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青春不再迷茫(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紀實)
該商品所屬分類:青春文學 -> 叛逆/成長
【市場價】
190-276
【優惠價】
119-173
【介質】 book
【ISBN】97875012534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世界知識
  • ISBN:9787501253449
  • 作者:編者:吉首大學儒學會
  • 頁數:203
  • 出版日期:2017-01-01
  • 印刷日期:2017-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24千字
  • 《青春不再迷茫(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紀實)》選取有代表性的大學生真實自述,每一位同齡人都能從中看見真實的自己,故本書適合大學生和同齡的年輕人閱讀。
    每一位家長都能從這些自述中看到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故本書**適合家長閱讀。
    吉首大學儒學會在十多年在大學校園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且在每一篇自述之後都附有教師的精心點評,故本書適合弘揚傳統文化的機構和教育工作者閱讀。
  • 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由庹興騫先生創辦,秉 承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定期舉辦國學課 程、講座、遊學、論壇等學習活動,是一個立足於當 代大學生,服務於學校和社會的公益性社團,被評為 湖南省優秀社團和湖南省百優十佳社團。 吉首大學儒學會編著的《青春不再迷茫(大學生 學習傳統文化紀實)》三十二位大學生的自述,繫從 吉首大學儒學會創辦十多年來近四千篇學習心得中精 選而來,頗具代表性。這些年輕人通過學習中華傳統 文化,反觀自己的人生歷程,生起了真實的感恩心, 真誠懺悔己過,由此懂得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位置 與責任,為自己的人生扎下了成功和幸福的根。 拙樸稚嫩的言語,在在處處顯示了一顆顆誠敬向 學、善根深厚的心。他們告訴所有在校大學生及年輕 人:人活著是因為有夢想;人活著要懂得感恩,真實 的感恩心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根源;人活著是為了修 煉自我,提升心性。 在每一個家庭中,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都是重 中之重。孩子問題的根源多半在於家庭,兩代人之間 的交流也往往難以深入。很多家長通過這些自述了解 了孩子的真實心路和成長經歷後,深受震動,開始重 新思考自己的家庭教育並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並和 孩子一道尋求正確的解決之道,一起學習和成長。本 書尤其適合天下為人父母者閱讀。
  • *好的紀念
    上篇 百善孝為先
    我的父親母親
    父母恩,似海深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我的媽媽
    父愛母愛
    父母為我圓大學夢
    遲到的懺悔
    世界上*愛我的人
    來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
    從*小的事,感父母的心
    述父母恩,道自己過
    我的養父養母
    永遠的依靠
    情深處,愛無疆
    下篇 我的人生轉折點
    洗心的地方
    有一個姑娘
    我的懺悔
    天空不總是灰黑色
    人不學,不知道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十日談
    *難忘的一段經歷
    一念之力
    恰同學少年
    我的人生志向
    我的中國夢
    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我為什麼選擇做老師
    心態改變命運
    儒學會裡的真實人生
    悠悠壟上行——紀念庹興騫老師
    追述師德,以揚師恩
    儒學會: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找回生命的意義
    仁者與愛同行
    吉首大學:寒門學子傳遞孝道
    儒學會: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父母十大恩德
    身為兒女應盡的本分
    志如何立?
