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折衝內外(唐紹儀與近代中國的政治外交1882-1938)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412-598
    【優惠價】
    258-374
    【介質】 book
    【ISBN】97875060911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東方
    • ISBN:9787506091107
    • 作者:楊凡逸
    • 頁數:327
    • 出版日期:2016-09-01
    • 印刷日期:2016-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06千字
    • 楊凡逸著的《折衝內外》探討晚清幼童留美出身的廣東人唐紹儀,在晚清洋務運動以及民初政治和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唐紹儀在晚清和民國開國時期受知於袁世凱,在外交和政治上能發揮所長,表現傑出,並提撥了顧維鈞等數位**的外交家。民國開國時期的政治復雜,唐紹儀在北方任職,卻有南方人的情節。袁世凱提名唐紹儀為國務**,唐卻參加了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並支持同盟會所建的內閣制度,因此與袁世凱決裂。在此前,唐後受知於孫中山。孫死後,國民黨派繫林立,唐站在廣東派的一邊,與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江浙派對抗。抗日戰爭爆發前後,唐紹儀賦閑居上海,日本謀在中國建傀儡政權,以與堅持抗日的蔣介石政權對抗,並以唐紹儀為重要的爭取對像,蔣乃派人將之暗殺。蔣志在保護**,而唐考慮與日本合作是謀求中國人民不直接受日本統治,與後來汪精衛的想法一致。本書能擺脫俗套,對唐紹儀政治生涯的轉折有客觀而透徹的分析,值得讀者細讀。
    • 袁世凱倚他為股肱,孫中山視他為盟友,蔣介石 當他是強大的政治對手,日本人將他看作“第一流政 治人物”。他是唐紹儀,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清 末民初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 楊凡逸著的《折衝內外》按時間順序,詳細介紹 了唐紹儀自1882年到1938年遇刺身亡這一時間段內的 政治外交活動,呈現出近代中國政治、外交史上諸多 重大問題的原委始末,著重論述了唐紹儀在不同歷史 時期的作為和影響,揭示了國內不同派繫間的權力鬥 爭以及列強為維護自身利益對中國政治、外交的干涉 等。本書對唐紹儀政治生涯的轉折多有客觀而透徹的 分析,堪稱一部研究唐紹儀一生事業成就的總結性著 作。
    • 自序
      引言
      第一章 唐紹儀與晚清外交
      第一節 唐紹儀在朝鮮的外交作為
      第二節 負責北洋對外交涉
      第三節 對主權的堅持:中英西藏交涉與中日東三省善後事宜交涉
      第四節 任職外務部右侍郎期間主持中國路政
      第五節 整頓海關行政
      第六節 唐紹儀與清季東北問題
      第二章 唐紹儀與民國成立前後的政治(1911—1912)
      第一節 蟄伏復出與出任南北議和清廷總代表
      第二節 唐紹儀出任中華民國首任國務**
      第三節 袁唐關繫生變
      第三章 唐紹儀與民初南北政治(1916—1925)
      第一節 聲討袁世凱的帝制運動
      第二節 拒*出任外交總長
      第三節 與孫中山南下護法
      第四節 唐紹儀與1919年上海南北議和
      第五節 南北政局的變化與唐紹儀淡出政壇
      第四章 唐紹儀在1930年代的政治抉擇(1931—1938)
      第一節 從反蔣到附蔣
      第二節 七七事變以後的對日態度及遭到暗殺
      結論
      征引書目
    • 第二章唐紹儀與民國成立前後的政治(1911— 1912) 二、南北議和經過的再探討 以唐、伍兩人為首的南北雙方的**正式會談是 在1911年12月18日下午於上海英租界南京路的市政廳 秘密舉行,為時4小時之久。依照事前的約定,雙方 的參贊均不得直接與對方總代表對話,隻可向己方總 代表以書面或口頭方式提出建議。
