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1912年顛沛的共和/社會變遷與百年轉折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550-798
    【優惠價】
    344-499
    【介質】 book
    【ISBN】97875473070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07045
    • 作者:瀋潔
    • 頁數:427
    • 出版日期:2015-08-01
    • 印刷日期:2015-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48千字
    • 瀋潔編著的《1912年顛沛的共和/社會變遷與百年轉折叢書》呈現的是1911~1927年間,中國由帝制到民國轉型的歷史。全書為上下兩篇:上篇講述辛亥革命、南北和議以及清帝遜位的過程。核心問題放在通常意義的“革命史”範疇之外,以被革命者——清王朝作為考察對像,講述革命如何策源、如何形成風暴,而被革命者又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接受妥協,並*終和平地過渡到共和的現代中國。下篇講述民國成立以後,在矛盾中締造共和的過程。核心問題在於,由袁世凱、革命黨、立憲派和滿蒙貴族妥協而肇建的中華民國,與生俱來地帶有諸多緊張和纏結。以短短數月終結了兩千餘年的帝制,這中間必定存在大量的脫節,**真空、黨派紛爭、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的脫節、帝制時代的種種遺留、倫理和意識形態的混亂,凡此種種,都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了中國現代轉型的復雜歷程。
    • 中華民族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被迫打開 國門以來,歷經109年的艱難轉折,中國的整個變遷 過程也就是中華民族緩慢、艱難、而痛苦地進行思考 的漫長歷程。瀋潔編著的《1912年顛沛的共和/社會 變遷與百年轉折叢書》在敘述這段“人世之巨變至異 ”的歷史的時候,也試著去詮釋這段歷史的前因後果 。希望得到廣大讀者和學術愛好者的共鳴。
    • 總序 窒迫下的近代化
      引言
      上篇 抵達共和
      第一章 憂、懼之下的遜位與大妥協
      一 “辛亥之役,必欲逼成共和”
      二 諸王公自革其命
      三 “遜位遜給誰?”
      第二章 逃官、節臣與殉清者
      一 “貳臣之多實在今古無兩”
      二 時窮見節義
      三 “殉”與“不殉”
      第三章 廢科舉與辛亥革命
      一 軍紳政治的開始
      二 “學”與“仕”分離
      三 由“士”到“國民”
      四 “士人社會”的終結
      第四章 謠言與謊言:輿論中的共和革命
      一 有關殺戮的謠言及恐慌
      二 被制造的謠言與謊言
      三 以謠言殺人:貴林之死
      四 “清室之亡,實亡於上海”
      第五章 殺戮:並不共和的“五族共和”
      一 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並行
      二 從“天討”到革命
      三 “滿洲人或無死所矣”
      下篇 共和以後
      第六章 共和的變質
      一 “雅各賓主義的中國”
      二 “咸與維新”
      三 “無分南北”,“不是東西”
      四 北洋的分裂與覆滅
      第七章 再造共和
      一 被挾持的袁世凱
      二 “天禍中國,元首謀逆”
      三 自治傳統與聯治運動
      第八章 “民國乃敵國也”
      一 紫禁城的黃昏
      二 大昌孔子之教
      三 後科舉時代的功名意識
      四 遺老:帝國緬想
      五 流亡的旗人
      第九章 “再造文明”
      一 “迷亂的人心”
      二 眼光向下的新文化
      三 國學與救國
      第十章 結語:“民國的失傳”
    • 武昌起義後,清廷統治雖有分崩離析之勢,但各 地駐防八旗的兵力,不可小覷。這層原因,南方革命 政府當然性命攸關;對袁世凱,實際上也構成掣肘。
      當時袁世凱身居京城,北洋的軍隊都派遣在外。近畿 禁衛軍和原有的旗軍雖然已歸馮國璋統領,但*大部 分都是旗人,他很不放心。就兵力對比而言,袁世凱 在天津、保定一帶的軍隊,並不多於禁衛軍人數。當 時禁衛軍的編制,除步隊第三標是直隸、河南、山東 人外,其他步隊三標、馬隊三營(內一營為蒙古軍隊) 、*標及工程、輜重兩營,全繫旗人,軍官則協統良 弼(馮國璋接統後調為軍諮使)、姚寶來,標統忠和、 扎拉芬、崇林等,亦皆滿族;隊官排長,也以滿人占 多數。一旦京師禁衛軍抵死反抗,袁氏無法保證全身 而退。這是袁世凱在南北和談中力保皇室安全和優待 條件的一個重要因素。
