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316-459
    【優惠價】
    198-287
    【介質】 book
    【ISBN】978712124215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242151
    • 作者:萬維鋼
    • 頁數:262
    • 出版日期:2014-10-01
    • 印刷日期:2014-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53千字
    •    用一萬小時培養天纔·用心理學反成功學·用大數據預測未來·用實驗刺探真相……
          讓大腦翻牆,跳出隱藏在常識中的思維陷阱
          大量你經常接觸的知識,挑戰你萬萬沒想到的認知神經。

    •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精選了 萬維鋼老師的文章和書評,以“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 界”為導向。 作者常用有趣的實驗、數據來解讀感性的事物, 其理工科思維涉及行為經濟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學 、統計學、物理等許多學科,以前沿的科學視角解讀 生活,為人們提供了認知的新方法。讀完本書相當於 精讀了十幾本經過篩選、再創作及通俗化處理的巨著 ,不僅有趣還十分有營養。
    • 萬維鋼,筆名同人於野,“學而時嘻之”博主。博文介紹為“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喜歡科學和政治,作品以理性思維見長。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現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繫研究員。《新知客》、《新知》、《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特約撰稿人,天涯名博,在知乎、果殼、觀察者、共識網等國內知名網站上設有專欄,在《麻省理工科技創業》、《商界評論》等報刊和網站發表過若干文章,文章常引發大眾思考,掀起諸多話題討論。《流言時代的賽先生》及《十萬個為什麼》(新版)的數學分冊和物理分冊作者之一。博文地址: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
    • Part One 反常識思維
      “反常識”思維
      別想說服我!
      真理追求者
      壞比好重要
      *簡單概率論的五個智慧
      一顆陰謀論的心
      橋段會毀了你的生活
      健康的經濟學
      核電站能出什麼大事
      Part Two 成功學的解藥
      科學的勵志和勵志的科學
      匹夫怎樣逆襲
      練習一萬小時成天纔?
      ***的想像力是不自由的
      思維密集度與牛人的反擊
      上網能避免淺薄嗎?
      高效“衝浪”的辦法
      筆記本就是力量
      用強力研讀書
      創新是落後者的特權:三個競爭故事
      過度自信是創業者的通行證
      奪魁者本色
      打遊戲的三個境界
      窮人和富人的人脈結構
      Part Three 霍金的答案
      亞裡士多德為何不數數妻子有幾顆牙
      物理學的邏輯和霍金的答案
      怎樣用統計實驗檢驗靈魂轉世假說
      一個關於轉世的流行病學研究
      擺脫童稚狀態
      怎樣纔算主流科學?
      科研的格調
      喝一口的心理學與喝一瓶的心理學
      醫學研究能當真嗎?
      真空農場中的球形雞
