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敦煌(眾人受到召喚)/新民說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隨筆
    【市場價】
    779-1129
    【優惠價】
    487-706
    【介質】 book
    【ISBN】97875495695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49569588
    • 作者:生活月刊
    • 頁數:306
    • 出版日期:2015-09-01
    • 印刷日期:2015-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95千字
    • 譚盾、徐冰、阮義忠、樊錦詩、常沙娜、柴劍虹聯袂**:
          敦煌朝聖**之書,**全景呈現敦煌人的內心世界,極具珍藏價值

      1.一本極好的敦煌入門書:敦煌不僅屬於學界,*應走進大眾。
      《生活》歷時4年,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全面、深入采訪,**全景呈現敦煌人的心路歷程及其背後的故事。
      2.**全面呈現敦煌人心路歷程,建議每一個中國人都來讀一讀。
      敦煌人,猶如盤桓在禪窟中虔誠苦修的僧人,又像執著繪畫而又淡泊沉默的前朝畫師。肩負在肩上的使命感,支撐著他們度過所有的苦阨,歷經九死一生而矢志不渝,終究苦盡甘來。隻不過,這份苦是由自己擔著,甘卻留給了敦煌。
      3.值得收藏的精美四色圖文書。
      所配圖片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貴圖片,也有知名攝影師實地拍攝,既有洞窟壁畫與彩塑的大氣呈現,又有幾代敦煌人工作與生活的歷史場景。圖片精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表現力。

          樊院長是我們*先接洽的敦煌人,後面纔得緣開啟敦煌之旅。
          她一個瘦瘦小小的老人家,站在繁華都市的頒獎現場,觥籌交錯中,樸素一身的針織毛衣,用沙啞聲音輕輕淡淡地說出:“到今年,我在敦煌已經待了50年了。”
          所有人都安靜了。
                                      ——《生活月刊》

    • 敦煌——中國、印度、伊斯蘭、希臘四大文明交 彙之地;莫高窟,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 的佛教石窟藝術聖地。 2010年和2013年,《生活》雜志的采編團隊幾次 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了全面 、深入的采訪。生活月刊編著的這本《敦煌(眾人受 到召喚)》是4年多追蹤歷程的結集,將呈現一場冥 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與一個(群)人的相遇, 千年佛國與數十載人生的相遇。莫高窟與她的守望者 們,在荒漠中相互召喚並彼此守候。他們的守護延長 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們也找到自我,找到 藝術、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年。要真正理解中國,認識中國,特別是中國古代藝術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來,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敦煌以及其背後的歷史似乎遙不可及。但實際上,敦煌不僅屬於學界,更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要“繼續敦煌”,實有必要讓敦煌走出學界,走進大眾。 2010年和2013年,《生活》雜志的采編團隊幾次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訪。這本書是4年多追蹤歷程的結集,將呈現一場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與一個(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國與數十載人生的相遇。莫高窟與她的守望者們,在荒漠中相互召喚並彼此守候。他們的守護延長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們也找到自我,找到藝術、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敦煌:眾人受到召喚》為四色圖文書,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貴圖片,又有《生活》攝影師實地拍攝的圖片,精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表現力。
    • 《生活月刊》,一本講述“生命”與“生活”的人文雜志,創刊於2005年12月,以“生活的禪意,生命的教育”為創作理念,尋找當代中國人的生活與文化的真正內在價值。從傳統中國獲取靈感,以“天地人真善美詩禮樂”為內容框架,注重印刷工藝美學與考究的裝幀,《生活》亦是一本美藝之書。歷年出版的優秀專題包括:“重走梁思成之路”“敦煌:眾人受到召喚”“茶之路”“家書”“民藝中國”等等,屢獲亞洲出版業協會頒發的“最佳特寫報道”“最佳攝影報道”“最佳雜志設計”等榮譽。
    • 序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前言:一生的歸宿

