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鄉之道(六種文化解讀騰衝)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地方史志
    【市場價】
    315-456
    【優惠價】
    197-285
    【介質】 book
    【ISBN】97872221036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雲南人民
    • ISBN:9787222103634
    • 作者:黃玲|主編:胡麗華
    • 頁數:165
    • 出版日期:2012-11-01
    • 印刷日期:2012-1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85千字
    • 黃玲所著的《鄉之道(六種文化解讀騰衝)》不想用學究式的方式去解讀騰衝,那種手術刀式的學理解析,也許準確,但一定冰冷。騰衝的“六種文化”永遠有溫度,解讀騰衝的“六種文化”,也應該有溫度。所以,編者*終選擇了“文化散文”這種感性的方式。
    • 黃玲所著的《鄉之道(六種文化解讀騰衝)》追本溯源,歸納提煉出最能 體現和代表騰衝文化的六種文化是:生態文化,一幅天地人和的畫卷;地質 文化,一個世界罕見的奇觀;絲路文化,一條古往今來的通道;翡翠文化, 一塊百看不厭的翡翠;抗戰文化,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鄉村文化,一部散 落邊地的漢書。 《鄉之道(六種文化解讀騰衝)》講述“六種文化”是騰衝文化的主脈、 靈魂和精髓。“六種文化”是融合共生、相互依存、相互輝映的一個不可剝 離的整體。
    • 一 一部散落邊地的漢書
      二 鄉村文化與騰衝名人
      三 騰衝鄉村文化的豐富形態
      四 僑鄉和順
      五 騰衝鄉村的民俗文化
      六 騰衝鄉村的詩與美
      七 鄉之道:意蘊與精神
      後記
    • 一部散落邊的漢書 在中國歷**,朱元璋稱帝後的洪武年間是中國移民**值得書寫的一 筆。
      因為元末頻繁的戰爭,導致**人口急劇減少。戰亂傷民,*傷**的 元氣。所以從恢復、發展**經濟的戰略上考慮,明代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 行動。至今流傳*廣的兩個移民之地,一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一是南京柳樹 灣。前者的主要去向是山東一帶,後者的去向則和雲南有關。很多雲南人的 記憶中都保留著“南京柳樹灣”這個和祖先來源有關繫的地名,以及相關的 許多傳說。
      移民,從大處說是**發展戰略的需要,從小處說,卻浸透了一個個家 庭遷徙的艱辛淚水。猶如把一棵棵樹連根撥起,重新移栽。那是一個艱難而 痛苦的過程。
      回看歷史,騰衝也是一塊由移民構成的土地。但是因為其“極邊”的地 理特色,又和一般的移民工程有所不同。因為事關**邊關的大事,這裡的 移民采取的是“移軍”的方式,由部隊的將士組成遷移大軍,浩浩蕩蕩開往 彩雲之南。
      所以騰越移民身上負有雙重任務:軍墾和屯邊。
      為了戍守**的邊關,大批將士從內地陸續遷移到騰衝。他們的來源非 常廣泛,浙、蘇、皖、湖廣、川、陝等地均有。因是軍戶,家眷也可隨同遷 移。於是,各地的文化、**的農業技術、手工技藝也隨同遷移的隊伍一起 , “飛”到了極邊之地。
      雖然歷史不可重復,但通過相關的資料、傳說可以想像得到,當年移軍 南下的壯觀場面。在交通不便、地理遙遠的時代,從內地的任何一個省份進 人雲南,都是一場艱難而漫長的跋涉。或沿長江南下,或從陸地由東西進。
      長路漫漫,旅途險要,行進的隊伍長得見不到頭。*有離鄉背井、拋家舍業 的悲切充塞於胸。雲南崇山峻嶺的險峻,滇西高黎貢山的雄偉,*平添幾分 遷移的悲壯。為了守衛**的邊關,這些軍人和他們的家屬作出了巨大的犧 牲貢獻。從古到今,軍人的犧牲豈止在疆場。
      但同時,戍邊將士們帶來的中原文化,也為邊地文化輸入了新鮮的血液 。隨著他們的進入,騰越歷史將掀開新的一頁。因為是移軍,所以和普通移 民不同。速度快,時問短,在沿途所受的文化影響較小。所以,無數個村莊 、家庭,差不多是連根移植到了騰衝這塊極邊之地,並將在一塊陌生的土地 上重新落地生根。
      如今那些還叫“營”、“衛”、“所”、“屯”的地名,其實就是軍屯 歷史留下的遺跡。騰衝兒歌中也有歷史的記憶在回旋:“正月裡,是新年, 正古樓上把兵練”。練兵、打仗,曾經是騰越大地上*常見的場景。
      騰衝城肯定容納不下源源進入的成千上萬的士兵和家屬,所以他們的根 隻能扎在極邊之地廣袤的原野,於是一個個奇特的村莊誕生了。口音南腔北 調,習俗豐富多樣,都和雲南本土有著很大差異。中原正統漢文化的種子, 跟隨戍邊將士的身影越過萬水千山,播撒在這塊遠離中原的邊關沃土。
