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顧頡剛評傳/國學大師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企業管理
    【市場價】
    156-227
    【優惠價】
    98-142
    【介質】 book
    【ISBN】97875500110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
    • ISBN:9787550011083
    • 作者:顧潮//顧洪
    • 頁數:160
    • 出版日期:2015-03-01
    • 印刷日期:2015-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2
    • 印次:2
    • 字數:172千字
    • “國學大師”是一部你繞不開的一座高峰,國學巨匠,百年經典,新眼指路!大師們以他們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中國文化增添了瑰麗的色彩。顧潮、顧洪編著的《顧頡剛評傳》展示了老先生對中華民族之遠古先人的深刻探索,也展現了顧先生的淵博與精深。顧頡剛(1893-1980),名誦坤,字銘堅,號頡剛,江蘇蘇州人,**歷史學家。他在本世紀二十年代提出“層累造成的中國古史”觀,主張推翻三皇五帝及禹的歷史地位,回復其神話地位,在中國史學界發生了革命性的震蕩,成為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本書利用了先生大量的日記、筆記、書信以及他人眾多的評論,旨在*客觀地反映他的學格與人格,對他的學術思想作出*恰當的評價。
    • 顧潮、顧洪編著的《顧頡剛評傳》旨在以翔實的 材料,說明其學說產生的背景,他研究古史的獨特方 法以及對中國現代史學的貢獻。同時還評述他一生涉 足的民俗學、歷史地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及其重要學 術活動的方方面面。顧頡剛一生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 ,除提出“層累說”、創立“古史辨派”外,還開闢 了民俗學和歷史地理學兩個研究領域,並發現和培養 了大批史學研究人纔。顧頡剛卓越的學術貢獻受到學 術界的高度評價,胡適稱贊他的“層累說”替“中國 史學界開了一個新紀元”。
    • 總序
      重寫近代諸子春秋

      英文提要
      引論
      第1章 卓犖的早年
      1.1 吳中求學
      1.2 入北大預科
      第2章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飛躍
      2.1 沐蔡元培思想自由的春風
      2.2 跟隨胡適整理國故
      第3章 畢生輝煌的古史研究
      3.1 在實踐中精熟的古史研究方法
      3.2 揭開新紀元的古史研究成果
      3.3 掃除塵障的古籍考辨成果
      第4章 開墾新的學術園地
      4.1 開創民俗學研究
      4.2 創建歷史地理學科
      第5章 高山景行的學格和人格
      5.1 探求真理,永無止境
      5.2 發展學術,出以公心
      附錄一 顧頡剛學術行年簡表
      附錄二 參考書目
      後記
    • 晚清學者姚永概與吳汝綸談國朝諸家所治之業, 認為清代號稱漢學,實際一一原於宋人,不過就其遺 緒發皇張大而已。“如疑《古文尚書》,能不日始於 朱子乎!《說文》之學,能不曰始於大徐、小徐乎! 考古音之學,能不日始於吳纔老乎!校勘之學,能不 日始於朱子《韓文考異》乎!金石之學,能不日始於 歐陽永叔、趙明誠乎!禮圖之學,能不日始於聶崇義 及楊復乎!搜采古逸之學,能不曰始於王應麟《鄭氏 周易》、《鄭氏尚書注》、《三家詩考》乎!考證史 事之學,能不日始於司馬公之《通鋻考異》、三劉之 《兩漢刊誤》、吳仁傑之《刊誤補遺》乎!”(《慎 宜軒筆記》卷十)姚氏以尖銳的眼光,抉出清代學術 根源,足以摒祛漢學家之成見。學術發展自有其一定 的基礎,沒有漢學基礎就不能有宋學,沒有宋學基礎 也就不能有清學。清代漢學實際上是宋代朱學的演進 。清學不及宋學處,在尊信漢儒,不敢憑良心說話; 而宋學不及清學處,清代學問分門去做,為樸學者, 不以不能義理、詞章為恥,宋人喜歡兼有之。可見宋 學對於漢學的重要變化,是把信仰的對像變為研究的 對像;清學對於宋學的變化則在於把粗疏的研究變為 細致的研究。