      卷一 邊城風雲

      一五六窟╳常書鴻
      命運的死結

      一五九窟╳常沙娜
      千佛洞中

      二八五窟╳段文傑 關友惠
      眾神相遇

      一七二窟╳史葦湘 歐陽琳
      無邊的夢寐

      九八窟╳孫儒僩 李其瓊
      青春的紀念

      一六一窟╳李雲鶴
      起點

      六一窟╳李貞伯 萬庚育
      甘苦之間

      卷二 民族的陣痛
      一三〇窟╳向達
      僕僕大漠先行者

      二二〇窟╳平山郁夫 胡偉 侯黎明 婁婕
      燃燈傳世

      一七窟╳石塚晴通
      解讀敦煌本

      一七窟╳吳芳思 魏泓
      藏經洞的前世今生

      一五六窟╳柴劍虹
      交流,纔能互以幸福相交換

      三二三窟╳榮新江
      學者與行者

      卷三 大漠美術館

      一九四窟╳何鄂
      限制與創造

      二五四窟╳趙俊榮 邵宏江
      地球的背面

      二八五窟╳侯黎明 婁婕
      來與回來

      二五四窟╳陳海濤 陳琦
      觸動

      榆林廿九窟╳王學麗 徐銘君
      猶記來時路

      卷四 繼續敦煌
      九八窟╳王旭東
      無聲中守護靜寂

      八五窟╳蘇伯民
      重生

      四二八窟╳趙聲良
      “信”守承諾

      二二〇窟╳張先堂
      結緣

      一五八窟╳李萍
      講解莫高窟

      五五窟╳吳健
      再續繁光

      北區石窟╳彭金章
      留駐田野

      二七五窟╳樊錦詩
      留住敦煌

      致 謝
      序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前言 一生的歸宿
      卷一 邊城風雲
      一五六窟×常書鴻
      命運的死結
      一五九窟×常沙娜
      千佛洞中
      二八五窟×段文傑 關友惠
      眾神相遇
      一七二窟×史葦湘 歐陽琳
      無邊的夢寐
      九八窟×孫儒僩 李其瓊
      青春的紀念
      一六一窟×李雲鶴
      起點
      六一窟×李貞伯 萬庚育
      甘苦之間
      卷二 民族的陣痛
      一三〇窟×向達
      僕僕大漠先行者
      二二〇窟×平山郁夫 胡偉 侯黎明 婁婕
      燃燈傳世
      一七窟×石塚晴通
      解讀敦煌本
      一七窟×吳芳思 魏泓
      藏經洞的前世今生
      一五六窟×柴劍虹
      交流,纔能互以幸福相交換
      三二三窟×榮新江
      學者與行者
      卷三 大漠美術館
      一九四窟×何鄂
      限制與創造
      二五四窟×趙俊榮 邵宏江
      地球的背面
      二八五窟×侯黎明 婁婕
      來與回來
      二五四窟×陳海濤 陳琦
      觸動
      榆林廿九窟×王學麗 徐銘君
      猶記來時路
      卷四 繼續敦煌
      九八窟×王旭東
      無聲中守護靜寂
      八五窟×蘇伯民
      重生
      四二八窟×趙聲良
      “信”守承諾
      二二〇窟×張先堂
      結緣
      一五八窟×李萍
      講解莫高窟
      五五窟×吳健
      再續繁光
      北區石窟×彭金章
      留駐田野
      二七五窟×樊錦詩
      留住敦煌
      附錄 1908與2011年的壁畫和彩塑比對
      致謝
    • 研究所的工作號令是敲鐘,每天大家聽見鐘聲就 都進洞了,臨摹的臨摹,調研的調研,各忙各的。那 段時間,媽媽的情緒也比剛來時好多了,她被敦煌藝 術的獨特魅力深深吸引,對歷代彩塑產生了濃厚興趣 ,每天和大家一起進洞,專注地臨摹彩塑佛像,完成 了一些作品。研究所來了那麼多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氣氛活躍了,她也有了伴,自然開心了許多。干佛洞 生活艱苦,羊肉倒是可以喫到,隔段時間會聚餐一次 ,殺隻羊喫手抓羊肉。當地原來沒有牛奶,爸爸就叫 人到城裡弄來一頭奶牛給大家擠牛奶喝,連我這小孩 子都學過擠奶。後來因為奶牛價格太貴,又弄了幾頭 羊來擠羊奶。有奶喝了'再養雞下雞蛋。到了春天, 榆樹上結的一串串榆錢就是*好的食物了,榆錢摘下 來,和點兒面在鍋裡一蒸,放一點鹽,綠綠的,嫩嫩 的,味道、口感都好極了。敦煌處在大沙漠裡,蔬菜 奇缺,爸爸又搞來菜籽,親自帶領大家開地種菜。就 這樣不斷努力,這窮鄉僻壤裡小食堂的伙食逐漸改善 了許多。
