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司馬光和他的時代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289-419
    【優惠價】
    181-262
    【介質】 book
    【ISBN】978780768012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807680123
    • 作者:趙鼕梅
    • 頁數:320
    • 出版日期:2014-01-01
    • 印刷日期:2014-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60千字
    • 本書生動講述了北宋**學者、青年干部司馬光的成長之路,揭示了那一段激烈變革時代的思想交鋒史、政治鬥爭史,以及北宋政壇上範仲淹、歐陽修、包拯、蘇軾兄弟等**們互動的歷史。全書雅俗共賞,論證嚴謹,語言幽默,是迄今為止*靠譜的司馬光傳記。
        司馬光所處的時代,矛盾重重,改革聲浪高漲。如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讓本朝長治久安,走出“朝代*替”,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念茲在茲、不敢稍有遺忘的大關懷。
        改革需要決心和勇氣,也需要對現存狀態的尊重,需要長途跋涉、長期戰鬥的耐力,司馬光是“這一派”的改革者。
        作者將**廣大讀者深入探尋大宋王朝建國80年後的憂患與改革,以及大變局中德與纔、修身與仕途、改革與守舊、治國與民心的激烈踫撞,充分領略這一段中國政治***美好的時光之一。
        以人為鋻,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鋻,可以知興替。閱讀本書,對今人不無裨益。
    • 趙鼕梅編著的《司馬光和他的時代》講述了:司 馬光所處的時代,矛盾重重,改革聲浪高漲。如何解 決問題、化解矛盾,讓本朝長治久安,走出“朝代更 替”,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念茲在茲、不敢稍有遺忘的 大關懷。 改革需要決心和勇氣,也需要對現存狀態的尊重 ,需要長途跋涉、長期戰鬥的耐力,司馬光是“這一 派”的改革者。 《司馬光和他的時代》將引領廣大讀者深入探尋 大宋王朝建國80年後的憂患與改革,以及大變局中德 與纔、修身與仕途、改革與守舊、治國與民心的激烈 踫撞,充分領略這一段中國政治史上最美好的時光之 一。 以人為鋻,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鋻,可以知興替 。閱讀《司馬光和他的時代》,對今人不無裨益。 本書生動講述了北宋著名學者、青年干部司馬光的成長之路,揭示了那一段激烈變革時代的思想交鋒史、政治鬥爭史,以及北宋政壇上範仲淹、歐陽修、包拯、蘇軾兄弟等巨星們互動的歷史。全書雅俗共賞,論證嚴謹,語言幽默,是迄今為止最靠譜的司馬光傳記。   司馬光所處的時代,矛盾重重,改革聲浪高漲。如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讓本朝長治久安,走出“朝代更替”,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念茲在茲、不敢稍有遺忘的大關懷。   改革需要決心和勇氣,也需要對現存狀態的尊重,需要長途跋涉、長期戰鬥的耐力,司馬光是“這一派”的改革者。   作者將引領廣大讀者深入探尋大宋王朝建國80年後的憂患與改革,以及大變局中德與纔、修身與仕途、改革與守舊、治國與民心的激烈踫撞,充分領略這一段中國政治史上最美好的時光之一。   以人為鋻,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鋻,可以知興替。閱讀本書,對今人不無裨益。
    • 1司馬光是誰?
      砸缸的小男孩?*偉大的史學家?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
      宋人記憶中的司馬光
      走近真實:本書取向和安排
      2虛虛實實司馬家
      家世淵源:西晉皇族後裔?
      科舉改變命運
      家族培育英纔
      3溫和堅定司馬池
      隨父宦遊四方
      敢把縣令拉下座
      當面頂撞盛知州
      安貧樂道司馬池
      曹利用提撥司馬池
      “令之不行,由上犯之”
      不做下井落石人
      ……
      32政治家的成年禮1 司馬光是誰?
      砸缸的小男孩?*偉大的史學家?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
      宋人記憶中的司馬光
      走近真實:本書取向和安排
      2 虛虛實實司馬家
      家世淵源:西晉皇族後裔?
      科舉改變命運
      家族培育英纔
      3 溫和堅定司馬池
      隨父宦遊四方
      敢把縣令拉下座
      當面頂撞盛知州
      安貧樂道司馬池
      曹利用提撥司馬池
      “令之不行,由上犯之”
      不做下井落石人
      4 夢中天子
      奇異的夢
      司馬池的政治遺產
      宋代官場的風氣
      敢於拒*太後的人
      5 自道是天生第二
      砸缸的時間、地點及意義
      司馬光童年的家教:誠實
      努力向學,不懼“繞遠”
      司馬光開蒙讀書
      6 司馬光的“君主論”
      長輩眼中的少年司馬光
      司馬光論君臣關繫
      司馬光修身“四箴”
      7 沉默的省元
      有了恩蔭,為什麼還考科舉?
