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事死如事生(孔子故裡墓葬文化與孔林)/齊魯文化地理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其它
    【市場價】
    187-272
    【優惠價】
    117-170
    【介質】 book
    【ISBN】978753293009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山東文藝
    • ISBN:9787532930098
    • 作者:王良//孫麗娜
    • 頁數:119
    • 出版日期:2009-04-01
    • 印刷日期:2009-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50千字
    • 本書以現存古跡空間的展開為敘述結構的模式,穿透孔林這一文化古跡的表層存在,重新解讀這一符號的深層內涵,講述這一古跡背後的故事,重現它由內容到形式的原始積澱過程,從而激活在人們心中遠去的歷史場景,帶領讀者和遊客進行一次歷史與文化的時空穿梭。
    • 悠久的歷史為曲阜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物古跡:從氣勢恢宏的地上宮 殿,到規模龐大的地下城池;從遠古時代的石器、陶器、青銅器,到明清 時期工藝精美的服飾、餐具和家具;從浩繁的歷代碑刻、古籍、書法、繪 畫,到完整的孔府檔案……在曲阜89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300多處 文物古跡。然而,在今天人們的眼裡,前人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符號”, 似乎隻剩下了“美觀”和“裝飾”,至於圍繞著它們究竟發生過什麼?它 們代表著什麼,意味著什麼,或是像征著什麼,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 齊魯文化地理·曲阜卷繫列叢書以現存古跡空間的展開為敘述結構的 模式,穿透孔廟、孔林、孔府這些文化古跡的表層存在,重新解讀這些符 號的深層內涵,講述這些古跡背後的故事,重現它們由內容到形式的原始 積澱過程,從而激活在人們心中遠去的歷史場景,帶領讀者和遊客進行一 次歷史與文化的時空穿梭。
    • 壹 死是一個問題
      1 人都是要死的/1
      2 墓葬制度的形成/2
      3 棺與槨/4
      4 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8
      5 “義”“利”之辯/13
      6 合葬之始/15
      7 孔子合葬父母/16
      8 荒涼寂寞東海王/20
      貳 事死如事生
      1 墓地隨想/22
      2 生與死的難題/26
      3 我死了會被扔在路上嗎?/28
      4 孔子之死/29
      5 像對待父親那樣對待孔子/31
      6 聖人的葬禮與普通人一樣/32
      7 馬鬣封/34
      8 子貢廬墓/35
      9 心理失衡的弟子們/36
      參 血脈的另一種延續
      1 祖孫三代封三垅/38
      2 林中林——墓園中的墓園/41
      3 石人石獸說端詳/46
      4 “思堂院”與“*衣廳”/50
      5 洙水橋與洙水河的傳說/51
      肆 天下**林
      1 廣袤墓園,因一人稱聖/58
      2 萬古長春至聖林/64
      3 脈絡清晰的族譜/69
      4 “孔末亂孔”與“中興祖”孔仁玉/75
      5 “油簍墓”和它的傳說/79
      6 南孔與北孔/80
      7 皇權的影子/83
      8 獲罪之人不得入葬祖林/87
      9 追求**的喪葬禮儀/93
      10 聖公府發喪——沒日期/102
      伍 墓葬奇觀
      1 陵壇合一/106
      2 以山為陵/109
      後記/116
    • 1 人都是要死的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韓非子》 無論是古代文獻資料,考古發現,還是借助我們的智慧和想像,似乎 都不能確切地知道人類在初始階段的生存狀況、思想觀念和心理情感活動 。
      《尚書》說,當洪水暴發時,“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 滔天”。由此我們可以想見原始人惡劣的生存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死亡 是頻頻發生的。當原始人在自然災害面前,在疾病到來之時,為了生存和 猛獸進行搏鬥時,身邊的同伴倒下去再也不能醒來,他們感到神秘、恐怖 、驚慌。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理解、解釋死是怎麼一回事。一個 活生生的人突然之間停止了一切活動,那麼,他的生命到哪裡去了呢?這 個死亡了的生命是否變成了另外的一種東西,以一種別的形式繼續存在呢 ?是誰把這個生命接走了呢?…… 這些疑問和困惑,隨著死亡的頻繁發生來到我們遠古祖先面前。死是 一個問題,神秘而恐怖,同時又不容回避。
      當這個問題縈繞於遠古祖先腦際的時候,他們開始意識到“死”這個 殘酷的事實,總有**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當“人都是會死的”這個觀念,被遠古祖先普遍接受的時候,怎樣處 理死者的尸體就成為一件大事。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埋葬的發現,說明在 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已經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了。
