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海洋文化(江蘇卷)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市場價】
    425-616
    【優惠價】
    266-385
    【介質】 book
    【ISBN】978750279107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海洋
    • ISBN:9787502791070
    • 作者:編者:中國海洋文化編委會|總主編:呂濱
    • 頁數:251
    • 出版日期:2016-07-01
    • 印刷日期:2016-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96千字
    • “中國海洋文化叢書”,舉諸家之說,辯文化之理,興及物之學,梳理我國沿海地區海洋文化,呈現不同區域的海洋文化獨特性,構建中國海洋文化區域研究基礎。
      中國海洋文化編委會編的這本《中國海洋文化(江蘇卷)》繫統地闡述了江蘇作為一個沿海省特有的文化。具體從漁鹽文化、海塘文化、海防文化、海洋習俗、海洋慶典、船文化、海洋文學、海洋建築、港口文化、現在海洋旅遊文化、海洋歷史名人等方面,講述了江蘇海洋文化的特點及從古至今的演變發展過程。
    • “中國海洋文化叢書”繫統鉤稽闡述了中國海洋 文化發展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經濟文化、社會 文化及其海外影響與中外文化海路傳播等內容,既展 示了中國海洋文化發展歷史極其豐富多彩的面貌,又 展示了我國學界不同學科、視角的已有相關研究積累 ,是學界和社會各界了解和進――步深化研究中國海 洋文化的工具書性質的參考文獻。中國海洋文化編委 會編的這本《中國海洋文化(江蘇卷)》就是該繫列 叢書之一。
    • 引言
      第一章 江海舟楫——航運歷史文化
      海運盛衰與港口興替
      天庚正供與漕運文化
      第二章 淮鹽獨秀——海鹽歷史文化
      淮鹽的歷史軌跡
      鹽文化的記憶
      鹽埠大地的滄桑
      第三章 魚蟹飄香——海洋漁業文化
      海洋漁業厚積薄發
      海鮮美名享譽四方
      第四章 瀕海臨風——海洋旅遊文化
      充滿憧憬的城市
      蘇北灘塗濕地
      江海交彙的歷史文化名城
      文化搭臺旅遊唱戲
      第五章 水上疆場——海洋軍事文化
      遙遠的烽煙
      近代的烽火
      第六章 行板如歌——海洋文學藝術
      古典名著裡的海洋氣息
      詩歌諺語中的海洋情趣
      民間藝術中的海洋韻味
      第七章 萬裡風濤——歷**的海外交流
      走陽藍色的大海
      六次東渡的堅執
      七下西洋的壯舉
      第八章 群英璀璨——海洋歷史名人
      蒼茫大海蹈巨浪
      遼闊海塗做文章
      主要參考文獻
    • 漕運始於秦漢時期。秦始皇攻打匈奴時,從山東 向北河(今內蒙古烏加河一帶)轉運糧食;攻打南越 時,令監祿鑿靈渠溝通湘江與西江水繫運糧。楚漢相 爭,蕭何將關中糧食“轉漕”前線以供軍食,為漢軍 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西漢定都長安後,每年需從 關東運輸大量谷物,以滿足關中地區貴族、官吏和軍 隊的需求,“轉漕”逐漸制度化。西漢初,每年運量 為幾十萬石。武帝初年,增至100多萬石,以後又增 至400萬石,並基本保持這個規模。漕運用卒達6萬人 ,由各地護漕都尉管理,沿途縣令(長)也有兼領漕 事的。漕糧抵京,則輸入大司農所屬的太倉。從全局 來看,當時*重要的轉運中心在中原,因此秦朝政府 將全國*大的糧倉——敖倉建在成皋(今河南滎陽) 。西漢時東方的糧谷多從此西運,東漢時置敖倉官, 屬河南尹管轄。
