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元明歷史筆記論叢/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1017-1475
    【優惠價】
    636-922
    【介質】 book
    【ISBN】978710514039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民族
    • ISBN:9787105140398
    • 作者:姚繼榮
    • 頁數:702
    • 出版日期:2015-12-01
    • 印刷日期:2015-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641千字
    • 元明的歷史筆記,豐富而又厚重,所及內容和範圍十分廣泛,對研究元明的有關人事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補他書之闕,詳他書之略,正他書之誤”的作用。姚繼榮所著的《元明歷史筆記論叢/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文庫》對元明歷史筆記做了一次繫統梳理,既關注它們的發展之因和演變之跡,又揭示它們的產生背景和史學意義,還留心它們的刊刻收錄和版本傳承,以便有關的研究者*好地利用這些歷史筆記。
    • 姚繼榮所著的《元明歷史筆記論叢/青海民族大 學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文庫》講述元朝和明朝,是中國 古代兩個接續而至的盛大王朝。不過,前者不足百年 ,而後者則近三個世紀。元朝的歷史,大略可分為初 期、中期和晚期:而初期之世祖朝,實際還可上溯至 中統元年。明朝的歷史,大略也可分為初期、中期和 晚期,而於崇禎之後,還有一段很難歸屬清朝的南明 史,不妨列入晚明為好。從元明歷史筆記發展的實際 情況考慮,大略可按上述的歷史分期來把握它的發展 和演變之跡。 歷史筆記的史學價值,主要不是體現在思想和編 纂學的層面,而是體現於文獻和史料學的層面,又主 要表現在對“正史”的拾遺補闕的作用上。具體到元 明的歷史筆記,涉及的內容和範圍十分廣泛,對研究 元明的有關人事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不過,元明歷史筆記也有缺陷。一方面,它們的 作者,大多是官僚、士大夫,宣揚舊道德、美化統治 者、詆毀反抗民眾、排斥進步思想,也就成了很普遍 的問題。另一方面,歷史瑣聞筆記中所敘事實,真偽 雜糅而難於分辨,又因編排雜亂而不易選擇取舍。再 一方面,考據辨證類筆記所考所記,也不免零零碎碎 ,缺乏繫統,互相抄襲,陳陳相因。至於引用書證, 又往往隻憑記憶,隨意刪改原文,難免出現訛、脫、 衍、倒之類的瑕疵。
    • 一 元明歷史筆記述論
      元明社會走向與歷史貢獻
      元明學術思潮與史學發展大勢
      元明筆記、野史筆記與歷史筆記
      元明歷史筆記的史料價值與缺陷
      元明歷史筆記的出版、研究與利用
      二 元代歷史筆記(上)
      概說
      蔣子正與《山房隨筆》
      劉一清與《錢塘遺事》
      佚名與《東南紀聞》
      王鶚與《汝南遺事》
      李治與《敬齋古今黈》
      李志常與《長春真人西遊記》
      劉祁與《歸潛志》
      林坤與《誠齋雜記》
      王惲與《玉堂嘉話》、《中堂事記》
      三 元代歷史筆記(中)
      概說
      黃潘與《日損齋筆記》
      俞德鄰與《佩韋齋輯聞》
      劉埙與《隱居通議》
      鮮於樞與《困學齋雜錄》
      白珽與《湛淵靜語》
      周達觀與《真臘風土記》
      吾丘衍與《閑居錄》
      郭畀與《雲山日記》
      楊瑀與《山居新語》
      陸友仁與《硯北雜志》、《吳中舊事》
      盛如梓與《庶齋老學叢談》
      四 元代歷史筆記(下)
      概說