    • 別想說服我! 霍金寫《時間簡史》和《大設計》二書,都有一 個被所有人忽視了的第二作者,列納德·蒙洛迪諾。
      這兩本書能夠暢銷,我懷疑霍金本人的貢獻也許僅僅 是他的名氣,因為公眾其實並不真喜歡科學知識 - 哪怕是霍金的知識。而霍金也深知“每一個數學公式 都能讓這本書的銷量減少一半”。如果真有讀者能在 這兩本“霍金的書”中獲得閱讀上的樂趣,很可能要 在相當的程度上歸功於蒙洛迪諾。從他獨立完成的 Subliminal(《潛意識:控制你行為的秘密》)這本 書來看,蒙洛迪諾真的是個**會寫書的人。他** 了解讀者想看什麼。
      看完《潛意識》,我也知道讀者想看什麼了。在 書中蒙洛迪諾講了個很有意思的笑話。說有一個白人 天主教徒來到天堂門口想要進去,他跟守門人列舉了 自己的種種善行,但守門人說:“可以,不過你還必 須能夠正確拼寫一個單詞纔能進。”“哪個單詞?” “上帝。”“GOD.”“你進去吧。” 一個猶太人來到天堂門口,他同樣被要求正確拼 寫一個單詞纔能進。守門人考他的單詞仍然是“上帝 ”。這個單詞**簡單,所以他同樣拼寫正確,於是 也進去了。
      故事*後一個黑人來到天堂門口,他面臨同樣的 規則。但是守門人讓他拼寫的單詞是,“捷克斯洛伐 克”。
      這個笑話的寓意是像我們這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接收信息都有一個門檻,低於這個門檻的我們根本不 看。我的門檻就相當高,誰想向我說明一個什麼科學 事實,我一般都要求他出具學術論文。比如作為一個 愛國者,我對中醫的存廢和轉基因的好壞這兩個問題 **感興趣,特別關注相關的論文。然而就算是論文 也有好有壞,要知道有的論文根本不嚴謹。所以一篇 論文質量好壞,我也有自己的判斷標準,達到我的標 準纔算得上是嚴謹的好論文: 如果這篇論文是說中醫有效的,我就要求它拼寫 “上帝”。如果這篇論文是說轉基因無害的,我就要 求它拼寫“捷克斯洛伐克”。
      你不用笑我,你也有同樣的毛病。蒙洛迪諾說, 人做判斷的時候有兩種機制:一種是“科學家機制” ,先有證據再下結論;一種是“律師機制”,先有了 結論再去找證據。世界上科學家很少,你猜*大多數 人使用什麼機制思考?每個人都愛看能印證自己已有 觀念的東西。我們不但不愛看,而且還會直接忽略, 那些不符合我們已有觀念的證據。
      有人拿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做了個實驗。研究者 根據某個容易引起對立觀點的議題,比如是否應該禁 *,偽造了兩篇學術報告,受試者隨機地隻能看到其 中一篇。這兩篇報告的研究方法乃至寫法都**一樣 ,隻有數據對調,這樣其結果分別對一種觀點有利。
      受試者們被要求評價其所看到的這篇報告是否在科學 上足夠嚴謹。結果,如果受試者看到的報告符合他原 本就支持的觀點,那麼他就會對這個報告的研究方法 評價很高;如果是他反對的觀點,那麼他就會給這個 報告挑毛病。
      去年方舟子大戰韓寒,雙方陣營都使用各種技術 手段尋找證據,寫了各種“論文”,來證明韓寒的確 有代筆或者的確沒有代筆。有誰記得看到過有人說本 陣營的論文不夠嚴謹的麼?都認為對方的論文纔是胡 扯。這遠遠不是*可怕的。如果我反對一個結論而你 支持,那麼當我看一篇支持這個結論的論文就會不自 覺地用*高的標準去看,就會認為這個論文不行;而 你,因為支持這個觀點,則會認為這個論文很好 — — 如此一來我不就認為你是弱智了麼?於是兩個對 立陣營都會認為對方是弱智。一切都可以在潛意識發 生。
      認為別人弱智和被別人認為是弱智,其實也沒那 麼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媒體也參與到觀念的戰爭之中 。
      如果人已經被各種觀念分成了陣營,那麼媒體就 不應該追求什麼“客觀中立”,因為沒人愛看客觀中 立的東西!媒體應該怎麼做呢?技術活動家Clay Johnson 在 The Information Diet(《信息食譜》 )這本書裡,給我們介紹了美國收視率*高的新聞臺 Fox News (福克斯新聞)的成功秘密。尼克松時期 ,媒體人Roger Ailes有感於當時媒體隻知道報道政 府的負面消息,認為必須建立一個“擁護政府的新聞 繫統”。然而事實證明Fox News 的成功並不在於其 擁護政府 —— 它隻擁護共和黨政府 —— 而在於 Ailes有***的新聞理念: o **,有線頻道這麼多,你不可能,也沒必要 取悅所有觀眾。你隻要迎合一個特定觀眾群體就可以 了。