      到了唐代,漕運基本形成了一套制度,作為** 經濟部門中的一支,其體繫已漸趨形成。唐代定都長 安,關中雖仍稱沃野之地,但產糧土地狹小,“所出 不足以給京師、備水早”。有唐一代,以轉漕東南為 主。唐初置水陸轉運使,專督漕運事務。從嚴格意義 上說,漕運至此始有專職。轉運使下先後設置各級職 官負責漕運的具體事務。以後唐朝政府又置江淮水運 使、汴州水運使、淮穎水運使等,加強對漕運的管理 。
      唐初,江淮漕米皆輸於東都洛陽,歲不過20萬石 ,高宗以後纔逐漸增多。但是,沿線道路多梗,花費 頗巨,漕船行駛日少,受阻之日反多。玄宗時,裴耀 卿建議仿隋代漕運瀕河置倉,於河口(黃河通汴河的 入口)置虎牢倉,鞏縣置河口倉,使江南漕舟不入黃 河,黃河漕舟不入洛河,節級轉運,不受季節、水情 的影響,河水通暢則運,水淺則“寓於倉以待”,這 樣,“則舟無停留,而物不耗失,此甚利也”。朝廷 采納了這一建議,收效甚大,三年轉運漕糧700萬石 。唐中後期,安、史興亂,淮運受阻,唐朝政府被迫 另擇運道,江準漕運改由襄漢以達京師。“安史之亂 ”後,漕運重歸原道,江淮漕糧集於揚州北運。轉運 使劉晏定綱運制,每船載米干斛,十船為一綱,每綱 300人,篙工50,采用接運方式,“江船不入汴,汴 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運積揚州,汴河之 運積河陰,河船之運積渭口,渭船之運入太倉”。歲 漕東南110萬石。唐朝把漕運重點放在南方,漕運線 路也由秦漢的東西向變為東南至西北向。此時,江南 地區的經濟作用十分明顯,漕運地位開始確立。歲供 漕糧者,以浙西、浙東、宣歙、淮南、江西、鄂嶽、 福建、湖南八道為主。
      北宋定都汴梁,以汴河所運漕糧*多,主要負責 轉漕江南、淮南、浙東、浙西、荊湖南、荊湖北六路 的糧食,自淮入汴至京師。景德年間,始規定年運漕 糧600萬石(後來一度達700萬石)。其中,淮南130 萬石,江東100萬石,江西120萬石,兩浙150萬石, 湖南65萬石,湖北35萬石。各地漕糧先運至真、揚、 楚、泗四倉,再分頭運至京師。自仁宗朝起,漕運改 為直運法,六路漕糧以及東南雜運糧食,全都徑直運 至京師,即使是路途遙遠的湖南、湖北,也同樣如此 ,號稱“直達綱”。南宋時期,由於京城南遷臨安以 及頻繁的戰爭,江南地區的漕運地位十分突出。
      元代在保留河運的同時,實行了較大規模的海運 ,以萬戶府和漕運司統轄海運、河運。河運無常,海 運則分為春、夏二運。湖廣和江西的糧食運至真州, “泊人海船”。由於朝廷需糧不多,湖廣、江西等地 的糧食大量用於代漕(主要是代江浙之漕)和賑濟。
      明清時期是漕運發展的新階段。明初一度沿用元 代的海運方式,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後,漕糧需求大為 增加,遂花大力氣疏浚大運河。永樂十三年(1415年 ),大運河全面疏通,漕糧通過河運可以直達通州( 今北京市通州區),海運於是廢棄。此後400多年裡 ,大運河一直承擔著漕糧北運的重負。
      明代征運漕糧的有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 河南和山東六省。漕糧按供應地區的不同,又區分為 南糧和北糧。其數額,宣德年間*高達674萬石,成 化年間始規定歲運400萬石常額。大抵自正德、嘉靖 以後,連漕糧改折(約100萬~200萬石)在內,纔勉 強達到此數。主要征自南直隸和浙江,約占全國漕糧 的六成。除漕糧外,還有白糧,由蘇州、松江、常州 、嘉興和湖州五府供納,歲額21萬餘石,均繫當地出 產的白熟粳糯米。漕糧為京、邊(北邊)軍餉,白糧 供宮廷、宗人府及京官祿糧。
      P16-1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