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圭拉那魁茲 墨西哥瓦哈卡的古代期覓食與早期農業 (美)肯特·弗蘭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
    【市場價】
    1180-1712
    【優惠價】
    738-1070
    【作者】 待補充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26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ISBN編號:9787532592654
    書名:圭拉那魁茲 圭拉那魁茲
    作者:待補充

    譯者:陳淳
    代碼:148
    編者:(美)肯特·弗蘭納利(Kent

    開本:16開
    是否是套裝:否
    出版社名稱:上海古籍出版社


        
        
    "

    圭拉那魁茲 墨西哥瓦哈卡的古代期覓食與早期農業

    作  者: (美)肯特·弗蘭納利(Kent V.Flannery) 編 陳淳,陳虹,董惟妙 等 譯
    size="731x8"
    定  價: 148
    size="731x8"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size="731x8"
    出版日期: 2019年08月01日
    size="731x8"
    頁  數: 0
    size="731x8"
    裝  幀: 平裝
    size="731x8"
    ISBN: 9787532592654
    size="731x8"
    目錄
    ●《外國考古學研究譯叢》總序
    中文版自序
    英文版序
    2009年再版前言

    問題與模型
    1 研究的問題
    引言
    農業:“如何”還是“為何”?
    古植物學的證據
    葫蘆與西葫蘆
    豆類
    墨西哥類蜀黍與玉米
    玉米—豆類—西葫蘆的共生
    早期馴化模型與理論
    模型的普遍性方面
    小結
    2 特化坎—瓦哈卡地區的信息流動
    引言
    物質、能量與信息
    一個生態繫統的選擇
    建立一個多環結構的模型
    從特化坎和瓦哈卡資料得出的一個繫統論模型
    玉米與牧豆:與人類關繫相聯繫的兩個植物種屬的例子
    為環境多樣性建模
    時間安排
    小結
    第二編
    文化與環境背景
    3 圭拉那魁茲的時空與文化背景
    引言
    瓦哈卡河谷
    圭拉那魁茲的發現
    圭拉那魁茲的年代與文化定位
    圭拉那魁茲的人口背景
    賓福德“覓食者—集食者兩分”背景裡的圭拉那魁茲
    麥克尼什“大遊群—小遊群兩分”背景裡的圭拉那魁茲
    瓦哈卡—特化坎居址類型背景裡的圭拉那魁茲
    小結
    4 圭拉那魁茲洞穴群的自然環境
    引言
    地質與土壤
    氣候與水文
    植被帶及其群叢
    本地動物
    較遠的環境
    小結:前陶期遺址位置的因素
    第三編
    發掘與人工制品分析
    5 圭拉那魁茲的發掘
    引言
    發掘技術
    階段:初步試掘
    第二階段:探方D8和E8
    第三至第五階段:主要發掘開始
    第六至第七階段:完成主要的發掘
    前陶期的居住面:概述
    B層的意義
    後古典期的地層
    形成期的短暫棲居
    6 打制石器
    引言
    技術與原料
    類型學
    圭拉那魁茲石器工業的基本特點
    打制與剝片工具
    石核與石核碎塊
    砍斲器、刮削器與石刀
    開槽與穿刺的工具
    其他石片與石葉工具
    矛頭
    兩面器
    未加工制品
    小結
    7 圭拉那魁茲打制石器的原料產地
    方圓10千米以內
    距離25千米外
    距離45—55千米外
    8 磨制石器
    初步討論
    單手磨石
    磨盤
    石臼
    雜類
    各居住面小結
    9 圭拉那魁茲前陶期的的繩索與籃子
    引言
    結網
    繩索
    纖維
    籃子
    各居住面小結
    10木制品與相關材料
    取火裝置
    矛頭裝柄設備(?)
    仙人掌烘烤裝備
    雜類
    各居住面小結
    11作為燃料的木頭
    12鹿角器
    人工制品類型
    各生活面小結
    13 糞化石與動物皮毛
    14 放射性碳斷代
    與特化坎的比較
    第四編
    古今環境的比較
    15 瓦哈卡地區古代期的花粉分析(董惟妙)
    項目介紹
    現代花粉雨
    河谷的植物生態
    地表花粉記錄
    化石花粉記錄
    附錄15.1 表土樣本觀察
    附錄15.2 化石樣本觀察
    附錄15.3 化石花粉譜的判別函數分類
    16前陶期與現代的小型動物比較
    引言
    現代囓齒動物樣本
    前陶期囓齒動物樣本
    比較古今樣本
    鳴禽
    小型蜥蜴
    軟體動物
    概括與小結
    第五編
    生計形態分析
    17生計材料的量化分析:第五編的介紹
    引言
    圭拉那魁茲食物殘存的性質
    第五編的格式
    18米特拉洞穴的野生食物資源:生產力、季節性與年度變化
    1966—1976年間的植物普查
    季節性波動
    年度差異
    肉食的生產力估算
    將原始生產力換算成熱量和蛋白質
    19圭拉那魁茲前陶期的植物遺存
    植物遺存的類別
    植物遺存的闡釋
    前陶期的農業
    圭拉那魁茲地區的植被史
    小結
    20圭拉那魁茲前陶期地層中的西葫蘆
    21圭拉那魁茲前陶期的菜豆
    引言
    圭拉那魁茲1型豆介紹
    圭拉那魁茲地區的本地野豆
    圭拉那魁茲1型豆在遺傳上對馴化種可能的影響
    22圭拉那魁茲前陶期的動物食物遺存
    引言
    狩獵或誘捕的動物
    哺乳類和爬行類
    鳥類
    各居住面小結
    23圭拉那魁茲食物遺存的營養意義
    引言
    討論
    圭拉那魁茲每天攝入的假設
    24圭拉那魁茲食物采辦區與前陶期食譜
    食物種類與每一百克份量的關繫
    植食
    肉食
    洞穴遺存所代表的收獲區面積
    居住面小結
    圭拉那魁茲人口的維持面積
    圭拉那魁茲每天的植食消耗
    計算維持區
    食譜的歷時變化
    第六編
    居住面的空間分析
    25圭拉那魁茲居住面的空間分析:第六編介紹
    圖像表現技術
    定義活動區
    數據組
    空間共存與分開的原因
    26圭拉那魁茲碎屑的空間差異:一種描述性方法
    引言
    描述性估量
    輪廓線圖
    闡釋輪廓線圖
    E層
    D層
    C層
    B3層
    B2層
    B1層
    概括與小結
    27圭拉那魁茲四個居住面的空間分析
    統計方法
    方差的三維分析介紹
    統計技術
    圭拉那魁茲的居住面
    各居住面的分析結果
    小結
    鳴謝
    28圭拉那魁茲四個居住面的多維度分析
    引言
    活動區:空間形態構建的問題
    認知活動區的結構
    劃分距離技術
    Q型因子與R型因子分析
    結果與討論
    歷時變化
    概括與小結
    29圭拉那魁茲的片段分析:斯賓塞、惠倫和雷諾茲分析結果的綜合(韓婧)/肯特?弗蘭納利
    片段分析
    片段1:E層的堆積
    片段2:D層的堆積
    片段3:C層的堆積
    片段4和5:B3層和B2層的堆積
    片段6:B1層的堆積
    人工制品與活動區
    第七編
    瓦哈卡的覓食與早期農業的模擬
    30覓食策略的建模:第七編介紹
    其他計算機模擬背景中的雷諾茲模型
    為狩獵采集者生計策略建模的其他途徑
    我們方法的基本原理
    31瓦哈卡河谷東部植物采集與
    早期農業演進的自適應計算機模型
    Part 1:引言
    Part 2:為狩獵采集者的決策建模
    Part 3:瓦哈卡河谷東部材料
    Part 4:非正式的前農業模型
    Part 5:開發正式模型
    Part 6:前農業的模擬
    Part 7:為初始農業建模
    Part 8:模擬初始農業的達成
    Part 9:模擬氣候變化與人口增長
    Part 10:概括與小結
    32適應、演進與考古時段:雷諾茲模擬分析的一些啟示
    前農業階段
    前農業階段的啟示
    初始農業階段
    初始農業階段的啟示
    作為前農業形態延伸的農業
    適應與時間
    適應與考古學年表
    第八編
    概括與小結
    33探訪大師
    大師
    下午
    傍晚
    午夜
    拂曉
    34摘要