      o 第二,要提供有強烈主觀觀點的新聞。
      給觀眾想要的東西,比給觀眾事實*能賺錢。觀 眾想要什麼呢?娛樂和確認。觀眾需要你的新聞能用 娛樂的方式確認他們已有的觀念。福克斯新聞臺選擇 的觀眾群體,是美國的保守派。每當美國發生*擊事 件,不管有多少媒體呼吁禁*,福克斯新聞一定強調 擁*權 - 他們會找一個有*的采訪對像,說如果我 拿著*在現場就可以制止慘案的發生。美國對外軍事 行動,福克斯新聞一定持強硬的支持態度,如果有誰 敢提出質疑,他就會被說成不愛國。哪怕在其網站上 轉發一篇美聯社消息,福克斯新聞都要做一番字詞上 的修改來取悅保守派,比如《選民對經濟的擔心給奧 巴馬帶來新麻煩》這個標題被改成了《***跟白人 婦女有大問題》。
      我們可以想像知識分子一定不喜歡福克斯新聞。
      的確沒有哪個大學教授宣稱自己愛看這個臺。就連我 當初物理繫畢業典禮,繫裡請來的演講嘉賓都說物理 學有什麼用呢?至少能讓你學會判斷福克斯新聞說的 都是什麼玩應兒。可是如果你認為福克斯新聞這麼做 是為了宣傳某種意識形態,你就錯了。他們**的目 的是賺錢。
      比如修改新聞標題這件事,其實從技術角度說並 不是網站編輯的選擇,而是讀者自己的選擇。很多新 聞網站,比如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使用一個叫做 multivariate testing(也叫A/B testing)的技術:在一篇文章剛貼出來的時候,讀 者打開網站首頁看到的是隨機顯示的這篇文章的兩個 不同標題之一,網站會在五分鐘內判斷哪個標題獲得 的點擊率*高,然後就統一使用這個標題。事實證明 在讀者的選擇下*後勝出的標題都是聳人聽聞型的。
      福克斯新聞的收視率在美國***於其他新聞 臺。因為CNN在北京奧運傳遞火炬期間對中國的歪曲 報道,很多人認為CNN是個有政治色彩的媒體,其實 CNN得算是相當中立的 —— 這也是為什麼它的收視 率現在節節敗退。據2012年《經濟學人》的報道,傾 向自由派的MSNBC現在收視排名第二,CNN隻得第三, 而這兩個臺的收視率加起來也比不上福克斯。喬布斯 1996年接受《連線》采訪,對這個現像有一個**好 的評價: 當你年輕的時候,你看著電視就會想,這裡面一 定有陰謀。電視臺想把我們變傻。可是等你長大一點 ,你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兒。電視臺的業務就是人們想 要什麼它們就給什麼。這個想法*令人沮喪。陰謀論 還算樂觀的!至少你還有個壞人可以打,我們還可以 革命!而現實是電視臺隻不過給我們想要的東西。
      美國人玩的這一套,中國也有人早就玩明白了。
      **我們的媒體和網絡上有各種觀點鮮明的文章和報 道,它們或者罵得特別犀利,或者捧得特別動人,觀 眾看得暢快淋漓,十分過癮。但是這些文章提出什麼 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沒有?說過什麼能夠修正我們現 有思想的新信息沒有?它們隻是在迎合和肯定人們已 有的觀念而已。因為它們的生產者知道他們不需要取 悅所有人。他們隻要能讓自己的粉絲基本盤高興就已 經足夠獲利的了。他們是“肯定販賣者”。政治辯論 ?其實是一種娛樂。
      王小波寫過一篇《花刺子模信使問題》,感慨中 國人(主要是領導們)聽不得壞消息,一旦學者敢提 供壞消息就恨不得把他們像花刺子模的信使一樣殺掉 。我想引用喬布斯的話:王小波說的太樂觀了。真正 令人沮喪的現實是所有**的所有人都有花刺子模君 王的毛病,而且他們的做法不是殺掉壞消息,而是隻 聽“好”消息 —— 那些能印證我們觀念的消息。
