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成就傑出孩子的情商課
該商品所屬分類:孕產育兒 -> 早教
【市場價】
198-286
【優惠價】
124-179
【介質】 book
【ISBN】97875054247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朝華
  • ISBN:9787505424777
  • 作者:邱麗麗
  • 頁數:203
  • 出版日期:2010-10-01
  • 印刷日期:2010-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97千字
  • 本書的出發點就是把情商的概念貫徹到孩子的基礎教育當中。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情商,讓他們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其實,機遇往往來自於周遭的人給予的賞識,賞識在大家能力都差不多的時候,肯定關照的是情商高的人。傑出孩子擁有*高的情商,這是他們能夠**他人的關鍵。
    作為下一個時代的主角,孩子不僅僅需要高分數、好性格,*要有很高的情商,這纔能成為真正的“傑出孩子”!
  • 情商是靠後天培養的。情商高的人,生活更快樂,能保持積極的人生態 度,有良好的人際關繫,他們成功的機會更大! 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在美國等 發達國家的教育體繫中,情商教育已經成為少年兒童的必修課程。 開發孩子最大潛能,增強孩子內在力量,教給孩子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 。
  • 第一章 傑出孩子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1.孩子不是不能有脾氣,而是不能隨便發脾氣
    2.改變心情,壓力可以變成動力
    3.不控制情緒,就會被情緒控制
    4.擁有成長空間的孩子,纔會學會獨立
    5.挫折,沒什麼大不了的
    6.改變認知,心情就能出來曬太陽
    7.胡思亂想不是好事
    8.從緊閉的心扉中走出來
    9.學會接受批評,纔能不斷成長
    第二章 傑出孩子要能正確認識自己
    1.認識自己*重要
    2.別因為他人的否定而妄自菲薄
    3.凡事先檢討自己
    4.世界上沒有**的人
    5.每個孩子都是天纔
    6.不狂妄,沒事兒別“翹尾巴”
    7.將劣勢變成優勢
    8.力不從心的事情,要堅決說“NO”
    第三章 傑出孩子要能理解他人
    1.察言觀色,煉就一雙“火眼金睛”
    2.換位思考,纔能理解他人
    3.不偏執,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4.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5.學會分享,纔能得到*多
    6.喫點兒虧不算什麼
    7.用感恩的心去看待一切
    8.隻羨慕,不嫉妒
    9.寬容,讓孩子的心胸*寬廣
    第四章 傑出孩子要成為處理人際關繫的高手
    1.說到,就要做到
    2.懂禮貌,知禮儀,纔會受歡迎
    3.要聽別人把話說完
    4.熱情待人,也會收獲熱情
    5.擺脫孤獨,多交朋友
    6.平等待人,收獲*多的友誼
    7.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五章 傑出孩子要有自我激勵的能力
    1.擁有上進心,邁出成功的**步
    2.想成功,先要確立目標
    3.及時執行,做個務實的夢想家
    4.堅持,獲得成功的關鍵
    5.對**“免疫”,纔能等到成功
    6.與世無爭不可取,要做一隻“領頭羊”
    7.思考,能得到理性和睿智
    8.有競爭,纔有動力
    9.在“為什麼”中不斷開拓視野
    10.要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 1.孩子不是不能有脾氣,而是不能隨便發脾氣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小男孩,**到晚在家裡發脾氣,常常惡語傷 人,特別任性。有**,他的爸爸把孩子拉到家裡後院的籬笆旁邊,給了他 一大包釘子,說:“兒子,你以後每跟家人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上釘一顆 釘子。過一段時間,你看看你發了多少次脾氣,好不好?”小男孩答應了他 的爸爸。後來,他每嚷嚷一通,就自己往籬笆上釘一顆釘子。**天,小男 孩一共往籬笆上釘了37顆釘子。第二天,小男孩又往上面釘了29顆。過了幾 個星期,由於覺得釘釘子很麻煩,小男孩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憤怒,每天在籬 笆上釘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壞脾氣要比往籬笆上釘釘 子容易多了。終於有**,他一個釘子也沒釘,因為一整天他一次脾氣都沒 有發,他高興地將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又建議說:“如果你能做到一整天不發一次脾氣,那你就可以把原 來釘上去的釘子從籬笆上撥下來一顆。”這個孩子一想:“發一次脾氣就釘 一顆釘子,**不發脾氣纔能撥一顆,多難啊!”可是為了釘子的減少,他 也隻能不斷地克制自己。
