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覓宗記(佛教八宗一派遺跡尋訪上下)(精)/韋力傳統文化遺跡尋蹤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1828-2649
    【優惠價】
    1143-1656
    【介質】 book
    【ISBN】978753216181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文藝
    • ISBN:9787532161812
    • 作者:韋力
    • 頁數:1090
    • 出版日期:2016-11-01
    • 印刷日期:2016-11-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822千字
    • 城鎮現代化進程飛速碾壓而來,那些屬於古老文明的事物在這個速朽時代損毀得太快。《覓宗記(佛教八宗一派遺跡尋訪上下)(精)/韋力傳統文化遺跡尋蹤繫列》中民間**藏書家韋力先生用三年時間實地尋訪,行走記錄,以一己之力,希求保存中華佛教文明留在當代的樣貌,尤其是重新發掘那些為人所忽視部分。全書一千兩百多幅實景照片,分上下兩冊精裝全彩印刷。
    • 《覓宗記(佛教八宗一派遺跡尋訪上下)(精)/韋 力傳統文化遺跡尋蹤繫列》是韋力傳統文化遺跡尋蹤 書繫中一部,佛教入華,經歷了從排斥到接納的多次 往復,逐漸地調整與借鋻,而後植根於中華沃土,成 為了華夏文明體繫的組成部分。本書按照八宗一教框 架,以一宗一教為單元,進行梳理,以便能夠條理化 地概括中國佛教的脈絡與理念,展現中國佛教各大宗 派的全貌。 他將歷代高僧先做時代上的劃分,以八宗 一教的成立為界限,之前的為一類,之後的列入本書 的備選,花一年的時間,用盡各種方法,查找落實跟 這些高僧有關的歷史遺跡,而後做出尋訪計劃。列出 尋訪路線後,以每程十天,每月一程的速度,邊訪邊 寫,如此陸續跑了近三年,逐漸尋找到了所列目標的 大半。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遺跡大多處在深山峻嶺 ,這給他的尋訪增加了一定的困難,但正是這種尋訪 難度,纔使得探訪過程有了一定的價值。
    • 序 言
      天臺宗
      第一篇 創宗之祖 智顗 智者塔院
      第二篇 五祖 章安灌頂 國清寺 道場
      第三篇 唐中興之祖 湛然 悟月洞 道場
      第四篇 山家山外之爭 知禮 延慶寺 諦閑
      三論宗
      第五篇 關河三論派 初祖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寺
      第六篇 關河三論派 二祖 僧肇 草堂寺 祖庭
      第七篇 攝山派 初祖 僧朗 棲霞寺 祖庭
      第八篇 初祖 吉藏 嘉祥寺 祖庭
      三階教
      第九篇 初祖 信行 白塔寺 祖庭
      唯識宗
      第十篇 初祖 玄奘 大慈恩寺 祖庭
      第十一篇 初祖 玄奘頂骨 玄奘寺
      第十二篇 二祖 窺基 圓測 護國興教寺
      第十三篇 四祖 智周 戒臺寺 道場
      華嚴宗
      第十四篇 初祖 杜順 祖庭 華嚴寺
      第十五篇 二祖 智儼 賢首宗祖庭 至相寺
      第十六篇 三祖 法藏 大薦福寺
      第十七篇 四祖 清涼澄觀 顯通寺
