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北京1912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作品集
    【市場價】
    265-385
    【優惠價】
    166-241
    【介質】 book
    【ISBN】97875502600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聯合
    • ISBN:9787550260078
    • 作者:穆儒丐|編者:陳均
    • 頁數:330
    • 出版日期:2015-10-01
    • 印刷日期:2015-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30千字
    • 穆儒丐的《北京1912》根據孤本**修訂出版,是中國文學**首部關於北京的長篇白話小說,真切細膩再現100年前老北京社會風貌,比《城南舊事》場景*開闊,*有歷史溫度。
      小說講述了一百年前,一個理想主義青年想要改變社會,改變北京,改變中國的故事。族青年寧伯雍曾留學日本六年,回國後一時賦閑在家,無以為生。聽說老同學白歆仁在前門外經營《大華日報》,便去求職賣文為生。從京郊到城裡後,寧伯雍看到了一個日益變化的北京城,遭遇了形形色色之社會怪狀。
    • 滿族青年寧伯雍留學日本六年,回國後遇上辛亥 革命,聽說老同學在前門外經營《大華日報》,便去 求職,成為記者。 從京郊到城裡後,寧伯雍看到了一個日益變化的 北京城。他在龍泉寺認識了梆子小花旦白牡丹,並與 沛上逸民等人組織團體捧白牡丹。從此白牡丹漸漸走 紅,後被維二爺獨占,厭棄寧伯雍等人。寧伯雍又認 識了妓女秀卿。秀卿對高官富商冷眼冷語,對寧伯雍 卻另眼相待,兩人漸生情愫。秀卿不幸患病,臨死前 將母親和弟弟托付給寧伯雍…… 穆儒丐的《北京1912》翔實記錄了民國初年北京 的旗人命運,真切細膩地再現了百年前老北京的社會 風貌,還有一個理想主義者想要改變中國的心路歷程 。
    • 奇人·奇書·奇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原書序跋
    • 奇人·奇書·奇史 陳均 列位看官,現在擺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位奇人, 一本奇書,一部奇史。為何如此說法?H.待我慢慢講 來。
      一 一位奇人,即本書的作者穆儒丐。穆儒丐並不姓 穆,因他是旗人,本無所謂穆姓。“儒丐”是他的號 ,即是“九儒十丐”之意,自況是落魄潦倒的讀書人 。“穆”則是來自他的名——穆嘟哩,在滿語裡是“ 龍”或“辰”之意,所以他又自號“辰公”。總之, 他常常開門見山,自述雲:燕趙悲歌之地,長安賣漿 之家,有廢人焉…… ——他出生在北京西山的健銳營(裡面住的都是 當年乾隆征大小金川的精銳部隊),出生於1883年或 1884年(現在還有爭議),先是在晚清政治改革中被送 到日本早稻田大學學歷史地理,又繼續學政治經濟學 。學成回國後,卻發現一無所用,正好趕上了民國取 代清廷,於是寄身於北京剛剛興起的小報業,作為記 者,經歷了那幾年“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臺”的亂局 。
      ——他開始寫小說,寫他所熟悉的北京城的“墮 落”,寫這座城池的種種世相,寫旗人在這清朝民國 易代中的悲慘遭遇,寫彼時*紅*火的娛樂業及明星 (梅蘭芳、荀慧生等)的發跡史和黑幕。換言之,他從 雨果等西洋作家那裡得到了觀察社會的方式,而將讀 書人的志向寄托於文學。卻不料,又因為小說,砸掉 了飯碗(因小說《梅蘭芳》被“小說中人”砸了報館) ,後來遠遁東北謀生;出版了小說,又被私人(“小 說中人”)收購、焚燒一空……可謂是中國民間禁書 史的奇觀。