      什麼是“別頭試”?
      範鎮棄用特權
      沉默的背後:公平的問題
      進士功名乃身外之物
      8 變起西北
      隨侍在父母身邊的官員
      一時代有一時代之觀念
      家傳孝道司馬池
      西北危機:黨項元昊要稱帝
      戰事初起,宋朝一敗塗地
      9 初論國事
      宋夏大戰:三川口之敗
      宋朝的對策:增兵
      父子合作,抵制朝廷命令
      10 生離·死別
      天人永隔倍思親
      言教身傳,行為世範
      儒家禮制:三年之喪
      《賈生論》關注現實政治
      要民生,不要虛名
      11 干江有水一龐丈
      司馬光復出
      司馬光筆下的恩師龐籍
      龐籍彈劾範諷案
      與歪風邪氣作鬥爭
      12 慶歷慶歷
      小尺度,大關懷
      慶歷新政為什麼會流產?
      晁仲約的故事
      司馬光與範仲淹
      13 舊雨新知
      安邊有功,龐籍入朝
      故友重逢龐之道
      司馬光任職滑州
      14 窮並快樂著
      “民實神主”,司馬光的“尊民”思想
      成了“高產作家”
      教書生涯
      志趣相投,其樂融融
      15 多事之秋
      摯友龐之道去世
      貝州兵變
      司馬光的解決之道
      文彥博平息叛亂
      16 快車道
      終得入館閣
      含淚謝龐公
      宋朝文官“三級跳”
      禮官的勇氣
      17 溫和的批評者
      司馬氏諫書
      仁宗之“仁”
      張美人的娘家建設
      包拯開*,臺諫集體抗議
      司馬光的妙喻與擔憂
      18 灰色震蕩
      灰色地帶
      “招魂葬”的是與非
      烈士可能還活著
      怎麼看待投降和俘虜?
      謊言的背後
      19 獨立的姿態
      宰相大臣集體失語
      荒唐的歷史,有意的空白
      宋人修史:制度與態度
      皇帝違規,為老師定美謚
      20 弱勢宰相
      宋朝的定謚程序
      “有司”守職,陛下不得侵臣官!
      再上奏,剛柔相濟回帝意
      “弱勢宰相”對“強勢臺諫”
      21 糊塗案龐籍下臺
      親外甥受賄賣官
      清宰相大義滅親
      真相未明,龐籍黯然下臺
      臺諫跑偏,宰相動輒得咎
      龐籍下臺的真相
      22 師生誼
      不離不棄司馬光離京
      理性栽培有大愛
      願托後車遊四方
      仁宗的悔意
      23 郓州的四季
      春:竹綠桃紅馬蹄疾
      夏:文書胥史令人躁
      秋鼕:大旱之年維穩忙
      郓州歷練長經驗
      24 禁地與雄心
      河東路的邊防形勢
      屈野河西地的傷心史
      司馬光奉命巡邊,意圖恢復控制河西地
      盡掃苦寒氣,翻作籌邊猷
      25 恩師的冒險
      斷道塢之戰
      宋軍戰敗的原因
      藏匿文書保護司馬光
      26 無處訴委屈
      司馬光心力交瘁
      屈野河西地事件審查
      掙扎在現實政治與道德原則之間
      27 兩隻“麒麟”
      三次自請“處分”
      與歐陽修、包拯共事
      傳說中的“麒麟”來了
      28 皇帝的底線
      日食事件
      天人感應中的政治智慧
      嘉祜新政
      臺諫官與政治改革
      29 烏鴉嘴的預警人
      司馬光出任諫官
      嘉佑三札——論皇帝、官僚與軍隊
      司馬光的政治理念
      30 小蘇的對策風波
      什麼是制科考試?
      一波未平:蘇轍“直言極諫”惹爭議
      一波又起:司馬光為蘇轍辯護
      餘波未了:蘇轍是現實版的谷永?
