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文化在德國--從萊布尼茨時代到布萊希特時代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707-1025
    【優惠價】
    442-641
    【介質】 book
    【ISBN】978751618797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16187975
    • 作者:詹向紅//張成權
    • 頁數:381
    • 出版日期:2016-08-01
    • 印刷日期:2016-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26千字
    • 詹向紅、張成權編寫的《中國文化在德國--從萊
      布尼茨時代到布萊希特時代》著重梳理了17世紀中葉
      到20世紀中葉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傳播過程,以期展現
      中國文化在德國學術思潮、文學思潮中的遭際,並努
      力從德國或者歐洲內部分析闡述德國人(主要是德國
      學者)對中國文化的態度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 引言
      第一章 17世紀中葉之前的德國與中國
      一 漢王朝對匈奴的戰爭與日耳曼族群的遷徙
      日耳曼族群的大遷徙
      漢王朝對匈奴的戰爭與日耳曼族群第二次遷徙
      德國中世紀文學中的匈奴人
      二 法蘭克人對“賽裡斯人”或“極北人”的風聞
      法蘭克王國和查理大帝
      “加洛林文藝復興”與日耳曼人對“賽裡斯”的風聞
      三 蒙古軍團西征及德國與中國的接觸
      德、波聯軍與蒙古軍團的兵戎相見
      阿爾諾德:**位進入中國的德意志人
      德意志帝國史書對中國的**記述
      希爾特貝格《遊記》中的中國史事
      《馬可·波羅遊記》在德國
      四 德籍耶穌會士來華
      鄧玉函:來華的**德籍科學家
      湯若望:中國的一品大員
      第二章 萊布尼茨、沃爾夫與中國
      一 德國早期漢學家:基歇爾、米勒、門采爾
      基歇爾與《中國圖說》
      米勒的“中文鑰匙”
      門采爾的“中文要訣”
      二 萊布尼茨與中國
      畢生關注中國的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矚目的中國問題
      萊布尼茨思想與中國文化究竟有什麼關繫
      三 “自然道德”:沃爾夫對中國倫理的詮釋
      為中國辯護而受累的沃爾夫
      由“自然神學”走向“自然道德”
      《關於中國人道德學的演講》
      第三章 “洛可可”時代的德國與中國文化
      一 歐洲的“中國風”與“洛可可”藝術
      “中國風”
      “洛可可”風格
      二 “洛可可”藝術在德國
      德國人對中國瓷器的熱衷及仿造
      德國建築中的“洛可可”風格
      德國裝飾藝術中的“洛可可”風格
      三 “洛可可”時代德國文學中的中國元素
      中國元素初入德國小說
      “書簡”體小說中的中國題材
      “國事小說”中的中國題材
      “道德小品”中的中國題材
      第四章 “狂飆運動”與對中國文化的排拒
      一 “狂飆運動”的興起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在德國
      “狂飆運動”
      二 “狂飆”時代對“中國風”的排拒
      哈曼對“中國風”的抨擊
      赫爾德與哈曼
      赫爾德對傳教士“中國觀”的質疑
      “狂飆”時期的歌德與中國
      利希滕貝格筆下的中國
      三 “狂飆運動”與盧梭的“回歸自然”
      盧梭的自然主義
      盧梭對“狂飆”學者的影響
      德國學者對盧梭“回歸自然”思想的回應
      第五章 “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對中國態度的
      兩種走向
      一 “狂飆運動”從高潮到終結
      二 歌德與中國文化
      歌德與中國文化的接觸
      《中德歲時詩》
      “世界文學”:歌德看待中國文學的視角
      三 席勒與中國文化
      從“狂飆運動”走向“古典主義”
      《孔夫子的箴言》
      《圖蘭朵,中國的公主》
      四 “浪漫主義”作家與中國
      “浪漫主義”
      施萊格爾兄弟
      路德維希·蒂克對中國式園林的批判
      五 走出“浪漫派”的海涅
      怪誕的“中國圖像”:對“浪漫派”的抨擊
      《中國皇帝》:對威廉四世的諷刺
      海涅對“鴉片戰爭”的評論
      第六章 古典哲學家心目中的中國
      一 康德的“中國觀”
      康德與德國古典哲學
      康德談中國
      康德談老子
      二 黑格爾:“**精神”觀照下的中國歷史和中國儒學
      黑格爾的“**精神”
      黑格爾“世界史觀”中的中國
      黑格爾對中國儒學的否定
      黑格爾論老子和道家思想
      三 謝林“神話史觀”下的中國
      “神話哲學”
      “神話史觀”中的中國
      謝林論孔子和老子
      四 費爾巴哈:“愛的哲學”與儒學
      費爾巴哈“愛的哲學”
      費爾巴哈的“幸福論”與儒學
      第七章 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
      一 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印像”
      二 馬克思、恩格斯論“鴉片戰爭”
      馬戛爾尼使華與“鴉片戰爭”
      馬克思、恩格斯論“鴉片戰爭”後的中國
      三 馬克思、恩格斯論太平天國運動
      四 恩格斯論中日甲午戰爭
      第八章 研究中國的熱潮再度興起
      ——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中葉德國的中國研究
      一 德國傳教士的中國研究
      “鴉片戰爭”前後來華的德籍傳教士
      花之安的“文化傳教”
      衛禮賢:從神學家到孔子信徒
      西奧多·德瓦蘭納與《孔夫子在世界各地》
      施韋策: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
      二 德國漢學:從“業餘”走向專業
      德國的“業餘”漢學
      漢學學科的建立
      走向專業化後的漢學研究
      第九章 研究中國的熱潮再度興起(續)——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中葉德國的中國研究
      一 德國學者對中國的實地考察
      洪堡兄弟對中國的關注
      赫爾曼兄弟對西藏地區的考察
      **霍芬的中國考察與《中國》
      凱澤林的中國之旅
      二 韋伯、施賓格勒的中國研究
      韋伯:“宗教社會學”框架下的中國“宗教”
      施賓格勒:“文明”即僵化
      附:魏特夫的“治水社會論”與中國
      三 布伯、雅斯貝爾斯論儒學和道家
      馬丁·布伯論“道家”
      雅斯貝爾斯論孔子和老子
      第十章 德國文學界的“中國情結”與布萊希特
      一 中國文學的翻譯與研究
      中國文學作品的德譯
      中國文學的繫統介紹和研究
      二 中國題材在德國文學中的回歸
      海澤筆下的中國歷史故事
      格林的《蛇》與《白蛇傳》
      馮塔納筆下的中國人的“幽靈”
      德布林的《王倫三跳》
      李白詩歌的“仿作潮”
      三 布萊希特的“中國情結”
      布萊希特與中國先秦諸子
      布萊希特“間離效果論”與中國傳統戲劇
      布萊希特劇作中的中國元素
      四 《四川好人》中的中國元素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