      ——他半輩子生活在東北,每天在當地報紙上寫 各式各樣的文字(小說、劇評、散文、話劇、翻譯… …),寫的大多是他念念不忘的北京。譬如這部名為 《北京,1912》④的小說,就是從北京遷徙至東北時 所寫。從早年的《徐生自傳》《梅蘭芳》《北京》( 我稱之為“北京三部曲”,寫的都是時代鼎革之際的 老北京)到*後一部長篇小說《如夢令》(1943年出版 ,從清末民初寫到了三四十年代的北京),可以說, 在穆儒丐的筆下,呈現了晚清至民國時期的北京大觀 。
      ——他是旗人,回到滿洲人的“龍興之地”,他 在文字上竭力探索滿洲人何以興起,因此寫了一部滿 洲興起的歷史小說《福昭創業記》(這部小說被孔夫 子網站的諸多賣家標注為“評書”,也被學者命名為 “制造英雄”),他裹挾在“偽滿洲國”的歷史與現 實裡,卻又如往昔帝國的讀書人一般,翹首北京,心 懷天下。
      ——他在晚年回到北京,*名改姓、默默無聞、 平靜地度過了這段晚景時光,似乎很少人去追究他在 東北的歷史(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在東北,他曾 經有過家庭子女,現在似乎無影無蹤。沒有人知道他 是穆儒丐,一位曾經“丈夫胸懷衝天志”、寫過數以 百萬計文字的文人。隻因他還寫岔曲①,所以在八角 鼓票房裡,還有人回憶起這位孤獨的老人,還演唱他 寫的若干曲子。*後見到他的身影,是在一張天津八 角鼓名家收徒的合影上,照片上印的時間卻是他去世 (1961年)的次年,因此又給後世留下了懸念。
      二 一本奇書,說的就是本書。非是“王婆賣瓜”, 作為編者的我來替已成“古人”或“近人”(現在已 找不到家人後代)的作者穆儒丐吹噓,而是本書確乎 有著重要而稀缺的價值。因此也就讓我不辭辛勞地將 它從湮滅約九十年的歷史塵埃裡拾撿起來(上一次在 中國大陸出版還是1924年),重新鄭重地向諸位介紹 一番。 ——這是一本在現代文學**無名,在滿族 文學、戲曲、語言學、老北京文化諸領域大名鼎鼎的 小說。如今的現代文學史,即使數十年來經過了數次 重寫,周作人、張愛玲、錢鐘書取代了以往的左翼作 家巨頭,坐上了前排的交椅,但都始終與穆儒丐無關 。因他——一位研究東北淪陷區文學的學者在專著裡 偶爾提及穆儒丐——隻是一位通俗文學作家而已。 “北京三部曲”或其他作品,亦是少人認真對待,或 者仍是棲於舊刊和早已*版的民國舊書。但是在另外 一些領域裡,情形卻大不相同,穆儒丐的形像轉而“ 高大上”,成為重要的研究對像或不可或缺的人物。
      ——在滿族文學(或旗人文學)裡,*重要的大人 物是誰呢?清代的有曹雪芹,有納蘭性德,有西林太 清,有文康……民國呢?有老舍,有穆儒丐,有王度 廬,有郎紅浣……穆儒丐大體上和老舍相當,都書寫 了亂世之中的旗人、風雨飄搖時代的老北京。隻不過 老舍乃新文學中人,有時亦聽“將令”。猶記一位民 俗學家常人舂曾憤然而言:北京的警察怎麼可能是《 四世同堂》裡那樣的!而穆儒丐,全然與新文學無涉 ,或者並無此影響。
      ——在近世戲曲裡,穆儒丐是重要的劇評家,盡 管還遠遠未被認識。他將伶人的歷史當作《史記》來 寫,故有《伶史》一書,亦是***的奇書一部, 此是*早的研究晚清民初戲曲的專書之一。他寫了小 說《梅蘭芳》,這本“實名制”小說敘述京城乃至全 國*走紅的伶人、亦被後世當作中國戲曲的“代表” 的梅蘭芳,卻是寫梅氏的歌郎經歷。被焚燒數十年後 ,又被研究者發掘出來,用來探討彼時的戲曲生態。
      而讀者諸君看到的本書,其三分之一,寫的是白牡丹 ,即四大名旦之另一位:荀慧生。寫苟慧生如何成名 ,作者皆是親歷,因此歷歷在目。這段歷史在現今荀 慧生傳記裡多付諸闕如,或可參照之。。——在語言 學研究裡,穆儒丐的這本書乃是研究北京話的重要文 本。日本學者太田辰夫將本書作為漢語及北京話教材 ,還專門寫文章討論這部社會小說,探討小說中的老 北京話的釋義。本書的注釋雖簡略,亦有一些難點沒 有解決(書中有些老北京俗語,問及相關人士,也無 人知曉),但實實是從這位E1本學者的文章中獲益匪 淺。