      這個毛病叫做“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如果你已經開始相信一個什麼東西了,那麼 你就會主動尋找能夠增強這種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顧 事實。這樣一旦我們有了某種偏見,我們就無法改變 主意了。《信息食譜》說,Emory 大學教授 Drew Westen 實驗發現,對於那些已經支持強烈共和黨或 民主黨的學生來說,如果你給他們關於其支持的黨的 負面新聞,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會顯示這些人 大腦中負責邏輯推理的區域關閉了,而負責感情的區 域卻激活了!換句話說他會變得不講理隻講情。因為 他們感到受到了威脅。這個受威脅的感情會讓你把相 反的事實用來加強自己的錯誤信念。社會學家 Brendan Nyhan甚至發現了一個“逆火效應”:你給 一個保守派人士看關於**的減稅政策並沒有帶來經 濟增長的文章之後,他居然反而*相信減稅可以帶來 經濟增長。
      在確認偏誤的作用下,任何新證據都有可能被忽 略,甚至被對立的雙方都用來加強自己的觀念。這就 是為什麼每一次*擊事件之後禁*派和擁*派都變得 *加強硬。另一本書,Future Babble(《未來亂語 》)講了個*有意思的實驗。實驗者給每個受試學生 發一套性格測試題讓他們做,然後說根據每個人的答 案給其各自分析出來了一份“性格概況”,讓學生評 價這個概況描寫的準不準。結果學生們紛紛表示這個 說的就是自己。而事實是所有人拿到的“性格概況” 都是**一樣的!人自動就願意看到說的跟自己一樣 的地方,並忽略不一樣的地方。
      可能有人以為隻有文化程度比較低的人纔會陷入 確認偏誤,文化程度越高就越能客觀判斷。事實並非 如此。在某些問題上,甚至是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 思想越容易兩極分化。
      一個有意思的議題是**變暖。過去十幾年來媒 體充斥著各種關於**變暖的科學報道和專家評論, 這些報道可以大致分成兩派:一派認為人類活動產生 的二氧化碳是**變暖的罪魁禍首,如果不采取激烈 手段限制生產,未來氣候就會不堪設想;一派則認為 氣候變化是個復雜問題,現有的模型並不可靠,二氧 化碳沒那麼可怕。如果你對這個問題不感興趣,你根 本就不會被這些爭論所影響。而《信息食譜》告訴我 們,對**變暖的觀點分歧*大的人群,恰恰是那些 對這方面有很多了解的人。調查顯示越是文化程度高 的共和黨人,越不相信**變暖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越是文化程度高的民主黨人,則越相信這一點。
      如果誰想看看這個爭論嚴重到什麼程度,可以去 看《經濟學人》*近一篇報道的讀者評論。這篇文章 說盡管過去幾年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不顧氣候學家警 告而繼續增加,可是地球平均溫度卻並沒有升高,遠 低於科學模型的預測。文章下面的評論水平跟新浪網 足球新聞的評論不可同日而語,敢在這說話的可能沒 有高中生。評論者們擺事實講道理,列舉各種論文鏈 接和數據,然而其觀點仍然鮮明地分成了兩派。就連 這篇文章本身寫得夠不夠合理,都有巨大的爭議。
      觀念的兩極分化並不**於政治,人們可以因為 很多事情進入不同陣營,而且一旦選了邊就會為自己 陣營而戰。你的手機是蘋果的還是安卓的?這兩個陣 營的人不但互相鄙視,而且有時候能上升到認為對方 是邪惡勢力的程度。人們對品牌的忠誠似乎跟政治意 識形態沒什麼區別。我們看蘋果新產品發布會,再看 看美國大選前兩黨的集會,會發現二者極為相似,全 都伴隨著狂熱的粉絲關注和激動的專家評論。