    第二編
    第三編
    第四編
    第五編
    第六編
    第七編
    第八編
    參考文獻
    索 引
    譯後記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內容虛線

    內容簡介

    size="789x11"

    本書通過對墨西哥圭拉那魁茲洞穴遺址個案研究,檢前8700到前5000墨西哥瓦哈卡河谷采集經濟向原始農業的轉變。這項研究成為考古學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典範。自1960年代起, 圭拉那魁茲洞穴的發掘項目就聞名於世。本書1986年於美國出版時,為考古學界翹首以盼,也是有名考古學家肯特·弗蘭納利在農業探源領域很為厚重的一部代表作。本書搶先發售將繫統論應用於一個具體遺址的發掘和研究之中,並以嚴謹的演繹方法對農業起源的動因進行檢驗和闡釋。通過將繫統論和控制論引入考古材料分析,弗蘭納利的農業探源研究更加精細、更為定量和更具邏輯性,為缺乏嚴謹手段的考古研究提供了以變量分析模型來解釋社會文化變遷的一種方法論。其次,本書的繫統論分析使考古學家對因果關繫解釋的復雜性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因本書對考古學理論的原創性貢獻,至今仍被奉為考古學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美)肯特·弗蘭納利(Kent V.Flannery) 編 陳淳,陳虹,董惟妙 等 譯

    size="43x26"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