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生態文明視角下流域生態-經濟繫統耦合模式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學理論
    【市場價】
    468-678
    【優惠價】
    293-424
    【介質】 book
    【ISBN】97870304677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467782
    • 作者:曹洪華
    • 頁數:138
    • 出版日期:2015-12-01
    • 印刷日期:2015-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80千字
    • 對具有耦合關繫的流域復雜繫統,從演化過程、
      驅動機制、行為主體和政策效應等方面分析生態一經
      濟耦合效應,是研究流域生態文明的方法。本書旨在
      在理論與實證的基礎上,驗證洱海流域生態一經濟繫
      統耦合的假設,分析耦合的演化過程與驅動機制,為
      政策體繫設計與流域生態文明研究提供實踐與方法支
      撐。曹洪華著的《生態文明視角下流域生態-經濟繫
      統耦合模式研究》以區域經濟學、人文地理學、環境
      經濟學和管理科學等為理論基礎,以洱海流域生態一
      經濟繫統的發展為實證對像,結合當前生態文明建設
      的實際情況,運用人地關繫地域繫統理論、繫統耦合
      理論和經濟外部性理論,研究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耦
      合工程、機制與驅動要素,探索其演化過程及其可持
      續發展模式。
      本書從湖泊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的外部性分析、
      湖泊流域人地關繫地域繫統、湖泊流域生態一經濟繫
      統耦合和社會一生態繫統分析框架(SES框架)四個方
      面構建理論基礎,為高原湖泊流域繫統演化過程、作
      用機制與優化調整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對相關理論研
      究者和實踐決策具有一定的借鋻意義。
      本書可作為區域經濟學、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和
      經濟地理學專業的科研人員的參考資料,也可以作為
      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拓展閱讀書籍。
    •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價值
      1.3 **外相關研究進展
      1.3.1 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1.3.2 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研究
      1.3.3 流域生態一經濟實踐研究
      1.3.4 研究評述
      1.4 研究方法與內容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內容
      第2章 理論基礎
      2.1 人地關繫地域繫統概述
      2.1.1 人地關繫地域繫統
      2.1.2 流域人地關繫地域繫統
      2.2 繫統耦合理論
      2.2.1 繫統與繫統耦合
      2.2.2 生態~經濟繫統耦合
      2.2.3 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
      2.3 生態環境經濟理論
      2.3.1 演化博弈論
      2.3.2 外部性理論
      2.4 社會一生態繫統制度分析框架
      2.4.1 SES框架的特征
      2.4.2 SES框架的生態管理應用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生態文明的內涵與表達
      3.1 生態文明的理論內涵
      3.1.1 生態文明概念
      3.1.2 生態文明特征
      3.2 生態文明的測度
      3.2.1 總體標準
      3.2.2 子繫統標準
      3.3 生態文明的實施主體
      3.3.1 政府
      3.3.2 企業
      3.3.3 居民
      3.4 生態文明的實現路徑
      3.4.1 觀念制度路徑
      3.4.2 意識行為路徑
      3.4.3 產業發展路徑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高原湖泊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分析
      4.1 高原湖泊流域生態經濟繫統
      4.1.1 人地關繫地域繫統
      4.1.2 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特征
      4.1.3 生態一經濟繫統的外部性
      4.1.4 湖泊流域地域繫統的外部性
      4.2 高原湖泊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
      4.2.1 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的類型劃分
      4.2.2 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的演化過程
      4.2.3 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的指標體繫
      4.2.4 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的測度模型
      4.3 高原湖泊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機制
      4.3.1 “狀態一壓力一演化”機制
      4.3.2 “目標一政策一響應”機制
      4.4 高原湖泊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協調耦合模式
      4.4.1 “狀態~目標一功能”優化模式
      4.4.2 “壓力一政策一結構”優化模式
      4.4.3 “演化一響應一協調”優化模式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洱海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測度與評價
      5.1 研究區概況
      5.1.1 自然環境現狀
      5.1.2 經濟發展現狀
      5.1.3 生態污染現狀
      5.2 耦合度測度
      5.2.1 測度體繫
      5.2.2 測度結果
      5.3 耦合度評價
      5.3.1 磨合消耗階段
      5.3.2 快速消耗階段
      5.3.3 快速協調階段
      5.3.4 磨合協調階段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洱海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耦合機制
      6.1 洱海流域繫統耦合的驅動機制
      6.1.1 實施群的演化穩定策略
      6.1.2 接受群的演化穩定策略
      6.1.3 動態復制繫統穩定性分析
      6.1.4 耦合機制的驅動主體
      6.2 洱海流域繫統耦合的農業響應機制
      6.2.1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政策
      6.2.2 變量選取與數據描述
      6.2.3 政策影響的倍差分析
      6.2.4 分析結果
      6.2.5 政策效應
      6.3 洱海流域繫統耦合的工業響應機制
      6.3.1 工業點源污染治理政策
      6.3.2 變量選取與數據描述
      6.3.3 分析結果與政策效應
      6.4 洱海流域繫統耦合的旅遊業響應機制
      6.4.1 旅遊業點源污染治理政策
      6.4.2 變量選取與數據描述
      6.4.3 分析結果與政策效應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洱海流域生態一經濟繫統協調發展模式
      7.1 空間定位優化模式
      7.1.1 產業體繫功能定位
      7.1.2 產業空間功能定位
      7.2 產業生態化模式
      7.2.1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7.2.2 促進工業生態化轉型
      7.2.3 創新旅遊業新業態
      7.3 多中心治理模式
      7.3.1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重心並強化政府引導
      7.3.2 以產業優化升級為核心並突出***
      7.3.3 以居民生態文明意識建設為導向且促進自我管理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8.1 主要研究結論
      8.2 研究創新點
      8.3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