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哲學史(圖文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158-230
    【優惠價】
    99-144
    【介質】 book
    【ISBN】97875000930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
    • ISBN:9787500093053
    • 作者:張岱年
    • 頁數:138
    • 出版日期:2014-01-01
    • 印刷日期:2014-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00千字
    • 天道觀;人道觀;古今觀;知識論;名實觀;封建制時期的哲學;秦漢時期的哲學;天人關繫;宇宙生成;形神關繫;古今質變;人性學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哲學……《中國哲學史(圖文版)》(作者張岱年)有條不紊的對先秦哲學、封建制時期的哲學以及近代哲學逐一介紹。
    • 《中國哲學史(圖文版)》以哲學家張岱年在《中 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史》卷中為“中國哲學史”撰寫的 條目為文本基礎,提取重要內容配以闡釋性條目及相 關延展內容,同時輔以豐富圖片別致編排。《中國哲 學史(圖文版)》(作者張岱年)有條不紊的對先秦哲學 、封建制時期的哲學以及近代哲學逐一介紹。全書雖 然篇幅短小,卻充滿深厚的學識積澱。
    • 奴隸制及其向封建制轉變時期的哲學/4
      先秦哲學/5
      天道觀/5
      人道觀/22
      古今觀/27
      知識論/31
      名實觀/34
      封建制時期的哲學/39
      秦漢時期的哲學/39
      天人關繫/42
      宇宙生成1/46
      形神關繫/48
      古今質變/49
      人性學說/51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哲學/53
      有無/57
      名教與自然/60
      言意/63
      形神/64
      隋唐時期的哲學/68
      心性、理事/69
      道統與法統/78
      天人關繫/79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81
      理氣、道器/82
      心性、心物/93
      聞見、知行/96
      兩一、變化/99
      古今、理勢/101
      中國近代哲學/104
      自然觀/118
      社會歷史觀/121
      發展觀/125
      知行觀/127
      中國哲學的特點/129
      附錄/133
      氣/134
      精氣/138
    • 戰國初期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 人。長期住在魯國。可能當過工匠或小 手工業主,具有相當豐富的生產工藝技 能。墨子長期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 傳他的政治主張。但他並無親筆著作。
      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 《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 志》、《明鬼》、《非樂》、《非命》等篇, 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 的記錄。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 認識論方面,強調知識來源於眾人耳目之實,以視聽 感覺為判定 有無的根據,並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等。但墨 子的認識論 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片面強調感覺經驗的真實性, 信鬼神,並 把天志、鬼神作為推行政治主張的工具。在政治上, 墨子提出尚 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非樂的政治哲 學觀點。在 爭鳴辯論中提出名、辯、類、故、法、悖等邏輯概念 ,對後期墨 家建立古代邏輯體繫起了啟蒙和奠基的作用。墨子創 立了與儒家 對立的學派,積極參與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 、學術、軍 事與外交活動,留下豐富文獻典籍,產生重大社會影 響。從戰國 到漢初,與孔子齊名。墨子哲學是中國哲學史的重要 一環。
      墨子的天道觀。墨子認為天是有意志的,是人類 社會的*高 主宰,能賞善罰惡。人不分長幼貴賤,都是天的臣子 ,天下的百 姓一樣受到愛戴。如果君主違背了天意同樣要受到懲 罰,反之. 則會得到天的獎賞。墨子其實是以“天志”作“規矩 ”來度量天 下王公大人及卿大夫之仁與不仁,借助這個幻想的* 高主宰力量, 警戒統治者要行善除惡,以實現“有力相營,有道相 教,有財相 分”的社會理想。“天志”論是中國傳統的有神論的 一種表現形式, 這種觀點後來為封建統治者所利用,在歷**產生了 消極影響。
      世界的本原是“道”,而不是天。他宣稱道“先天地 生”、 為“萬物之宗”,又講“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 子所說的“道”和“無”(見有與無),究竟是一個觀 念性 的**和思維的虛構,因而屬於客觀唯心主義,還是 天地 形成之前的“混成之物”,即原始物質,因而屬於樸 素唯 物主義,這個問題在中國學術界至今尚有爭論,但大 家都 承認,它把中國理論思維大大推進了一步,對以後中 國哲 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以後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 子的 觀點,莊子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觀點。一些傳授《周 易》 的學者,依托孔子寫成《易傳》,以“太極”為天地 的本原。
      又區別了道器,提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 之器” 的命題。認為道是無形的規律,器是有形的實物。齊 國的 “稷下學宮”的一批學者,圍繞著天道,展開了“爭 鳴”, 推崇管仲的學者在《管子》中提出了“天不變其常” 的思 想,以“精氣說”發展了早期關於“氣”的學說。強 調了 天的物質性。
      戰國末年,苟子肯定“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 為桀 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 家。姓李,名耳,字伯陽,又 稱老聃。《史記》載為楚國苦縣 (今河南鹿邑東,一說安徽渦 陽)人。傳說老子一生下來就 有白色的眉毛和胡子,所以後 來被稱為老子。道家後人將老 子視為宗師,成為道家學派的 始祖。在道教中,老子是一個 很主要的神仙,被稱為太上老 君,尊為道祖。史料記載孔子 還曾拜訪過老子,二人討論了 很多做人、為官的道理.臨行 前老子贈言說:“為人之子,勿 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 為上,望汝切記。”孔子感嘆不 已,獲益不淺,頓首道:“弟子 一定謹記在心!”此外,他的 “無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 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戰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 和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 物。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 河南商丘東北,一說安徽蒙城) 人。曾經生活窮苦,靠打草鞋 生活,但從不委曲求全。《史記》 中記載,莊子曾在家鄉做過管 理漆園的小官,在職不久就歸 隱了。楚威王聞知莊子很有纔 能,派了兩名使者,以厚幣禮 聘,請他做相。莊子說:千金、 相位確是重利尊位,但這好比 祭祀用的牛,喂養多年,便給 它披上繡花衣裳送到太廟做祭 品,我寧願像條魚,在污泥濁 水中自得其樂。後世將他與老 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 為“老莊哲學”。
      有與無是中國哲學的一對重要範疇。“有”指具 體存在的事 物,亦稱實有。“無”指無形無像的虛無。《老子》 在中國哲學史 上**個提出否定性的範疇“無”。它說:“無名, 無地之始,有 名,萬物之母”,“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萬無”, “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 和”。“一”指 天地未分時的原始物質存在的總體,是“有”,是存 在。道生一。
      即“有”生於“無”。“道”與“無”實際上是同一 含義,二者都 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本體,是客觀存在於事物之上的“ **”。對 於這個“**”,學術界有人認為是精神,有人認為 是物質,還 有待深入研究。《老子》又說:“三十幅共一轂,當 其無,有車之 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認為“有”所 以能為利,是 由於有“無”。“有”“無”互相依存,“無”比“ 有”*為根本。
      這對後來崇尚虛無的思想,有過很大影響。中國古代 哲學**對 “有”、“無”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理解,分歧的焦點 在如何理解“無” 以及“有”和“無”的關繫。老子認為“無”比‘‘ 有”*為根本. 明清之際的哲學家王夫之則相反,從根本上否認無的 存在。P14-1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