    終於有**,他把籬笆上所有的釘子都撥完了。這個時候他突然發現自 己已經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他**高興地找到爸爸說:“爸爸快去看看 ,籬笆上的釘子都被我撥光了,我現在不隨便發脾氣了。” 爸爸跟孩子來到籬笆旁邊,望著籬笆上密密麻麻的洞意味深長地對他說 :“兒子,你做得很好。籬笆上的釘子都撥光了,但是那些洞卻永遠地留在 了這裡,籬笆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其實,你每向你的親人朋友發一次 脾氣,就好像在他們的心上打了一個洞。釘子撥了,但是那個洞卻永遠都不 會消除了。” 正如查爾斯·D·萊利所說:“盛怒攻心,結局不堪。”其實,口頭上 對人們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們的肉體是一樣的,傷痕都是難以愈合的。俗話 說:“良言一句三鼕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也許一句傷人的話會給一個人 留下深刻的傷痛,歲月也無法彌補。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發脾氣也 在所難免,但是傑出孩子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不會隨便發脾氣,*不會 因為自己一時的壞情緒傷害自己和周圍的人。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力把自己 壞的心情留給別人。
    【父母早知道】 蘇芮曾演唱過一首經典老歌《牽手》:“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 的夢;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 你的苦;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然而,當滿耳充斥著 孩子尖叫、哭鬧聲時,家長們是否還會像《牽手》歌詞中所寫的那樣——悲 傷著孩子的悲傷? 孩子不可能總是表現得“乖”、“聽話”。當家長正在忙碌或心情煩躁 的時候,這樣的尖叫和哭鬧足以讓性格溫和、頗具涵養的家長怒火中燒,恨 不得將孩子拽過來狠狠地揍一頓。而事實上,很多家長確實也會這麼做,甚 至還會把生活中的不愉快或不滿發洩在孩子身上。
    事實上,孩子的尖叫和哭鬧並不總是無理的。這恰是孩子表達負面情緒 的直接方式。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不可能像大人那樣,要麼將自己的負面 情緒深深掩藏在心底,要麼通過各種渠道宣洩或轉移。他們往往隻有通過哭 泣、尖叫或發脾氣來宣洩他們內心的負面情感,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的是家 長的幫助和安慰,而不是遏制他們情緒的發洩,這時的家長應該溫和地去勸 慰孩子,並告訴他們如何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幫他們找到一種正確的宣 洩方式。
    【給父母的建議】 負面情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有表達、感受以及 釋放負面情緒的自然權利。孩子會經常向家長表達憤怒、悲傷、焦慮、恐懼 、嫉妒,等等。如:“**小明推了我,我恨死他了!”“小狗死了,我好 難過!”“別關燈,我害怕!”…… 如果家長否定和壓制孩子的負面情緒來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勢必會給 孩子帶來嚴重的心靈創傷,同時也會影響親子關繫,傷害親子感情。相反, 幫助孩子學會積極應對和處理負面情緒,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意志力,而且 可以激發孩子內在的創造力以及培養孩子樂觀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戰的能 力。
    家長們在現實生活中常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在公共場合肆無忌憚地哭鬧 ,會讓家長猝不及防,顏面頓失。有些家長為了挽回顏面,厲聲呵斥孩子“ 不許哭”,或者馬上塞給孩子一塊糖果以安撫孩子的情緒,但很多孩子依然 會拒*合作,因為家長不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在孩子有了負面感受時,他 們*需要的是家長包容和體諒,而不是忽略、否定或說教。
    美國**醫學專家哈費萊德教授經過十多年臨床研究得出結論:“人的 不良情緒容易引起心腦疾病、糖尿病、潰瘍癥和精神病等疾病的發生成惡化 。”孩子的郁悶和不快情緒如果長期得不到宣洩,就會給孩子個人、家庭乃 至社會帶來危害。如今有些孩子鬧事、出走、輕生等行為往往都是因為負面 情緒無法宣洩造成的。許多孩子還因此走向生活的**,導致心理扭曲或有 陰影的存在。因此,在遇到孩子發脾氣或是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要主動給 予孩子安慰和幫助,引導孩子學會應對負面情緒。方法一:控制自己的情緒 ,保持冷靜 當孩子向家長表達負面感受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靜,並適時地 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妨閉上眼睛,從1數到100,然後安靜專心地傾聽孩子的 感受,耐心的聽完孩子的不滿或牢騷,並在適當的時候用簡單的詞語回應或 說出他的感受,從而讓孩子懂得,表達負面感受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家長的尊重、體諒和一定程度的支持,會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 愛,從而淡化負面情緒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這樣孩子和家長就少了許多 隔閡,可以敞開心扉進行交流,從小教給孩子一個學會宣洩和溝通的良好方 法。