      ——在老北京文化裡,穆儒丐應當有著*重要的 價值。因穆氏所描寫的,是自晚清至民國的老北京。
      現今諸多回憶“老北京”的文史書籍,於穆儒丐而言 ,不過是經過時代之變,加速“墮落”後的“新北京 ”而已。本書即是描寫了辛亥前後的北京,其地理、 其人物、其政治經濟,皆如在面前。穆儒丐另有《北 京夢華錄》,亦是將兒時的北京與彼時的北京時時對 比,從中亦可見北京社會文化之變遷。然而,這些僅 僅是穆儒丐反復書寫北京的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極 少數的幾種而已。
      三 一部奇史,即本書乃是北京之奇史,書中所寫及 、道及的種種世相,有些或許耳熟,曾被書寫,如八 大胡同。(但八大胡同與國會之關聯,誰又寫得那麼 翔實明晰可感?)而大多細節很少見諸新文學諸多作家 筆下。以我看來,這或是因為新文學作家大部分都是 老北京的外來者(除老舍外),文學**所謂“京派” ,也不過是寓居於北京的外地文人而已。他們可以描 摹北京的風俗與風景(如卞之琳寫“垃圾堆上放風箏 ”),但對老北京的細節缺乏理解,對老北京的前生 今世,*是茫然少知。他們所書寫的其實是新北京的 新生活,即便是好談古、好抄書、好風土的周作人也 是如此。而穆儒丐這些彼時寄身於報業的文人,或與 **之專欄作家相仿,但不僅僅寫“美文”“時評” ,還要寫新聞、劇評、打油詩、岔曲……簡直是樣樣 都干。而且他們本身即是北京土生土長(多是旗人), 對老北京社會、文化及生活的變化極其敏感,因而事 事皆流露於筆下,而化作彼時老北京的一份極真實又 極富情感的見證。以下舉本書中所涉及的數個事件為 例—— 旗人之命運。本書中幾乎無處不有。鼎革之後, 旗人之遭遇極其悲慘,但亦有分化。書中人物大多是 旗人,因此本書亦可稱作一部辛亥之後的旗人“變形 記”。大多數旗人墮入社會底層,如主人公寧伯雍( 亦是穆儒丐之自況,穆後來改姓寧)從郊外進北京城 ,在萬壽山所雇人力車夫,便以滿語呼之。彼時之旗 人,無生存手段者,男多以人力車夫為業(因此老舍 的祥子也以擁有自己的人力車為奮鬥目標),女則多 墮入娼門。觀此段描寫,與魯迅《一件小事》、胡適 之人力車夫詩相比,可見差異。魯迅文、胡適之詩僅 止於對人力車夫的崇拜或同情,人力車夫隻是勞苦大 眾的符號,而穆儒丐所寫這一場景則涉人力車夫之因 果。
      書中亦寫墮入娼門之旗人婦女,至少有兩種:一 是桂花,為其母主動送入窯子,成為八大胡同裡的紅 人,被議員包養,因而引發了一場鬧劇;二是秀卿, 因家貧賣笑,卻是奇女子,被主人公引為知己,後因 貧病而死。此二種,皆是入娼門之旗人之命運,或者 前者*常見一些,後者隻是作者之理想人物 (亦是 纔子夢)。
      書中亦寫旗人之同流合污、飛黃騰達者。如主人 公寄身之《大華日報》老板白歆仁,自氏是主人公留 日的同學,亦是旗人。回國後應合時勢,在國會裡當 議員,出入於八大胡同,又擁護袁世凱復闢。從書中 描寫的細節,再對照相關史實,就會發現,其實具有 很強的自傳性。如主人公寧伯雍即是作者穆儒丐之化 身,報館老板白歆仁亦真是穆氏的留日同學烏澤聲的 化名,穆儒丐來到北京城謀職,就是棲身於烏澤聲擔 任經理的 《國華報》(惜《國華報》今已不存,不然 可見*多細節)。烏澤聲投入進步黨(可說是進步黨的 黨鞭),被列入安福繫家譜之孫輩。烏氏鼓吹袁世凱 當皇帝,時《國華報》新聞常自稱 “臣記者”,亦 是民國報界的一大笑談。書中,主人公指責老同學背 棄往日理想,亦是有據可查。因彼時留日的部分滿族 學生,曾創辦《大同報》,提倡君主立憲,穆儒丐、 烏澤聲都曾贊襄其事。而這群留學生的**,滿洲宗 室恆鈞,此時也在國會為議員,成為國民黨人。因此 ,往昔的這群朋友,滿懷天下之大志,在其所屬的階 層傾覆後,走上了迥然相異的道路。也可由此見及辛 亥之後旗人知識分子的分化。
