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黃石公語錄(素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成功/勵志 -> 性格與習慣
    【市場價】
    264-382
    【優惠價】
    165-239
    【介質】 book
    【ISBN】978751270644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婦女
    • ISBN:9787512706446
    • 作者:(西漢)黃石公|譯者:楊赟
    • 頁數:273
    • 出版日期:2013-07-01
    • 印刷日期:2013-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00千字
    • 黃石公編著的《黃石公語錄(素書)》中國謀略**書,讀此書可為帝**師。不許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天殃;得人不傳,變受天殃。《黃石公語錄(素書)》內容融彙儒、道、兵、術、勢諸家之精,重德、崇義、講謀略。書中語言精煉,人性把握精準,處世謀略獨到。史傳,張良得此書,遂輔佐劉邦,成就霸業。 佐劉邦,成就霸業。
    • 西晉時,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時有盜墓賊掘西 漢留侯張良之墓,在玉枕中發現黃石公著《黃石公語 錄(素書)》,從此,《黃石公語錄(素書)》》流傳世 間。 《黃石公語錄(素書)》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 ,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數雖少,但字字珠璣,語語 精華。內容融彙儒、道、兵、術、勢諸家之精,重德 、崇義、講謀略。書中語言精煉,人性把握精準,處 世謀略獨到。史傳,張良得此書,遂輔佐劉邦,成就 霸業。
    • 編者序
      原序
      **輯 原始章
      潛居抱道,以涉世立身
      苛己修身,做事先做人
      以道為本,順天者昌
      安居養性,盡修身齊家之職
      海納百川,常懷惻隱之心
      行事果斷,處事公正
      藏鋒斂銳,以禮待人
      德纔兼修,成*代之功
      審時度勢,三分天下了於胸
      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時至而行,順水推舟
      其德越高,其行越遠
      第二輯 正道章
      做**之人,走滄桑正道
      寬則得眾,惠能使人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
      見微知著、洞燭察微者得人心
      寡欲明察者,為人中豪傑
      恪盡職守,雖死猶榮
      勇於出世,能擔當大任
      不求聞達於世,但求無愧我心
      第三輯 求人之志章
      危難存慈航指迷,得志持暮鼓晨鐘
      *嗜禁欲,人無欲則剛
      反躬自省,則災禍全無
      潔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識人所惡,避人所諱
      勤奮自勉,博學而多纔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簡以養廉,可避遭人妒
      良禽擇木,處世要慎重
      忠恕待人,可息怒附眾
      人盡其用,量纔器使
      明察秋毫,癉惡斥讒
      深謀遠慮,三思而後行
      通機達變,直在曲中求
      謹言慎行,規避人生是非
      堅忍不惰,求得善始善終
      第四輯 本德宗道章
      以德為權變之本,以道為操控之宗
      通謀略,行事滴水不漏
      忍一時委屈,成一世功名
      樂善好施,保吉樂安詳
      參透福禍,看淡得失
      知足福無盡,多欲苦無邊
      居安思危,切忌貪鄙苟得
      利令智昏,摒棄貪婪之心
      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自私自利,易激天下怒
      第五輯 遵義章
      通做人之倫理,曉做事之綱常
      內明外晦,說話做事七分滿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迷途知返,守得雲開見月明
      出言不遜,則禍之所伏
      令行禁止,心無信則事毀棄
      喜怒無形,則不怒自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心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逢廟燒香,見佛磕頭
      苦口為良藥,逆耳見忠言
      紅顏多禍水,貪戀則無為
      知人善任,遠離自私自利者
      沽名釣譽者,不過是自欺之徒
      謙恭處世,寬則得眾
      切忌以點帶面、以偏概全
      離心即化整為零,同心即化零為整
      興衰之法,用人之道
      輕諾寡信者,必招致怨恨
      喫虧越多,得到越多
      富貴不忘貧賤,靜坐常思己過
      前嫌盡棄,心胸廣闊好成事
      以弱勝強,當決策於仁人
      親近小人,必有危亡之險
      須出其不意,勿聚斂傷民
      遊說者掛相,天下將紛亂
      善待直言者昌,記過不忘者亡
      施德政為上策,濫施刑罰為下策
