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了凡四訓/典藏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169-244
    【優惠價】
    106-153
    【介質】 book
    【ISBN】978754702967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萬卷
    • ISBN:9787547029671
    • 作者:(明)袁了凡|譯者:夏華
    • 頁數:294
    • 出版日期:2014-04-01
    • 印刷日期:2014-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50千字
    • “典藏”書繫,旨在為廣大讀者普及文化知識,涵蓋面廣。
      《了凡四訓》是“典藏”書繫中的一本,是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了凡,作於六十九歲。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內涵深刻,兼融儒釋道三家思想,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所以數百年歷久不衰,為各界人士欣然傳誦,時至**,仍然是膾炙人口、滋育身心的傑作。
      該書主要闡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講述“趨吉避兇”的方法;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隻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福得福,善報無盡。該書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學說,運用因果報應、福善禍淫之理,闡明忠孝仁義、諸善奉行以及立身處世之學。
    •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於六十九歲時 所作,以此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 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全文分“立 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四個部分。文章篇幅雖然短小,但是寓理內涵深 刻,兼融儒釋道三家思想,盡現真善美中華文化, 論證“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 願皆成”的道理。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 所以數百年來歷久不衰,時至今日,仍然被人們 廣為傳頌,膾炙人口。 本書為了讀者閱讀方便,對原作進行了精心 加工,配以注釋及譯文,使全書更具可讀性。本 書除了對《了凡四訓》進行詳細解讀,還收錄了 《袁了凡居士傳》《雲谷先大師傳》《雲谷禪師 授袁了凡功過格》《安士全書》等,並配以譯文, 使內容更為翔實。
    • 了凡四訓
      **訓立命之學
      第二訓改過之法
      第三訓積善之方
      第四訓謙德之效
      袁了凡居士傳
      雲谷先大師傳
      安士全書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萬善先資集
      欲海回狂集
      西歸直指
    • 原文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 是千金人物:享百金 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 天不過因材而篤,幾 曾加纖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 十世之德者,定 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 子孫保之:其斬焉無 後者,德至薄也。
      譯文 雲谷禪師說:“豈隻是功名不應該得到,恐怕不 應該得的事情,還多著哩!當知有福沒 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曉得這都是自作自 受;糊塗的人,就都推到命運頭上去 了。譬如這個世上能夠擁有千金產業的,一定是享有 千金福報的人;能夠擁有一百金產業 的,一定是享有一百金福報的人;應該餓死的,一定 是應該受餓死報應的人。比如說善人 積德,上天就加多他應受的福;惡人造孽,上天就加 多他應得的禍。上天不過在他本來的 質地上加重一些罷了,並沒有一絲毫別的意思。就像 生兒子,也是看下的種怎樣,種下的 很厚,結的果也厚;種下的薄,結的果也薄。
      譬如一個人,積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 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十代 的功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 三代或者兩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三代 或者兩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至於那些隻享了一 代的福,到了下一代,就*後的人, 那是他功德極薄的緣故,而恐怕他的罪孽,還積得不 少哩! 淺釋 雲谷大師這些開導**重要,**不能看作是迷 信。如果看作迷信,實在講不是雲谷 迷信,是我們自己迷信。自己迷了,不相信別人之言 ,不相信事實的真相,是自己迷惑顛倒。
      前面雲谷禪師教袁了凡真實地反省檢討,了凡纔真正 知道自己的過失很多。“知過能改,善 莫大焉”,世間*大的善行就是改過。
      我們在《無量壽經>裡也讀到,佛告訴我們,縱 使供養無量無邊的聖人——這是大善, 還不如自己回頭來認真修行。認真修行就是改過自新 ,我們古聖先賢所講的,改過是大善, 中外的聖人都有共同的見解。