      鄭元祐與《遂昌雜錄》
      吳萊與《三朝野史》
      郭翼與《雪履齋筆記》
      納新與《河朔訪古記》
      陶宗儀與《南村輟耕錄》
      徐顯與《廣客談》、《稗史集傳》
      李獅與《日聞錄》
      佚名與《農田餘話》
      陳世隆與《北軒筆記》
      姚桐壽與《樂郊私語》
      孔克齊與《至正直記》
      五 明代歷史筆記(上)
      概說
      宋濂與《洪武聖政記》
      王神與《國初禮賢錄》
      葉子奇與《草木子》
      劉績與《霏雪錄》
      張定與《在田錄》
      馬生龍與《鳳凰臺記事》
      黃福與《奉使安南水程日記》
      金幼孜與《北征錄》、《北征後錄》
      孫道易與《東園客談》
      胡廣與《胡文穆雜著》
      費信/馬歡與《星槎勝覽》、《瀛涯勝覽》
      孔邇述與《雲蕉館紀談》
      李賢與《古穰雜錄》、《天順日錄》
      六 明代歷史筆記(中)
      概說
      商輅與《蔗山筆麈》
      趙善政與《賓退錄》
      彭時與《可齋雜記》
      葉盛與《水東日記》
      劉昌與《懸笥瑣探》
      黃瑜與《雙槐歲抄》
      瀋周與《石田雜記》、《客座新聞》
      尹直與《蹇齋瑣綴錄》
      馬愈與《馬氏日抄》
      王鑄與《寓圃雜記》
      陸容與《菽園雜記》
      賀欽與《醫閭漫記》
      陸哉與《賢識錄》、《病逸漫記》
      陶輔與《桑榆漫志》
      戴冠與《濯纓亭筆記》
      文林與《瑯琊漫抄》
      鄭瑗與《井觀瑣言》
      宋端儀與《立齋閑錄》
      王鏊/王禹聲與《震澤長語》、《震澤紀聞》、《續震澤紀聞》和《王文恪公筆記》
      梅純與《損齋備忘錄》
      姚福與《青溪暇筆》
      張綸言與《林泉隨筆》
      楊一清與《西征日錄》、《制府雜錄》
      都穆與《談纂》、《聽雨紀談》
      張志淳與《南園漫錄》
      楊循吉與《蘇談》、《吳中故語》
      王鴻儒與《凝齋筆語》
      王瓊與《雙溪雜記》
      祝允明與《野記》、《前聞記》
      黃嗥與《蓬窗類記》、《蓬軒吳記》和《蓬軒別記》
      皇甫錄與《皇明紀略》、《近峰聞略》和《下陴紀談》
      羅鳳與《延休堂漫錄》
      許浩與《復齋日記》、《兩湖麈談錄》
      何孟春與《餘鼕序錄》
      王濟與《君子堂日詢手鏡》
      陳洪謨與《治世餘聞》、《繼世紀聞》
      陸深與《停驂錄》、《燕閑錄》、《玉堂漫筆》、《金臺紀聞》、《溪山餘話》、《春雨堂雜抄》和《願豐堂漫書》
      陳霆與《兩山墨談》
      崔銑與《漫記》、《後渠雜識》
      徐禎卿與《翦勝野聞》
      韓邦奇與《見聞考隨錄》
      陳良謨與《見聞紀訓》
      孫繼芳與《磯園稗史》
      徐咸與《西園雜記》
      梁億與《遵聞錄》
      董谷與《碧裡雜存》
      敖英與《東谷贅言》、《綠雪亭雜言》
      顧元慶與《西軒客談》、《檐曝偶談》和《雲林遺事》
      郎瑛與《七修類稿》及續稿
      俞弁與《山樵暇語》
      楊慎與《丹鉛錄》、《譚苑醍醐》
      胡侍與《墅談》、《真珠船》
      陸粲與《庚己編》
      陸綁與《簣齋雜著》
      顧齊與《海槎餘錄》
      姜南與《投甕隨筆》、《風月堂雜識》和《半村野人閑談》
      陳鼐與《百可漫志》
      馮汝弼與《佑山雜說》
      李默與《孤樹裒談》
      鄭曉與《今言》
      陳德文與《孤竹賓談》
      餘永麟與《北窗瑣語》
      佚名與《沂陽日記》
      陳汝鑄與《甘露園長短書》
      喬世寧與《丘隅意見》
      田汝成與《炎徼紀聞》、《籐峽紀聞》
      李詡與《戒庵老人漫筆》
      何良俊與《何氏語林》、《世說新語補》和《四友齋叢說》
