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泰順/鄉土中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隨筆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介質】 book
    【ISBN】97871080533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53343
    • 作者:劉傑|攝影:李玉祥
    • 頁數:153
    • 出版日期:2015-06-01
    • 印刷日期:2015-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2
    • 印次:3
    • 《鄉土中國》繫列旨在介紹中國民間傳統的地域文化。以圖文隨記的形式,向大眾傳播中華本土文化之精髓,復蘇久遠的歷史場景。為探究歷史傳承、反思文化變遷的人們,開闢一片傳統文化的博物館,鄉土社會的史書庫。 劉傑編著的《泰順》為該繫列之一,旨在介紹中國浙江省南部的一個山區縣——泰順縣的地域文化。

    • 數字化的今天,世界風雲變幻。現代都市人於歷 史留下的印痕已無可言說。老村、古鎮、舊宅、敗祠 、發黃的族譜,或可引發人們對鄉土中國的思索。 劉傑編著的《泰順》旨在介紹中國浙江省南部的 一個山區縣——泰順縣民間傳統的地域文化。本書以 圖文隨記的形式,向大眾傳播中華本土文化之精髓, 復蘇久遠的歷史場景。
    • 李玉祥,1962年生。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繫,視覺藝術碩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現為自由撰稿人,出皈有《老房子》繫列圖集等專著,並擔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鄉土中國》繫列圖書的特約攝影師。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展出刊載。

    • 前言
      壹 景泰壽慶
      貳 山水文化
      參 逶迄泰順行
      肆 夢圓廊橋落
      伍 走進古村落
      陸 鄉村建設
      柒 鄉土建築
      捌 匠作
      後記
    • 逶迤泰順行 沒到過泰順,不知行路的艱辛。從溫州到羅陽, 即使是小汽車,也得在山路上顛簸四五個小時。山道 彎彎,崎嶇難行。你可想像沒有汽車代步的歲月裡, 泰順先民是怎樣在這崇山峻嶺的百裡岩疆艱難跋涉的 。
      曾寫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大詩人李白 未到過泰順,比他略晚的詩人顧況、羅隱也僅僅是在 泰順做過短暫停留,就感嘆泰順之路是“群山萬道, 不可尋省”。“遙聞前山相對語,跨繞溪谷數裡程” 是山勢地貌的真實寫照。到了清代,情況並沒有好轉 ,董正揚就感嘆道“迢迢羅陽,如在天上”。交通狀 況惡劣,與外界的交流十分困難。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在泰順的鄰縣壽寧做縣官時, 寫過一本《壽寧待志》的書,裡面講述了一個故事: “相傳,浙之景寧、泰順、慶元與閩之壽寧四縣設於 景泰之七年,為‘景泰慶壽’四字。方設縣時,壽寧 與泰順爭疆不決,乃期面議,各以某日晨行,即相遇 處為鴻溝。壽寧令夜行直達泰順城內,登其室,泰順 令猶未出,繇是城以外盡屬壽焉……”這隻是一個傳 說,泰順縣令確是有苦說不出。但泰順人對這一“縣 恥”念念不忘也許另有意味,它既是對官府的調侃, 也是對後世鄉民的一種警醒:“路難行卻*要行”。
      行路的艱難,泰順人自然著意於鋪舍、路亭與橋 梁建設。古泰順的交通以陸路為主,自唐代起道路、 橋梁逐漸開始建造。古道有縣治羅陽通往溫州的“溫 州大道”,溝通浙閩兩省的“桐山大路”。就在這些 古道上,有歷代建設的鋪舍、路亭和各種橋梁,再加 上散落於鄉村間的形形色色的廊橋和玎步,形成了溝 通泰順與外界,縣城與鄉村,鄉村與鄉村之間的道路 交通網。
      為傳遞公文,古代官府專設了鋪舍。泰順至溫州 的大路是明清的驛道。鋪舍與驛道一起構成了古代帝 王對邊緣地區實行中央集權統治的生命線,受到歷代 統治者的重視。後來因公路交通的發展,鋪舍遂被廢 棄。
      路亭,鄉民習慣稱為涼亭。在泰順,除了飛雲江 上遊百丈口到銀珠坑口僅19公裡的航道可通木帆船, 和有幾條支流可通排筏外,大部分交通就依仗蜿蜒在 山嶺之上、溝壑之間的石子小路了。荷薪負重,跋涉 在這些小路上,異常艱辛。為了給旅人和樵夫們歇腳 ,鄉民們沿路造起了一座座涼亭。亭子大多是鄉民們 集資由宗祠組織興建的。
      山路上,亭子之間有著基本固定的距離,選址多 近清冽的山泉。亭邊植樹,濃蔭覆蓋,夏季是路人涼 爽適意的小憩地。山路上的亭子大多比較簡單,一般 不過一間,硬山擱檁,或者歇山屋架。稍大的有3問 ,再大的有5間以上,有的亭子甚至與房舍建在一起 ,形制變化豐富。
