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性命之學(儒門心法新四書闡微)/藍田書院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372-539
    【優惠價】
    233-337
    【介質】 book
    【ISBN】97875117205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央編譯
    • ISBN:9787511720580
    • 作者:翟玉忠
    • 頁數:220
    • 出版日期:2014-03-01
    • 印刷日期:2014-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62千字
    • “性命”之學與“天道”之學回答了兩個長期困惑人類的重大問題: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人生有何規律可循?並指出了性命所追求的**之“道”……《性命之學(儒門心法新四書闡微)》(作者翟玉忠)是關於研究新儒家的專著,全書分為楚簡《性自命出》篇;《禮記·大學》篇;《禮記·中庸》篇等五部分內容。
    •   《性命之學(儒門心法新四書闡微)》介紹了:西 方人以宗教安身立命,那麼,中國人安身立命原本靠 什麼呢? 答曰:性命之學。 性命之學是研究生命的本質及人生規律的知識體 繫,是中國文化所特有的,值得我們特別重視。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人生有何規律可循?性命之 學回答了這兩個長期困惑人類的重大問題。對於迷失 於物欲的現代人來說,它是大寶貝——不僅對於沒有 宗教傳統的中國人是這樣,對於科學越發昌明、宗教 約束日益淡薄的西方世界也是這樣。因為性命之學超 越了所有宗教神學形式,讓我們看到了人作為人的本 來面目。 《性命之學(儒門心法新四書闡微)》的作者是翟 玉忠。
    • 性命之學照亮人類未來(代序)
      一、命有三科
      二、性有善惡
      三、生死如一
      第一章 導言
      一、孔子為何罕言性與天道
      二、百家皆言大道
      三、“新四書”是修證天道的大法
      第二章 楚簡《五行》篇
      一、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二、不安則不樂,不樂則無德
      三、五行皆形於內而時行之
      四、不聖,思不能輕
      五、聰則聞君子道
      六、君子慎其獨也
      七、君子之為德也,無與終也
      八、未嘗聞君子道,謂之不聰
      九、聖人知天道也
      十、仁義,禮所由生也
      十一、愛父,其攸愛人,仁也
      十二、貴貴,其等尊賢,義也
      十三、恭而博交,禮也
      十四、剛,義之方;柔,仁之方也
      十五、君子集大成
      十六、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
      十七、聞道而樂者,好德者也
      第三章 楚簡《性自命出》篇
      一、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二、凡性為主,物取之也
      三、凡心有志也,無與不可
      四、其用心各異,教使然也
      五、凡性,或動之
      六、長性者,道也
      七、凡見者之謂物
      八、凡道,心術為主
      九、其出於情也信,然後其入撥人之心也厚
      十、《賚》、《武》樂取,《韶》、《夏》樂情
      十一、凡至樂必悲
      十二、凡憂,思而後悲;凡樂,思而後忻
      十三、凡學者求其心為難
      十四、凡用心之躁者,思為甚
      十五、凡人偽為可惡也
      十六、凡人情為可悅也
      十七、言及則明舉之而毋偽
      十八、凡交毋烈
      十九、凡於路毋畏
      二十、凡憂患之事欲任
      第四章 《禮記·大學》篇
      一、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二、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三、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四、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五、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六、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七、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八、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九、絜矩之道
      十、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十一、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十二、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第五章 《禮記·中庸》篇
      一、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三、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四、中立而不倚
      五、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六、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
      七、反求諸其身
      八、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九、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十、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十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十二、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十三、凡為天下**有九經