      由於南北雙方先前曾於12月9日(農歷十月十九 日)締結了停戰協議,但在陝西、山西、安徽等省仍 時有衝突發生,唐、伍兩人先是互控對方率先挑起釁 端,接著雙方均要求對方須撤出於停戰期內違約所進 占的地區。另外,陝西、山西、皖北由於電報不通, 雙方均要求對方代電令本軍停戰。接著雙方擬定了電 報稿後,唐氏即質問伍氏何以在電報中將山東及東三 省列入;伍氏則答稱,山東人民傾向獨立,而取消獨 立則純為巡撫孫寶琦個人的意見;至於東三省則因有 關東都督藍天蔚之起義,再加上奉天亦有革命黨起義 ,故奉天亦須列入東三省,否則對當地革命黨人士無 法交代。唐紹儀*後要求革命黨一律遵守停戰協議, 伍廷芳稱已起義省份,“可以為一致之行動”,至於 尚未起義的省份,若有自行起兵者,則“非所能知” 。唐氏又要求伍節制各省咨議局不得暴動,伍氏則答 稱無法約束這些懷抱革命思想的自由發起者。
      雙方議和的目標在商定和平條件,一般認為應首 先決定此後的中國政體問題。在第二次會議中,伍廷 芳於會中申明兩點:其一,成立共和政體,選舉總統 ;其二,優待皇室,並設法維護滿人的生計。唐紹儀 雖表達其個人有意接受伍氏所提出的共和要求,然仍 不敢自作主張,並表示須先向袁氏請示後再給予明確 的答復。唐氏於是在12月27日致電袁氏請代奏召開臨 時國會。本次會議的**成果是雙方都同意停火期限 由原先的12月24日延長至12月31日。
      和談的會議記錄雖已提供中外報刊披載,但英記 者丁格爾(EdwinJ。Dingle)則披露了一段未曾出現 在公開會議記錄的對話: 唐:就個人而論,本人傾向共和,此乃解決當前 危機之**辦法,然吾人切勿忽略滿、蒙、藏及其他 領土之完整。
      伍:我方並未聲言完整之領土,僅提聯合之十八 省。
      唐:就貴方之質問,尚須請示袁**。
      丁格爾接著比較清軍與革命軍的情況。在客觀方 面:**,清軍無論是在訓練及裝備上,皆優於革命 軍;第二,清軍扼守關內外、蘆漢、津浦等路,因而 掌握交通要衝;第三,江北鼕季寒冷,革命軍無法適 應鼕季作戰;第四,革命軍僅僅是臨時招募,多半為 烏合之眾。因此,除清軍臨陣倒戈外,革命軍根本無 力直搗北京。而主觀方面,一手創辦新建陸軍的袁世 凱仍深獲官兵擁戴之威望,隻要各新軍仍效忠於袁氏 ,革命軍要想拿下北京的機會即相當渺茫;而革命軍 即使能攻取北京,亦須至少費時一年以上。反之,清 軍雖能固守江北,然如想進一步收復江南亦非易事, 除非革命軍陣營發生內訌。
      12月24日,慶親王與袁世凱擬定一項訓令,授權 唐紹儀將政體問題留待國民議會決定,該議會依照事 前雙方商定的條件,於3個月內由全國各省選舉的代 表組成。袁世凱於12月26日下午將該項訓令發送給唐 氏,唐氏於12月28日晚收到該電報,於是在12月29日 南北舉行第三次會議時,乃提議將該議題列入討論的 範圍。
      唐紹儀鋻於停戰期限即將屆滿,於是提議討論罷 兵的方法,他原提議7日內雙方應一律罷兵,且不得 再有戰爭,但*後雙方決議自12月30日上午8時起, 所有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江蘇等省的清兵,5 日內,一律退至原駐地百裡之外。針對伍氏所質疑之 彼此駐兵太近,易發生衝突,而宜撤出境外,但唐氏 認為仍需有兵力維持地方秩序。*後雙方同意僅留巡 警保衛地方,清軍撤出的地區,革命軍亦不得侵占, 以免雙方發生衝突,並於5日內商妥退兵條款,按照 所訂條款辦理。山東、河南等革命軍已占之地,清軍 亦不得進攻,革命軍亦不得進攻他處。此外,雙方還 決定召開國民會議,以解決國體問題,在獲得多數與 會代表通過後,雙方均須依從在國民會議未解決國體 問題前,清廷不得提用已經借定的洋款,亦不得再度 舉借外債。*後,雙方還擬定了對於於清帝及滿、蒙 古、回、藏人士之待遇等問題。
      12月30日,各省代表於南京召開臨時大總統正式 選舉會議,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
      此一革命黨的重要措置已使南北議和的進行產生了戲 劇性的變化,也為唐紹儀是否應繼續擔任清廷議和總 代表產生變數。P99-10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