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麗娃記憶(華東師大口述實錄第2輯)/華東師大麗娃檔案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教育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介質】 book
    【ISBN】978754265654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三聯
    • ISBN:9787542656544
    • 作者:編者:湯濤
    • 頁數:344
    • 出版日期:2016-10-01
    • 印刷日期:2016-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70千字
    • 華東師範大學自1951年建校以來,薪火相傳,群賢輩出。湯濤主編的《麗娃記憶(華東師大口述實錄第2輯)》是“華東師大麗娃檔案”叢書的一部分,為口述繫列訪談,是學校檔案館收集學校記憶的嘗試。本書入選了二十幾位老干部、老教授、老校友,並以對話的形式,生動講述了前輩們的親歷親聞、挖掘老一輩校領導的事跡、記錄老一輩教授的傳奇,以及對師大的情感和對師大未來的期許。
    • 湯濤主編的《華東師大麗娃檔案叢書》,忠實記 載華東師大百餘年的文脈傳承和一甲子的辦學歷程, 全面解讀“平常時節自信而低調、進取而從容,關鍵 時刻卻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的華東師大人文氣質, 充分展現華東師大精神傳統的各個側面和形成過程。 這套叢書,激勵我們和我們的後代,永遠繼承“ 自強不息”、”格致誠正”的精神,發揚學思結合、 中外彙通的傳統,不斷追求“智慧的創獲,品性的陶 熔,民族和社會的發展”的大學理想,忠實履行“求 實創造,為人師表”的師生準則。 這樣一套叢書,將不僅成為華東師大這個特定學 術共同體的自我認識和集體記憶,而且也將成為人們 了解現代中國高等教育曲折發展脈絡、研究中華民族 科教興國艱苦歷程的資料來源和參考。 《麗娃記憶(華東師大口述實錄第2輯)》為叢 書之一,以對話的形式,生動講述了前輩們的親歷親 聞、挖掘老一輩校領導的事跡、記錄老一輩教授的傳 奇,以及對師大的情感和對師大未來的期許。
    • 張瑞琨:從蘇聯留學生到大學校長
      吳鐸:走在開拓新學科的道路上
      郭豫適:慎思篤行 學者風範
      江銘:“雙肩挑”的讀書人
      徐天芬:不求立豐碑,隻盼理想早實現
      黃永砥:繪制遙感人生的地圖
      盛和林:探索動物世界的農家子弟
      倪蕊琴:我的托爾斯泰情結
      顏逸明:家貧纔鈍好追求 天道酬勤樂悠悠
      陳崇武:一生難逢的兩次重要機遇
      宋永昌:生態學科的守護者,環境學科的探路人
      陳伯庚: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
      彭漪漣:跋涉在邏輯教學與研究的征途上
      王耀發:“金嗓子喉寶”之父
      梅安新:察地扶搖上九天
      瀋煥庭:我對河口懷有深厚感情
      齊森華:我把學生看作我生命的延續
      鄒兆芳:人生選擇 選擇人生
      周尚文:跋涉在求真路上
      張超:地理學人鑄人生
      茆詩松:中國數理統計的開拓者
      劉運來:千金一諾 大愛無疆

    • “留學蘇聯是我人生的轉折點” 主持人:張校長,您好!華東師範大學檔案館正 在實施“麗娃記憶——華東師大口述實錄”項目,計 劃采訪一批80歲以上的老干部、老教授和老校友,希 望通過大家的口述,記錄華東師大的歷史,您先簡單 介紹一下您的求學經歷吧? 張瑞琨:我是1935年1月出生在上海,小學和中 學也都是在上海就讀的。讀小學正趕上是抗戰時期, 讀中學是一半在解放前,一半在解放後。1952年夏天 ,我讀的是高三上學期的春季班,當時規定春季班也 能報考大學,所以我高中隻念了兩年半。我報考華東 師大是因為當時**剛解放不久,要發展教育事業。
      發展教育事業關鍵就是教師資源,當時**號召高中 畢業生報考師範、獻身教育事業。在這樣的形勢下, 我通過全國統考進入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繫物理專業學 習。