縱觀古代學術,漢人之功在於保存古籍 ,宋人之功在於用理智觀察,清人之功則在於以實證 求是。這是學術發展所必經的三個階段。隻有經過這 三個階段,然後可以作綜合的批判。這並不全是今人 的智力勝過前人,實在是2000年來智慧積累所成。先 生在20多歲時已經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說:“古今 學術思想的進化,隻是一整然的活動,新的呈現,定 為舊的汲引而出,斷不會憑空而至。” 清代道、咸間,外侮日近,《公羊》學思想*能 啟發人們改制圖新的要求,因此清初“經世致用”的 思想重被喚起,有人致力於反對乾嘉以來漢學家所尊 奉的東漢古文學,標榜“通經致用”的西漢今文學, 形成了清代晚期的今文學派。它的宗旨是據經書以論 變法,提出孔子托古改制的問題做自己托古改制的證 據。清末的古文家卻依然按照舊日的途徑去作學問。
      於是這兩派必然發生激烈衝突,各自盡力揭破對方的 弱點,使得觀戰的人們能夠清楚地看到雙方的本質: 漢代的今文經學由孔子學派所傳衍,經過長期的蛻化 而失掉其真面目;古文經學異軍突起,得到一點古代 材料,用自己的意思整理改造而成,目的在於以此為 工具和今文學家唱對臺戲。所以古文派攻擊今文派有 道理,在於今文派確有說謊的;今文派攻擊古文派也 有道理,在於古文派有造偽經的事。當初劉歆的目標 ,要把經典重新整理一次,實際上經他手整理的古書 ,確比今文勝一籌。如《左傳》勝過《公羊》,《毛 詩》勝過三家詩,《爾雅》*是有繫統的文字學書, 為***,《周官》則規模闊大,非有大魄力不能 辦到。當時今文家中沒有大思想家,由於古文家勝於 今文家,使得學術界能夠改變其目光與方法,因而取 得領導地位。自東漢以下,今文日衰,古文日盛,這 正是按照優勝劣敗的規律發展的。但古文家的作偽, 則是不可掩蓋的事實。再者,漢代的今古文家,都是 身人局內者,清代的今古文家,都是由上觀漢代今古 文家而來,他們不能**遵守旁觀的規則,欲與局中 人合伙,這是他們的誤處。現在的人們站在客觀的立 場,隻是披露其真相而已,不必有出主人奴之見。這 種態度,康有為們是不會有的。然而廖平之學由分析 《五經異義》而來,康有為之學由比較《史記》、《 漢書》而來,他們所用的方法都是近代的方法。尤其 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其論辯 的基礎**建立在歷史的證據上,是超過以前辨偽學 家之處。康氏的辨偽,一般人都以為是他的政治作用 ,不知道這是康氏的歷史使命,因為據今文以斥偽古 文,本是一個歷史問題。
      後來被表彰出來的清代中葉學者崔述,***兩 漢學術之爭,分析《經》、《傳》異同,推倒秦、漢 以來傳記中靠不住的事實。
      清末東漢訓詁學的信徒葉德輝曾很痛心地說:“ 有漢學之攘宋,必有西漢之攘東漢,吾恐異日必*有 以戰國諸子之學攘西漢矣!”(《翼教叢編》卷七) 他從清代漢學發展中,看到用前代學術壓制後代學術 的學術鬥爭方式,即先用東漢古文學否定宋學,接著 是用西漢今文學否定東漢古文學,照此規律再向前走 ,勢必有人用先秦的學術否定西漢今文學。他站在反 對今文學的立場上無意中道出了漢學發展的趨勢。後 來先生在鳥瞰近三百年學術時說: 近三百年之學術工作似乎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 一階段為辨朱、陸異同;第二階段為辨漢、宋異同; 第三階段為辨今、古文異同;第四階段為辨經、傳異 同。蓋中國學術之創造,自周、孔起,至陸、王止。
      中間雖有整理,如漢之許、鄭,唐之孔、賈,宋之朱 、王,但因討論未廣,方法未精,故整理不甚圓滿, 或因不適當之整理而愈亂。至近三百年,則方法入於 客觀,討論日趨精密,經分析、比較之工作,將千餘 年中紛亂如絲之學術理出了頭緒。凡從前因成見、宗 派、缺乏歷史觀念而看不清楚之真相,經此細密整理 功夫,撥除塵障,刊落葛籐,真相遂日顯。“登高必 自卑,行遠必自邇”,故先自近的整理起,宋代問題 弄明白即進而弄明白漢代問題,再進而弄明白春秋、 戰國間的問題。將來文化建設,繼續鑽研,一部中國 學術史乃可寫清楚也。
      在這裡,他用“似乎”來劃分四個階段,大概是 因為首先辨《經》、《傳》異同的崔述起於清代今古 文之爭前,從時間上似與這一學術發展趨勢不符。然 而崔氏是排除在任何家派之外的一個人,以前人對古 史問題,愚者信而不疑,智者存而不論,起而做大規 模反抗的,崔氏稱得上是第—人。但由於受時代局限 ,他不能擺脫聖道觀念,過分尊信經書。所以,打破 經學樊籬,揭示中國文化中心的真相,不能不說是學 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經學的歸宿,是新時期的歷史 的使命。P11-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