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重訪灰色地帶 劉海龍 著 著作 傳媒出版經管、勵志 新華書店正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232-336
    【優惠價】
    145-210
    【作者】 劉海龍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590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ISBN編號:9787301259016
    書名:未名社科·新聞與傳播研究叢書 未名社科·新聞與傳播研究叢書
    作者:劉海龍

    代碼:32
    開本:16開
    是否是套裝:否

    出版社名稱:北京大學出版社

        
        
    "

    重訪灰色地帶

    作  者: 劉海龍 著 著作
    size="731x8"
    定  價: 32
    size="731x8"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size="731x8"
    出版日期: 2015年07月01日
    size="731x8"
    頁  數: 207
    size="731x8"
    裝  幀: 平裝
    size="731x8"
    ISBN: 9787301259016
    size="731x8"
    目錄
    ●導言解放灰色地帶:對傳播思想史敘事的反思
    從傳播理論到傳播思想史
    兩種傳播思想史
    傳播學術史的意義
    傳播學術史的敘事結構
    灰色地帶的生命力
    連續與斷裂的辯證法
    本書的結構及章節
    章拉斯維爾:被誤讀的傳播學“奠基人”
    缺乏傳承的“卡裡斯瑪”
    《社會傳播》的5W
    拉斯維爾模式≠拉斯維爾的傳播觀念
    注意結構研究與駐防國家
    從宣傳研究到世界注意結構調查
    第二章超越有限效果理論:哥倫比亞學派及其批評者
    在天使與妖魔之間的哥倫比亞學派
    為什麼哥倫比亞學派會成為眾矢之的?
    哥倫比亞學派=有限效果?
    為什麼哥倫比亞學派會被貼上
    “有限效果論”的標簽?
    抽像的經驗主義還是方法的多樣主義?
    管理學派的是與非
    豐富多彩的灰色地帶
    第三章帕克與傳播研究的芝加哥學派神話
    傳播研究史的話語爭奪
    為什麼是帕克?
    連續中的斷裂
    從進化論到效果研究
    斷裂中的連續
    傳播研究與知識社會學
    第四章宣傳的理由:被忽略的伯內斯及《宣傳》
    傳播思想史的學術偏見
    創造有利於“宣傳”的環境
    從公眾被詛咒到雙向互惠
    宣傳的“科學性”
    第五章中國傳播研究的史前史
    “傳播”還是“交通”?
    社會學傳統的傳播研究
    中國社會學者對傳播問題的探索
    新聞學傳統的傳播研究
    斷裂中的連續
    重構記憶
    第六章孫本文與20世紀初的中國傳播研究
    為什麼是傳播研究?
    為什麼是孫本文?
    公眾意見:從社會態度到社會控制
    社會學與中國早期傳播研究
    第七章“傳播學”引進中的“失蹤者”:傳播批判學派與中國早期的傳播學觀念
    施拉姆訪華:中國傳播學興起的助燃劑
    批判理論引介的“失蹤”
    對抗策略:“發育不良”的實證研究
    模仿策略:傳播學是新聞學的最新階段?
    “不成熟”的社會語境還是“兩難”的社會語境?
    第八章從“文化工業”到“文化產業”:從關鍵詞的變遷看中國媒介文化研究
    概念的源點:“文化工業”與法蘭克福學派
    “文化工業”概念在中國的發展概況
    “文化工業”概念的引入
    錯位的批判與通過符號資本展開的爭奪
    從“文化工業”到“文化產業”
    重新定義“文化產業”
    第九章尋找聽眾:中國傳播研究中的創造性互動
    新聞學者:傳播研究在中國的批聽眾
    理想的聽眾和實際的聽眾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傳播研究在經濟領域的新聽眾
    聽眾還是委托人
    學術獨的聽眾
    第十章從受眾研究看“傳播學本土化”話語
    從應然到實然:兩種“傳播學本土化”
    中體西用:三種受眾研究
    曖昧的“傳播學本土化”話語
    第十一章傳播研究本土化的兩個維度
    本土化焦慮的產生
    本土化問題的提出方式
    充滿爭議的本土化標準
    本土化話語背後的張力
    後記
    內容虛線

    內容簡介

    size="789x11"

    傳播學科的歷史不到百年,由於長期受到學科正當性赤字的困擾,其研究史常被各種神話所籠罩。
    劉海龍編著的《重訪灰色地帶(傳播研究史的書寫與記憶)/未名社科新聞與傳播研究叢書》從那些被有意收編或無意誤讀的"灰色地帶"入手,結合新發現的材料和語境,重新詮釋傳播學經典文本,以顛覆傳播學術史主流敘事的霸權,尋找新的視角,解放傳播研究的想像力。本書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重寫傳播學術思想史,在對拉斯維爾、哥倫比亞學派、芝加哥學派、中國傳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學派的失蹤、本土化話語等問題的研究上,均推翻了目前的定論。
    作為一個貼近意識形態的舶來學科,中國傳播學的經驗在諸社會科學中並不特殊。對傳播學術史的反思也可為中國當代知識社會學的研究提供一個典型個案。

    作者簡介

    劉海龍 著 著作

    size="43x26"

    劉海龍,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史論部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副主任,《靠前新聞界》雜志副主編。曾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臺灣地區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為傳播思想史、政治傳播。著有:《宣傳:觀念、話語及其正當化》《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譯著有:《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裡程碑》《至關重要的新聞:電視與美國民意》《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真相》(校譯)。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