      第十八篇 五祖 圭峰宗密 豐德寺 圭峰寺
      第十九篇 論主 李通玄 方山
      第二十篇 中興教主 淨源 慧因寺 道場
      律 宗
      第二十一篇 相部律 法礪 日光寺 祖庭
      第二十二篇 南山律宗 初祖 道宣 淨業寺 祖庭
      第二十三篇 日本律宗 初祖 鋻真 大明寺 道場
      第二十四篇 宋中興之祖 元照 靈芝寺 道場
      第二十五篇 民國律主 弘一 故居 墓
      密 宗
      第二十六篇 初祖 善無畏 廣化寺 墓塔
      第二十七篇 二祖 金剛智 墓
      第二十八篇 三祖 不空 大興善寺 祖庭
      第二十九篇 四祖 一行 墓塔 國清寺
      第 三十 篇 七祖 惠果 青龍寺 東密祖庭
      淨土宗
      第三十一篇 初創之祖 廬山慧遠 墓塔
      第三十二篇 初傳之祖 菩提流支 超化寺
      第三十三篇 釋義之祖 淨影慧遠 淨影寺 出家及歸骨地
      第三十四篇 初祖 曇鸞 墓址
      第三十五篇 二祖 道綽 玄中寺 祖庭
      第三十六篇 三祖 善導 墓址 天龍寺
      第三十七篇 三祖 善導 靈塔 香積寺
      第三十八篇 八祖 雲棲袾宏 墓
      第三十九篇 九祖 蕅益智旭 舍利塔 靈峰寺
      第四十篇 十三祖 印光 舍利塔 靈岩寺
      禪 宗
      第四十一篇 初祖 達摩 空相寺 塔院
      第四十二篇 二祖 慧可 二祖寺
      第四十三篇 三祖 僧璨 三祖寺 舍利塔
      第四十四篇 四祖 道信 四祖寺 墓塔
      第四十五篇 牛頭宗 初祖 法融 幽棲寺 宏覺寺
      第四十六篇 五祖 弘忍 五祖寺
      第四十七篇 六祖 慧能 光孝寺 出家地
      第四十八篇 六祖 慧能 南華寺 道場
      第四十九篇 北宗禪 神秀 玉泉寺 度門寺
      第五十篇 荷澤宗 神會 龍興寺 道場
      第五十一篇 趙州禪 從諗 柏林寺 舍利塔
      第五十二篇 永嘉禪 永嘉玄覺 妙果寺 舍利塔
      第五十三篇 黃檗禪 黃檗希運 黃檗寺
      第五十四篇 洪州宗 南嶽懷讓 福嚴寺 道場 磨鏡臺
      第五十五篇 洪州宗 馬祖道一 佑民寺 寶峰寺
      第五十六篇 石頭宗 石頭希遷 南臺寺 道場
      第五十七篇 百丈禪 百丈懷海 百丈寺 道場
      第五十八篇 臨濟宗 義玄 臨濟寺 舍利塔
      第五十九篇 臨濟宗 黃龍派 黃龍慧南 墓塔 黃龍寺
      第六十篇 臨濟宗 楊岐派 楊岐方會 楊岐普通寺 道場
      第六十一篇 溈仰宗 慧寂 舍利塔 棲隱寺
      第六十二篇 溈仰宗 靈祐 舍利塔 密印寺 道場
      第六十三篇 曹洞宗 洞山良價 普利寺 墓塔
      第六十四篇 曹洞宗 曹山本寂 墓塔 曹山寺 道場
      第六十五篇 雲門宗 文偃 大覺禪寺 祖庭 虛雲 舍利塔
      第六十六篇 法眼宗 清涼文益 清涼寺 祖庭