      生從何來,死往何方?這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它既是神秘的, 又令人敬畏和好奇。到新石器時代,墓葬已經有了一定的制度。墓壙一般 是長方形或方形的豎穴式土坑。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中,數以百計的墓坑排 列有序。西安半坡遺址的尸骨上有用朱砂塗染的痕跡,新石器時代墓葬中 隨葬的陶器、骨珠等,似乎都說明遠古祖先已經有了“死後世界”和“靈 魂不死”的思想。這也說明,他們在如何處置死亡了的同伴時,所抱持的 敬畏和謹慎的態度。
      他們在小心翼翼地摸索一種對待死亡的規則。
      李澤厚先生說:“喪禮極為重要,是遠古先民諸氏族的共同特征。征 之於世界人類文獻,俱然。現代人類學家說,當人們知道埋葬死者,或給 死者以某種喪葬形式(如山頂洞人撒紅粉於死者身旁或身上),即人的族類 自覺的開始,亦即人的文化心理的開始。動物一般就沒有。這即是說,喪 葬禮儀給予混沌難分的原動物性的理知、情感諸心理因素以特定的社會族 類的方向和意義,以確認自己屬於此族類的存在,此即人的*早的‘類’ 的‘自我意識’。追懷死者的喪葬儀式,都具有此種情感兼理智的重要功 能。” 當遠古祖先開始自覺地埋葬死者,並舉行簡單而莊重的儀式時,他們 已經把自己同走獸飛鳥區別開來了。他們對死去的長輩和同伴有了情感上 的認同和追悼。
      2 墓葬制度的形成 喪葬禮儀是遠古祖先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究竟應該怎樣處置死者纔妥 當,一直困擾著我們的祖先,延續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並在“禮崩 樂壞”的春秋戰國時期引起思想精英們激烈的爭論。這種爭論在漫長的歷 史進程中一直延續下來,隻不過不再成為一個熱點。即使在**,墓葬制 度的改革也還是與傳統的風俗和觀念發生著激烈的衝突。
      在這個看似應該怎樣對待死的問題背後,其實是人應該怎樣對待生的 問題,是人的信仰、生命的價值和倫理道德觀念的衝突,並不僅僅是怎樣 埋葬死者那樣簡單。
      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生活在一種單純的親情之中,那時的氏族社會充滿 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溫馨,死者都埋葬在公共的墓地裡。仰韶文化 和大汶口文化采取“二次葬”,所謂“二次葬”就是把原先沒有埋葬在氏 族墓地的尸骨,再遷移到氏族的公共墓地裡來。人們不能讓一個人單獨埋 葬在氏族墓地之外的地方,表現了母繫社會緊密的血緣關繫。這時,人是 平等的,隻要是一個氏族的人,死後即可埋在一起,即使埋在別處,後人 也會把他的尸骨遷到公共墓地裡去。僅距曲阜三十華裡的充州市,屬於大 汶口文化的王因遺址的出土情況,證明了上述特點。**合葬及多人二次 合葬是王因墓地的突出特點,墓中隨葬品的數量不多,這說明當時還沒有 出現明顯的貧富分化。
      到了青銅器時代,墓葬中出現了嚴格的等級差別,統治階級的陵墓有 了宏大的規模。河南安陽的商王墓,有“亞字形墓”和“中形墓”。侯家 莊的一座*大的亞字形墓,墓室面積約三百三十平方米,加上墓道,總面 積達一千八百平方米,深度在十五米以上。大貴族的墓,面積可達二十餘 平方米,在安陽小屯發現的商王武丁配偶“婦好”的墓即是如此。一般小 貴族的墓,面積往往不足十平方米。而平民的墓面積*小,有的甚至不足 二平方米。
      商王和各級貴族墓的隨葬品極其豐富、精美,包括各種青銅器、玉石 器、陶器、漆木器、骨角器等。婦好墓隨葬各種青銅器四百六十佘件,玉 石器七百五十多件,骨角器五百五十餘件,另有其他隨葬品。
      商王和各級貴族的墓,都用木材築成槨室,斂尸的葬具都是木棺。西 周和春秋時期,棺槨制度有了*加明確和嚴格的規定,對隨葬品的等級、 多少,車馬坑的大小、數量都有等級分明的限制,視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而定。虢太子墓的車馬坑埋車十輛,馬二十匹,兩座“五鼎墓”的車馬坑 埋車五輛,馬十匹。
      可以想見,在那個時代人們是相信有一個“死後世界”存在著。他們 相信人到了那個“死後世界”,仍然需要他生前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和與其 身份、地位相符合的排場。在商代的隨葬品的生活用具中食器較多,而到 了周代生活用具中酒器較多,這似乎說明兩個時代的經濟生活的質量有了 變化。
      在隨葬品中也透露出古人“靈魂不死”的信仰和觀念。1976年,商代 婦好墓中出土了十幾件玉琮。玉琮是一種外方內圓、柱形中寬、飾以動物 紋樣(有獸面紋或鳥紋)的玉器。《周禮·大宗伯》中說,“以黃琮禮地” 。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推測:“玉琮是玉所制,本身十分聖潔,它 的外部被雕成方形,與古人心目中的天空相似,它的中間是空的,能夠像 征天地上下的相通,所以可以在祭祀時供奉天地,擁有溝通天地、接引鬼 神的神秘力量。” 到了周代我國的墓葬已經有了一套完備的制度,並且把墓葬的過程儀 式化。後來經由孔子的整理,闡釋上升為一種理論。孔子*重要的貢獻, 是把這些冷冰冰的條條框框,進行了人性化的闡釋,使之成為人的行為準 則和價值觀念。
      …… P1-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