      31 長別離
      諫官的“謁禁”
      與恩師隻能書信往還
      堅辭知制誥
      恩師龐籍溘然長逝
      32 政治家的成年禮
      為龐籍作墓志銘
      從“司馬家的孝子”到“龐籍的學生”
    •  寫在前面的話:我為什麼要寫司馬光      在生命*後的一年零兩個月裡,司馬光得到了宰相的高位,卻背棄了自己一生的信仰,變得像他的對手一樣顢頇、專橫,不再寬容,不再謀求異見的共存相攪。就像王安石當年不顧一切地推倒舊法一樣,司馬光一股腦兒推翻了王安石所有的已變之法。蘇軾大聲抗議:“當年你做諫官,遇事敢言。如今你做宰相,為什麼不許我說話?”   “許人說話”的風氣一去不返,官僚集團的政見之爭、政策之爭演變成劇烈的派別之爭,黨同伐異,小集團的利益取代了**利益、民族利益,到*後,甚至連皇帝也喪失了“中立”,再沒有誰能站在**民族的高度考慮問題,宋朝的政治走上了不歸路。
        其實,我真正想寫的,不止是司馬光的傳,還有司馬光成長、經歷、參與創造的那個時代的傳記。生於1019年,卒於1086年,司馬光的生命跨越了真宗(在位期間9971022)、仁宗(10221063)、英宗(10631067)、神宗(10671085)、哲宗(10851100)五個皇帝。本書的故事截止在仁宗朝司馬光政治生命的成長期。
        1038年,司馬光進士第六名及第,進入官場。這個時候,距離宋朝建國已經過去了七十八年,軍隊數量龐大,養兵費用居高不下,官僚人滿為患、人浮於事,利益集團擠壓普通官僚的生存空間,侵占百姓利益,矛盾堆積,不平之氣在郁積,在發酵。就在司馬光這一榜的科舉考試過程中,開封府解試落第舉人集體抗議考試不公,仁宗不得不親自下令取消了五名宰相、副宰相子弟的錄取資格(詳見本書第7章《沉默的省元》)。而這隻是宋朝**內部矛盾的冰山一角。同樣在這一年,宋夏戰爭爆發,一舉擊中宋朝武裝力量建設方針以對內防範武人威脅政權為主調的死穴,經歷了一連串的慘敗之後,科舉出身的文官儒帥終於穩住陣腳,保住了疆土,恢復了和平,範仲淹、韓琦和司馬光的恩師龐籍也因為邊功卓著建立了“入相”的資本。由於戰爭,朝廷不得不加大對社會資源的征發或者說掠奪力度,社會矛盾加劇,部分地區“盜賊”橫行。
        這樣的問題非宋朝所**,乃帝制時代之通病。任何一個朝代,在建國之初、建國四十年、建國八十年的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問題,所呈現的狀態都各不相同。我感觸極深切的一個例子,是用人。建國之初,朝廷招錄、提撥官員的力度通常極大。宋朝建國十七年、二十年兩榜(即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五年)所錄取的進士,多有不到十年從普通人升至宰相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我 如果說“司馬光砸缸”確有其事,那麼,用“砸 缸的孩子”來回答“司馬 光是誰”這個問題,又是否合適呢?那個砸缸救人的 勇敢男孩,毫無疑問是司 馬光。可是,如果說司馬光就隻是那個勇敢的砸缸小 孩兒,那至少不能說是 準確的。司馬光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卒於宋 哲宗元祜元年(1086), 一共活了六十八歲,“砸缸”隻是司馬光童年生活的 一個小插曲。它瞬間發生, 傳為佳話,*終成為我們民族民間記憶的一部分,故 事裡的司馬光也成了一代 又一代中國孩子的榜樣——當然,那個掉進缸裡的小 孩兒,也順帶著成了一個 安全教育的反面典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外人、後 人可以反反復復地講,不 斷強化,而司馬光本人和他的父母卻必須淡化甚至忘 記——不然的話,司馬光 的人生很可能就是“神童變路人”版的了。事實上, 司馬光六十八年的人生歲 月,“砸缸”之後,精彩無限。
      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人?典型答案一“砸缸救伙 伴的勇敢小男孩兒”,正 確而不全面。不說“砸缸”,不是司馬光;隻說“砸 缸”,*不是司馬光。
      典型答案二:中國歷***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 。這個“之一”不是“很 多”之一,而是二者之一。中國史學素有“史界兩司 馬”的說法,說的是中國 兩位*偉大的歷史學家,都姓“司馬”。這兩位“司 馬”,**位是西漢的司馬 遷,他寫了一部《史記》,記錄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 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 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唱,無韻之離騷”。第二 位“司馬”就是司馬光, 司馬光的史學成就主要體現在《資治通鋻》這部書上 。《資治通鋻》是一部煌 煌二百九十四卷的史學大書,它按照時間順序,記述 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 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間的歷史,是一部寫給帝王將相的歷史教科書。