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鶴林玉露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社會小說
    【市場價】
    460-668
    【優惠價】
    288-418
    【介質】 book
    【ISBN】97875333346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齊魯
    • ISBN:9787533334611
    • 作者:(宋)羅大經|校注:劉友智
    • 頁數:594
    • 出版日期:2017-04-01
    • 印刷日期:2017-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67千字
    •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指出:“其體例在詩話、語錄、小說之間,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學、山人之間。大抵詳於議論,而略於考證。”羅大經撰的《鶴林玉露》較之其他各代筆記的顯著特點,就是以議論為主,而不以記述或考證為主。羅大經博覽群書,學不主一說,所引多朱熹、張械、真德秀、魏了翁等理學家語,而又兼推陸九淵的心學派,同時對葉適的“事功學派”也極為贊許。
    • 羅大經撰的《鶴林玉露》是南宋一部頗有名氣的 詳議論而略考證的筆記具有較大的史料價值與文學價 值。本書以王瑞來先生1981年以日本慶安本為底本校 點的《鶴林玉露》為底稿,對其進行了精確校點和精 要注釋,大抵詳於典實出處而略於辨證原書之誤,使 讀者對原著能有一個清楚明晰的了解。
    • 前言
      自序
      甲編鶴林玉露卷之一
      1.解經不為煩辭
      2.手寫九經
      3.倒句
      4.如字訓而
      5.汴州詩
      6.丑父紀信
      7.因讒賜金
      8.世短意多
      9.茲為年
      10.落帽
      11.四勝
      12.兵粟
      13.守城
      14.三事相類
      15.範石湖使北
      16.常調官
      17.天像
      18.官省錢
      19.民兵
      20.文鋻
      21.辛幼安詞
      22.大人
      23.利市
      24.誠齋謁紫岩
      25.前輩勤學
      26.仕宦歸故鄉
      27.鐵拄杖
      28.蘇黃遺文
      29.池鷗
      甲編鶴林玉露卷之二
      1.大承氣湯
      2.魯隱公攝
      3.奸富
      4.貨色
      5.孫吳
      6.子弟為干官
      7.笄子
      8.農圃漁樵
      9.柳詩
      10.進青魚
      11.郎當曲
      12.劉鑄贈官制
      13.廬州之變
      14.無極太極
      15.薛客
      16.能言鸚鵡
      17.賀雪表
      18.漢宮詩
      19.夜績
      20.狐裘障泥
      21.心脈
      22.吾翁若翁
      23.呂惠卿表
      24.世事翻覆
      25.二蘇
      26.了翁孫女
      27.達賢錄
      28.大算數
      29.論菜
      30.晚學
      31.《九日》詩
      32.好人好事
      33.盜賊脫身
      34.制詞失體
      甲編鶴林玉露卷之三
      1.慶元侍講
      2.生成吹噓
      3.齊秦客
      4.畏說
      5.勸行樂表
      6.秀州刺客
      7.南軒六詩
      8.族譜引
      9.幸不幸
      lO.德行科
      11.記夢詩
      12.忍事
      13.五教三綱
      14.二罪人
      15.利害
      16.物無小
      17.範雎蔡澤
      18.江月句
      19.建茶
      20.救荒
      21.蘇白
      22.於寶
      23.帷帳
      24.字義
      25.前輩志節
      26.詩勉邑宰
      27.常平
      28.簡易
      29.大乾夢
      甲編鶴林玉露卷之四
      1.詞科
      2.透脫
      14.尤楊雅謔
      15.韓平原
      16.莽大夫
      17.李杜
      18.交情世態
      19.山居上梁文
      20.聽讒詩
      21.畫馬
      22.風水
      23.南軒辨梅溪語
      24.道不遠人
      後記
      3.對壘
      4.李勤
      5.買硯詩
      6.孤雁獨鶴
      7.朱文公詞
      8.鄧友龍使虜
      9.誠齋退休
