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我們曾歷經滄桑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276-400
    【優惠價】
    173-250
    【介質】 book
    【ISBN】97872130511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ISBN:9787213051166
    • 作者:邢小群
    • 頁數:246
    • 出版日期:2012-11-01
    • 印刷日期:2012-1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0千字
    • 一代人的青春,二十世紀中國的心聲;賀延光、李大同等人的隱秘往事!《我們曾歷經滄桑》是一部口述實錄,五位受訪者親歷的歲月銜接起來,大體就是過去一百年中國人掙扎與奮鬥的歷史。
      灰娃用詩意的語言,講述了她顛沛流離的人生旅途;何方是一位“老革命”,主要介紹了他在延安那段“**燃燒的歲月”;賀延光訴說了他參與“四五運動”、遭遇牢獄之災到冤案平反,到成為**新聞攝影記者的曲折歷程;李大同回顧了他在動蕩年月“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經歷;楊樂介紹了改革開放前後**數學界的狀況。本書由邢小群著。
    • 《我們曾歷經滄桑》是一部口述實錄,五位受訪者親歷的歲月銜接起 來,大體就是過去一百年中國人掙扎與奮鬥的歷史。 灰娃用詩意的語言,講述了她顛沛流離的人生旅途,包括淳樸的農村 習俗,燦爛的民間文化,摩登的延安日常生活,以及畫家張仃不羈的個性 和坎坷的藝術生涯。 中共黨史與國際問題專家何方是一位“老革命”,主要介紹了他在延 安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們對那塊“革命聖地”有真切的認識。 賀延光訴說了他參與“四五運動”、遭遇牢獄之災到冤案平反,到成 為著名新聞攝影記者的曲折歷程,我們分明感受到濃烈的歷史氣息,跟隨 他一起,為粉碎“四人幫”而癲狂得上牙打著下牙。 《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創刊編輯李大同回顧了他在動蕩年月“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經歷,以及他在內蒙古草原艱苦而充滿挑戰 與樂趣的知青生活。 數學家、中科院院士楊樂介紹了改革開放前後國內數學界的狀況,從 中可以管窺一代學人的生活與工作。 《我們曾歷經滄桑》代表一代人的青春,二十世紀中國的心聲!本書 由邢小群著。
    • 灰娃:傳奇與美麗
      記憶深處,那個遙遠的家
      傻乎乎的童年
      心裡的文化依然燦爛
      十二歲去了延安
      在兒童藝術學園
      作家俱樂部
      摩登的延安
      我們到了新四旅
      離開延安
      **個丈夫
      我的部隊我的首長
      解決了組織問題
      部隊救了我的命
      去武漢
      我的大學
      我有了輕度精神病癥
      第二個丈夫
      我的兒子
      精神分裂
      寫起詩來
      老伴張仃
      “我以為你是東北的大漢”
      新的使命
      藝術生涯的百轉千回
      張仃的焦墨畫
      讓壁畫藝術再度輝煌
      晚年我與張仃

      何方:從西安到延安
      改名換姓
      我的家庭
      並不幸福的童年
      偶然上學
      走向革命
      奔赴延安
      延安生活面面觀

      賀延光:從兵團到北京
      我的童年
      我在“文化大革命”中
      去了建設兵團
      我在“四五運動”中
      媽媽說,你要往開裡想
      我的監獄生活
      “勝利啦!”
      我被釋放
      當上了團中央委員
      離開機關到報社
      《小平您好》

      李大同:我的內蒙古歲月
      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少年時代
      我在“文化大革命”中
      上山下鄉
      和牧民在一起的生活
      我成了分場的當家人
      賽馬的勝利
      生活的轉折
      草原文化再品味