      我們班級有60個人,其中有應屆高中畢業生,也 有調干生,即工作過的人。這樣的班級學習上差別還 是蠻大的,有的人學起來比較喫力。當時大家一心想 把成績搞上去,都有一個樸素的想法,不要辜負黨和 **對我們的要求。特別是調干生,即使他們學習非 常困難,也**刻苦。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分了5個 學習組,一個學習小組12個人。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和 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在一個組裡,我們希望在自己學 好之後能夠把相互幫助的對像的成績也搞上去。我們 經常自己復習完,還要和別人討論,所以自修教室晚 上人都是滿滿的。這種方式對彼此的提升都有很大的 好處。通過這個學習小組,你要動腦筋去想怎麼和別 人講,這個過程就加深了自己的理解,我認為這種形 式實際上是雙贏。
      在生活上我們也是互相幫助。我印像*深的是喫 飯也直接和老師坐一起,八人一桌,大家互相關心, 氣氛很好。老師們對待教育事業都**敬業,對待我 們就像對自己的弟妹和子女一樣愛護。所以有時候如 果我們不去找助教輔導,他們會主動問我們,哪些人 學習比較困難,然後找學習困難的同學去教研室一起 討論,打消疑慮。我們華東師大有個傳統,就是學會 老老實實做人,我們的老師這麼教育我們,將來我們 當了老師以後也這麼教育我們的學生,所以師大出來 的人工作都很勤懇。
      我跟我夫人徐文柳是同班同學,她後來是物理繫 理論物理教研室教授。1952年考入華東師大物理繫, 1956年畢業進了理論物理研究班,1958年畢業以後被 分配至福建師範學院。我們是1959年結婚的,結婚一 個月不到,我就出國了。她則一直在福建,直到1973 年再回到華東師大,所以我們一分就是15年。這個可 能在別人看來很難接受,但我們也都克服了,因為我 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勤懇懇工作,要以事業為重。
      主持人:您是1959年12月赴蘇聯科學院列別捷夫 物理研究所做研究生,當時的背景是什麼?能否談談 您在蘇聯的學習、生活經歷?蘇聯的教育模式給您印 像*深的是什麼? 張瑞琨:由於**需要培養一批較高層次的人纔 ,我有機會於1958年參加赴蘇聯留學的選撥考試,並 有幸獲得通過。這個也可以說是我人生中的一個轉折 點。為了做好赴蘇聯留學的準備,我於1958年10月去 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俄語。正在這時出現了 一個情況,中國和蘇聯教育的交流名額用完了,但是 中國科學院交流的名額還有多的。於是,中央決定從 高校中抽一批同志代替科學院去蘇聯科學院學習,我 有幸被抽中,所以我1959年12月到蘇聯去學習了。這 就是我去蘇聯科學院學習的背景。
      1959年12月我赴莫斯科開始了留學生活。我被分 到蘇聯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室讀 研究生,學制為3年半。我的導師是**物理學家、諾 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蘇聯科學院院士塔姆先生,這 位猶太血統的老人很慈祥、和藹,曾訪問過中國。研 究所除了要求我補習俄語外,還給我配備了一位小導 師,他叫戈裡芳特,是位在格魯吉亞出生的副博士。
      根據規定,我必須要通過兩門課的考試,纔能開 始學位論文的研究和撰寫工作。大導師提出,我的第 一門學位課程要通過“量子電動力學”的考試,他指 定了參考書,要我什麼時候準備好,什麼時候來考。
      我頓時傻了眼,因為“量子電動力學”這個名稱我從 來沒有聽到過。此時此刻,我心裡很清楚,艱難的生 活已經在等待著我。我去書店購買了導師指定的參考 書,這本書16開本,共652頁。**頁的物理內容我 就不懂,在學校裡也沒有學習過。我想我別無選擇, **花了這麼多的財力來培養我,我隻能是拼命努力 完成祖國和人民交給自己的任務。我足足花了一年半 的時間讀懂了書的內容,推導出書中的公式。
      於是,我就向小導師提出考試要求,我的這門考 試獲得了通過!第二門考試科目為“統計物理”,經 過3個月的準備,我也獲得了通過。經過這兩門課程的 苦戰,我體重一下減了10公斤。由於我們每個人都下 決心必須在3年半內完成任務,和導師商量後,我的學 位論文題目定為《利用格林函數方法研究重子——反 重子繫統束縛狀態的性質》,這是理論物理中基本粒 子理論研究較前沿的課題。在導師的指導下,我查閱 了大量文獻,同時參加研究室的學術討論會,進行大 量的數學計算。到1963年初,我的論文基本完成,導 師對結果也比較滿意。經研究所的學術委員會批準, 我於1963年5月2日上午進行論文答辯並通過,我獲得 了蘇聯科學院數理學部副博士學位。
      在留學期間,我還擔任了一些社會工作。我在中 國科學院赴蘇留學的留學生會中先後擔任了文娛部長 和留學生會**。1961年以後,因為當時黨的組織已 經不公開了,這個留學生會組織還成為與大使館聯繫 、與蘇方打交道的機構。所以我後來從事外事工作、 管理留學生的本領就是從這個時候學起的。
      P3-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