      爸爸除了解決研究所的生活問題,特別下力氣的 就是種樹。我們剛到的時候,整個干佛洞唯獨窟前有 長形的一片楊樹,其他地方都是光禿禿的。爸爸明白 ,保護石窟、防沙治沙*重要的措施就是種樹,所以 他從鼕天就開始籌備春天種樹的事了。他在千佛洞生 活幾十年,每年都要種樹,綠色從*初那**的一片 逐漸向北面延伸,越來越多,**已經到處郁郁蔥蔥 ,比之當年有天壤之別,爸爸真是功不可沒! 第二年初春,爸爸就把我送到酒泉的河西中學讀 初中了。因為是托了關繫去的,校長還專門和我們見 了面。當時我還梳著兩條辮子,那個校長一本正經地 說:“常沙娜,你的辮子要剪掉。”我小時候頭發很 多,辮子很粗,要剪掉它當然舍不得,心裡挺不高興 ,可是沒辦法,不得不剪。河西中學在當地是很正規 、很**的學校,女生一律剪短發,還有統一的校服 ,校服面料是藍色土布的,長衣長褲,中山服式的立 領,兩邊領上有四個圓形的小徽章,上面分別是“河 ”“西”“中”“學”四個字,穿上這套校服就像軍 人似的,我**不習慣。
      在酒泉,爸爸把我安排在西北公路工程公司的工 程師王竹亭(邵芳丈夫盛勝保的同事)家裡,和他們 一家一起生活。那時候西北的知識分子不多,隻有一 批全國各地來的工程師,有在玉門開發油田的,有在 酒泉修築公路的,爸爸到敦煌很快就和他們熟識了。
      王伯母是東北哈爾濱人,個子高高的,總是穿著馬褲 和靴子,很神氣,也像我媽媽一樣化妝,打扮得很摩 登。王竹亭家孩子不少,住房緊張,睡的是上下鋪, 我和他家的大女兒王乃力睡一張床,我在下面,乃力 在上面,她大約比我小兩歲,當時還沒有上中學。王 伯伯**的兒子王維力那時七八歲,長得很俊,喜歡 畫畫,成天趴在桌子上不停地畫,畫完了就給我看, 我也教他怎麼畫。他父親*寵愛維力,叫我每天下課 回來教他畫。維力長大後一表人纔,成了小有名氣的 畫家,後旅居美國。
      在河西中學讀書時,學校放假我必回千佛洞,尤 其是暑假。那時的天氣是一年裡*好的,我可以蹬著 “蜈蚣梯”,跟著大人爬進蜂房般的洞窟臨摹壁畫。
      我喜歡進洞畫畫,特別主動,不用大人催。媽媽說: “你別上洞子,放假了,好好的在家裡。”我說:“ 不,不!”我看見誰上洞就跟著,看他們怎麼畫,我 就跟著學。
      暑假我和邵芳一起從酒泉回敦煌,經常跟著她進 洞臨摹。邵芳是畫人物工筆的,工筆功夫很到位,她 成了我的工筆重彩老師,毛筆勾線、著色退暈等,我 從她那裡學了不少東西。我至今留有一幅172窟盛唐 壁畫《西方淨土變》的大幅臨摹作品,就是那時跟她 一起畫的,用的是張大干的線描稿子,從描稿、勾線 、著色、渲染、開臉,整整一個多月畫了這麼_幅, 看著她怎麼畫,學習了全過程,受益很大。邵芳很活 躍,又會唱戲,鼕天太冷不能臨摹,她就回酒泉去, 暑假時間比較長,我跟著她臨摹壁畫,打基礎。後來 有幾個洞子我是跟著烏密風、周紹淼去的,在159窟 ,中唐的文殊、普賢兩個菩薩特別完整,他們兩口子 —人畫一個,我也跟在後面畫。大家都說我這個小孩 畫得也很不錯,聽到誇獎我就畫得*來勁了。畫的過 程中,我獲得了有關壁畫內容的不少知識,對臨摹方 法也有了不少體會。
      爸爸還安排董希文輔導我學習西方美術史,蘇瑩 輝輔導中國美術史。如今在臺灣“故宮博物院”的蘇 瑩輝對歷史、考古造詣很深,他們為我後來的藝術發 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張大干兩次帶著弟子去干佛洞,臨摹了不少壁畫 ,還給所有的洞窟編了號,並親自把號碼和建窟朝代 寫在洞口,千佛洞一直留有他黑色毛筆繁體字的筆跡 。**莫高窟各洞還能看見三種編號:C字頭是張大 干的,P字頭是伯希和的,而正式采用的序號是當年 爸爸在研究所組織人員重新編的。張大干在干佛洞臨 摹壁畫的時候,都是用圖釘把拷貝紙按在壁畫上拓稿 。這樣出來的稿子很準確,但圖釘不可避免地會在牆 上鑽出小孔,破壞壁畫,因此爸爸給研究所作出了明 確規定並一再強調:為了保護壁畫,臨摹一律采用對 臨的方法,不許上牆拓稿,所以那時除了用現成的稿 子,我都是用打格對臨的辦法來學習。爸爸有空就過 來指導我:用中心線找構圖關繫、人物比例,還要抓 住人物特征…一雖然對臨難度大,但迫使自己把眼睛 練得很準,提高了造型能力。我學習素描基本功就是 從對臨壁畫開始,繪畫基礎就是那樣打下的。
      除了對臨,有的畫是已經有稿子的,研究所當時 的壁畫原稿大部分是張大干留下的拓臨稿子,大家都 沿用了。當時對臨的也有,用原稿的臨摹也有,早期 的壁畫對臨*多,用原稿的則是唐代的*多。
      當時董希文、張琳英、潘潔茲、李浴他們都在干 佛洞。李浴是搞理論的,不畫畫,還有幾,個年紀比 較大的人專門研究題記。我記得還有j匕京大學的考 古學家、敦煌藝術研究者在敦煌縣附近的佛爺廟旁發 掘墓地,和爸爸常有來往的有向達、夏鼐和閻文儒等 專家。
      P19-2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