      再就旗軍本身論,他們與朝廷*是一榮俱榮、一 損俱損的關繫。南北談判過程中,禁衛軍官兵以為皇 室當然滅亡,滿族也要歸於消滅,無不激昂反對。所 以,皇族雖然已經甘願退讓,但此萬餘人,如不妥善 安置,則京師免不了一戰,袁世凱在革命黨面前也無 以維持北方之威信。正是基於這樣的危險,馮國璋在 向京師禁衛軍官兵宣布變*國體問題時,首先強調的 ,就是皇太後、皇上的尊號和滿族、蒙族的待遇,以 及“禁衛軍的一切,一概不動”。旗人代表質問馮國 璋的也主要是以下兩點:“**,皇太後、皇上的安 全,總統能夠擔保嗎?第二,我們禁衛軍將來歸陸軍 部編制,是不是會取消?總統對於這一點是不是可以 擔負**責任?”馮國璋當場以身家性命相擔保,保 全兩宮和全體禁衛軍俸餉,並聲明自己決不與革命黨 往來,許諾如發現有言行相違之事,準許本軍之人隨 時*殺,不許家屬報復。於是一場風波纔得以平安渡 過。①另據禁衛軍第二協協統姚寶來的回憶,京畿地 區關於清帝遜位的傳說愈布愈廣,這對旗人,關涉生 死存亡。因此,禁衛軍全鎮官兵,除了步隊第四標以 外,軍心很不穩定。②南方政府此時率先提出優待條 件,意義不僅及於皇室,對普通八旗兵丁*是一針安 慰劑。這也是為什麼成都、杭州等地滿城和平光復過 程中,*多被提到的即為旗營兵、民性命財產及共和 以後的生計保證。
      優待條件的另一意義在於維持了蒙藏邊地安全, 中國領土不致分裂。實際上,在退位問題上,反對* 烈的不是滿洲貴族,而是蒙古王公。御前會議討論退 位條件時,那彥圖、貢桑諾布爾等人態度堅決,強烈 反對共和,力阻清帝退位。1912年2月8日,蒙古各王 公致函袁內閣,聲稱發電各蒙盟旗,聯絡君主黨之勢 力,並號召在京蒙古王公等自即日起分日回藩,再籌 勤王政策,“*不讓共和”。分裂的危險極為嚴峻: “我等世受國恩,自知敬君愛國,不明白共和為何物 ;若君主有時退位,我等當另立門戶,不能寄他人籬 下,受其挾制。”各蒙盟旗不僅反對共和、擁護帝制 ,而且準備付諸行動,在各旗舉定代表赴京參與要政 時,擬帶蒙古兵人關,實施兵諫,“以備實行與中華 斷*關繫”。這意味著,革命所瓦解的,將不僅僅是 專制與皇權,還包括清代二百餘年滿蒙一體的領土與 邊疆秩序。這一點,無論是革命黨一方,還是袁世凱 所部北洋都很清楚,因此在議定優待條件時,滿洲貴 族之外,蒙回藏族的權益均一體保障,這在極大程度 上消解了敵對及其對革命後身家性命的顧慮。優待條 件與大妥協的確立**重要,它促成了蒙古王公達成 贊成共和政體的共識,“謂**大勢所趨,實非宣布 共和以彌亂而組織共和政體,實非聯五大民族合而為 一,不足以免亡國之禍。……後復公同商議,聯電南 京,表示並無反對共和之意”。①從這一層面看,“ 五族共和”的提出與滿蒙回藏優待條件的議定,意義 重大。它使得民國政府將清朝大一統的帝國秩序繼承 下來,將北方諸省、內外蒙古、察哈爾、烏梁海、哈 薩克部落諸藩吸納進新的共和**,成為“民國之一 部”。
      在“革命:’的意義上,“妥協”通常意謂退卻 、不**。但在辛、壬之際的中國情境中,妥協卻導 引了一種平衡——皇親、貴族、袁世凱,皆成為無負 和平、齊赴共和的成員。用趙鳳昌的話說,就是“清 帝以讓德留思念於民國,國民以優待竭酬報於清廷, 兩俱仁至義盡”。歷史的悲愴隱沒於無言的退場,而 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也不能不說是歷史戲劇豐沛 的意義所在。
      在這裡,我們應當注意到語義改換所帶來的現實 的歷史變遷:在1912年,“辭”與“讓”纔是真正意 義上的“仁”、“義”所在。由此,辛亥年的這場大 妥協在中國歷史的變遷中,引導了一次根本性的轉向 。這不僅在於完成從帝制到共和的轉折,還在於這場 妥協***新了傳統意義上的“改朝換代”。在中國 歷來的政治文化當中,鼎革從來都是慘烈的。“死” ,構成了一種政治規約。而在辛亥年,他們選擇了妥 協:皇帝沒有為社稷而死,卻自願將家、國拱手;封 疆與士夫則*勿須為君而死,走向以“共和”為新制 的大義。在家國與種族的種種纏結當中,“堅守”喪 失了所有的合法性以及價值支撐,而“妥協”則成為 “奉天時”、“循尊養”的正當表達。西方世界的革 命與現代轉型大多循契約而成,這種由契約精神** 的妥協在中國傳統政治中是鮮見的。中國的君主和士 人大都寧願遵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因此,如 果我們將妥協視為議會、憲政的一種基本原則,那麼 ,辛亥年底的這場大妥協即具備了*為特殊的意義, 它終結了帝制時代的政治文化,恰如其分地詮釋並啟 航了現代中國的政治轉型。
      P21-2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