      楊樂:“科學春天”點滴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數學研究
      與**接軌
      職稱評定與學部委員的評選
    • 我的老家在陝西臨潼縣離縣城很遠的雙泉村,趙姓。爺爺那一 輩,在村裡是個大家族。爺爺、叔伯爺爺都住在一起。我離開這個家 的時候還在母親懷裡,十來歲時回鄉去看,印像也是模模糊糊的。
      那裡是一處大莊園,並不和村裡人集聚而住,距離村子大約還 有一裡半路。莊園的院子很大,有很深的院池,裡面是一片片石榴、 月季、玫瑰、刺梅、木槿。陝西以及甘肅那邊有養玫瑰花的傳統,可 能是氣候很適宜這些花的生長。特別是沐浴了春風、雨露,花兒們紛 紛睜開了眼睛,能從春天開到秋天。花池中有排雨水的小渠道,花 池四面是很高的臺子,臺子上,在房檐下,醒目地立著一排很粗的 木柱子,柱子後面就是房子了,那的人稱房子為廈子。院池三面是 屋,記得當時的房屋滿眼望去都是磚雕和木雕,那些雕著松菊竹梅、 喜鵲登枝一類的鏤空的門窗與房屋融為一體,透著一種雍容和精致的 生活氣韻。現在人們見到這些磚雕和木雕,恐怕要當工藝品收藏了。
      我奇怪,我們家鏤空的門和南方的那種窄條型門很像,到了夏天,為 了通風,一對一對地並在一起開著,過堂風穿過,院內屋裡又連成了 一體。為什麼會有南方的建築裝飾,我不清楚。所不同的是,鼕天為 了暖和,那些鏤空的門窗都糊上了高麗紙(一種白的土紙),這樣一 來,那些窗雕門雕*是醒目。這大院*裡面中間的一排房屋住著一家 之主——我的爺爺奶奶。我爺爺這一房的兒孫輩,也就是我父親和叔 叔兩家住在東廂房的一排房間;叔伯爺爺和他們的兒孫住在西廂房的 一排房間。庭院後面不遠處,有油房、彈花庫,馬廄、車庫,門前有 水井、水車,**自給自足,無所不有。記憶中水井邊是“水車嚯 嚯,馬蹄嘚嘚,井水湍流在鋪滿陳年青苔的木槽”。上小學時,我回 過幾次老家。院子的大門很厚,鑲有大鐵釘,我們幾個小孩子一塊兒 推,纔能推動,大門發出“吱——吱——吱”的聲響,很好聽。每當’ 我回憶鄉村那種特有的寧靜天籟時,耳邊老響起那座大門像唱歌一樣 的聲音,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那種安靜、祥和,老讓我想到生活中的 一種永恆。後來我到了延安,延安整風後,聯政主任肖向榮對我說: “根據陝西省委對你們家的調查,你爺爺是個舉人。農村人大多不識 字,出了個舉人,還不得記載下來。” 現在想來,那時的老家是處在較典型的自然經濟狀態中。我還沒 記事時,這個家已開始敗落。我爺爺奶奶一過世,叔伯爺爺們賭博, 分了家,輸了牲口房產,大家庭就解體了。
      我外婆家離我家有三四裡路,也是種地的農民。有識字的人,但 上的學都不多。小時候去外婆家,門很高,兩邊還有楹聯:“耕讀傳 家久,詩書繼世長。”外婆家的人膚色白,鼻梁高,眼睛也不很黑。
      我外祖父告訴我,我的曾外祖父那輩人是從西邊很遠很遠的地方來 的。走到這個地方時有30多個人,不知道咋弄的,都有了地(買的? 自己開的?),就形成了這個自然的小村子。西方那個很遠很遠的地 方究竟是什麼地方,他沒有說。母親曾對我說,她的曾祖父長得多麼 排場:臉特別白,黃胡子,藍眼睛。印像中,我的舅舅們也都是高 鼻子、深眼窩。還記得,那個村子裡曾有個禮拜寺,在很高很高的臺 上。回回鬧亂時,燒毀了。外祖父一家人不是回民,但信教,可能是 伊斯蘭教的一支。記得小時候我還時常去禮拜寺廢墟玩耍,夏天人們 坐在斷殘了的石柱基座上乘涼聊天,鼕天去曬太陽。
      我母親說的話,很多詞彙我不會說,但聽多了也能聽懂。比如, 她說:“客立瑪察!”就是讓我快點。她說話時的用詞,和我祖父家 的人很不一樣。
      (手記:陝甘一帶,古代打仗、爭土屯地,自古是民族融合的地 域。灰娃母親的家庭可能是非中原民族的後裔。這種被統稱“胡人” 的血統在灰娃身上也留有痕跡,比如她膚色白皙,鼻梁較高。*初那 30個人的自然村莊,是開發的還是爭奪的呢?灰娃自然不知道。她後 來纔知道自己的爺爺是個舉人,舉人的眼界怎麼越出了陝西的秦嶺, 到南方有所步涉?我真想到她的老家看一看,看看那座也許有著南方 文化蹤跡的舉人莊園。還有,“村西頭彈花庫和榨油房,荒廢了已有 許多年,中古的龐大機輪和彈弓已年久失修”(灰娃的詩)。那裡可 能較典型地展示著一種鄉紳文化。) 母親好說自己榮耀的過去,她一生的榮耀就是出嫁時的風光。
      她說她出嫁時送嫁的隊伍排得很長,抬著陪嫁的嫁妝、吹吹打打的人 流,前面的都到夫家了,後面的還沒有出村呢。她說:“到了你們 趙家(她和我們說話時總是用這種口吻),每換一套衣服,就吹吹 打打一陣;一會兒,當吹吹打打又起來時,又要換一套衣服。”早 晨,她起來推開門,看到兩隻大鵝在門口把守,真是有意思!家人告 訴她:“那是看家的鵝,生人來了它們要用嘴啄人呢!”那天早晨, 撩開門簾,一陣香氣撲面而來。呵!人家這院子裡全是花兒,房前房 後都是花兒!看到這些花兒,心情好愉快,但跟著就緊張起來,因為 全家人都要來看她這新來的媳婦怎麼掃院子,怎麼端盆子,怎麼做早 飯,怎麼著裝。一招一式都不能出差錯,否則一輩子在這個家裡抬不 起頭來。有時婆家人故意往門後面或犄角旮旯的地方撒點東西,看你 能不能掃到。這個風俗,看起來是使壞,其實是很善意的。起碼知道 你哪兒做不周到,以後會教你,畢竟媳婦都太年輕。剛過門媳婦的一 舉一動,做活、待人接物、一切習慣都需經受婆家人的檢驗,得忍受 各種品評,日子很不好過。母親說,她出嫁算晚的了,過去的女孩兒 十六七歲就出嫁了,她出嫁時已經十八歲。母親說:“當我做飯時, 要用葷油,有僮子端來;用素油,有僮子端來。從哪兒端來,不知 道,後來纔知道,家裡有油房,自家做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喫, 做棉籽油點燈用。”P3-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