      也許因為手機已經買了或者政治態度已經表過了 ,人們為了付出的沉沒成本而不得不死命擁護自己的 派別,也許是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也許是為了尋找 一種歸屬感。但不管是什麼,這種陣營劃分肯定不是 各人科學推理的結果。根據諾貝爾獎得主 Robert Aumann 1976年的論文“Agreeing to Disagree”, 說如果是兩個理性而真誠的真理追求者爭論問題,爭 論的結果必然是二人達成一致。那麼現實生活中有多 少真理追求者呢?認知科學家 Hugo Mercier 和 Dan Sperber 2011年的一篇論文,“Why do humans reason?”,甚至認為人的邏輯推理能力本來就不是 用來追求真理的,而是用來說服別人的。也就是說我 們天生就都是律師思維,我們的大腦本來就是個爭論 設備。這也許是因為進化總是獎勵那些能說服別人的 人,而不是那些能發現真理的人吧。
      互聯網很可能加劇了人們觀念陣營的劃分。在網 上你連換臺都不用,**引擎自動根據你的喜好提供 信息。我相信氣候學家對**變暖的預測大大言過其 實,我認為決不可以廢除死刑,我使用蘋果手機,我 還要求豆漿必須是甜的豆腐腦必須是咸的 —— 在這 些原則問題上我從來不跟人開玩笑。如果微博上有人 發出違背我理念的言論我怎麼辦?我果斷取消對他的 關注。我們**有權這麼做,難道有人上微博是為了 找氣生麼?可是如果人人都隻接收符合自己觀點的信 息,甚至隻跟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那麼就會形 成一個“回音室效應”(echo chamber effect)。
      人們的觀念將會變得越來越**。
      有鋻於此,Johnson 號召我們改變對信息的消費 方式。他提出的核心建議是 Consume deliberately. Take in information over affirmation. —— 要主動刻意地消費,吸收有可能修正我們 觀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對我們現有觀念的肯定。
      這其實是**高的要求。要做到這些,我們必須 避免那些預設立場的說服式文章,盡可能地接觸** 手資料,為此甚至要有直接閱讀數據的能力。可是有 多少人能親自研讀各項經濟指標再判斷房價是否過高 呢?對大多數人來說現在房價是高是低隻與一個因素 有關:他是不是已經買了房。
      我建議把上面那兩句英文刻 iPad 上。不過我發 現*新的一繫列針對社交網絡的研究顯示,也許回音 室效應並不存在。有人對Facebook的朋友關繫研究發 現人們並沒有隻跟與自己政見相同的人交朋友。我們 在網上辯得不可開交,生活中仍然可以跟對方辯友“ 隔著一張桌子喫飯”。哪怕在網上,統計表明人們的 關注集群也不是按照政治立場劃分,而*多的是按照 視野大小劃分的。*進一步,我們也許過高估計了對 方陣營的**程度。有人通過調查統計美國兩黨的支 持者,發現如果一個人對某個政治方向有強烈的偏好 ,那麼他對對方陣營的政治偏好,往往會有*高的估 計。可能*大多數人根本沒那麼**,可能互聯網本 身就是個**的人抒發**思想的地方。對Twitter 的一個研究表明其上的言論跟傳統的民意測驗相比, 在很多問題(盡管不是所有問題)上*加偏向自由派 。一般人並沒有像Twitter上的這幫人那樣擁護奧巴 馬,或者支持**戀婚姻合法化。互聯網不是一個調 查民意的好地方。
      但不論如何,確認偏誤是個普遍存在的人類特性 ,而且有人正在利用這個特性牟利。錯誤觀點一旦占 了大多數,正確的做法就可能不會被執行。既然改變 那些已有成見的人的觀念如此困難,也許雙方陣營真 正值得做的隻有爭取中間派。2013年的 Nature Climate Change 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說,雖然不可能 改變那些已經對**變暖學說有強烈看法的人的觀點 ,但是可以用親身經歷來影響那些對氣候變化並沒有 什麼成見的人,而這些人占美國成年人口的75%。一 個策略是可以告訴一個中間派,你愛去鑿冰捕魚的那 個地方,現在每年的冰凍期比十九世紀少了好幾個星 期,來吸引其注意力。
      這個真不錯。當然在我這個堅定的**變暖學說 質疑派看來,那些看見自己家門口的池塘不結冰了就 認為**變暖的人純屬弱智。
      P10-1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