    下面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辰辰:“嗚……嗚嗚,我養的小烏龜牛牛……死了!” 媽媽:“牛牛很可愛,它每天都會爬到你手心和你玩,還會伸出腦袋和 你說話呢。牛牛死了,你一定很傷心對不對?” 辰辰:“是啊,我有不開心的事都會對牛牛說,它是我*好的朋友。” 媽媽:“嗯,這的確是件令人難過的事!” 辰辰(停止哭泣):“我想用盒子把它裝起來,把它埋進花園的土裡,再 蓋上漂亮的鮮花。” 媽媽:“好的,我**支持你的做法,現在我們一起把牛牛埋了吧!”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親眼目睹生老病死,感受悲傷,這對一個心 智還未成熟的孩子來說是件難以承受的、殘忍而又不公平的事情。表達、釋 放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當辰辰為小烏龜之死情緒低落而向媽媽表達他的負面感受的時候,他需 要的是媽媽能理解他所經歷的事情,能“了解和回應”他的感受,而不是真 正在乎媽媽是否“認同”他的感受。如果媽媽貿然地說“你為什麼會傷心? ”或者“不就是死了一隻小烏龜嗎,就為這點小事哭啊?”這樣的詢問,會 讓孩子認為大人在忽略和否定自己的感受。事實上,多數時候,孩子有時甚 至連自己都無法表達內心復雜感受以及解釋其產生的原因。因此,媽媽說“ 牛牛死了,你一定很傷心”以及“這的確是件令人難過的事”,這是在接納 孩子感受的基礎上回應和說出孩子的感受。讓辰辰覺得媽媽跟自己是一樣的 ,也在為牛牛的死而傷心。這會讓辰辰懂得媽媽了解自己,愛自己。在這個 過程中,孩子學會了積極思考,自主解決問題,即自己從負面情緒中快速脫 離出來。方法二:適當進行冷處理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隻要孩子一出現消極情緒,家長就應立即竭盡全力 地安慰和給予幫助?答案是否定的。
    當孩子展示負面情緒時,家長如果給予過多的支持和安慰,就像小皇帝 那樣寵著哄著,反而可能對孩子有害。這就像一個躺在嬰兒床上的寶寶,隻 要寶寶一哭,家長就馬上將其抱起來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家長的過分 關注產生依賴,並喜歡經常用哭泣的方式讓大人抱和哄,稍有不順心就大哭 大鬧,搞得大人疲憊不堪。孩子長大後,這種通過哭鬧要挾大人以滿足他的 要求的行為會愈演愈烈。因為在孩子的眼裡,隻要一哭鬧他的要求就會馬上 得到滿足,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他們會走**,也會對家長過分的 依賴。因此,獎勵性的安撫,也許能讓孩子得到暫時的滿足,但是,卻妨礙 了孩子對自己的反省。
    伊裡諾大學麥克爾韋恩博士認為,家長對於表現負面情緒的孩子給予高 度支持,就會壓制和損害孩子自行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給孩子一點支持 是好的,但又不能全面地依順著孩子,同時也要給孩子留點自行處理問題的 空間。
    比如,1歲左右的寶寶會通過打人、咬人、抓人來發洩內心的消極和負 面情緒。這時家長就覺得孩子還小,可以不用去教育。這樣在無形中,寶寶 會誤解為“這樣做是對的”,大人對自己的行為是肯定的,支持的。隨著年 齡的增長,孩子的這種無意識的行為會逐漸演化為有意識的“攻擊性行為” 。
    這時,家長可以進行冷處理,將孩子抱到一邊故意冷落他一段時間,讓 他明白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將會受到“冷落”的懲罰。在“冷落”的過程 中,實際上也為孩子提供了自我反思、自行處理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孩子也 會懂得獲得家長的愛比做讓家長生氣的事情*重要。於是,孩子就會自動停 止這種打、咬、抓等發脾氣的行為。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不能對孩子過分 地溺愛,不要讓他從小養成嬌慣蠻橫的性格。方法三:幫助孩子找到應對負 面情緒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情緒低落或心中窩火的時候,適當地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有 利於身心健康。*關鍵一點是,為孩子找到良好的發洩渠道和發洩方式纔有 利於孩子的成長和健康。現實生活中宣洩負面情緒的方法有很多,人和人因 個性的差別和生活環境的迥異,采用的宣洩方式也不同,從小小的一聲嘆氣 ,到大聲痛哭、疾呼、怒吼以及打球、散步、聊天等都可以起到宣洩作用。
    總之選擇一種適合孩子且對他們的健康有利的方式幫助孩子度過負面情緒。
    讓孩子該說就說,該哭就哭,該喊就喊……這纔是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有利的。父母還要給予機會,不要阻止他宣洩,*不能訓斥。讓孩子把你既 當父母,又當朋友,他纔會向你吐真情,吐露不快。
    P2-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