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傳統十論/秦暉金雁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371-537
    【優惠價】
    232-336
    【介質】 book
    【ISBN】97875060726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東方
    • ISBN:9787506072687
    • 作者:秦暉
    • 頁數:326
    • 出版日期:2014-04-01
    • 印刷日期:2014-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71千字
    • 我們都希望中國崛起,可是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一種以十八世紀的資本主義戰勝二十一世紀的資本主義的方式實現的話,對世界可能不是好事,那麼對中國是好事嗎?我覺得我們現在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低人權優勢發展實現的。從這個角度上說這本書,值得一讀!

    •  《傳統十論(秦暉金雁文集)》所收的繫列文章主要是對傳統社會與文化本身的結構性研究。作者不滿於過去流行的“租佃神話”和“宗族神話”,主張在社會-經濟分析與思想-文化分析的綜合與融會中把握傳統時代真正具有規定性的那些規則,跳出“反儒”與“尊儒”對峙的傳統觀之爭,在社會結構上擺脫大共同體本位的傳統桎梏而走向公民社會,在文化-像征符號體繫中主張“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以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的人格資源與民主憲政-人權保障的現代制度安排來消除那種專制制度下強權-犬儒互補的人格弊病。
    • 再版序

      傳統中華帝國的鄉村基層控制:漢唐間的鄉村組織
      一、問題的提出
      二、走馬樓吳簡所見的**“非宗族化”社會
      三、“吏民”社會中的鄉吏
      四、編戶齊民,還是血緣社群?
      五、從地名學看村落與宗族的關繫
      中國經濟**的怪圈:“抑兼並”與“不抑兼並”
      “道儒”與“法儒”
      法儒與“抑兼並”
      道儒與“不抑兼並”
      “抑”與“不抑”之間
      過程公正與跳出怪圈
      “大共同體本位”與傳統中國社會——兼論中國走向公民社會之路
      小共同體本位論質疑
      “道德農民”與“理性農民”之外
      法家傳統與大共同體本位
      “拜占庭現像”與“反宗法的非公民社會”
      “裡”一“社”一“單”合一:
      傳統帝國鄉村控制的一個制度性案例
      近古宗族之謎
      公民與小共同體的聯盟?
      小共同體與公民社會的前途——兼論“新”儒家如何可能
      參考文獻
      從傳統民間公益組織到現代“第三部門”
      ——中西公益事業史比較的若干問題
      A.公益事業發展史的西方模式
      B.公益事業發展史的中國模式
      參考文獻
      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
      ——典籍與行為中的文化史悖論及中國現代化之路
      緒論:“儒”與“吏”
      一、“儒表”與“法裡”
      二、“儒表”之下的“法道互補”
      三、連續的歷史,循環的怪圈
      四、“法道互補”的後果:行政不正義
      五、“法道互補”與儒的“吏化”和“痞化”
      六、“法道互補”的危機:行政不安全
      七、法儒、道儒與純儒:非主流儒家對“法道互補”的拒斥
      八、西、儒皆滅,而“秦政”與痞風前後相因
      ——20世紀“文化”啟蒙運動的失誤
      九、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新儒學在新文化中的三種價值
      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