      書中所寫白牡丹,亦可一說。因這也是穆儒丐關 心的伶史的一部分,但與穆氏寫《伶史》、寫梅蘭芳 不同,穆氏寫白牡丹,除揭露北京的社會問題外,* 多是一段傷心史。這段故事,以主人公發現白牡丹開 始,到看戲結識一幫朋友組織白社,捧白牡丹成名( **仍能見到《國華報》組織童伶競選。白牡丹選為 童伶博士之記載),又幫助白牡丹脫離師傅之束縛, 出錢請老師教白牡丹皮黃,如此等等。但白牡丹成名 後,即為有錢有勢者奪去,他亦對這幫早期白社成員 棄之如敝履。查之此段戲界往事,今多不見提起,說 起荀慧生(“白牡丹”為其唱梆子時的藝名),亦說起 為師傅所困,不能解脫,但多敘述為好友尚小雲所救 ,全然無穆儒丐在內的這批早期白社成員的影蹤。但 書中所述大體應為真事。去東北之後,穆氏在《盛京 時報》寫劇評,亦提及捧白牡丹之傷心事。此外,在 《戲雜志》的某一期,我偶然發現一段文字,可與書 中白牡丹事相印證。那是因《戲雜志》上登載《白牡 丹傳》,結果有人打抱不平,認為其傳少了一段重要 內容,所以投了一篇《白牡丹傳補遺》,以下摘錄茲 文片段,可對照之: ……民國二年,友人朱佩弦、秋吟籟、劉弦伯、 張夢詞輩,組織白社於燕京,以詞兒(白牡丹)為社長 ,騷壇健將,咸屬而和之。時人稱勝焉。顧爾時之詞 兒,為秦腔花衫。師事龐姓,性極蛇蠍,常不使之有 片刻歡。後雖荷朱秋劉張諸公之垂青,得稍見天日, 而每出必以三禿(龐氏子,習丑,蠢如鹿豕。偶與詞 兒配演《小放牛》,是猶以金盞玉杯盛狗矢也)偕。
      三禿貪狼,多與之錢,則可減少詞兒之磨折,故朱秋 劉張諸公,皆不惜以阿堵物為詞兒謀幸福也。學戲時 代之困苦,大率類是。個中黑幕,實有不忍言之者矣 。嗣詞兒病嗓,啞不成聲,皮相者頓現其炎冷之態, 獨朱秋劉張諸公之憐惜不稍替,乃商之龐氏。(時詞 兒未出師,伶界慣例,未出師前,有所舉動,未得師 氏允許,不可。)而為詞兒謀重振之方,易二黃之轍 。龐氏至此,不得不允其求。乃由朱秋劉張諸公,鳩 資延聘陳桐雲,不數年而藝大進,小嗓亦穎脫而出。
      此蓋彼蒼之有造於詞兒也。然苟不遇朱秋劉張諸公, 則詞兒之為詞兒,未可知矣。
      這一段敘述,和書中幾乎一般無二,隻不過穆氏 用了化名。這也可足證穆氏寫白牡丹成名史之親歷性 與細節之真實。但是,此文隻是說了故事的開始(美 好之佳話),卻沒有道出故事的結局(丑惡之現實)。
      後來的捧白牡丹者裡,為何不見“朱秋劉張諸公”的 身影?答案即是在穆氏此書裡了。
      本書之細節,大多可玩味,也可與其時之新聞相 對照。我在讀《順天時報》《群強報》時,曾對其社 會新聞及劇評等欄頗為留意,也時加記錄。讀穆氏此 書也往往有此感。如書中,主人公進城見西四牌樓被 燒,此即1912年正月十二日之時,據雲袁世凱為阻止 國民黨代表將政府南遷之議,而縱兵擄掠之事。此外 ,穆氏還寫及萬松野人,萬松野人正是創辦《大公報 》的英斂之,亦是旗人,在香山創辦慈幼院。北京現 正提倡“三山五園”文化,而讀穆氏此書,便可知“ 三山五園”在晚清至民國初年的衰落了。而山川人物 的衰敗,不僅僅是旗人以及其所居住的北京城的命運 ,亦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的結束。
      書中主人公甫進1912年之北京城,便見兵火之像 ,此後以記者之業,遂見及北京城中的芸芸眾生,遭 遇形形色色之社會怪狀,除以上所述種種外,尚有和 尚喬裝娶妻,有畫秘戲圖的無賴成為教育雜志編輯, 有監獄式的孤兒院,有種種沒落之旗人家庭…… 雖然穆氏所寫,乃是如此之北京奇觀,但又不能 僅僅以奇觀文學視之。也即,並非是魯迅所謂之“黑 幕小說”。換言之,穆氏寫的是世相(社會小說),但 探尋的依然是從古至今的知識分子之寄托:這個社會 為何會墮落,而且還將墮落下去?理想的社會到底在 哪裡? 乙未七夕次夕於燕北園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