      陸樹聲與《清暑筆談》、《長水日抄》和《耄餘雜識》
      李文鳳與《月山叢談》
      陳全之與《蓬窗日錄》
      張瀚與《松窗夢語》
      陸楫與《蒹葮堂雜著》
      徐學謨與《世廟識餘錄》
      王文祿與《文昌旅語》、《庭聞述略》和《龍興慈記》
      葉權與《賢博編》
      田藝蘅/徐懋升與《留青日札》、《留留青》
      耿定向與《**遺風》
      七 明代歷史筆記(下)
      概說
      張居正與《太嶽雜著》
      王世貞與《鳳洲雜編》、《觚不觚錄》和《弁山堂別集》
      蔣以化與《西臺漫紀》
      朱孟震與《河上楮談》、《汾上續談》、《浣水續談》和《遊宦餘談》
      伍袁萃與《林居漫錄》、《彈園雜志》
      周玄嚏與《涇林續記》
      李樂與《見聞雜記》及續記
      王世懋與《窺天外乘》、《二酉委譚》
      馮時可與《雨航雜錄》
      瀋榜與《宛署雜記》
      林烴與《林氏雜記》
      焦茲與《焦氏筆乘》、《焦氏類林》和《玉堂叢語》
      餘繼登與《典故紀聞》
      劉元卿與《賢奕編》
      於慎行與《讀史漫錄》、《谷山筆麈》
      周暉與《金陵瑣事》、《續金陵瑣事》和《二續金陵瑣事》
      王士性與《廣志繹》
      王臨亨與《粵劍編》
      馮夢禎與《快雪堂漫錄》
      胡應麟與《少室山房筆叢》
      李紹文與《雲間雜識》、《明世說新語》
      徐應秋與《玉芝堂談荟》
      姚旅與《露書》
      張大復與《梅花草堂筆談》
      張懋修與《墨卿談乘》
      林茂佳與《南北朝新語》
      朱國禎與《湧幢小品》
      陳繼儒與《見聞錄》、《珍珠船》、《偃曝談餘》和《岩棲幽事》
      張萱與《疑耀》、《西園聞見錄》
      方大鎮與《田居乙記》
      徐復祚與《花當閣叢談》
      丁元薦與《西山日記》
      顧起元與《客座贅語》
      蔣一葵與《堯山堂偶雋》、《堯山堂外紀》
      宋鳳翔與《秋涇筆乘》
      朱元弼與《猶及編》
      周應治與《霞外塵談》
      謝肇涮與《五雜俎》
      範濂與《雲間據目抄》
      瀋德符與《萬歷野獲編》、《敝帚軒剩語》
      劉若愚與《酌中志》
      蕭士瑋與《春浮園別錄》
      葉紹袁與《啟禎記聞錄》
      鄭仲夔與《玉塵新譚》
      劉侗與《帝京景物略》
      談遷與《棗林雜俎》、《棗林外索》
      蒙正發與《三湘從事錄》
      茅元儀與《西峰談話》、《暇老齋雜記》
      吳應箕與《留都見聞錄》
      姚士麟與《見隻編》
      曹家駒與《說夢》
      唐昌世與《隨筆漫記》
      夏允緲夏完淳與《幸存錄》、《續幸存錄》
      楊士聰與《玉堂荟記》
      張岱與《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和《快園道古》
      薛案與《薛諧孟筆記》
      瀋壽世與《遺事瑣談》
      範**與《仿指南錄》
      李清與《三垣筆記》、《南渡錄》
      李中馥與《原李耳載》
      黃淳耀與《山左筆談》
      文秉與《先撥志始》
      陸圻與《纖言》
      林時對與《荷靦叢談》
      李遜之與《三朝野紀》
      朱長祚與《玉鏡新譚》
      徐開禧與《涉園瑣記》
      崔嘉祥與《崔鳴吾紀事》
      王弘撰與《山志》
      王秀楚與《揚州十日記》
      鄧凱與《也是錄》、《求野錄》
      佚名與《詖聞續筆》
      佚名與《談往》
      李介與《天香閣隨筆》
      楊德澤與《楊監筆記》
      參考文獻
      後記
