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顧丞峰自選集/中國當代藝術批評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藝術理論
    【市場價】
    251-364
    【優惠價】
    157-228
    【介質】 book
    【ISBN】97875378423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嶽文藝
    • ISBN:9787537842396
    • 作者:顧丞峰|主編:續小強
    • 頁數:288
    • 出版日期:2015-01-01
    • 印刷日期:2015-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72千字
    • 《顧丞峰自選集》內容基本是近十年所寫挑選而出,雜夾有數篇以前的文章,文集的結構分“理評”“批評”“藝評”“雜評”四部分,名稱雖異,明眼一看便知。本書是作者十年來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一次極有價值的梳理和總結,既高屋建瓴,又立足於現像本身;既是對先下藝術“準盛世”的“危言說”,又是對當代藝術充滿了任重道遠的殷切期待。
    • 《中國當代藝術批評文庫》(共計20冊)體現了 作者們對中國當代藝術體驗與感悟,是對中國當代藝 術的一次從宏觀到微觀的全面回顧、分析和總結。相 關文章極具文獻價值,具有翔實珍貴的文獻史料參考 意義。語言風格平實樸素,使深刻的學術觀點明白易 懂。 《顧丞峰自選集》是《中國當代藝術批評文庫》 之一。是作者十年來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一次極有價 值的梳理和總結,所收錄的文章分“理評”“批評” “藝評”“雜評”四部分。
    • 理評
      當代藝術的“盛世危言”
      藝術體制是一個綜合體
      重提當代藝術的啟蒙價值
      觀念的歷史
      ——考察與“水墨”有關的幾個概念
      藝術公共性與公共性的誤區
      從“接軌”到“尋找主體”
      ——中國當代藝術的後續展望
      有沒有第四種表述方式
      聆聽畫外之音
      ——當代繪畫觀念性研究
      從主人公到看客
      ——1942年以來美術作品中農民形像分析
      現實主義再認識
      現代化與中國藝術進程
      “寫生”觀念在中國的衍變
      意像油畫,形而上還是形而下
      中國現代雕塑始於何時
      “他的全部優勢和缺陷都是自己的”
      ——顏文樑創作分期及相關問題
      對平面美術媒體的思考
      *富挑戰、*具前景的網絡批評
      ——從對肖魯的“清洗”的討論看網絡媒體批評
      批評
      “文化**化”與美術批評的任務
      觀念性藝術與持續闡釋
      內部的“敵人”
      “動物學家”與“食腐肉者”
      雙重標準及其他
      當代批評,失語的困惑
      又聞復古聲
      藝評
      不確切的快感——寫在“都市浮情”展前
      南京三年展印像札記
      南京當代藝術生態印像記
      重新做回自己——南京當代藝術描述
      穿行在白日夢中——旁觀南京“白日夢”展
      藝術,以感覺的名義
      ——記“現像·影像”展及其引出的話題
      一道歷史的門坎——廣州雙年展二十年回望
      一個藝術家和一個時代
      ——隋建國雕塑二十年回顧
      陌生的軀殼——楊明作品“椅凳”繫列印像
      任重道且遠
      ——從與劉國松的對比看劉子建的水墨道路
      新工筆,其在今乎?——寫在“**融合”展前
      壺公二剛
      覆蓋下的歷史
      雜評
      藝術的另種境界
      那一刻,藝術是什麼
      被闡釋出來的歷史
      如何讓媒體不墮落
      他山之玉,可以攻玉
      ——後現代藝術與中國
      把“筆墨”還給筆墨
      從塞尚到張愛玲
      ——“沉香”展贅言
      要大,*要小
      彭德之“雅”
      期待“歷史的碩鼠”出現
      ——黃專“別了,北京”感言的感言
      畢加索對中國藝術的影響
      青山行不盡
      ——王伯敏先生仙逝隨感
      後記
    •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與水墨繪畫相聯繫的*多 的是“中國畫”這個稱 呼。“中國畫”概念的使用為時並不久,古人指稱具 有文化色彩的中國繪畫是 用“丹青”這個詞。清以前的中國,不可能產生“國 畫”的概念,因為** 的中國人“國”的概念是近代以來特別是鴉片戰爭後 被西方列強打出來的。