    後記: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
  • 我的父親母親 吉首大學外國語學院鄭玲 我深愛我的家,深愛我的父親,深愛我的母親。
    然而,“愛”字從未說出口。我是個不善於表達感情 的人,不善於撒嬌、說好聽的話,這也許是因為小時 候的經歷吧。
    我的老家坐落於遠離縣城的偏遠山區,大山隻給 了我們貧窮與無奈。母親嫁過來,生育了我和妹妹。
    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因為我和妹妹都 是女兒的緣故,母親一直受到爺爺奶奶的冷漠對待。
    妹妹一出生,奶奶得知是女兒,便把被子收起,也不 給母親做飯,獨自一人走親戚去了,留下母親、我和 剛出生的妹妹在家。
    外婆在母親五歲時就過世了。母親的日子苦不堪 言,一個人帶兩個小孩,孩子又哭又鬧,沒人幫忙, 所有的一切都得母親一個人承擔。父親在縣城做工, 也顧不上家裡,而且特別聽奶奶的話,一點兒也不體 諒母親。母親坐月子的日子裡,我們母女三人相依為 命。
    感恩母親的養育與堅強!奶奶曾想把妹妹抱走送 人,母親是何等地傷心。自己的骨肉,怎能說抱走就 抱走?母親給我們述說這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時,她 是多麼地痛心與憤怒,我是多麼地氣憤,妹妹也聽得 眼淚嘩嘩直流。慶幸的是,在母親的堅決反對下,留 住了妹妹。
    我的童年是不幸的,但有母親的陪伴,再苦也是 甜。我感恩母親,在我兩歲時便帶我和妹妹來到縣城 ,做起賣菜生意。一家人來到縣城生活,比起老家大 山裡的煤油燈日子強上百倍。我的童年是在母親的精 心照料下度過的。小時候發燒了,是母親在醫院看護 、照顧我。因體質差,高三一年我每個月感冒一次, 一感冒便上醫院打點滴。左右手背青一塊紫一塊,都 沒處下針了,母親看著又憂心又憐惜。母親從家帶飯 給我,我右手在打點滴時,母親便喂我喫飯。一個十 六歲的人,竟然還讓母親親自喂飯! 母愛的點點滴滴,*體現在夏日的夜晚。每每睡 不著覺,都是母親坐在床頭,用扇子徐徐地扇著風伴 我入睡,眼簾中隻有母親端詳著我的身影。
    兒時總被父親責打,都是母親護著我。考試失利 ,母親安慰、開導我。每當考試來臨之際,母親總是 買雞買魚,做好菜好飯給我們喫。
    如今,我和妹妹上了大學,母親已近五十歲了, 還在外出打工掙錢,供我和妹妹上學。廠子裡的活兒 很累,母親卻說很自由,很有趣。其實是在冰庫裡面 做食品加工。為了掙錢,母親什麼苦都能喫。為了我 和妹妹,母親什麼也不怕。我和妹妹就是母親的一切 。
    以前母親總盼著我和妹妹能考上大學,能替母親 爭口氣,女兒要比男兒好。可考上了大學,母親還得 喫苦,從菜商到裁縫、竹編員、賣夜宵,再到外出打 工,母親漸漸變得弱小,頭發斑白,臉上也長了不少 斑。雙手本已粗糙不堪,又增幾道滄桑。
    母親的恩德,母愛的無私,我都存在心裡。
    然而,我卻是不孝的。小時暴躁的性格給母親帶 來了無數的擔憂。曾出手打過一位比我大一歲的姐姐 ,還將她從一米高的樓梯推下,致使她在家昏睡** 一夜。她的家人找過來,母親責罵我,也不知如何是 好。我也怨恨過父母,怨他們是農民,沒文化。我的 一個小學朋友,爸爸是小學校長,媽媽從事美容行業 ,家中有書,還有鋼琴,而我什麼也沒有。
    曾經*怨恨父親,連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也不能 輔導我。還有一次,父親吩咐我把客廳打掃干淨,我 還沒掃好就把妹妹弄哭了,正在看電視的父親突然衝 出來,把我推倒在地,順手拿起一根竹條朝我的手背 打去。還不止一次,給我耳光,甚至毆打母親。種種 畫面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久久不能釋懷。慢慢地我 對父親愈發冷淡了。初中三年,我沒叫過父親,有事 都找母親說。
    我跟父親還大吵過一次。父親因忘了將鄰居家的 晾衣架放回原處,我受到鄰居家奶奶的指責。其實父 親還要借用的,家中太陽能壞了,在修理。我心中不 痛快,等父親回家,大聲嚷嚷,話沒說清楚,自己卻 委屈地先大哭起來,指責父親的不對。
    兒時的記憶仿佛沒有父親的身影,有的也都是粗 暴。父親老實,十分沉默,有話都藏在肚子裡,我與 父親也少有溝通。但是,我漸漸知道父親是愛我的。
    初三的一個中午,父親的身影讓我很意外。他來為我 送傘,是送在妹妹的手上。當我拿到傘時,隻看到父 親的背影。寬大的後背,一手撐著大黑傘,一手插在 褲子口袋中,在雨中踽踽獨行。我的眼眶濕潤了,淚 水隨著雨水一起流下。
    讀大學了,心中的怨恨開始化解,尤其是轉變了 對父親的態度。每個星期我會打電話回家,沒時間, 或忘了打,父親還會主動給我打過來,問我的身體狀 況,還要我常給爺爺打電話,因為爺爺一個人在老家 ,挺想我。慢慢的,我與父親的交談越來越多,與父 親之間的心結也解開了。P2-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