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林谷芳作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396-576
    【優惠價】
    248-360
    【介質】 book
    【ISBN】978710011682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商務印務館
    • ISBN:9787100116824
    • 作者:林谷芳
    • 頁數:208
    • 出版日期:2016-01-01
    • 印刷日期:2016-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離開了異性,有人成佛成聖,有人成癲成狂;擁有了異性,有人得其完整,有人如入牢籠。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差別? 林谷芳先生在《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一書中指出,佛家認為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而生命的痛苦則因執著這“必然的離散”為恆常所致,這點,在愛情上可說特別明顯。 追尋“不變的愛情”,幾乎是所有人共同的夢,它是與生俱來的“我執”*美麗的一種幻化,因為,“不變的愛情”所意涵的正是兩個不變的個體。
    • 性是人生的大公案,愛是情感中深刻的緣起,芸 芸眾生正在此迷思,但亦可由此返觀,由此修行,由 此超越。 變是本質,不變是迷思。所以禪說人生是:春天 的花、夏天的鳥、秋天的楓、鼕天的雪。識得此,每 一階段就有每一階段的色彩,每一生命就有每一生命 的風光。愛如此,性如此,親子之間也一樣。 《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一本勘破紅塵男女的 禪書,臺灣文化人、禪者,林谷芳驚案之作。
    • 小引
      你我每天都得面對的公案:男男女女
      緣起觀中的愛情
      不能以量化分析解決的“男女問題”
      根本在識得緣起之理
      緣起法中的凡夫
      恆久的愛情是不斷創造新愛的活動
      在承擔中產生自我的創造
      從回憶中激出創造,以創造積累出回憶
      愛情存在之真義(一):裸露生命
      愛情存在之真義(二):關懷生命
      愛情存在之真義(三):創造生命
      失戀也是一種生命的福氣
      給失戀人的一則公案
      兩“性”之異
      有了“異”,也纔有了印證生命的機會
      你能體會另一個生命在你肚中的感覺嗎?
      從*深的觸欲觀照兩性的差異
      女人,與其說是感性,不如說是混沌
      富於同情心,缺乏正義感
      “焦點明確”的男人
      男人是“識於遠而昧於近”的動物
      性的迷思與**
      性曲線與愛
      愛與性的合一
      氣機的交換
      性與道德的對話
      性是可以轉化與**的
      “精滿不思淫”——自體的陰陽具足
      能量是中性的,就看你怎麼用它
      不隻是幾克蛋白質與維生素而已
      美好而非高潮
      高潮的迷思
      人對“性”向來都是嚴肅的
      性是生命的一大公案
      破除心理迷思,不難有性的**
      解讀外遇
      要有來自“異性”朋友的印證
      外遇的“自然”屬性與文化觀照
      不同人生階段的外遇
      “把握後春天”的迷失
      以未來的“現實”來取代目前的“現實”,行嗎?
      想想“如何善後”
      從生命源自缺憾的基點關照外遇
      外遇是男女能否平等的一個重要印證點
      從**到穩定的“實相”
      *大的功課要從小的腳下參起
      變化的人生怎可能有不變的感情
      從“愛”、“性”到生活
      **“面對同一張臉孔”的夢魘
      從**到穩定的“實相”
      “恩情”使生活*具唯心面
      習慣與默契
      人無癖不立
      恩愛的關鍵——空間的有無
      給予彼此適度的空間
      男人比女人*需要安全感
      從“男尊女卑”、“父繫母權”到“男女平權”
      以興趣與志業來共同創造歷史
      以子為師
      談兩性關繫,還得及於“親子觀照”
      小孩是“自性天真佛”
      其實,我們常可以“以子為師”
      感激孩子再現我們的“生命前期”
      男女之間的“實在”常從有了小孩纔開始
      婚約裡要一有份不泯的童心
      移情與感激
      如實觀照、認真生活
      “情”字要有外延擴大的解釋
      男女相遇是“不可思議”之事
      識得時間的奧秘,即是大悟的人
      什麼時節就該有什麼風光
      以惜福**現實與**之間的落差
      如實觀照、認真生活
      附錄
      一朝風月 萬古長空
      我佛終宵有淚痕
      世情與道緣
      沙門如何有愛,婆子因何燒庵
      我兒林雨庵——訪禪者林谷芳