      以漢族為主體的**從來是自稱為“華夏”“中華” “諸夏”“神州”“中土”等, 其他**相對於“華夏”隻是“夷狄”。從萬方來朝 觀念到平等相處觀念,清 末的中國統治者及有識之士痛切感受到:中國隻是世 界眾多民族**中的一 員,直到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纔簡稱“中國”。“ 中國畫”的概念顯然是在 與西洋繪畫的對比中建立起來的。
      可以說“中國畫”是典型的中國文化現代性的話 語文本。有個現像令人 深思:五四時期,同樣面臨西方文學的強大衝擊,文 學領域中新詩與舊體詩 並存,並沒有產生一個類似“中國畫”的“中國詩” 概念,因而“‘中國畫’ 所面臨的傳統/現代的時間問題被轉化為中西文化的 空間觀的差異,這似乎 是中國文化中僅見的狀況。”這也使得“中國畫”問 題在中國文化現代性問題 中具有獨特性。
      而且“中國畫”概念的產生還有一個特點,那就 是從它一開始出現就伴 隨著對自身藝術傳統的反思。在五四運動前後陳獨秀 、康有為等提出的“中 國畫”概念主要是反思有清以來陳陳相因的“四王” 畫風,說其陳陳相因, 是因為“中國畫”有強大的比較參照物,那就是西洋 繪畫。在康有為看來“中 國畫學至國朝衰敗極矣”,而陳獨秀說“要改良中國 畫,斷不能不采用洋畫的 寫實精神”,其後的徐悲鴻說“中國畫學之頹敗,至 **已極矣”。“。
      請注意,這裡的西洋畫並不是西方當時方興未艾 的現代藝術,而是西方 寫實古典繪畫。*能打動中國的思想先行者們的是西 洋古典繪畫中的“寫實”。
      陳獨秀等推崇西洋繪畫其核心在於“寫實精神”。因 為在他們看來,隻有西洋 繪畫“寫實精神”纔能治中國傳統繪畫脫離現實的頑 疾。
      “寫實”隻是一種手法,手法成為精神,這既與 中國藝術傳統中的“技進乎道”的觀念相通,*與當 時百廢待興的中國社會急需振興有關。
      所以說,“中國畫”的概念從一開始出現就不簡 單是一個畫種的區分,它 既可以理解為“中國人”畫的畫,也可以理解為中國 特有的“畫”,因為這種 指稱對繪畫的性質、形式、材料沒做任何規定,其所 體現出來的主要是一種 對民族屬性的強調。
      對“中國畫”的內涵,一直以來有不同的理解, 上世紀50年代在北京畫 院成立的會上,當時的國務院**周恩來就曾說過, 他不同意“國畫”的提法, 他認為應該叫中國畫,而且中國畫也應包括油畫等其 他畫種。看來,將“中 國人”畫的畫作為“中國畫”,體現出是對民族身份 的確認,對這點作為政治 人物*為敏感。
      於是。1949年以後中國的美術界特別形成了奇詭 的現像——作為與“油 畫”“版畫”等相並列的概念,“中國畫”是一個獨 特的既不以材料(油畫、 版畫)也不以功能(年畫、宣傳畫),甚至不以形式(連 環畫)為特質的概念 稱呼。它是獨特的,也是含混的,盡管人們內心明白 這種約定俗成的提法的 含義,“中國畫”就是指代以水墨紙質材料上作的繪 畫,甚至在八十年代大聲 呼吁將傳統繪畫放進博物館中的李小山在《當代中國 畫之我見》一文仍然要 用“中國畫”概念。
      無**偶,光復後的臺灣也曾有過“正統國畫” 之爭。那就是原先日據 時代的“國畫”(東洋畫)和光復後隨著大陸來臺文化 人帶來的正統“國畫” 之爭,大陸背景的畫家無法容忍當時臺灣把“東洋繪 畫”當作“國畫”,劉國 松曾用筆名魯亭連續在報刊上發表《為什麼把日本畫 往國畫裡擠?——九屆 全省國畫部觀後》《日本畫不是國畫》等文章,對展 覽“國畫部分”中以濃重 膠彩工筆為風格的作品大加批評。劉國松的這幾篇文 章使“全省美展”中長 期存在的“正統國畫”之爭,也就是水墨與膠彩之間 的關繫進入了白熱化的 階段。
      由此可見,雖然當年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政見截然 不同,但在推崇有民族文化內涵水墨傳統的中國畫奉 為正宗這點上,文化出發點基本相同。
      “中國畫”概念雖然一直被沿用至今,但由於概 念的不確定性或者說是 模糊性,其所造成的語義混淆也一直受到質疑。特別 是改革開放在文化上經 歷了西方現代藝術思潮的洗禮後,在中國當代藝術充 分發展的**,中西文 化情境的關繫已經相比上世紀初有了很大的變化,也 就是說文化針對性發生 了質的改變,民族**的**建立使得“中國/西洋 ”的比對失去了當時的 意義,加之隨著近年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文化拓展 的要求也在尋找突破口。
      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固定了地域和材料的“中國畫” 提法不再適應文化發展 需求,這點顯而易見。
      **,“中國畫”這個指稱的使用範圍已經大大 縮小,但仍然作為一種約 定俗成的提法在一定範圍內沿用。那麼在哪些領域被 使用呢?首先是藝術學 院的科繫稱呼中(中國畫繫),再有是社會領域中非專 業的新聞傳播和大眾審 美指代(包括藝術品市場)中。而學術界使用“中國畫 ”這個詞彙已經** 謹慎,因為人們找到了*合適的替代詞,20世紀80年 代後期,一個新的稱呼 出世,那就是“水墨畫”。P15-1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