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廣州的故事(第5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地域文化
    【市場價】
    243-353
    【優惠價】
    152-221
    【介質】 book
    【ISBN】978721811449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東人民
    • ISBN:9787218114491
    • 作者:編者:陳澤泓
    • 頁數:477
    • 出版日期:2017-04-01
    • 印刷日期:2017-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40千字
    • 《廣州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分專題地介紹廣州地區的歷史文化地理,是一本具有較大可讀性的通俗讀本,對於傳播地道的廣州地方文化、展示廣州形像具有較高的價值。
      陳澤泓主編的《廣州的故事》(第5集)主題是地名,即以講述與地名相關的故事為主題,或為地名之由來(包括歷**曾用地名),或為地名之演變,或為地名內涵之詮釋,皆以故事形式來講述。故事對像,涉及風景名勝、社會發展、名人、民俗、特產、文物、“非遺”、建築。故事內容,有人物、歷史事件,甚至神話傳說,或見載於志書史籍,或由民間口口相傳,但總是約定俗成,而不擅自杜撰,以示對傳統的尊重和對文化的傳承。
    • 《廣州的故事》是一個專門以廣州地方的歷史掌 故等為描述對像的一個繫列通俗讀本。 陳澤泓主編的《廣州的故事》(第5集)共收錄 數十篇文章,以廣州地區的歷史地名等為主題,對包 括任囂舊城、像牙巷、蓮花巷、石圍塘、光塔路、冼 基、河南、花縣、昌華苑等數十個廣州地名以及歷史 名人與廣州地方的關繫進行通俗易曉的介紹。
    • 前言
      任囂城舊地舊倉巷 陳澤泓
      崔府街裡晚節香 陳澤泓
      李家巷記李昴英 江勵夫
      湛家大街與湛若水 陳志遐
      “石佛”與石公祠直街 陳志遐
      小東營清真寺 陳小卡
      因寺得名黃華路 陳澤泓
      洪橋原來是黌橋 陳澤泓
      陶街與三廣公陶魯 陳澤泓
      話說梅花村 陳澤泓
      觀綠路細說“方閣老” 高旭正
      翰墨飄香書坊街 李緒柏
      汪公館湖海亭之謎 羅雨林
      “後樓房” 邱捷
      史巷之得名 邱捷
      越華書院故址鉤沉 曹磊
      “雅荷塘”命名幾說 邱捷
      九曲巷和李子長 楊光治
      相公巷中的義舉 楊光治
      海珠島與長堤大馬路 張麗蓉
      觀音山闢為越秀公園 周興樑
      廣州兩條中山路 周興樑
      八旗兵的大米缸——永豐裡與稻谷倉 朱廣
      從書院胡同到書同巷 朱廣
      東山地名沿革 林子雄
      八旗遺蹤觀音樓 伍嘉祥
      老井鼻祖九眼井 李婉霞
      光塔路上說光塔 陳明
      清末探花商衍鎏與蓮花巷 陳明
      像牙街,曾經**的像牙雕刻地 陳明
      法政路與廣東法政學堂 張金超
      貢田變成石圍塘 陳澤泓
      書海滄桑泰華樓 陳澤泓
      懷遠驛憶明代國賓館 龔伯洪
      柳波直街說柳波湧 龔伯洪
      晚景裡記明代學者黃衷 龔伯洪
      時敏路追懷時敏學堂 龔伯洪
      “叢桂”聚文人 龔伯洪
      長壽路憶名僧大汕 龔伯洪
      昌華街與南漢昌華苑 龔伯洪
      都堂街永贊“王青天” 龔伯洪
      古今泮塘 江勵夫
      打石街和“辦館
      冷東何詠天羅 章鑫
      康王路命名典故 羅雨林
      葉氏小田園的創建與荒唐鏡的故事 羅雨林
      唐荔園得名故事 羅雨林
      在冼基追溯民主革命源頭 饒原生
      陳徐通巷成了“斷臂巷” 徐啟文
      環翠園和蔡氏家族的盛衰 楊光治
      血淚斑斑的“宜民市” 楊光治
      光雅裡的堂倌館 林子雄
      錦綸會館與清代廣州絲織業 闫曉青
      從文瀾巷說到文瀾書院 吳綠星
      白鶴洞曾經有白鶴 吳敏忠
      周門的來歷 周治中
      素馨之鄉莊頭 陳滢
      五鳳和鳴鳳凰臺 陳澤泓
      伍家祠道記伍家花園 龔伯洪
      廣州的“河南” 徐燕琳
      康樂村地名的由來 楊光治
      大元帥府之得名 周興樑
      白雲仙館的前世今生 徐啟文
      番禺西路溯源 蔡維朗
      蓮溪村地名多說 蔡維朗
      林和村與狀元林大欽之緣 蔡維朗
      車陂與抗元將領王道夫 蔡維朗
      瘦狗嶺出名的兩個原因 蔡維朗
      獵德村名的三種說法 蔡維朗
      天河區與天河村的關繫 蔡維朗
      陳大夫宗祠緬懷陳子壯 陳小卡