      10.紹熙內禪
      11.竹夫人制
      12.《罵尸蟲文》
      13.舉劉郡守
      14.制置用武臣
      15.男子婦人拜
      16.馬謖
      17.唐子西詩
      18.清廉
      19.西湖長
      20.春秋書國滅
      21.陸放翁
      22.席地
      23.蝶粉蜂黃
      24.戒色
      25.小官對移
      26.試進士見燭
      甲編鶴林玉露卷之五
      1.相字音廝
      2.格天閣
      3.《易》六卦
      4.《放魚》詩
      5.杜驚範文正
      6.詩詠蟋蟀
      7.人事天命
      8.涪陵樵夫
      9.胡忠簡碑
      10.秦誓
      11.荊公見濂溪
      12.呂秦牛晉
      13.景公顏子
      14.誅罪
      15.學仕
      16.寶臣
      17.饑寒
      18.無垢廷對
      19.浦鷗
      20.蘇後湖
      21.僂鑼
      22.釋豉
      23.讀書
      24.松石
      25.取守
      26.鷗雁
      27.石牛洞詩
      28.扈載
      29.神形影
      30.李方叔
      31.韓柳歐蘇
      32.使虜辭樂
      33.賀和戎表
      34.士卒畏愛
      甲編鶴林玉露卷之六
      1.玉山詞章
      2.作文遲速
      3.像郡送行詩
      4.廉賈
      5.容南遷客
      6.宰相罷
      7.紫敗素
      8.王梅溪
      9.太子參決
      10.師友**
      11.斬檜書
      12.簡齋詩
      13.伯夷傳赤壁賦
      14.留後門
      15.十銘
      16.詩用字
      17.付與天地
      18.讀《易》亭
      19.漂母
      20.猴馬
      21.經界
      22.南軒諫虞丞相
      23.朱文公論詩
      24.稅沙田
      乙編自序
      乙編鶴林玉露卷之一
      1.高宗配享
      2.紫窄衫
      3.非孟
      4.匹士光國
      5.不交近習
      6.王定國趙德麟
      7.妒婦喻
      8.誅曦詔
      9.古人稱字
      10.靜重
      11.問寢龍樓
      12.自家他家
      13.鼕至奏對
      14.詩家喻愁
      15.經總錢
      16.《論語》
      17.本政書
      18.元子宗子
      19.六和塔詩
      20.湖州生祠
      21.《黃陵廟》詩
      22.殺人手段
      23.詩互體
      24.陳黃送秦少章
      25.住山僧
      26.奏疏貴簡
      27.閑居交遊
      28.廢心用形
      乙編鶴林玉露卷之二
      1.紅友
      2.韓平原客
      3.詠鷗
      4.老瓦盆
      5.《去婦詞》
      6.楊太真
      7.遷謫量移
      8.隱士出山
      9.批答援引
      10.物畏其天
      11.詩用助語
      12.存問逐客
      13.野服
      14.而已失官
      15.函首詩
      16.前褒後貶
      17.春風花草
      18.旌忠莊
      19.三將
      20.肜庭分帛
      21.血山
      22.吾心如秤
      23.韓範用兵
      24.天佑忠賢
      25.齊人歸女樂
      26.張魏公討苗劉
      27.贈頭陀詩
      乙編鶴林玉露卷之三
      1.《陳子衿傳》
      2.以學為詩
      3.活處觀理
      4.祝壽
      5.至人
      6.桃錦柳綿
      7.村莊雞犬
      8.謝昭雪表
      9.末世風俗
      lO.五百弓
      11.白羊先生
      12.東坡文
      13.叔世官吏
      14.宰輔久任
      15.安樂直錢多
      16.借助夷狄
      17.東坡書畫
      18.糕字
      19.博浪沙
      20.詩人胸次
      21.牒
      22.奸錢
      23.有若劫寨
      24.無字
      25.朱文公帖
      26.畢再遇
      27.詩犯古人
      28.徐孺子
      29.玄真子圖
      30.責將帥
      乙編鶴林玉露卷之四
      1.養兵
      2.天棘
      3.家乘
      4.中興十策
      5.不死
      6.月下傳杯詩
      7.題貧樂圖
      8.竹
      9.雍公薦士