    • 山家山外之爭 知禮 延慶寺 諦閑 觀宗寺 在天臺宗**,宋代曾經發生過一件大事,那就 是“山家山外之爭”。這件事影響之大,已經超過了 本宗內部學術爭論的範疇,震動了整個宗教界。《中 國佛教通史》上說:“山家山外之爭看似宋代臺宗內 部的宗義辨析、抉擇,實是宋代臺宗與禪宗、華嚴諸 宗之競爭在己宗內部的反映。由於在宋代新型社會體 制下佛教生存境遇的改變,佛教諸宗必須為獲得存在 的合法性而努力,故佛教諸宗在融通的同時,相互的 競爭亦趨於激烈,且呈現出新的形式。這突出表現在 ,對宗義的論辯乃是與對宗教實踐形式合法性的辯護 緊密相連的。具體到山家山外之爭,則懺法的合法性 實乃整個宗義論爭的核心,而義學主題的深入展開乃 是圍繞此點而進行的。”這個事件涉及一個*關鍵的 人物,那就是知禮。《中國天臺宗通史》對此有明確 的說法:“四明知禮是天臺之學的中興者,一部山家 山外之爭史其實就是圍繞知禮而展開的。” 我們先聊聊“山家山外之爭”的起因。從唐代中 期開始,大唐盛世逐漸衰落下來,而後產生了安史之 亂、會昌滅佛等等,這些動蕩使得佛教各個宗派的文 獻資料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當然,天臺宗也難以幸 免。到了五代時期,吳越王錢俶偶然讀到了《永嘉集 》,他對此書中的一些文句感到費解,於是通過人找 到了天臺宗十五祖義寂。義寂告訴錢椒說,這幾句話 的出處是智顗的《法華玄義》,但此書的原本在中國 失傳了。錢俶通過了解得知,日本和高麗仍有保存, 於是就想辦法將其弄回來,楊億在《楊文公談苑》中 記載了這件事:“吳越錢氏多因海舶通信,天臺智者 教五百餘卷,有錄而多闕,賈人言日本有之,錢俶置 書於其國王,奉黃金五百兩,求寫其本,盡得之,訖 **臺教大布江左。” 這段話說,吳越王聽商人們說,日本藏有天臺宗 文獻,於是他就給日本國王寫了封信,同時奉上五百 兩黃金,讓他們把這些請回來,請回來之後,纔使得 中國佛教界又多了天臺宗的文獻。但是,吳越王從海 外征集回天臺宗文獻,也有的記載稱不是從日本,而 是從高麗弄回來者,此事記載於《佛祖統紀》卷十中 :“初,吳越王因覽《永嘉集》‘同除四住’之語, 以問韶國師。韶曰:‘此是教義,可問天臺義寂。’ 即召問之。對曰:‘此智者《妙玄》‘位妙’中文, 《妙玄》既失不存,未審何緣知之,必寂師先曾見殘 編耳,唐末教籍流散海外,今不復存。’於是吳越王 遣使致書以五十種寶,往高麗求之。” 這裡寫明是 從高麗國找回了天臺宗文獻,然而究竟是從日本還是 高麗找回了文獻,我沒有找到確切的說法,但無論怎 樣吧,就是從海外費了很大力氣,又花了很多錢,把 天臺宗文獻又弄了回來。
      本宗的文獻又征集回來了,這對天臺宗當然是一 件大喜事,於是本宗的許多高僧開始研究這些文件, 這時又產生了一個版本問題。因為歷史的原因,很多 佛教典籍都失散了,雖然從海外征集回來一些,但這 些經典因為來源不一,同一部書就產生了不同的版本 ,究竟哪個版本纔是真正作者的本意,這自然也就引 起了爭議。這件事很像秦朝焚書坑儒,到了漢代之後 ,征集回來的各種儒家經典就有了異本,究竟哪個纔 是作者的本意,這樣的爭論有些延續了兩千多年。
      五代到宋初這個階段,雖然距現在也就一千年, 但那時佛教的版本就產生了類似的大爭論,其中之一 就涉及了智顗的《金光明玄義》。我們知道,天臺宗 的*重要著作,是“天臺三大部”,餘外則是“天臺 五小部”,而《金光明玄義》是“五小部”之一,所 以也是天臺宗很看重的本宗經典之一。
      從海外征集回來的該書與**流傳的殘本之間, 在內容的多少上差異較大。該書在五代時期出現了兩 個版本,原本流傳的,因為歷史的原因,產生了殘缺 。該書原為兩卷,當時流傳的隻有上卷而無下卷,而 後經過征集,《金光明玄義》一書又發現了上下兩卷 的全本,那麼這個全本究竟是真是偽,在業界產生了 不同的看法。該書的兩卷本被稱為“廣本”,而隻存 上卷者被稱為“略本”。當時的天臺宗分為了三派, 其中的正統派或說主流派被稱為“錢塘派”,這一派 當時的大師是慈光晤恩。