      亭子裡設美人靠或欄杆凳供疲憊的過客休息。有 些近村的亭子,每年從夏初端午到秋末重陽,還供應 義茶和暑藥,以備路人之需。東溪鄉東溪仔亭書有一 副對聯,寫的是:“且停亭養養精神,請坐座談談國 事。”樸實的民風,殷情的主人。小小的路亭,交換 著鄉民間的關懷與體貼。
      位於縣城羅陽東北6裡菖蒲壟的石亭是縣內*古 的路亭,也是*美的石亭。它在原溫州大路(今泰順 至景寧公路)旁,興建於明正德十年(1515年)。除 椽瓦外,全部構件都是石材,石材粗大但加工精細, 柱、梁、檁以卯 路亭莒蒲壟羅陽鎮榫相連,梁上刻字記事,講明 由誰主持建造,又是由誰捐資的。亭外故道旁有一眼 石井,被當地人譽為羅陽鎮水質*佳的冽泉,炎夏憩 亭取飲,沁人心脾。
      在裡光村水尾,還有一結構獨特、造型優美的木 質亭,裡光村人稱它水尾亭。亭建於清成豐五年 (1855年),六面三層三重檐木結構樓閣式。楹柱設 置呈六角形,裡外兩層各六根圓柱,柱頭上沒有鬥棋 。四邊柱腳都設有座凳,剩下對邊無座,為原來的大 路從中間穿過而特意設計。
      泰順有“浙南橋梁博物館”的美譽,橋梁數量多 ,結構類型也多種多樣,有堤梁式橋(即玎步)、木 拱橋、木平橋、石拱橋、石平橋等。
      玎步是一種橋梁的原始形式,在泰順常可見到。
      山裡的溪水常年流量不大,但山洪來時異常兇猛,河 床河道變化無常。聰明的山裡人在大多情況下建造酊 步以渡河。盯步的建造不費時不費事,卻堅固耐久。
      傳說中*早的訂步是唐代建造的百丈鎮的仁石玎 步。其後,造玎步的風尚被沿襲下來,且越來越盛。
      唐宋時期的訂步一 三條橋洲嶺鄉般在河床較窄的地段,明清以後, 河床寬水流緩,洪水季短,造木石梁橋或拱橋不易的 河段也有修建。位於仕陽鎮的仕水玎步就是後期建造 的。
      修建於清嘉慶年問的仕水盯步架設於仕陽鎮溪東 村一段平坦寬闊、水流平緩的河面上。全長有133米 ,共223齒,一字凌波而立。齒形平整,每齒分高低 兩級,高者可供肩挑者或者是漲水季節行走,低的可 容二人相向而行。整條訂步可同時供三人並肩而行, 相對的行人可從容讓步。建造者在選擇訂步的石質上 也頗費苦心:高的用白色花崗岩,低的用青石深砌。
      這種石質與顏色的不同搭配不僅使訂步外形優雅美觀 ,*使夜行者借星月微光而暢行無礙,洪水初漲,踏 浪而行的人們亦能安然渡岸。建造者的匠心不隻在渡 河,*有深意:“石取其堅,計永年也;色取其白, 昭利涉也。” 仕水訂步的建造工藝在岸邊的12塊碑文中有記載 。為了穩定基礎,匠人采取了三種手段:一是睡木沉 基法,即碑文中所謂的“木石牙錯”。在旱季水淺之 際,用樹徑30釐米的大松木在訂步上下灘之間做成“ 井”字形。每隔870釐米縱橫放一枝松木,松木接頭 處用榫卯加固,然後在松木的“井”字框架內砌大鵝 卵石。松木框架既可防止在沙灘上的砌石被水衝走, 由於松木的柔韌性,又可消解不同季節熱脹冷縮的影 響。它固定水底基礎的作用有些類似當今的混凝土中 的鋼筋一樣,對玎步整體的穩定性**有益。另一種 辦法是將¨步根基深埋,在水下部分是水上暴露部分 的三分之二,水上僅是80釐米,水下則達150釐米。
      這種比例的埋深,很合現代科學原理。還有就是將高 低二級的玎步並列,在水流的上方附一塊三角狀小石 頭,其原理來自墩式橋梁的分水,可緩解水流長年累 月的衝擊。
      泰順的木拱橋在建築學上稱編木拱梁橋。全縣的 這類古橋現存6座,多建於明清兩代,*早的三條橋 可追溯到唐貞觀年間。三條橋位於烊溪、洲嶺二鄉交 界的橫溪上,是泰順南去閩福安的必經之途。據說此 橋*早曾用三條巨木跨溪為橋,故名三條橋。今橋沿 用舊名,是清道光年間重建的,長達32米,寬3。96 米,高9。55米,單孔跨徑21。26米,橋屋ll間,單 檐,形態古樸優美。
      木平橋相對拱橋而言,它一般建在溪面並不寬闊 的溪流上。全縣現存的22座木平橋多建於明清兩代, 其中以劉宅橋年代*古。
      劉宅橋坐落於三魁鎮劉宅村水尾,本名仙洞虹橋 ,建於明永樂三年(1405年),是泰順眾多屋式木平 橋中造型*為精巧別致的一座。先後經歷三次大修, 模樣依舊。該橋地當要衝,在未有公路前,是泰順往 來福鼎必經之津梁。橋臺的砌築與跨梁的架設都很簡 單,但橋屋的形制卻很豐富,計6間45柱,支撐柱子 的磉子全繫木質。橋屋及兩頭廂房都建成二層樓屋。
      登雲橋為明正德年間的知縣劉桐主持修建,萬歷 年間署縣通判車登雲重建,故雲“登雲橋”。它的另 一個名字叫鎮南橋,因其位於縣城南門,是泰西南區 進城及縣城通往壽寧的重要橋梁。橋墩用粗料石干砌 ,墩上縱置二層伸臂短梁,層層向兩邊出挑約一米, 兩孔各用直徑三十多釐米粗的杉木梁,12支並排,聯 成一體,橫跨溪面。梁上鋪厚實的行道橋板,橋屋有 12間82柱,兩邊設座,座外柱間為一米多高的欄板, 欄板外再加擋風板,風板上伸比欄板高一米多,以避 風雨。全橋單檐成一字形,原來左首附有橋頭屋四間 ,有人居住,並燒茶供過路行人飲用,橋面的一側有 神龕,供神像。
      P19-2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