      10.詩興
      11.荊公議論
      12.詩禍
      13.功成不受賞
      14.四老安劉
      15.安子文自贊
      16.釣臺詩
      17.來蘇渡
      18.一錢斬吏
      19.馮三元
      20.西山生祠
      21.廬陵苗鹽
      22.文章邪正
      23.雲日對
      24.佛本於老莊
      25.貓捕鼠
      26.轉丸鳴鏑
      乙編鶴林玉露卷之五
      1.啟運宮望祭殿
      2.就齋詩
      3.大臣賜家廟
      4.古婦人
      5.碑銘
      6.戒*革
      7.潘默成
      8.諸葛武侯
      9.肴核對答
      10.初筮謁郡
      11.柔福帝姬
      12.鬻祠廟
      13.蘄黃二守
      14.儉約
      15.斷決
      16.臣諂主愚
      17.針熨道人
      18.檀弓脫句
      19.女戒
      20.二老相訪
      21.漢二獻
      22.風香
      23.示儉
      24.識字
      25.萬卷百車
      26.湯武
      27.景不訓仰
      28.始皇袁紹
      29.一聯八意
      乙編鶴林玉露卷之六
      1.兄弟偈
      2.烏石題名
      3.臨事之智
      4.雨晴詩
      5.善師
      6.子家羈
      7.中興賦聯
      8.晏先
      9.老馬識途
      10.師子驄
      11.無思無為
      12.養雞養虎
      13.了死生
      14.晚唐詩人
      15.詩疊字
      16.應世守己
      17.韓璜廉按
      18.伯夷太公
      19.擒虎尋龍
      20.自警詩
      21.虞賓
      22.信美樓記
      23.朱溫母兄
      24.詩文反句
      丙編自序
      丙編鶴林玉露卷之一
      1.真正英雄
      2.大悲閣記
      3.十裡荷花
      4.落英
      5.方朔竊酒
      6.高宗眷紫岩
      7.病楠詩
      8.遮莫
      9.花
      10.蘧伯玉
      11.三溪詩詞
      12.檳榔
      13.曲端
      14.識真少
      15.放心
      16.山谷八字
      17.谷蒩禽獸
      18.像山棋
      19.漢文帝葬
      20.臨終不亂
      21.籠鳥水萍
      22.文章
      23.尹少稷
      24.陳湯論
      25.飛吟亭詩
      26.西為尊
      27.唐再幸蜀
      28.勤有三益
      29.黃綿襖
      30.堂食
      丙編鶴林玉露卷之二
      1.論事任事
      2.告命
      3.方士傳
      4.三足記
      5.不談風月
      6.蟹胥
      7.用兵
      8.文章有體
      9.辛卯火
      10.蘄王夫人
      11.少陵可殺
      12.姜白石
      13.玉山知舉
      14.御史八字
      15.老卒回易
      16.罰卻倚子
      17.諸侯藩鎮
      18.無官御史
      19.邵蔡數學
      20.松竹句
      21.諸葛成何事
      22.憂樂
      23.大字成犬
      丙編鶴林玉露卷之三
      1.聖賢豪傑
      2.婺州鷹巢
      3.茶瓶湯候
      4.吾無隱乎爾
      5.蝗
      6.曹操塚
      7.半兩錢
      8.觀山水
      9.占雨
      10.建炎登極
      11.江西詩文
      12.以俗為雅
      13.浸假
      14.伊尹墓
      15.樂天對酒詩
      16.拙句
      17.容齋奉使
      18.九為究
      19.靜坐
      20.落梅詩
      21.受禪赦文
      22.文繁簡有當
      23.古人無忌諱
      24.玉牒
      25.奉使見留
      26.四蟲
      27.諸賢氣像
      28.心思
      29.謝肉牒
      丙編鶴林玉露卷之四
      1.蔡攸辭酒
      2.酒有和勁
      3.物產不常
      4.以德報怨
      5.中興講和
      6.志士死饑寒
      7.釋儒罪人
      8.氣之先見
      9.山靜日長
      lO.日本國僧
      11.杜陵論孔明
      12.龍洲詩聯
      13.圓覺
      14.淳熙盛事
      15.張子房
      16.東西
      17.誠齋夫人
      丙編鶴林玉露卷之五