      雲谷在此就講到“豈惟科第哉”,豈隻是功名? 求取功名是要靠積德,是要靠過去生中 的修積,纔能夠得到科第。“世間享千金之產者”, 這是講富貴。家財萬貫,一定是富貴之人, 他纔能夠享受富貴。富貴不是隨便可以得來的,佛門 裡說,這一生中得大富是因前生財布 施修得多。我們這一生貧困是因前生沒有大修財布施 的果報。財富能不能勉強得到呢?不 可能是得不到的。如果勉強去求,災禍跟著就來了。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我們看中國 古人造字,學問都很大,“禍”跟“福”兩個宇很像 ,就差那麼一點點,真是失之亳釐,差 之千裡。這些都是教我們先知道因果,然後我們求功 名、求富貴,纔能夠如理如法,沒有 一樣求不到的。
      “千金”是說大富,“百金”是講中富,必定他 們前世都種了善因,所以是大富之人, 或是中富之人。“應該餓死的人”,是他前世造惡多 端,不修布施,貪妒吝嗇所致。世間有 沒有這樣的人?有。我們也曾見過一毛不撥,一點好 事都不願意做的人。他勸人布施,自 己卻不肯布施。這樣的人,我們知道,來生必得貧窮 的果報。因緣果報是自作自受,*沒 有個主宰在支配。如果說有個主宰在支配,這是錯誤 的看法。
      “天不過因材而篤”,世間人常以為一切皆是天 意安排,其實不然,裡面真正的原因是 自己的造作,**不是天意,天沒有意思。隻有大聖 大賢有真實的智慧,能把這些事相和 事實真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一段是講富貴 貧窮都有定命,下面是講兒女也有定命, 這是世間人的兩樁本事。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 。”中國的大德——印光大師常稱嘆的 有兩個人。**是孔老夫子,所修的是“百世之德” 。孔夫子所念都是利益**、利益百姓, 沒有一絲一毫為自己著想。他一生從事教學,把自己 的理想抱負傳給學生,是中國歷**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子孫一直到**,已經70多 代了。孔德成先生在全世界還受到大 眾的尊敬。不但是中國人,甚至外國人——像美國人 ,一聽到他是孔老夫子的後代,特別 加以禮敬,特別招待他。種善因得善果,於此顯見。
      “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十世 之德”,在中國歷**,帝王將相建立一 個政權能夠傳十幾代,像清朝傳了十代——從順治到 宣統。如果祖先不積德,那是不可能的! **的人不相信這些事情,認為是自己有能力、有權 謀、有智慧,這些想法都錯誤了。祖 宗積德,及本身宿世的德行,感應道交,有同樣德行 的人到了一家,纔能夠保得住。
      小而言之,我們家庭的事業能夠傳多少代?我們 舉個例子,像臺灣同仁堂。同仁堂原來 是在北京,也是祖先積德,這個堂號做了一百多年— —百年老店,他傳了多少代!老祖宗存 心仁慈,開藥店是以救人為目的,利潤不在乎,隻要 生活能夠維持,店面能夠維持下去就可以。
      不是以賺錢為目的,不是以個人享受為目的,是以利 益社會,幫助苦難的眾生為目的。他存 這個心,所以他能夠維繫一百多年。如果子子孫孫不 變祖先的宗旨,他的公司行號必然能夠 不斷地延續下去。不像現在許多人開公司,開不到兩 三年就倒閉了,這就是德薄。
      “有三世二世之德者”,能夠傳三世、二世,也 “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 德至薄也。”我們中國俗話常說:“不孝有三,無後 為大”。這是德很薄,以至於他不能傳下 去了。過去社會對這些事很重視,現在觀念**改變 了,甚至於有許多年輕的夫婦,他們 不要兒女,嫌兒女麻煩。現在社會的結構跟從前不一 樣了,現在有社會福利。美國或加拿大, 誰養老?**養老,不需要靠兒女養老,所以他可以 不要小孩。六十五歲退休了,**有 養老金,按月送來,比兒子還孝順。這是現代的社會 福利制度比從前好,從前老人唯有兒 女來撫養,現在的社會逐漸趨向於由**、由政府來 照顧。但是因果的原則是不會變*的。
      養兒防老這是世俗的觀點。年輕人發心出家,父 母親友總是想盡辦法來阻擋,原因在於 他不曉得,還守著舊觀念——無後為大。佛法是看三 世一過去、現在、未來,他看到整個宇宙, 實在是認清宇宙本來面目。我們世俗人看的隻是宇宙 中的一部分,看不到全體,而且隻看到 很小的一部分。在十法界裡隻看到人法界;人法界裡 面隻看到現前,看不到過去、未來,所 以眼光沒有佛菩薩那樣的透徹。家裡面如果有人出家 ,那真正是**大喜事、**殊勝之事。
      可是出家一定要認真修行,出家修行要是沒有結 果,於家庭沒有損害,於自身必定墮 落。佛家常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 了道,披毛戴角還”,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了道的確很不容易,你修行要有一定的成就,決定要 證果,至少也要決定往生淨土,超出三界。
      譬如小乘一定要證得須陀洹果以上,雖沒有出三界也 不要緊。為什麼?證得“位不退”,就 算是聖人了。以後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決定證阿羅 漢果,時間雖然長,不墮三惡道,算 是有成就了。
      以這個標準來看,在大乘佛法裡面*低限度,也 要把見思煩惱斷一部分——也就是 八十八品見惑斷掉,纔算是成就。八十八品見惑沒有 斷掉,這一生就沒有成就,這是我們 必須認識清楚的。八十八品見惑斷掉,在大乘圓教裡 是初信位,小乘是初果位,不達到這 個標準不算成就,還是要六道輪回。六道輪回就要還 債,十方的供養你必須一一償還。人 家不是白白地供養你,一定要償還。如果證得小乘初 果、圓教初信位,供養的人都有福了, 也不要還債,他的確種在福田上了。依此標準來看, 我們這一代的出家人做不到,誰有能 力可以得到? 做不到還有一個方法——求生淨土。求生淨土, 一定要能往生,若不能往生還是不行。
      實在講求生淨土,比斷八十八品見惑容易得多了。生 西方淨土,八十八品見惑一品不斷都 沒有關繫,所謂帶業往生。隻要具足真正的信心、真 實的願行,老實念佛,沒有一個不成 就的。這在我們的《無量壽經》《彌陀經》上看得清 清楚楚的。所以發心出家,一定要成就的。
      P20-2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