南宋 大儒朱熹說《資治通鋻》 “偉哉,書乎!自漢以來未始有也”。…現代歷史學 家也從不吝惜他們對《資治 通鋻》的贊美之辭,比如說它是“**傑作”,說“ 論到編纂的方法,史料的 充實,考證的詳細,文字的簡潔,綜合評論,確算它 首屈一指”!自從《資 治通鋻》問世以來,各種注釋之作、考據之作、延續 的《千秋是非話寇準》,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而這樣的“奇幻”經歷,司馬光一輩,隻能想像、無法企及。即使是他的父親司馬池在開國四十五年之後進士及第,也硬是十七年纔混到中層(第3章《溫和堅定司馬池》)。通常來說,個人的命運很難超脫他所處的時代,而一代人的命運與他們在那個朝代中所處的階段息息相關。
        司馬光所處的時代,矛盾重重,改革聲浪高漲。如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讓本朝長治久安,走出“朝代*替”,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念茲在茲、不敢稍有遺忘的大關懷。我固執地相信,就在那個時代,在宋朝內部,曾經存在著一種可以把這個王朝帶出“朝代*替”宿命的力量,或者說,是很多因素的合力,這些因素包括:不那麼強勢的、尊重制度與傳統的皇帝,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知識分子官僚群,包容異見、接納批評的政治風氣與政治制度。10431044年,在仁宗大力推動下,範仲淹、富弼**了一繫列以制度建設為核心的改革,今稱“慶歷新政”。這是一次*為“對癥下藥”的改革,它觸動的是上層的利益。按照通常說法,“慶歷新政”以改革派被趕出朝廷而宣告失敗。但是,細讀歷史,你會發現,“慶歷新政”的結局*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失敗”十多年之後,改革派重返朝廷,多項改革措施重新推開,隻不過姿態*低,步伐*為穩健、*加有力(**2章《慶歷 慶歷》)。改革需要決心和勇氣,也需要對現存狀態的尊重,需要長途跋涉、長期戰鬥的耐力。司馬光是“這一派”的改革者如果我們不把“改革”跟“王安石變法”劃等號,隻用“改革”的原意“把事物中舊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適應客觀情況的”,那麼,司馬光**可以稱為“改革者”。他尊君、“尊民”(**0章《生離 死別》、14章《窮並快樂著》),有他的改革措施、改革思路(第29章《烏鴉嘴的預警人》)。1050年代後期的宋朝,有一種溫和敦厚的、寬容的、向上的政治氣候。我花了大量的篇幅描述這種氣候(**7章《溫和的批評者》、20章《弱勢宰相》、28章《皇帝的底線》),我承認我充滿贊美之意,甚至可能會因此損失歷史學者理應保持的中立。
        在我看來,仁宗朝也許取得了帝制時代儒家政治所能取得的*好成績,“吏治若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宋史仁宗本紀贊》)一種並不純淨整齊的中庸的美好,背後是復雜的人性與*加復雜的利益纏鬥。司馬光之作、改寫之作、研究 之作相繼出現,司馬光和他的《資治通鋻》已經成為 史學研究領域中一處占 盡風光的園地。作為《資治通鋻》的主要編著者,司 馬光的史學成就之高毋 庸置疑。
      這個答案怎麼樣?跟**個一樣,很正確,不全 面。歷史學家,這是** 的人按照現代職業分類標準給司馬光貼上的標簽。現 代人職業的特點就是專業 化和終身化,分工越來越細,專業領域越來越窄,而 且干什麼基本上就是一輩 子的事兒。倘若百年之後還有人記得我,說趙鼕梅是 一個**的歷史學者和歷 史老師,那我九泉之下肯定能笑醒過來。因為我這一 輩子在公共領域基本上就 隻能干這一件事了,那就是學習和教授中國歷史—— 再確切點兒說其實隻是宋 史,學海無涯,生命有限,能夠在這個小小的領域建 立“說話的自信”,已然 不易。可是,如果用這個標準去評判和衡量生活在將 近一千年前的宋朝人司馬 光,那**是不準確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司馬光的時代所奉行的原則是“學而優則 仕,仕而優則學”,學習 的目的是為了當官,當了官還要繼續學習,學者與官 僚一身二任。司馬光二十 歲中進士,開始做官,此後一直到死,他的官僚身份 從未改變,他對於學術 的追求也從未停止。對於司馬光這樣一位學者與官僚 一身二任的古代士大夫來 說,治學與從政就像是一個人的思想與行動,無法分 割,學術也是他“從政” 的一種方式。從二十歲中進士開始,司馬光在宋朝的 官場上一共奮鬥了四十八 年。這四十八年當中,有十五年,他遠離首都開封, 住在洛陽,專門編修《資…… P2-3 和他曾經的朋友、後來的對手王安石都是仁宗朝寬容政治的產兒。隻可惜,這種寬容經這兩個人的手結束了。寬容的政治生產出不寬容的政治家,*終埋葬了寬容。
        我想要以司馬光為中心呈現一個時代,這本書首先是“司馬光的故事”,時代面貌在“司馬光的故事”中展開、呈現。司馬光的故事按照時間順序發展,本書的敘事也隨著司馬光的成長一路向前。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