    • 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以“元”為國號,取《 易經》“大哉乾元”,“至哉乾元”之義。元朝“北 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②,國土 **遼闊。它的歷史貢獻在於,一個***的大一 統局面形成了,結束了自五代以來的民族紛爭和地方 割據,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元朝重視 農牧業和手工業,農藝、醫藥、文學、天文和歷算取 得了新成就;元朝還把佛教定為國教,而道教也得到 一定程度的發展;另外,民族同化與民族融合大為加 速,體現了元朝文化的多元化特點。
      元朝統治者入主中原,又強調以漢法治漢人,程 朱理學也得到確認,表明對漢族文明的重視。可又推 行“四等人”③制,以蒙古為尊,而南人*賤,誘發 了民族尖銳對立的情緒。另外,在元代,“九儒十丐 ”的說法,雖說不準確,可文人儒士被忽視則是不爭 的事實;至於信仰的多元化,也削弱了儒家思想在民 眾中的影響。④在人類歷**,任何不尊重知識的民 族和**,它的歷史命運必定也是可悲的。元朝這麼 做,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從總 體上說,元代的社會歷史進展不大,而反映在文化上 幾乎可說是止步不前的,以致引發了明人王世貞“元 無文”①的譏嘲。元朝統一的局面,還沒有維持百年 就土崩瓦解了。造成這樣的結果,從很大程度上說, 元朝統治者所推行的民族歧視政策難辭其咎。
      朱元璋舉事立國,是對元朝偏頗政治的反動。他 登高一呼,八方響應,所以,把蒙古人趕回到草原沒 有費多大勁,而翦滅盤踞南方的割據勢力反倒是幾經 周折。在中國歷**,他既是出身卑微的帝王,也是 很重制度和紀律的君主。另外,他和他的後人,通過 裁中書、廢丞相、設廠衛、任太監、制律誥、重理學 ,把古代的專制集權推向了**。清人趙翼說過這樣 的話:“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 而有之者也。”②在這裡,趙氏所論的是朱元璋,實 際上,對大多數帝王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有些人看來,明朝似乎沒有什麼可作談資的東 西。雖說也是一個統一的王朝,可它北邊隻及長城, 向東止於山海關,西北止於嘉峪關,這隻比北宋略大 一些,既不能與它所承接的元朝相比,又不能與代它 而起的清朝相比,也不敢望早先強漢盛唐之項背。
      不過,明朝也不是一無是處。它的歷史貢獻主要 在於:一是糾正了元朝在民族問題上的過激傾向,從 而也緩和了民族矛盾,減少了民族衝突,呈現出了四 方“賓服”的局面;二是釐革了一些元朝施政不當的 弊端,全面、繫統恢復了以漢文化為主要積澱的政治 制度,倡導仁政,從而使社會迅速走向穩定;三是致 力於以農業文明為代表的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 使人們安居樂業,工商業也步入***的快車道; 四是文化、科技的積累、開掘和總結達到了新的歷史 水平,產生了以《永樂大典》、《本草綱目》、《農 政全書》和《天工開物①》為代表的皇皇巨作,小說 、戲劇、繪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難怪,近人章太 炎也說:“洪武肇興,驅逐胡虜,國勢雖不如漢唐, 優於趙宋實遠。”② 還需說明的是,自元朝覆滅後,退守漠北內外的 蒙古人,一直對明朝構成了巨大的威脅,這也是拖疲 拖垮明朝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和歷代的統治者一 樣,明朝統治者也克服不了舊時代的痼疾。土地壟斷 、宦官專權、朝野黨爭,激化了階級衝突和社會矛盾 ,而關內的李自成和關外的滿洲兵給了明朝*後一擊 ,一齊敲響了它覆亡的喪鐘。明朝又采取以“海禁” 為標志的自我封閉政策,這一方面與中國以農立國的 傳統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專制王朝的政治模式有關, 既限制了中國人的眼界.又阻礙了近代因素的成長。
      P2-P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