這位晤恩倒確實是名師之後 ,我們前面談到了吳越王錢俶無法理解天臺宗經典時 ,就命人向義寂請教,而這位義寂的同門志因大師, 就是晤恩的師傅。晤恩在他的那個時代,也是名氣很 大的高僧,他針對《金光明玄義》一書的兩個不同版 本進行了比勘研究,然後寫出了《金光明經玄義發揮 記》,晤恩的結論是:後發現的兩卷本的“廣本”是 後人偽造,而隻殘存上卷的“略本”纔是智顗的原作 。晤恩在文中闡述了自己作出這個判斷的理由,因為 爭論的焦點是天臺關心的問題,為什麼爭論這個問題 ,在這裡就不再展開敘述。
      晤恩這部著作的出現引起了爭論,義寂的弟子義 通分別寫了兩篇文章來反駁晤恩的結論,而晤恩的弟 子源清和洪敏又作了《難詞二十條》進行反擊,就在 這時,知禮出場了。這位知禮屬於天臺宗三繫之一的 四明繫,四明繫屬於天臺宗的旁支,所以,有人認為 “山家山外之爭”就是旁繫挑戰正統繫**的一個故 事。是否如此,我們暫且不論,總之,在此之後,知 禮用了幾乎一生的時間進行這場爭鬥。
      我們在這裡先作一段插敘,那就是,吳越王為什 麼要下這麼大力氣從海外征集這些經典?同時,天臺 宗內部為什麼要為《金光明玄義》爭鬥幾十年?這件 事要從《金光明經》講起。此經的全稱是《金光明* 勝王經》,該經是在武則天時期由義淨譯出,此經對 唐之後的佛教界影響很大。從內容上講,該經主要是 講一些鬼神,其實這些鬼神的名稱,我們大多數人, 或者說至少是我,都是從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知道的, 比如《天龍八部》,同時我們進入寺廟時,彌勒佛左 右的四大天王也是出自該經。從《金光明經》排列的 繫統來說,天帝釋的手下就是四大天王,而四大天王 的手下就是天龍八部,天龍八部的手下則是二十八部 鬼神。
      為什麼要敘述這麼一段話呢?是因為該經中說, 隻要國王信奉《金光明經》,那麼四大天王將帶著他 的手下天龍八部等“當與眷屬無量百千鬼神,隱蔽其 形,為作護助,令彼怨敵自然退散”,這麼多的天兵 天將來保護國王及其臣民,即此可知帝王是何等地喜 歡這部經。比如到了南宋建炎三年,高宗趙構就在臺 州遇到了一位老僧,高宗向他請問解困之法,老僧回 答說:“護國金光明三昧懺”,高宗聽後,龍顏大悅 。除了高宗之外,隋唐間的不少帝王都很喜歡該經, 因為該經能驅敵、消災、護國,正因為這種社會的原 因,纔促使天臺宗內部為了這部經書,展開了一場大 爭論。
      我們上面說到,經過幾個回合的爭論,四明繫的 知禮經過了一段沉默之後,終於出山了,他寫了一部 書,名叫《釋難扶宗記》,從這個書名就可看出,該 書的內容就是為這場爭論。知禮在這部書中,堅稱兩 卷本,也就是廣本纔是該書的正版,他在序言中說: “《金光明玄義》,早歲聞浙陽慈光恩師,專守略本 ,非觀心等義,謂後人擅添。受其旨者,則有奉先清 、靈光敏,皆廣構難詞,形乎篇卷,謂觀心等文文理 乖舛,私欲廢之。近胥山學友善信上人,傳二師之義 ,復制長箋,請餘詳廣略之真偽,定存廢之損益,俾 後人無猶豫兩楹之間也。” 知禮在這裡敘述了《金光明》一書爭議的來由, 他談到了晤恩認為略本是真本的這個判斷,而後又談 到了相互之間的爭論,然後晤恩說他是受弟子之請, 決定要給這個廣本和略本,作出*終的真偽判斷。這 部書出來之後,引起了錢塘繫很大的反擊,這場相互 之間的爭鬥,**個階段就進行了七年,這七年中間 ,雙方大約有五個回合。
      這場爭論到了第五個回合之時,錢塘繫的孤山智 圓請出了錢塘太守,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來干涉此事, 並且,錢塘繫的主戰人物慶昭給自己的對頭知禮寫了 封信,這封信較長,在這裡就不再引用了。