      當罰卻賞,當賞卻罰,禍亂必生
      賞罰分明,則叛亂不生
      人之過:好諛、自誇
      第六輯 安禮章
      得禮之妙道,順理方能成章
      常釋懷,雅量成就未來
      積善者福,積惡者禍
      勤於律己,防患於未然
      得人得天下,失人失天下
      安貧樂道,苦盡甘來
      求賢養人,當有大家風範
      為上者心誠,為下者纔能忠誠
      自知則自信,自知者明
      鋒芒畢露,乃做人大忌
      慧眼識珠,識人先於用人
      自以為是,莽夫所為
      善識人用人,是興衰關鍵所在
      將禍患消彌於無形
      有道者吉,吉則百福歸
      善於務善,即是遠慮
      同道相助,同聲相聞
      志同道合,則相輔相成
      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
      順勢而行,則萬事不難
      附錄一:《素書》原文及注釋
      附錄二:【晉】皇甫謐:高士傳·黃石公
      附錄三:【晉】搜神記·黃石公神祠
      附錄四:【清】欽定四庫全書·素書提要
      附錄五:黃石公《素書》述要
      附錄六:漢書·張良傳
      附錄七:《三略》
    • 【釋評】道、德、仁、義、禮,這五個字在本質 上是代表了一個原始本體的 範疇外化,任何一個用於治國興邦的思想體繫,無一 不將道德作為改造世界的 根本。老子說過,由於世風日下,人們離天道應該有 的和諧、**越來越遠, 人們日漸喪失了淳樸和自然的本質,帶上了矯情和虛 偽的面具,所以不得不用 倫理道德這些東西來教育。然而,經過一段時間以後 ,發現倫理道德也不起作 用了,所以開始提倡仁愛。在仁愛之心日益淡薄的時 候,隻能呼吁用正義,等 到正義感也喪失殆盡的時候,就隻能用法規來約束民 眾了。
      道、德、仁、義、禮,這五個方面是天道因時因 勢之不同而逐漸改變的結 果。所以說,這五個字有的時候是融合在一起,有的 時候會在不同的階段出現。
      老百姓大約都不喜歡法制的教化,因為法制缺少 人情味。但是,如果道、 德、仁、義、禮都改變不了人們,就不得不用法制來 約束人們的行為。要做到 道、德、仁、義、禮這幾個方面,就必須要苛己修身 。
      古人有著尊師重道的傳統習慣,這就是用禮來修 身的一種方式。宋代嶽飛 的老師周同力氣奇大無比,可以拉開重達三百斤的弓 箭。嶽飛拜師以後,每天 跟著老師勤奮學習,老師也將自己的技巧傾囊相授。
      老師去世以後,每逢初一、 十五,嶽飛都會到老師的墳前祭拜,痛哭一番,然後 再拿起老師留給自己的三 百斤重的弓箭,連發三支,表示對老師的思念和崇拜 。而這份念念不忘恩師的 真情,以後則轉化為他精忠報國的忠心。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無論 是古人還是今人,成長都離 不開老師的啟蒙和引導。而尊師不但是對老師的感激 ,也是對知識的一種尊重。
      俗話說,做人要美,做事要精,立業先立德,做事先 做人。一個有道德、懂得 禮儀的人,必定可以有一番作為。
      東漢時期魏昭也是一個懂得尊師之人。在他年紀 很小的時候,遇到了一位 名叫郭林宗的先生。郭林宗不但知識淵博,而且** 善於引導學生,讓學生通 過理解來記住書中的道理。不僅如此,他還經常用自 己淵博的知識引導學生認 識人生。魏昭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位好老師,他說:“ 教我隻念經書的先生到處都 是。但是,像郭先生這樣的卻不容易找到啊。” 拜郭林宗為老師以後,魏昭就派了家裡的奴婢去 侍奉老師。因為郭林宗體 弱多病,所以需要人侍奉左右。一次,郭林宗因病臥 床,他叫來奴婢,說要魏 昭親自煮粥給他喫。但當魏昭將粥端到郭林宗面前時 ,老先生卻說粥煮得不好, 必須重新煮。一次、兩次、三次,直到第四次,郭林 宗纔滿面笑意地接過了粥 碗。他對魏昭說:“以往,我看的都是你的表面,今 天我纔看到了你的真心。” 郭林宗將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 成大器。
      尊師重道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態度,同時也體 現了人的一種修為。古人 尊師,不單單是為了學問,*多的是為了能夠建立一 種德行。
      孔子也說:“不學禮,何以立。”這裡孔子所謂 “禮”並不單單指禮貌,尊 師重道是一種禮貌,端正言行也是一種禮貌。有禮貌 ,就有德行,但是這禮貌 並不是流於表面,而是發自內心,就像魏昭一次一次 將粥碗端到老師面前一樣。
      真誠的禮貌可以換來人心,感動人心。
      對**的統治者來說,對人民也一樣要有禮。古 代的統治者一般都是高高 在上,威嚴不容侵犯。古代多數得道的明君,可以說 都是對人民有“禮”的人。
      這種禮,也並不是單指禮貌,而是包含了德行、仁愛 。君主有德、有仁,百姓 纔能真正地得到教化。君主無德、無仁,百姓會立即 失去信仰,沒有了制約自 己言行的準則。
      無論對君主還是平常百姓來說,仁、義、禮、德 融為一體,纔是做人的* 好模式。一個人想要在世界上安身立命,或者*終取 得一些成就,這些方面都 是**必要的。無論做什麼事情,沒有一個人喜歡自 己的合作者或是為自己服 務的人是沒有德行、沒有仁義之心的人。況且,無德 無義之人,根本不可能有 誠信可言,所以也注定不會有成功可言。
      苛己修身,這是做人的原則,也是*基本的出發 點。無論是做什麼事情, 都要從做人開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這 都是一條不滅的真理。
      P3-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