷史啟示”
    北大新聞學茶座(27)土屋禮子教授談“20世紀前半期日本報社有關東亞的組織機構與人脈”
    北大新聞學茶座(28)劉建平博士談“從廣島到福島:日美關繫的國際傳播學”
    北大新聞學茶座(29)卓南生教授談“日本的亂像與真相——從安倍到安倍”
    北大新聞學茶座(30)朱立教授談“忘掉大師?記住大師?——宣偉伯教授其人、其事、其學”
    北大新聞學茶座(31)譚汝謙教授談“中國人留學日本史的啟示”
    北大新聞學茶座(32)汪琪教授談“‘治學’?‘研究’?回到兩千年前去找尋學術立足本土的路徑”
    北大新聞學茶座(33)薛鳳旋教授談“中國新型城市化的內涵與困難”
    北大新聞學茶座(34)孫立川博士談“新武俠小說為何會發端於香港?”
    北大新聞學茶座(35)張泉研究員談“近代日本占領區傳媒研究的現狀與問題”
    北大新聞學茶座(36)蔡史君教授談“日本近現代史上的‘民眾’與‘戰爭’——中野敏男《詩歌與戰爭》評介”
    北大新聞學茶座(37)劉華主任編輯談“從媒體感知中日關繫”
    北大新聞學茶座(38)卜衛研究員談“流動人口、傳播與賦權研究——兼論行動傳播學研究的方法論與研究策略”
    北大新聞學茶座(39)卓南生教授談“從日本南進論繫譜看戰後日本的東南亞報道與東南亞外交”
    北大新聞學茶座(40)錢江副總編輯談“對十年‘’中《人民日報》的研究”
    北大新聞學茶座(41)程曼麗教授談“《<蜜蜂華報>研究》的寫作過程及其引發的思考”
    北大新聞學茶座(42)卓南生教授談“新聞史研究方法論的再思考——從《香港華字日報》大量原件之發掘說起”
    北大新聞學茶座(43)王維佳副教授談“賽博迷思的政治學”
    北大新聞學茶座(44)馮全樸先生談“自媒體運營”
    北大新聞學茶座(45)賈樂蓉副教授談“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期蘇聯傳媒體制的變遷”
    北大新聞學茶座(46)黃有光教授談“如何在國際很好期刊發表文章?”
    北大新聞學茶座(47)王潤澤教授談“孔子學院建設十一年的實踐探索與突破”
    北大新聞學茶座(48)卓南生、吳廷俊對談“中國近代新聞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北大新聞學茶座(49)李秀雲教授談“中國新聞學術史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北大新聞學茶座(50)吳靖教授談“電視屏幕中的乾坤——新自由主義人格的塑造和不滿”
    北大新聞學茶座(51)卓南生教授談“日本新聞與傳播學教育的變遷與特征”
    北大新聞學茶座(52)繼往開來 守成創新 通過史論研究發掘文化主體性 方漢奇教授寄語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和北大新聞學茶座
    北大新聞學茶座(53)卓南生、吳廷俊、彭家發鼎談“新聞史研究之我見”
    北大新聞學茶座(54)羅養毅博士談“學術著作的編輯與出版之經驗”
    北大新聞學茶座(55)方漢奇教授、卓南生教授談“傳承學術風氣 培養新生力量——方漢奇教授等多位前輩寄語北大新聞學研究會”
    北大新聞學茶座(56)趙玉明教授談“日本侵華廣播與中國抗戰廣播史料的整理與分析”
    北大新聞學茶座(57)卓南生教授再談“新聞傳播史研究的‘誘惑’與‘陷阱’”
    北大新聞學茶座(58)李彬教授談“反思中國傳播學”
    北大新聞學茶座(59) 趙玉明教授談“新中國代新聞教師”
    北大新聞學茶座(60)卓南生教授談“從亞洲視角看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
    第三部分:新聞史論師資特訓班篇
    一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新聞史論師資特訓班課程表
    二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新聞史論師資特訓班學員結業名單(按姓名拼音排序)
    三 學員感言
    第四部分:新聞史論青年論壇篇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年會(2011)暨首屆新聞史論青年論壇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主辦首屆新聞史論青年論壇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年會(2012)暨第二屆新聞史論青年論壇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主辦第二屆新聞史論青年論壇在京召開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年會(2013)暨第三屆新聞史論青年論壇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年會(2015,廈門)暨第四屆新聞史論青年論壇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年會(2016,長春)暨第五屆新聞史論青年論壇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年會(2017,吉首)暨第六屆新聞史論青年論壇
    第五部分:北大新聞學研究會讀書會篇
    從敘事回歸歷史——《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讀後的幾點思考
    “滿洲開拓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歷史翻案風究竟從何而來?
    辛亥革命百年與日本的輿論誘導——兼析新“興亞論”的背後
    宮崎駿熱中談宮崎的《起風了》
    日本主流傳媒怎樣看待《南京!南京!》?
    訪英期間英國媒體的“反調”為哪般?
    從曹聚仁《中國近百年史話》看民國報人的辛亥革命史觀
    《傳播理論史:回歸勞動》讀後感
    學術與政治——The Cold War & the University讀後感
    第六部分: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出版篇
    後記
    內容虛線

    內容簡介

    size="789x11"

    《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復會新篇章》收錄了自2008年至2018年由北大新聞學研究會主辦的新聞學茶座、新聞史論師資特訓班、新聞史論青年論壇暨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年會、讀書會等活動的紀要文章,力圖盡量全面、立體、多樣地反映10年來研究會發展的樣貌與圖譜。本書並不是對研究會活動的機械性記錄,而是對北大新聞學研究會10年來圍繞史觀、史料、史實三者的關繫,對現代化、西方化、殖民化三者的關繫,對歷史的表像、虛像、實像三者的關繫,對知識生產、話語建構、歷史正義三者的關繫,等一繫列問題持續不斷追問、思考的成果彙輯,其中凝結著老、中、青三代學者做學問、做學術的初心。

    作者簡介

    劉揚,李傑瓊,崔遠航 著

    size="43x26"

    李傑瓊,女,中國新聞史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秘書,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新聞史論師資特訓班第二屆學員,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新聞史論師資特訓班同窗會副會長。2001年考入北京大學攻讀新聞學專業,2005年獲文學學士學位及經濟學雙學位。2005年經免試推薦繼續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攻讀傳播學專業,在程曼麗教授和卓南生教授的指導下,將新聞史論定為研究領域。2012年於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學位論文被評為2012年度北京大學很好博士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多篇新聞史論的專題論文,論文《動蕩大時代裡中國報人的抉擇——對管翼賢投敵附逆個案的考察》獲得第二屆“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很好學術成果”獎。曾赴中國臺灣地區地區地......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