      總之,慶昭在此信中委婉地表達了要求和解之意 ,當然,他也不承認自己錯了,在信中,慶昭用了這 樣一句話:“然亦各言其解,顯其所承,斯何傷乎? ”總體的意思就是說,您知禮知識果然淵博,我很佩 服,但是我們對一些觀念的見解不同,每個人都有自 己的傳承體繫,我們不必要相互傷害。到此為止,四 明繫取得了這場爭論的階段性勝利。
      從爭鬥雙方的地位來看,錢塘繫為天臺宗正宗, 四明繫為旁支,正因如此,有些學者認為,知禮經過 深思熟慮參加這場爭論,其目的是為了給四明繫爭得 正統地位。當然,知禮*不承認他有這個目的,他反 而說,自己是為了維護祖師真正的學說被迫迎戰:“ 餘報之曰:夫評是議非,則近於諍競,非我志也。矧 以二師學解有聞,蓋吾宗之先達,焉可率爾而拒之哉 ?信復抱曰:且聞弘贊理教,宜令允愜,法鼓競鳴, 何先何後?夫當仁不讓於師,豈況與人乎?堅讓不免 ,遂抽毫釋二師之難詞,救一家之正義。知我者,無 以貶量得失之為誚。” 這場爭論的結果,無論從哪 個角度說,知禮都達到了他預期的目的。
      自此,天臺宗的領導權轉到了四明繫這裡,因為 這種正統被稱為“山家”,而錢塘繫則由正統體繫反 而變為了異端,所以被稱為“山外”,這也就是後世 所說“山家山外之爭”。
      雖然經過了七年鬥爭,知禮給自己爭得了正統地 位,但錢塘繫也並不會就此甘心認輸。此後過了一些 年,孤山智圓帶著眾多弟子,又開始了對四明繫的新 一輪進攻,這場爭鬥的時間比**階段要長許多,歷 時將近二十年。**階段的爭鬥,雙方的主帥是錢塘 繫的晤恩和四明繫的知禮,而第二輪錢塘繫換將為孤 山智圓,四明繫知禮則老當益壯,重新披掛上馬,同 時他的手下多了一位重要干將,那就是淨覺仁嶽。這 次雙方爭鬥的起因,是孤山的著作《金剛顯性錄》。
      我們知道,《金剛》是湛然的重要著作,孤山就是通 過闡述這部著作,來批判四明繫的妄心觀,孤山是想 從思想體繫上來駁倒四明派,而後孤山又寫出了《釋 請觀音經疏闡義鈔》,通過此文,他提出了“理毒非 性惡”的論點。總之,這兩部書裡所提出的觀念,都 是對四明繫觀念的貶低。於是知禮又寫出了相應的著 作予以駁斥。雙方又經過幾個回合的爭鬥,雖然沒有 明顯的勝負,但結果反而*堅實了四明繫的正統地位 ,為此,知禮也基本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曾其海 在《天臺宗山家山外之爭》一書中說:“知禮的一生 ,為救天臺宗‘一家之正義’,幾乎一直與山外派、 後山外派(雜家派)論戰,直到耗盡*後一口氣。” 這裡又出現了“後山外”這樣一個詞,“後山外”的 來源,恰恰是知禮**的弟子仁嶽。我們前面提到過 ,在第二階段爭鬥中,仁嶽幫著師父進行爭鬥,知禮 指揮仁嶽去撰寫批駁錢塘繫的文章,但是仁嶽向知禮 請教一些觀念時,知禮的一些看法讓他覺得不能盡意 ,於是這位弟子就對知禮的觀念提出了異議,這個結 果導致了山家派的分裂。正因如此,志磐在《佛祖統 紀·知禮傳》中,對仁嶽的這個行為提出了指責:“ 前輔之而後畔之,其為過也,與學者何異?”這裡的 “畔”字通“叛”,而所說的“學者”,則是指的佛 教其他宗派。但是平心而論,仁嶽的這個做法,應當 屬於“吾愛吾師,吾*愛真理”。可是,他的行為卻 導致了內部的進一步分裂,這分裂出的體繫則被稱為 “後山外”。那麼這場爭論究竟有沒有價值呢?朱封 鼇在《天臺宗》一書中給出了如下的結論:“山家、 山外的論爭,是宋代天臺宗歷**的一件大事。