      誰,面向哪個東方?
      ——評弗蘭克:《重新面向東方》,兼論所謂“西方中心論”問題
      一、外貿順差與“經濟中心”
      二、“比較”的尺度
      三、評“非‘進步’的**整體史觀”
      四、“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不是解釋的解釋
      五、“西方中心”何以為“論”?
      公社之謎——農業集體化的再認識
      一、公社建立之謎l
      二、集體化與傳統共同體
      三、法家傳統與大共同體本位
      土地改革=民主革命?集體化=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的演變與發展
      一、“兩種保守性”與小生產衰亡論
      二、走出“共同體”:民主革命中的農民理論
      三、“被剝削者個人”反抗“剝削者公社”:
      俄國馬克思主義者對民粹派的早期批判
      四、“美國式道路”反對“普魯士道路”:民主革命的新解釋
      五、“土地國有化”:一個“否定”的綱領
      六、從村社化到集體農莊:“從米爾到康姆尼”?
      七、合作制與“傳統集體主義”的二律背反
      從sama到equality:漢語“平等”一詞的所指演變
      “平”、“均平”與“太平”
      作為佛教價值的“平等”
      佛教傳人後漢語中“平等”一詞的世俗涵義
      “儒之中庸即釋之平等”:作為價值觀的“平等”論爭
      漢語“平等”一詞近代涵義之產牛
    • 本書十多年前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初版,曾經多次加印,據說是該社“十論”繫列中累計印數*多的之一,即便如此,近來仍然不斷有讀者和朋友反映脫銷已久,要求我幫他們找書。今蒙東方出版社再版,自是好事。為此應該感謝該社及再版責編李燁女士的熱心促成。
        對“傳統”的態度,近百年以來中國的主流思想界曾經有過多次**的反復,一會兒它是需要“**決裂”的“劣根性”,一會兒它又成了“**延續五千年”的世界***遺產。近年來,把由秦至清的傳統社會稱為“封建社會”的說法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很多人指出“封建專制”這一概念自相矛盾,因為“封建”本意是一種多元化的貴族制度,它和中央集權的“專制”是不相容的。“封建”就不會是“專制”,“專制”就不可能“封建”。傳統中國當然也不可能既“封建”又“專制”。
        的確是這樣。不過從“封建、專制不兼容”出發,對傳統中國的制度如何看仍然大有分歧。一些學者否認中國為“封建”,恰恰是因為秦以後的帝制屬於“專制”。而另一些學者同樣從“封建、專制不兼容”出發,卻認為中國既非“封建”,也不“專制”,那麼這種既非“封建”也不“專制”的制度究竟是什麼?難道是“民主”不成?好像也很少有人這樣說。他們隻是說那應該叫“仁政”,或者是“父愛式的管理”等。但是“仁”、“愛”雲雲隻是表示褒義,而並不是一種制度或規則的用語。賢君暴君雖有好壞之別,但賢君暴君顯然都是君,都是君主制。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一人統治有好壞,他稱好的為“君主”,壞的為“僭主”;少數統治有好壞,他稱好的為“貴族”,壞的為“寡頭”;多數統治也有好壞,他稱好的為“共和”,壞的為“民主”。這裡好壞當然是一個維度,但一人統治、少數統治、多數統治也是一個維度,而且如果不是講主觀的褒貶而是論客觀的規則,後一個維度*值得辨析。傳統制度無論“仁”“愛”與否,它究竟是個什麼制度?是一人統治、少數統治、多數統治,還是這三者之外的別的什麼東西?   其實,如果就“約定俗成”的角度看,在“社會形態”敘事中與原始詞義相去*遠,甚至截然相反的大概要算“帝國主義”這個概念了。本來就“封建”與“帝國”這兩個詞的本意而言,如果說秦以前應該算“封建主義”,那麼秦以後就應該稱為“帝國主義”*順理成章。因為無論是漢語的“帝國主義”還是英語的imperialism,其詞根都是“帝國”(empire),而後者又指由“皇帝”或專制君主(emperor)統治的集權**。隻不過英文中的empire和emperor已經有點英國化的變音,而imperialism仍然按拉丁文imperialis(帝制)原樣加後綴而已。14世紀以後imperial一詞在英語中出現時,也是與當時的王權開始強大、不同於此前中世紀諸侯林立的feudalism相聯繫的,與我國的秦後“帝制”不同於先秦 “封建”,其實十分類同。17世紀英國革命時出現imperialist(“帝國主義者”)一詞,其意仍是指反對共和的帝制政體擁護者。
        但是,隨著“光榮革命”後英國政體爭論逐漸淡出人們的議論,*由於海外擴張產生了“大英帝國”這樣一個並非指政體而言的概念,到了19世紀70年代後,這個詞逐漸變成指英國對其廣大殖民地的統治,並形成了意指殖民制度的imperialism一詞。 再後來它又被考茨基、希法亭與列寧這些馬克思主義者用來指“資本主義的*後階段”。這時它已與原意相去甚遠。“帝國主義**”很多都是民主體制,而作為其對立面的“遭受帝國主義侵略”與“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往往卻是實行帝制的。例如19世紀80年代的中法戰爭,民主制的列強法國侵略了帝制中國,但人們從來隻有“法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之說,而從無“法國侵略了帝國主義的中國”之說。就是**人們對稱清帝國為“封建主義”再不滿的人,如馮天瑜先生等,也不會主張改稱清朝為“帝國主義”,盡管從“封建”與“帝國”的本意講這樣的改稱**合乎邏輯。
        所以我們討論“傳統”,“循名”固然應該,“責實”則*為重要。中國過去的那一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是需要首先弄清楚的。十多年前的這一個文集,對此發表了一些管見,現在似乎仍然有不少朋友在注意,我也希望借再版之機,進一步聆聽大家的批評。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