      廣州的丞相張公祠與張九齡紀念公園 龔伯洪
      濂泉路與蒲澗濂泉 江勵夫
      帽峰山與“帽”的因緣 徐啟文
      白雲山“虎”字石崖與劉永福 徐啟文
      官橋:民國廣州的新桃園 林子雄
      人和鎮三村名稱的由來 戴桂波
      玉岩書院與鐘玉岩 闫曉青
      番禺蓮花山、塔與城的得名 康薇
      資政大夫祠祠堂群與徐氏家族 徐啟文
      “花縣”縣名的來由 盧福漢
      鵝髀洲的來歷 盧福漢
      官祿布與天王洪秀全 盧福漢
      塱頭村的立村傳說 盧福漢
      王子與花仙 盧福漢
      追逐芙蓉嶂的風水 盧福漢
      文筆嶺與駱秉章盧福漢
      虎門金鎖排與“金鎖銅關”黃利平
      從圩集發展成縣城的街口陳澤泓
      香粉瀑傳說陳澤泓
      貝丘遺址上的金蘭寺村 湛汝松
      陳大震與沙村陳家林 湛汝松
      從南樵到南香山 湛汝松
      甘湧村地名的歷史記憶 湛汝松
      翡翠綠洲蒙花布 湛汝松
      石巷、天後宮與古海遺蹤 湛汝松
      石下村與石故事 湛汝松
      新街地名說僑鄉 湛汝松
    • 任囂城舊地舊倉巷 陳澤泓 廣州市的倉邊路是一條老街道,不僅在明清時期 就叫倉邊街,甚至還可以上溯到宋代。根據新會譚姓 族譜記載,譚家有個叫譚乾的,南宋建炎年間(1127 —1130)任廣州判官,就居住在廣州城倉邊街,可知 南宋時就有倉邊街之地名。據此算來,倉邊街的歷史 少說也有860多年。清宣統二年(1910),在倉邊街 設審判廳,之後不久是民國時期,在倉邊街設有廣州 地方法院、廣州看守所、廣州監獄。20世紀20年代廣 州擴馬路,倉邊街擴建後就改稱倉邊路。新中國成立 後,倉邊路有省**人民法院(後遷出)、廣州市中 級人民法院。倉邊路在1966年那個“造反有理”的年 頭,曾改名登峰南路,隨著撥亂反正,1984年復名倉 邊路。
      由於在倉邊路上近現代設有審判廳、法院、看守 所、監獄,看來好像倉邊路之“倉”,說的就是監倉 了。舊時廣州市民有人忌諱在倉邊路的酒店擺喜慶酒 席,就說是倉邊路因監倉得名,在此擺酒席不吉利。
      其實是誤解。倉邊路的馬路寬16米,其得名卻緣於西 側平行一條寬隻有4米的小巷舊倉巷,這一帶在宋代 是鹽倉所在。
      倉邊路在宋代之前,是甘溪的一段,此水從白雲 山菖蒲澗發源,順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流經廣州古城而 注入珠江,其走勢大致是經今麓湖—上、下塘—小北 路—大塘街和長塘街,甘溪的東支流故道是今倉邊路 —大塘街,西支流故道是今吉祥路—教育路,這從今 天的街道走向也可見大略。唐宋時期,甘溪還是廣州 古城重要的水上交通運輸線。城內居民日常所需的柴 米油鹽,多由四鄉經由珠江、甘溪源源不斷地運入城 內。鹽倉必須建在河畔的坡地上,一來水上交通方便 ,二來距官署民居不遠,三來可以囤積防潮。這舊倉 巷一帶就是符合條件的**之地。南宋時,由於甘溪 上遊改道,下遊逐漸淤塞,形成居民點,鹽倉不復存 在,舊址被稱為舊倉巷,鄰近的街道便叫做倉邊路了 。
      任囂是平南越時的秦軍將領,秦在嶺南設郡縣, 南海郡不設郡守,由他任南海郡尉,集大權於一身。
      嶺南其餘兩郡也聽命於他,被稱為“東南一尉”。任 囂與這處鹽倉的關繫,是從南宋番禺縣尉方信孺所撰 的《南海百詠》中揭示出來的。方信孺是福建興化軍 人,其人《宋史》有傳,說他“有雋材,未冠能文” ,就是有文纔,小時就能做文章。《南海百詠》寫的 是他在廣州任職時的所見,《南海百詠》收錄了方信 孺所撰的關於廣州城內外景觀百題的詩,每首詩開頭 有序以說明景觀的歷史沿革,成為很寶貴的歷史文獻 。《南海百詠》中有題為《任囂城》的詩,但方信孺 在廣州時,甘溪已景色不再,鹽倉舊址已淤塞成倉邊 街,所以,他隻能引用《番禺雜志》的記述來說明前 事。此詩序稱:“《番禺雜志》雲:‘在今城東二百 步,小城也。始囂所理,後呼東城。今為鹽倉,即舊 番禺縣也。’”就是說,鹽倉的地方就是任囂城的城 址。這就把鹽倉與任囂城聯繫起來了。《番禺雜志》 至少是北宋之前的舊志,現在是見不到了。按《番禺 雜志》所載,廣州城城東二百步有小城,是任囂所闢 ,即舊時番禺縣城所在,後稱東城,再後來改用作鹽 倉。任囂擇此一帶之地作為番禺縣城兼南海郡城治所 ,不僅在於此地離越秀山較近,依山傍水築城,除了 軍事上借地理位置險要而使城池牢固以防御侵襲並免 受水淹之外,有水路交通之方便,以解決後勤供應及 日常生活之需等重要原因。原來,古代廣州的珠江河 段因受海潮影響,水質咸苦,不能飲用。從白雲山流 下來的溪水,向居民提供了豐富的淡水,清甘可口, 故稱為甘溪。正是這淡水的魅力,吸引了先民在河畔 聚居,而入粵秦軍將領任囂選擇此地作為縣城、郡城 之所在,奠定羊城千古之基業,也就理所當然的了。
      一條舊巷名,竟然引出廣州建城之初的一段歷史 淵源,這也可以作為廣州作為兩千年城址不變的歷史 名城的一個見證。
      P1-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