平心 而論,知禮是為了維護天臺宗的正統,而晤恩、慶昭 等因其受華嚴、禪宗等影響,而對觀心問題有不同看 法,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三宗同屬大乘,可以求同 存異。” 但無論怎樣,經過這場爭鬥,天臺宗就**分裂 了,對於分裂的原因,曾其海先生歸納為四點。首先 他認為,是禪宗在宋代的發達,因為禪宗是把日常生 活都融入了修行之中,所以宗教變為了世俗化和市民 化,山外派正是受這種影響,然而山家派的知禮卻想 把天臺宗恢復到智顗創宗時的形態,以抽像理論來匡 正天臺宗的世俗化。
      天臺宗分裂的第二個原因,其實早在湛然時代就 埋下了隱患。我們在湛然一文中曾經講到,當年湛然 為了對抗華嚴宗的澄觀,就把《大乘起信論》的理念 引起入天臺宗,湛然用《起信論》中的“真如隨緣” 來解釋天臺宗的“性具”說,這樣做的結果,就等於 把智顗的“性具”說變成了“心具”說,讓山外派找 到了破綻,所以,“山家山外之爭”的真正起源,在 湛然。對此蔣維喬先生在《中國佛教史》中也有這樣 的認定:“山家山外二派之爭,具體事情,始自何人 ? 其所由來,頗極復雜;考其近因,似在荊溪。天 臺以‘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為教義;而心佛眾 生,皆與三千三諦無違;然就事實言之,觀法常以心 為主,則明甚。荊溪因與華嚴宗對抗,故用起信論解 釋天臺教義,既取真如不變隨緣之說,勢必分不變真 如與隨緣真如二 方面,以區別事理二種。但荊溪為努力發揮天臺 教義之人,尚未判然為此說;若以傳於日本之傳教大 師之說為真心觀;則於其所承之師,如道邃、行滿輩 ,已發其萌芽矣;道邃、行滿,為荊溪之親弟,故山 外之說早已存在。”事情究竟如何?或者說起因究竟 如何?我覺得對知禮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給四 明繫爭得了正統地位,為此,他圓寂之後,被列為天 臺宗第十七祖。其實,“山家山外之爭”看似內部爭 鬥,反而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點,這使得天臺 宗擴大了在各個宗派中的影響,站在這個角度來說, 知禮*應當是天臺宗在宋代的中興之祖。
      知禮俗姓金,本就是四明人,在二十歲時,出家 於寶雲寺,跟著住持一同學習天臺教義。知禮學習佛 法極為勤奮,趙抃在《寧故明州延慶寺法智大師行業 碑》中稱贊他:“凡三主法會,唯事講、懺,四十餘 年,脅不至席,當時之人,從而化者以千計;受其教 而唱道於時者,三十餘席。”知禮為了弘揚天臺教義 ,確實是盡心盡力,他一生共講了《法華玄義》七遍 、《文句》八遍、《止觀》八遍等等,《佛祖統紀》 上還說他“印寫教乘,滿一萬卷”,這“一萬卷”可 是個很大的數量,一部完整的大藏也達不到這個數, 但是,這裡用了“印寫”兩種方式,不知道他是印還 是寫。為了顯現自己對教義的虔誠,知禮還曾“燃三 指以供佛”,到了晚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跟山外派 的爭鬥,令身心疲憊,他曾經跟十位僧人共同約定, 一起來修《法華懺》三年,到期時,他們十一人共同 自焚,後來經過一些大臣及他的同門遵式等人的再三 勸阻,他纔同意不自焚。而知禮的弘法道場,就是四 明的延慶寺,四明就是**的寧波,因此我來到寧波 ,前往尋找延慶寺,以此來探尋知禮的遺跡。
      P63-7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