      十四、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十五、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十六、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十七、至誠如神
      十八、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
      十九、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
      二十、大哉聖人之道
      二十一、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二十二、君子之道,本諸身
      二十三、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二十四、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
      二十五、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後記 中國有通天人之際的大學問
      一、道、名、法三者的本質及其間的辯證關繫
      二、窮理、盡性、至於命,修養做功夫的三個步驟
    • 在孟子看來,修身以俟命,“盡心一知性一知天 (道)一立命”是一個人修行的次第,至立命,則生死 之間,人道盡矣。關鍵是內外兼修,孜孜行善,不斷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死而後已! 把握今生今世,由生知死,生死如一,是孔門生 死觀的重要特點。據《論語·**篇》載:“季路( 即子路一筆者注)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 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 曾子是踐行儒家生死觀的典範。曾子死前,因為 自己所墊的席子不合禮制,就要求*換,讓自己身心 死得其所。《禮記·檀弓上》記此事說,曾子病倒在 床上,病情嚴重。樂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 在腳下,書童坐在角落裡拿著蠟燭。書童說:“席子 花紋華麗光潔,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子春說:“ 住嘴!”曾子聽到了,突然驚醒過來說:“啊!”書 童又說:“席子花紋華麗光潔,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 ?”曾子說:“是的。那是季孫氏賞賜我的,我沒有 能換下它來。曾元,扶我起來,換竹席!”曾元說: “您的病**嚴重,不能移動。等到天亮,我一定遵 從您的意思換了它。”曾子說:“你愛我不如書童啊 。君子愛人以德行,小人愛人是姑息遷就。我現在還 求什麼呢?我隻盼望死得合於正道罷了。”於是大家 扶起曾子,換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還沒有放 安穩,曾子就去世了。(原文:曾子寢疾,病。樂正 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 。童子曰:“華而皖,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 !”參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皖,大 夫之簀與?”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 也。元!起,易簀!”曾元聽來,諸子百家爭鳴,那 一定是何等的熱鬧,**的有趣。事實上,所謂爭鳴 ,所謂諸子的學術思想,都是圍繞著一個傳統的中心 在轉。這個中心,便是‘道’,也就是儒、道並未分 家,諸子百家也並未分家的天人之際的‘道’。尤其 重在‘人道’。” 南先生此論,不可不謂卓識。
      因為1993年郭店楚簡的出土,使我們清楚地看到 了這樣一個燦爛時代的存在。郭店楚簡作於公元前 300年以前,與南師所說的時代亦大體相合。通讀郭 店楚簡儒道諸書,我們會發現,當時儒道不僅不互相 攻擊,且二者互通,甚至儒家的核心概念亦取自道家 。比如郭店楚簡《五行》的核心聖、智的觀念。
      四川大學歷史繫魏啟鵬教授在釋《五行》“見而 知之,智也;聞而知之,聖也”一語時明確指出,這 種觀念與《文子》相通。他寫道:“《文子·道原》 :‘文子問聖智。老子日:聞而知之,聖也,見而知 之,智也。……聖人知天道吉兇,故知禍福所生,智 者先見成形,故知禍福之門。聞未生,聖也。先見成 形,智也。無聞見者,愚迷。’定州漢簡《文子》亦 保存有論聖智之言:‘刑而知擇行。故聞而知之,聖 也。’‘此功者天置之所成,聽聖人守道……。’‘ 知也,故聖者聞……。’‘知。平王日:何謂聖知? 文子日:聞而知之,聖也。’聖智之學,儒門似取之 於道家。” 李學勤先生在給魏啟鵬教授帛書《五行》篇(魏 先生當時稱為《德行》)校釋所作的序中,亦指出古 代心性之學源流遠矣,且儒道互通。他說:“清代以 來,學者多認為宋學的興起是受了釋道二氏的影響。
      實則古代思想界限本不甚嚴,孔子即曾問學老子。而 思孟一繫暢言心性,至少在形式上與道家有共通之處 。帛書《五行》、 《德聖》抄於《老子》書後,與 道家的《九主》同列混陳,可能就是出於這個緣故。
      宋學繼承思孟,也與二氏有了類似的論題。單純歸因 於二氏的影響,恐怕是不合乎史實的。” 南懷瑾先生還說,儒者重人道。從《五行》篇中 我們看到,儒門修道主張從人道起修,*終達於天道 。這一點郭店楚簡《尊德義》中講得*為清楚,上面 說:“聖人之治民也,民之道也。禹之行水,水之道 也。造父之御馬,馬之道。後稷之藝地,地之道也。
      莫不有道焉。人道為近。是以君子,人道之取先。” 在《五行》中,以善代表人道,德代表天道。集 大成之君子,能由人道而達及天道。其路線*為穩健 、平實! 孔門中影響中國文化*大的學派,是由孔子一曾 子一子思一孟子一宋明理學諸家傳承,注重心法的思 孟學派。《二程語錄》介紹其師承關繫說:“孔子沒 ,傳孔子之道者,曾子而已。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 之孟子。孟子死,不得其傳。”P18-1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