    • 應緣中的創造 “男女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大家都 覺這話有道理,卻少有人仔細去體會話中的誤解是誤 解了什麼,了解又到底了解了哪些。
      許多時候,我們所謂的誤解與了解,指的都是對 所愛對像的認知。然而,這句話若隻放在這個層次, 就未免淺了些,*深地說,誤解或了解的關鍵指的應 該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到底我們要的是什麼?多數 人對這其實並不那麼清楚。
      生命學問中,了解自己是個*中心、也*難解的 課題。佛家講眾生的顛倒因於無明,無明何隻是不解 萬物,無明*是對自己的不了知,就憑著一股“莫名 ”的本能而逐物。而人若真能明白了自己,與物、境 及他人該有的關繫固可了然,*甚地,那些先前必欲 得到的,也纔發覺與自己的生命原多不相應。
      唐代百丈懷海在人家問到“何謂奇特事”時,所 回答的竟是“獨坐大雄峰”。這回答除示學人直取當 下,直示朗然乾坤,說道人“不與萬法為侶”——不 依附萬物外,“獨坐”兩字,正是“獨坐自知”,也 意指對自我的掌握纔是人道與否的關鍵。修行,在一 定意義下,正是一種趨向“自知之明”的鍛煉。
      這樣的觀點放在愛情上*為適用,從初始的盲動 轉成*後的道別,許多人此時纔體會到“我要的並不 是這些”。不過,就生命或禪的立場,這還不夠,有 心人應該可以再逼問一句:“我所要的真對我那麼重 要嗎?”乃至“我真知道我要什麼嗎?” 不錯,這句話纔是使愛情可以存在於日常生活的 轉機。想想,茫茫人海中,你又如何能找到你生命中 “應該”要的,而真遇到了,他(她)又一定會是你 *好的選擇嗎?在這裡,我們原有莫名的憧憬,這憧 憬來自前期的生命,甚且是與生俱來,或佛家所言“ 多生熏習”的無明,這無明以自我為中心,但問題是 ,每個人既都是宇宙的**,他(她)又如何能** 貼合你所要的,於是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即便是茫 茫人海中真踫到了自以為是的*好選擇,*終總還是 與預期有違,在此,每個人似乎都注定是愛情路上必 然而永遠的挫敗者。
      事情當然可以不必這樣。生命的修行其實就是在 承受中產生自我的觀照與提升,萬事萬物既都在緣起 ,我們都在這緣起中“轉”,關鍵就在“轉好”或“ 轉壞”,愛情要好就必須有“應緣中的創造”,舍此 途,而以為可以輕易“拋棄舊愛,尋找新歡”,繼續 追求,反就注定成為永遠的挫敗者。
      佛家所講“隨緣做主”的“隨緣”,並非“逐緣 ”,而“做主”正在“應緣中的創造”。
      以創造積累共同的過去 佛家談因果,許多人以為是宿命的觀點,其實這 因果,主要在說明萬事萬物互為緣起的道理,其中, 不僅沒有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甚且*積極地認為, 由於因緣和合成就萬物,因此,創造“好”因緣,即 是眾生所能為、所當為之事。
      《了凡四訓》中**訓的“立命”之學,是“相 信”命運者所須讀的。書中的主角袁了凡原被一異人 批流年,無事不中,自以為人生早在定數之中。後來 經“雲谷會”禪師以:如此認命,“也隻不過是個俗 漢”而已,要其持咒正心,用“功過格”讓自己去惡 為善。袁了凡照之奉行,結果是命運大改,所以為子 孫寫下了這篇“立命之學”。
      “命雖定,運可改”是“立命之學”的觀點,說 明了在因緣之流中,我們在承受因緣的同時,也在改 變因緣。談因果,識得此承受,也得談及此改變。生 命一定程度固是被界定的,例如:死生往往非人所願 ,落於帝王將相或尋常百姓之家也不由自己選擇,然 而,生命的豐厚貧瘠、**沉淪卻全可操之於己。在 此,客觀條件之意義原可因觀照之不同而改變,有人 一簞食、一瓢飲,不堪其苦,有人卻以為乃“天之將 降大任於斯人”,有人追求錦衣玉食,以為不如此即 枉費一生,有人卻以為如此乃為逸樂所鎖。而其實, 意義的改變也必然導致實質的改變,所謂“相由心生 ”這“相”,何隻是面相,它*及於生活相關之諸相 ,這些都將因一心之轉而改。
      立命如此,何況男女。識得緣起之理,知道“變 ”是男女常態固是*基本的,但仍僅得車之一輪而已 。“承受”與“改變”“緣起”與“創造”原須同時 並舉。因此在知道變是常態後,重點就在要如何變。
      所以說,對婚姻、對感情就須以“增上緣”之心應之 ,讓善緣增長。而不是一紙證書保證了,往後就任其 因緣聚散;也不能說既然聚散無常,干脆就從不認真 。
      其實,沒有變化、沒有創造性的感情是難以想像 的。想想,男女相戀,為博歡心所出的點子有多少? 而生命的趣味不就在其中!?許多人喜歡說“婚姻是 愛情的墳墓”,關鍵就在結婚之後,這個變化、這個 創造性不見了。
      戀愛時,因不熟悉,男女吸引*多地來自“互相 發現”的樂趣,也因此,日日就在“增上”的變化。
      但生活在一起,彼此毫無遮掩,漸漸溺於慣性,乃成 一潭死水,這時就須不斷地創造互動,關繫纔不致枯 槁。而能如此,那由愛情而生的親情、恩情、一體感 等,也纔可能在兩人間產生。
      創造,使不同生命積累了共同過去,讓兩人生命 有了共同記憶,卻又不囿於這記憶。沒有回憶的兩人 生活本不該存在,但隻有共同過去的生活也可以結束 ,在共同過去中激出創造,以創造積累*多的其同過 去,纔真是識得緣起的真義。
      P18-2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