      所以,稱騰衝是漢文化的一塊“飛”地,確實不無道理。
      什麼是文化?據統計,不同學科從不同角度給文化下的定義,據說不下 於二百種。哲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都有對文化 的闡述和定義。那些太專業的定義對大眾來說沒什麼意義,那些定義合起來 有如一個巨大的文字漩渦,掉進去就很難走出來。關於“文”就有很多種說 法,關於“化”也有很多種解釋。合起來的“文化”一詞,一般指的是人類 的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
      簡潔地說,文化就是每個人從小習慣的生活,每個人記憶中永遠不會磨 滅的記憶。大一點如社會、家庭、地理環境,小一點就是生活的種種瑣事和 習俗。人在其中被某種習慣長期熏染,從而養成不同的習性。從世界地理的 角度,有中西文化的差異;從中華地理的角度,有南北文化的對比。後來發 展到一定時期, “以文教化”的功用開始出現,文化對個體性情的陶冶, 品德的教養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對社會群體則有維持秩序、傳承傳統,整 合、導向等方面的功能。
      文化的成熟,也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
      中國歷史發展到明代,漢文化已經是一個**成熟、完備的文化繫統。
      那些為了守衛**邊關,從四面八方向著雲南騰衝進發的軍隊和民眾,不得 不辭別家園故土、祖先棲息之地。他們所**能帶走的,隻有文化。
      此時的文化,除了心靈上銘刻下的關於家園的記憶,還有就是手上所能 帶走的種種技藝和生存方式。文化在他們心裡,就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生 活和習俗。文化伴隨著他們遷移的足跡,飛越千山萬水,來到中國西南的極 邊重新落地生根,在學習借鋻中融合,開出了絢麗的文明之花。
      也許在那些戍邊將士的心裡,永遠固守著一個信念:生存的地域可以變 ,但祖宗之法不可變。在他們那裡,含義豐富的華夏漢文化,被凝固成簡潔 質樸的四個字:“祖宗之法”。它們是祖祖輩輩生活經驗的凝結,是文化傳 統的傳承之鏈。
      所以來自中原的移民們以一種近乎固執的態度,珍藏保留下了關於中原 漢文化的記憶,和各自祖宗的來源。如今騰衝的很多人家,尤其是鄉村人家 ,都還完整地保留著“家堂文化”。正中的五福堂供“天地君親師”位,右 邊的奏善堂供土地或灶君牌位,左邊的流芳堂書寫的則是這個家庭的來源和 姓氏,表達的是後人對祖先的尊敬與懷想,也是一個家庭的根之所在。 “ 祖宗之法”,猶如一條涓涓細流,滋潤著一代代移民後代的心靈。
      你如果問到他們的來源,他們會鄭重地回答: “我家祖上是四川的。” “我家祖上是陝西的。” “我家祖上是湖廣的。” “四川”、“陝西”、“湖廣”,這些名稱對一代代騰衝人而言,不僅 僅是地理學意義上的存在,*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一段永遠不會褪色的記憶 。它們以一種無形的魅力,把歷史和現實永恆地聯繫在一起。它們讓先人的 身影和跋涉的足跡變得*加清晰明了。
      當年對那些從中原富庶之地遷移到極邊之地的軍士們來說,因為可以攜 帶家眷,多少減輕了一些思鄉的痛苦;對騰越大地來說則因為他們的到來, 開始了一段文化融合、文化提升的歷史。這裡原先定居的土著民族,有的在 軍隊的威懾下步步後退,退居邊遠山區生存。有的受漢文化的影響,逐步接 受文化同化,在民族生活中融合進了*多漢文化的內容。
      一切都因為他們的到來悄然發生著變化。
      變,意味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變,意味著文化的交流、踫撞、融合。
      不可否認,隨著移軍而來的中原漢文化進入騰衝之時,既有其強大的文 化自信也有對邊地民族的俯視。除了承擔屯軍守邊的重任外,還帶有“用夏 變夷之道”,所以,內地的氏族世繫也開始在騰衝土地上生根開花。在《民 國騰衝縣志》中記載有不同姓氏的來源,比如騰衝“十二大姓”中的李姓主 要來自南京、山東、四川及土著各籍;張姓主要來自南京、江西、湖廣各籍 。他們都是洪武年問人滇。
      氏族觀念是漢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它代表著血統的來源和純正。它在 騰衝的延續,也是漢文化在極邊之地播下的一粒種子。它使因為遷移而面臨 中斷的血親關繫再次得到彌合與傳承。中華民族是個重視建立傳統的民族, 傳統就是“根”,是人存身於世界的基礎。現在,傳統的根文化也隨著遷移 者的腳步來到極邊,重新植入一片古老的土地。氏族、宗祠開始在騰衝落腳 ,進行新一輪的繁衍。P4-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