      1.讀書
      2.芳呂臣
      3.蘇黃遷謫
      4.張林語
      5.阿附
      6.貓犬
      7.南中岩洞
      8.傅公謀詞
      9.鼕狩行
      10.舉事輕捷
      11.周文陸詩
      12.範雲
      13.置青櫃
      14.丈二殳
      15.慈湖詩
      16.楊存中逐吏
      17.淵明詠雪
      18.不忘山林
      19.不知心
      20.元載
      21.陸氏義門
      22.懶婦
      23.梅溪二瑞
      24.多景樓詩
      25.廣右丁錢
      26.胡忠簡上書
      丙編鶴林玉露卷之六
      1.光堯福德
      2.文章性理
      3.花卿歌
      4.杜陳詩
      5.騎牛詩
      6.得窮鬼力
      7.方寸地
      8.繪事
      9.除目損道心
      10.縷蔥絲
      11.士修於家
      12.用兵吉兆
      13.詩不拘韻
    • 12.忍事 張耳、陳餘①,魏之名士。秦聞此兩人名,購求 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二人變名姓之陳,為裡監門 ②。裡吏嘗籉餘,餘欲起,耳躡之,使受籉。吏去, 耳引餘之桑下數之日:“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 而欲死一吏乎?”耳之見,過餘遠矣。餘卒敗死、? 氐水上,而耳事漢,富貴壽考,福流子孫,非偶然也 。大智大勇,必能忍小恥小忿。彼其雲蒸龍變③,欲 有所會④,豈與瑣瑣者校乎⑤?東坡論子房,潁濱論 劉、項⑥,專說一“忍”字,張公藝九世同居⑦,亦 隻是得此一字之力,杜牧之雲:“包羞忍恥是男兒⑧ 。” 【注】 ①張耳:秦末漢初大梁(今河南開封)人,曾參加 秦末農民起義軍,被項羽封為常山王。後歸漢成為劉 邦部屬。被加封為趙王。漢高祖五年(前202)薨,謚 日“景王”。陳餘:秦末大梁(今河南開封)人。與張 耳為刎頸交。陳勝起義後,他與張耳共立武臣為趙王 ,自任大將軍。武臣被殺後,又與張耳立舊貴族趙歇 為王。後與張耳交惡。項羽封張耳為常山王,改封趙 歇為代王,他擊走張耳,仍奉趙歇為趙王,並自為代 王。後韓信破趙,兵敗被殺。
      ②裡監門:裡,為古代一種居民組織,歷代大小 不一。《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一裡八十戶”,《 管子·度地》“百家為裡”。監門,守門人。
      ③雲蒸龍變:雲氣興起,神龍飛動。比喻英雄豪 傑遇時奮起。
      ④有所會:實現自己的願望,施展自己的謀略。
      ⑤瑣瑣:卑微,渺小。校:計較。
      ⑥潁濱:蘇轍晚年定居潁川,自號潁濱遺老。蘇 軾有《留侯論》,專論張良“忍小忿而就大謀”“養 其全鋒而待其敝”的策略。蘇轍有《三國論》,對比 了劉邦、項羽、劉備等人的性格特點,認為劉邦之忍 不可及。
      ⑦張公藝:歷北齊、北周、隋、唐四代,壽九十 九歲。九輩同居,相安無事,家道興旺。唐高宗慕名 過訪,問其齊家之道,張公提筆寫了百餘“忍”字, 高宗為之感動,賜以縑帛。
      ⑧包羞忍恥是男兒:唐代詩人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 纔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對項羽不能忍辱負重恢復 雄圖霸業深表惋惜。
      13.五教三綱 舜命契敷五教①,孟子以為君臣、父子、夫婦、 兄弟、朋友是也。《左氏傳》:晏子曰:“君令臣共 ②,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 去朋友而言婦姑。又曰:“君令而不違,臣共而不貳 ,父慈而教,子孝而箴③,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 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婦聽而婉④。”五者 之中,唯兄弟、婦姑專主於和順。至於君,雖得以令 臣,而不可違於理而妄作,臣雖所以共君,而不可貳 於道而曲從⑤。父慈其子,必教以義方。子孝其父, 必箴其闕失。夫以和倡婦,尤當制之以義。妻以柔從 夫,尤當自守以正。蓋三者乃三綱也,所繫尤重,故 於睦雍敬愛之中⑥,必有檢方規正之道⑦,庶幾各盡 其分⑧,而三綱立矣。
      【注】 ①敷:開展,實施。五教:五倫之教,針對五種 主要的社會人際關繫來實施教育。即下孟子所列五種 關繫。《尚書·舜典》:“(舜命契)作司徒,敬敷五 教。” ②君令臣共:國君出令,臣下恭敬服從。共,同 恭。
      ③箴:勸諫。
      ④“姑慈而從,婦聽而婉”:婆婆慈愛而聽從規 勸,媳婦順從而言辭委婉。
      ⑤貳於道:背離於道。曲從:曲意逢迎。
      ⑥睦雍:親密友好。
      ⑦檢方規正:用正道規勸、匡正。
      ⑧庶幾:差不多,近似。
      P84-8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